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孙恩锋 《社区》2011,(24):29-30
“吴老师,不好了,丽莉现在不见了,这可叫我怎么办啊?”丽莉84岁的老祖母在电话里神情紧张地向“阳光之家”近80岁的志愿者、“健康谈心港湾”成员、音乐教师吴金凤老师告急,正在伏案为智障孩子们备课的吴老师听罢心急如焚,一次紧急的电话竟促成了这两位老人长期的联系。  相似文献   

2.
闵保森 《新少年》2009,(11):38-38
吴可谓老师很有威严,两眼总是瞪得溜圆,与她黑色的衣服十分般配。其实,她更明显的标志是那张“连珠炮”似的嘴,所以,她得了个外号:“快嘴儿吴”。  相似文献   

3.
黄媛 《社区》2013,(17):20-20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龙胜各族自治县和平乡江柳村,每天早上和傍晚,总有一位衣着朴素的中年男子背着竹背篓,领着一群低年级学生,小心翼翼地在山间小道上行走着。他的背篓里装满了孩子们的书包。他就是翁江小学唯一的老师,被称为“背篓老师”的余启贵。  相似文献   

4.
赵家耀 《社区》2011,(16):29-30
"吴老师,不好了,丽莉现在不见了,这可叫我怎么办啊?"丽莉84岁的老祖母在电话里神情紧张地向"阳光之家"近80岁的志愿者、"健康谈心港湾"成员、音乐教师吴金凤老师告急,正在伏案为智障孩子们备课的吴老师听罢心急如焚,一次紧急的电话竟促成了这两位老人长期的联系。  相似文献   

5.
沈一鸣 《社区》2005,(11):17-18
2004年7月的一个星期二上午,比利时人布林克太太要去给孩子们上课去了。与别的老师不一样的是,除了必要的文字材料外,她出门前带上了一口锅。她上课的地点不是在她的家乡比利时,而是中国苏州市的一个普通社区——狮山社区。来到社区居委会安排的教室,孩子们已经在等她们“洋老师”了。“Goodmorning,朵瑞!”看到带着锅进教室的布林克太太,孩子们兴奋地叫起来。在孩子们一片稚声稚气的问候声中,布林克太太的外语课开始了。与孩子们在学校里的上课形式不同,布林克太太的课堂纪律有些“乱”,这从孩子们直呼其名——朵瑞,就可以感觉出来。但也…  相似文献   

6.
《一面五星红旗》(义教课标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公开课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学生认真地默读,听课的老师仔细地记录着。“老师,老师。”一两个嫩嫩的声音忽然划破寂静,声音虽小却让所有的人都听见了。  相似文献   

7.
白灵 《北京纪事》2013,(6):74-77
他,北京通州区的一名普通农民,却养着一群特殊的“孩子”。吴老大、吴老二、吴老三……直到吴老五十二,足足52个!这些“孩子”铜皮铁骨,吹拉弹唱、琴棋书画、摸爬滚打,各有所长。它们出过国,越过洋,上过上海世博会,还出席过日本展会。要问它们怎么有如此大的能耐,那还得问它们的“机器人老爹”——吴玉禄。  相似文献   

8.
许多学生都反感被父母和老师揭“疮疤”。大人本意是让孩子牢记教训,所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可往往事与愿违,孩子们本已改正了错误,则不愿再忆起令其羞愧的往事。父母和老师应理解这一点,少年儿童也有自尊心。  相似文献   

9.
关于“南北宗”的问题,众说纷纭。这里谈一谈自己学习中的粗浅体会,以求正于美术界的老前辈、老师们和同学们。 一、“南北宗”说创立的依据 何谓“南北宗”?所谓“南北宗”就是在古代艺术史上存在着南北两个流派。 “南北宗”说把王维视为南宗的鼻祖。唐代绘画并非是到了王维时始出现这两大流派,其实早在吴道子创水墨渲淡的写意画法时,这种不同的风格便已清楚地显现出来  相似文献   

10.
35岁的吴佳伟是位中学地理教师,他工作认真、关爱学生,教学效果好,很受学生欢迎。他不抽烟、不喝酒,没有不良嗜好,是一个公认的好男人。他每天7:30到校,中午在学校食堂用餐,餐后在办公室午休。17:10放学后。大部分学生和老师都陆续离校了,吴老师却不急着下班,往往到将近19:00才回家。其实学校也没额外分派他什么任务.这是为什么呢?以前下班回家后.吴老师和妻子常相互倾诉工作中遇到的趣事和不顺。后来他发现,妻子只喜欢抱怨自己的苦恼,从不聆听他的郁闷。他渐渐变得沉默了。  相似文献   

