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 毫秒
1.
在后现代军团,让·鲍德里亚,可谓个中翘楚,以至于从20个世纪末就被称为"鲍德里亚效应",他的理论对马克思学说的各个方面均进行了严厉挑战,但与此同时,也对马克思主义的一些理论作出了发展,尤其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批判,拓宽了我们的学术视野,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2.
奢侈消费正成为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统治最发达而显著的表现。鲍德里亚的符号政治经济学理论就是针对这一问题的有力批判。他不仅系统地揭示了奢侈消费在当代资本主义的获利机制,而且成功解蔽了其中的意识形态性,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相比较而言,马克思在面对奢侈消费问题时似乎是失语的,他主要还是从资本主义一般商品消费出发来批判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性的。但马克思仍然为我们提供了面对这一问题的科学方法论。在这一点上,鲍德里亚的符号学方法论应该受到批判。  相似文献   

3.
随着现代性的变革及其所带来的社会问题日益凸显,如何理解马克思社会理论的思想特质及其当代价值,已经成为当代社会理论发展不得不加以认真审视和反思的重要课题。在比较的视阈下,重新检视作为社会理论传统奠基者之一的马克思所关注的问题,探讨马克思社会理论的思想特质,把握马克思社会理论的当代效应,是我们理解现时代的生存境遇,推进当代社会理论发展的重要路径。有鉴于此,该笔谈集中对马克思社会理论的思想传统与当代效应加以研讨,以期为在当代语境下重新理解与发掘马克思社会理论的思想遗产做出甚为必要的理论努力。  相似文献   

4.
哈贝马斯和鲍德里亚在生产领域之外考察了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形成,并强调交往、消费和象征等文化因素的重要作用。哈贝马斯以交往理性为基础试图重建历史唯物主义,而鲍德里亚则设想回归到象征交换主导的原始社会,并以拟像的进程解释历史的发展。哈贝马斯和鲍德里亚都未能充分理解马克思劳动概念的多重涵义,从而在考察历史发展过程中忽视了物质生产的基础性作用。  相似文献   

5.
在马克思的生产与消费关系理论构架中,消费被赋予非常重要的地位,但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一直处于被遮蔽的状态。在马克思那里,消费被确认为生产的一个"内在要素",因为马克思当时没有也不可能直接预见到资本以文化的方式对消费的控制。鲍德里亚在后现代语境下以符码的方式解蔽马克思的生产与消费关系理论,突显消费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主导地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鲍德里亚的这种符号编码只是形而上学的无限夸大,无视生产对消费的隐性操控,乃至彻底否定物质生产的核心地位,从而丧失了对现实生活真正根基的应有重视和对社会批判的应有功能。  相似文献   

6.
随着资本主义消费领域相对自主性的加强,马克思的物化-拜物教理论对资本主义社会交换价值统治的批判,与其对生产活动优先性的强调产生了一定程度的裂痕,因为前者暗示着交换价值以金钱或资本的形式获得某种独立。在这种情况下,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框架中已经注意到的商品交换的符号性和象征性,逐渐在列斐伏尔、鲍德里亚那里发展为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但是大的方面列斐伏尔没有脱离马克思对于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学批判框架,鲍德里亚则走向对马克思思想本身的背离与修正。  相似文献   

7.
鲍德里亚对消费品的探讨、对符号学的批判和对拟真的研究体现了他对待符号及其意义问题的观点和立场。通过对消费品的探讨,他形成了物品意义的结构观;通过对符号学的批判,他拆解了能指和所指的符号结构,突出了能指的优势地位,意义不过是符码操控下的能指效果;通过对拟真的探讨,他揭示出符码操控下的能指结构游戏,意义在这一游戏中是不确定的。对于鲍德里亚符号意义观的研究,不仅需要明晰三个部分在意义问题上的内在承接关系,同时应该将他的符号意义观与语言符号研究的大背景关联起来进行思考,阐明他对意义问题的贡献可以在后结构主义背景中得到充分理解,这些批判实践都寻求在结构诠释的机制中去除符号结构。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济萍 《南都学坛》2003,23(4):121-122
<正> 劳动一词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一个重要概念,我们首先对“劳动”进行如下分析:(1)劳动作为人的生命活动,首先是人维持其肉体生存的必要的手段;(2)劳动作为人的生命活动,使人在这种对象化的过程当中得以确证自己的力量。这是劳动在现实生活中所具有的两个层次。也就是说人通过劳动,一方面满足了自身肉体的需要,维持他个人的存在,另一方面人实现了他的本质力量。  相似文献   

9.
鲍德里亚认为,马克思主义只是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来理解劳动,把劳动看做是满足人的需要的改造自然的活动,它忽视了不同时代的劳动的特点.因此,马克思主义主要从人控制自然的角度来理解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而无法理解人和自然之间的象征交换关系.由于马克思主义对于劳动的误解,因此马克思主义的解放理想,实际上就是要消除异化劳动,实现自由劳动,它把人类历史理解为在劳动中人的自我实现的历史,这实际上都没有超越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鲍德里亚强调了劳动历史性却忽视了劳动中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交换这种必然关系,从而忽视了劳动在人类历史中的基础地位.  相似文献   

