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关于周代官制的整体研究已经取得较多成果,但是对周代的重要职官司徒研究还未深入。周代司徒的起源、职掌和地位的演变等都需要重新讨论。通过对周代司徒的研究,我们可以深入探讨周代社会结构和观念的变迁,进而正确认识和评价《周礼.地官》关于“司徒”的记载。  相似文献   

2.
鲁迅于一九二四年七月间,到古城西安在陕西教育厅与国立西北大学合办的暑期讲习班讲演了《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以下简称《变迁》);隔了三年,又于一九二七年七月间,到南国广州讲演了《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以下简称《关系》)。我们对这两次讲演作一简略的比较研究,便可看出他在这短短的三年内,文学观的演化与思想上质的飞  相似文献   

3.
曹禺悲剧观及其悲剧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禺的悲剧观似乎迄今无人深入论及。其实,在曹禺早期创作谈,如《雷雨·序》、《日出·跋》里,我们可以找到一些雪泥鸿爪、吉光片羽般阐述悲剧的言论。我们还能查出较为完整地反映他悲剧观的文献。这就是1943年,曹禺在重庆储汇局同人进修服务社所作的、题名为《悲剧的精神》的一次讲演(载《半月文萃》二卷二期,1943年8月)。曹禺作这次讲演时,他的五大悲剧——《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和《家》,都已相继完成,他已积累下了相当丰富的悲剧创作经验。因而这篇讲演对我们理解他的悲剧观念,进而研究他的悲剧艺术,有着不容忽视的特殊重要性。什么是悲剧?曹禺说得十分清楚:  相似文献   

4.
一九二七年二月,鲁迅到广州不久,应香港一个青年团体的邀请,到那里去作了题为《无声的中国》和《老调子已经唱完》两次著名的讲演。鲁迅的这两次讲演,都是本着“有害的事物,立刻给以反响或抗争”的精神(《且介亭杂文·序言》),紧密地为实现阶级斗争服务的。当时,正处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高潮之中,也是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  相似文献   

5.
《最后一次讲演》的语言力度《最后一次讲演》是闻一多先生在追悼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的李公朴的追悼大会上的讲演。闻一多先生横眉怒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手枪,大义凛然,直斥敌人。这篇讲演气吞山河,震撼人心,它有被强的鼓动性和战斗性。语言很有力度是这篇讲演辞的一个特点。作者调动了各种语言因素,使整篇讲演词的语言如钢似铁,铿锵有力,通篇充满语言的力感。它可以说是力度语言集中运用的代表作品。学习这篇讲演词的语言,要让学生懂得富有力度的语言是通过怎样的语言形式表达出来的,让学生学会怎样把话说得有力一些。下面分别从语法…  相似文献   

6.
唐君毅先生的《生命存在与心灵境界》共1200余页,是他一生中最后的巨著,也是最能代表他的成熟思想的系统著作。 我想起在抗日战争时期,我曾和唐先生及其他朋友(如尚健在的牟宗三、程兆熊等先生)办了一个刊物名《理想与文化》。这是适应当时的需要,也是我们几位手无寸铁的书生,想藉此表示我们为民族奋斗的决心。我记得当时大家心中都想起宋代学人张横渠在抗金战争时期提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世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抱负,以及西方费希特在德国国难时期《对德意志国民的讲演》的故事。我们都感觉到:不能都去喊抗日的宣传口号,还须在本岗位上作些踏实的哲学建设工作,从世界观或哲学上去作些鼓励人的  相似文献   

7.
1958年10月,联邦德国的下萨克森州举行了一次名为“我们时代的德语文学”的文学周,著名的日尔曼学者沃尔夫冈·凯塞尔(Wolfgang Kayser)发表了题为《当代文学生活》的讲演,在西德文坛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相似文献   

8.
一九三三年秋,章太炎先生应苏州国学会的邀请,到苏州讲学,讲坛设公园图书馆内。章先生讲演凡二十余次,我每次都作了记录,其中有两次讲演——《辛亥革命》与《儒家之利病》的记录,我很快整理出来,请章先生审正。章先生逐字逐句修改,像改课卷一样。章先生对后辈教育与奖掖的认真负责精神,给我极大的鼓舞。在辛亥革命二十二周年的这一天,听众以章先生为辛亥革命元勋,要求章先生讲述辛亥革命史实,章先生欣然允诺。  相似文献   

9.
1981年11月18日晚,费孝通教授在伦敦经济学院的Old Theatre,用英语作了《三访江村》的讲演,并接受英国皇家人类学会授予的赫胥黎奖章。我有幸在场听了这个讲演,目睹了这个盛况。通过费老的讲演,  相似文献   

10.
<正> 商丘是古代的商国。在虞舜时期,殷商的始租契为司徒,为舜五臣之一,曾封于商。到夏时期,契的孙子相土为主火正,封在商丘,史称商国。 据司马迁《史记》载,“契兴于唐、虞、大禹之际,功业著于百姓,百姓以平。”《商丘县志》也记载说:“舜命司徒契封于商,相土其孙也,代阏伯主火祀,都商丘……。”《左传》说:“昔陶唐氏火正阏伯居商丘,相土因之,是始封于商也。”相土是昧明的儿子,  相似文献   