11.
李俊儒 《今日南国》2008,(20):62-64
“蓝老师,我不知道拿什么感谢您,就请您收下我做您的干儿子吧!”蓝为明病愈后拉着蓝老师的手动情地说。日前,忻城县果遂乡古楼小学“留守儿童”蓝为明突发急病,蓝老师独自把他送到村卫生所,并为他支付了医药费。这只是广西关爱“留守儿童”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12.
《阅读与作文》2009,(6):16-17
每当“六一”国际儿童节的时候,孩子们都兴高采烈地欢度着自己的节日。那一张张笑脸,一阵阵歌声,都充满了幸福和快乐。但是你是否知道这“六一”节的来历?是否知道当年确定儿童节的时候,  相似文献   

13.
不知不觉中与我朝夕相处的孩子们再有一个月就要毕业了。这一天到了拍毕业照的时间。 闪光灯之后,我带领孩子们返回教室,让他们拿出纸笔,把刚才拍照时的情景、周围人的表现.以及自己的心理活动真实地记录下来。没想到,话音刚落,班级里竟像炸开了锅.很多孩子不满地嘟囔:“哎,又要写作文了!”“我还有一叠试卷没订正完呢!”有个男生甚至大声叫道:“高老师都要毕业了这次就饶了我们吧!”  相似文献   

14.
《社区》2011,(21):F0003-F0003
触摸自然,就是学习知识。置身于这个不需要课本的“课堂”.孩子们观察植物、亲近动物、触摸溪流的身体感知.开启着他们的智慧.培养他们的爱心,陶冶他们的心灵。  相似文献   

15.
“爸爸,‘警察吴叔叔’今天又来看我和奶奶了,他给家里买了米和油,还拿出他刚发的工资给我交学费。爸爸,你不要牵挂我们。4年来,‘警察吴叔叔’一直在照顾着我和奶奶。听他说你减刑了。我和奶奶高兴极了。又快过年了,我们每天都在数着日子盼望你回来……”  相似文献   

16.
识字“歌”     
语文老师教我们识字或写字时,常常口中说着有趣的“歌”,让我们觉得又新鲜又新奇,学习起来很有意思。  相似文献   

17.
李超 《中国农村》2007,(10):11-12
“当我们面对苏北农村那些孤儿们.孩子们贫穷孤单的样子常常在我的脑海里浮现。可最挥之不去的是孩子们躲闪、下垂、很少直视我的眼神。孩子们。你们多说说话啊,我在心里总是这样期盼着”。这是扬州大学赴苏北“宝贝计划”志愿者张颖在日记里写下的一段话。  相似文献   

18.
人生第一课     
沈洪 《社区》2002,(10):1-1
这是一家普通的幼儿园——刚刚入园的儿童被老师带进幼儿园的图书馆,很随便地坐在地毯上,接受他们的人生第一课。一位幼儿园图书馆的老师微笑着走过来。她的背后是整架整架的图书。“孩子们,我来给你们讲个故事好不好?”“好!”孩子们答。于是老师从书架上抽下一本书,讲了一个很浅显的童话。“孩子们,”老师讲完故事后说,“这个故事就写在这本书中,这本书是一个作家写的。你们长大了,也一样能写这样的书。”老师停顿了一下,接着问:“哪一位小朋友也能来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一位小朋友立即站起来。“我有一个爸爸,还有一个妈妈,还有我……”…  相似文献   

19.
“吴满有方向”是学习吴满有运动中的口号和目标,即经济上是要努力成为劳动和发展生产的模范,政治上成为拥护革命和公私兼顾的模范。“吴满有方向”不仅是一场农业领域的学习劳模运动,更多的是从政治、社会文化视角对发展农村经济,改善农民生活的探索。边区党和政府关于充分发挥劳动效能、发展多种经营、减轻农民负担、鼓励农村“冒尖户”、普及农业科学知识等体现“吴满有方向”的富农举措与当前解决“三农”问题的许多理念不谋而合,对当前农业的发展以及农民的致富也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0.
又到了周末,又到了布置作文的时候,李老师说:“你们班这一周布置什么作文啊?有什么好的题材大家共享嘛!”王老师笑着说:“今年大家最关注的是‘金融危机’我让孩子们写写有关金融危机的题材。”办公室老师一致赞成,都认为这个作文题目好,金融危机给千家万户带来了或多或少的影响,孩子们应该有东西可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