10.
11.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 ,首先是一种用来说明商品经济中“劳动的社会关系及其表现形式”的理论 ,而不是专门的关于“交换价值或价格的量的决定的理论” ,也不是专门的“收入分配”的理论和“剥削理论”。在私有制商品生产条件下 ,人类劳动采取了“私人劳动”的形式 ;私人劳动的“特殊的社会性质和关系” ,采取了“劳动产品的价值性质和价值关系”的形式。私有制商品经济中的“价值” ,就是人类劳动的这种“异化形式”。它是“私有财产对私有财产的抽象关系”。在我国社会主义社会条件下 ,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论仍然是适用的 ,但在具体应用上应对具体事物作具体分析。劳动价值论中所说的“价值规定的内容” ,是“劳动时间的调节和社会劳动在各类不同生产之间的分配” ,是“生产费用对效用的关系”。在社会主义社会的条件下它应当更多地用来解决生产方面的问题。我国社会主义社会中的劳动价值论仍然是一元的 ;但社会主义社会的价值理论 ,则可能是多元的。应当允许和鼓励在坚持劳动价值论的前提下 ,进行社会主义社会的价值理论的创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与生产劳动理论是两个不同的理论。在“生产劳动一般”中 ,包括了“脑力劳动”和“一般管理职能”。在“使用价值”中包括了“服务”  相似文献   

12.
关于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中劳动创造价值、物化劳动是否创造价值以及劳动价值论的现实指导意义等问题的认识,必须建立在尊重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理论的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研究的历史整体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内容。马克思对劳动价值论的研究经历了一个由怀疑到靠近、肯定,再到创新的发展过程,这也是一个在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创立、运用唯物史观、实现劳动价值论与唯物史观内在结合的过程。这一过程带领我们走向了历史深处,并通过方法整体性和逻辑整体性的探寻,把握到了马克思研究劳动价值论的历史整体性。  相似文献   

14.
现代理论界在阐释青年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时认为,异化是人的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及其产品变成异己力量,反过来统治人的一种社会现象,这种解读在今天看来还是值得沉思和反思的,本来是由人创造出来的无生命表征的定形物如何会奴役活生生的人呢?这种定形物真的具备奴役人的能力吗?在笔者看来,异化应当是这个日益碎片化世界中人奴役人的一种自否定机制。  相似文献   

15.
批判理论自上世纪四十年代发生悲观主义转向后,曾长期否定了马克思的劳动解放学说.到了批判理论第三代代表人物霍耐特那里,这种情况发生了重要的转变.对马克思劳动解放学说的重构是贯穿其思想发展的一道红线.他的思考历程可以被粗略地分出三个阶段:在第一阶段,他利用工业社会学的研究,以批判的劳动概念为出发点,试图间接挖掘马克思异化劳动批判中所包含的合理因素.在第二阶段,他利用人类学的洞见,试图从正面结合承认概念阐述劳动的解放意义.在明确转向社会理论的最后阶段,他则试图从社会整合的角度为劳动解放提供更为内在的辩护.贯穿这三个阶段的核心问题是,劳动的解放要求如何内生于现代资本主义的社会劳动中.在最后阶段的尝试中,霍耐特基于内在批判的考虑,排除了基于劳动行为本身挖掘批判的规范性基础的尝试.然而,若要更为全面公正地对待所有的劳动批判活动,就必须要在社会整合视角中纳入基于劳动行为的研究路径.  相似文献   

16.
异化劳动理论的实质是:它揭露了资本家剥削、压迫工人的基本事实,揭露了工人同资本家的对立。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的异化劳动理论,论述了异化劳动与资本主义私有财产及其与劳动者自身的关系,看到了异化与资本主义经济事实的关系,在异化理论的发展史上,是一个新阶段,在马克思的思想发展中也是一个重要的新阶段。但他当时还没有建立起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异化劳动理论还不是成熟的马克思主义,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7.
异化劳动思想是青年马克思的一个重要理论成果。青年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详细分析了劳动者与自己产品相异化、劳动者与自己劳动相异化、劳动者与自己类本质相异化、人与人关系相异化四个问题。随着全球化的到来和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我国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现代化建设。发展市场经济,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生活,很有必要对青年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进行再思考,尤其要大胆正视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异化现象并坚持科学的分析态度。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的生态思想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一书中已初见端倪.马克思认为,人与自然异化的根本原因是人与人的异化,作为联结人与人的劳动的异化,加剧了人与自然的对立.异化劳动理论正是从劳动视角分析人与自然的关系,透视出马克思对人与自然关系异化的双重生态忧虑.梳理马克思的异化劳动思想,分析异化劳动思想隐现的生态意蕴,探究马克思异化劳动思想对我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现代启示.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回顾了两年来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探讨,分析了这一场讨论的社会背景及其核心内容,并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新问题阐述了自己的意见.  相似文献   

20.
[目的/意义]"异化劳动"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重要概念,又是剩余价值论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批判所指涉的重要问题域,结合《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关于经济建设方面的论述,重析"异化劳动"所彰显出的辩证法内蕴,对于正确理解劳动与资本的关系,以及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具有重要的意义.[设计/方法]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揭示出劳动异化导致劳动与资本对立.以"异化劳动"为中心,对其辩证结构作深入阐释,能清楚把握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历史维度.[结论/发现]首先,"异化劳动"的批判性内涵是马克思重构劳动价值论的科学依据;其次,"异化劳动"对"经济的社会形态"的历史透析是马克思建构合理生产方式的重要方法;再次,"异化劳动"作为资本的否定性辩证法,展现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深刻的历史批判力与判断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