11.
日本蒙古学会于1982年5月22日在早稻田大学(东京)举行了“昭和57年度春季大会”。会上,蒙古人民共和国驻日大使馆桑达胡作了题为《蒙古人民共和国的政治与经济》的讲演;日本庆应大学的中村孚美作了题为《从社会人类学看蒙古研究诸问题》的讲演。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为汉斯.布利克斯博士2002年5月22日在弗吉尼亚大学法学院海洋法与政策中心和斯德哥尔摩大学法律系联合举办的《斯德哥尔摩宣言》与海洋环境法研讨会开幕式上的讲演。讲演回顾了宣言出台的背景和一些谈判细节,并就《宣言》中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13.
意境的前身,一般认为是意象。 意境的思想源头,在先秦的《老子》、《庄子》和《易传》那里。而意境说,则产生于盛唐。王昌龄首次提出“意境”这个美学概念。后来,皎然、刘禹锡、司徒空、虞世南、张彦远等,都对意境作过著有成效的研究。宋以后历代古文学家,诗词学家,哲学美学家,亦都对意境研究作出过极其重要的贡献。而对意境作出界定的,则当数近代王国维了。  相似文献   

14.
《21世纪》2005,(7)
为促进全国中学日语专业的交流,并推动中日友好的深入发展,中日青年交流中心与日本明海大学、日本朝日大学合作,于2005年5月28日举办了题为《人、环境、资源》的全国高中生日语演讲比赛。来自全国中等学校的佼佼者来自全国十所学校的选手报名参赛。报名参赛的学校均采取学校内高一、高二年级的全体学生初赛,选其几名优秀者,再由各校日语骨干教师做指导一段时间后,选其中临场发挥、讲演内容、讲演技巧等各方面最优秀者一名,参加在中日青年交流中心举办的最后决赛。选拔赛中有的学校选手难分伯仲,上海外语学校、北京民族艺术职业学校、中日青…  相似文献   

15.
鄂西大学青年教师,发起组织的《鄂西大学青年讲坛》,于一九八六年四月二十二号举行成立大会。 《鄂西大学青年讲坛》是青年教师的一个学术团体,其宗旨是提高青年教师的学术水平、活跃学术气氛,探讨新学科、新领域,加强横向联系,促进学术交流。《讲坛》以青年教师为主体,并邀请校内中、老年教师及校外知名人士来校讲演、讲学。《讲坛》讲演题材  相似文献   

16.
鲁迅在定居上海的最后十年中,对于复旦大学的爱国学生运动和进步师生曾寄予密切关注。一九二七年十一月与一九二八年五月,在国民党反动派的白色恐怖下,鲁迅不顾个人安危,曾两次前来复旦校园,作宣传革命思想的讲演。关于鲁迅第一次应邀前来复旦大学讲演一事,在一九二七年的《鲁迅日记》里有如下记载: 十月三十一日:夜陈望道君来,约往复旦大学讲演。十一月二日:午蔡毓聪、马凡鸟来,邀往复旦大学讲演,午后去讲一小时。  相似文献   

17.
努克西于1959年5月6日极为突然和意外地逝世了。在他生前最后几天,他对《牛津经济论文集》1959年6月号刊载的斯特里顿《不平衡增长》一文,在该刊尚未出版以前,已从该文作者送给他的校样中读到了。显然他准备作一答辩,但实际写出来的只有少数断片。这些断片被托平(JamesTobin)教授(他象努克西一样,正在日内瓦休假)留心地收集起来。虽然它们不能完全表达在努克西活得更久情况下他会讲的话,仍可能对他的思考发展方向提供若干概念,因而可视为他曾作过深入研究的这个问题的最后观点而值得保存下来。需作一两点说明。斯特里顿的批评主要针对努克西于1957年在伊斯坦布尔的讲座的第一次讲演(《经济发展讲演集》,伊斯坦布尔大学经济系和安卡拉大学政治科学系出版,1957年)。努克西还有更晚的著作(1959年初在斯德哥尔摩的魏克赛尔讲座的讲演,题为《贸易发展模式》,1959年在斯德哥尔摩出版),但因它在努克西去世后才出版,所以未能为斯特里顿所利用。但却有相当关系。回到伊斯坦布尔的讲演。在努克西看来,斯特里顿对他的第一次讲演的批评,大部分已在他的第二次讲演中作了答复(或被预见到)。在第二次讲演中,努克西已经同斯特里顿一样,坚持预先的间接(overhead)投资是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条件(第22~27页)。就是从这点出发努克西开始他的以下文句。  相似文献   

18.
1992年7月26日,我国著名的学者、北京大学前任校长、学部委员季羡林先生到延边大学给广大师生作了一次令人精神振奋的学术讲演。以《佛教对东方文化的影响》为题的学术讲演充分显示了作为我国一位元老学者的季羡林先生的丰富的学术实践和渊博的学识以及对学术的认真的探索精神.  相似文献   

19.
关于现代化研究问题的一点感想吴晓明读了霍英东先生《中国的现代化与香港“九七”》一文,很有启发。觉得这篇讲演与单纯的学理不同,有对中国近代崎岖经历的切从体察,有深重的历史感——而这正是我们当前的现代化事业和文化研究所必须具备的东西。例《t,,霍先生认为...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著作的第一部完整的中译文是《雇佣劳动与资本》。1919年5月,在李大钊的主持下《晨报》副刊创辟了《马克思研究》专栏。从5月上旬起连载了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通俗讲演《雇佣劳动与资本》的中译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