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统经济学理论观点认为,人均GDP跨过3000美元后,不仅标志着地区经济已达到中等收入国家的水平,同时也预示着经济社会发展开始发生结构性的变化并进入重要的转型期。本文遴选了人均GDP已过3000美元的浙江、江苏、广东以及福建等省份,对其经济结构演进的动态特征及一般性规律进行了实证分析,归纳总结出发达省份人均GDP过3000美元后经济结构优化调整的一般规律以及对欠发达省份的有益经验和启示。  相似文献   

2.
一、从国际经验看社会福利体系发展的趋势 纵观欧美发达国家在20世纪所经历的社会福利体系发展进程,我们可以看到,当经济发展的水平超越了人均国民产值6000美元的阶段之后,政府在社会福利方面的投入将会逐渐加大,并开始构建起各自的福利国家体系.在英国,其人均GDP在上世纪40年代已达到6000美元之上(以国际元即G-KD美元作为衡量单位),而正是在这个时候,贝弗里奇提出了"福利国家"的理念.  相似文献   

3.
欧盟区域经济趋同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欧盟自1987年之后人均实际GDP差异的研究表明,没有充分的证据支持欧盟经济存在趋同迹象.部分后起赶超国,如爱尔兰、芬兰有良好表现,而其他一些国家如意大利、德国则出现了结构性衰退和人均实际GDP增长的显著下滑.研究发现,欧盟15国与欧元区并不存在整体上的δ趋同,而β趋同检验显示初始人均GDP与增长率之间存在弱负相关关系,但2002年后,区域内人均实际GDP增长率有明显的趋同表现.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刘易斯转折点是否到来——理论辨析与国际经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各国农业劳动力占劳动力总量的比重随着其人均GDP增长呈现先加速下降而后减速下降的趋势,分界点就是刘易斯转折点。跨国平行数据的回归结果表明,刘易斯转折点在人均GDP为3000美元至4000美元(购买力平价2000年国际美元)之间出现。中国的人均GDP已经超越了这一水平,但农业劳动力比重远高于该经济发展水平下的世界平均水平,这很可能意味着中国的农业劳动力转移仍有较大潜力。  相似文献   

5.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经济增长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在附加人力资本的增长核算框架内,考察人口老龄化加速、新冠疫情冲击与中美技术脱钩“三大新因素”对中国潜在经济增长率的影响,并评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的“改革红利”,结果显示:基准情景下,中国“十四五”时期年均增速在5%以上,2035年人均GDP为2.43万美元,达到中等发达国家人均GDP 2.42万美元的水平;考虑“三大新因素”后,“十四五”时期潜在增长率相较基准情景年均下降1个百分点,2035年中国人均GDP为2.28万美元,比基准情景减少0.15万美元,低于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加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未来30年潜在经济增长率每年提升1个百分点左右,有效对冲“三大新因素”的不利影响,中国稳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  相似文献   

6.
付敏杰 《河北学刊》2015,(2):104-112
当前,经济学界对于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长率判断存在巨大分歧。关于中国经济增速下滑的观点分为"周期性下滑"与"趋势性减速"两派,前者以象牙塔学者为主,对理论化研究有偏爱,代表性观点是"国际环境论"、"动力转换论"和"调控紧缩论";后者以政策研究人员为代表,侧重经验研究,代表性观点是"减速节点论"、"结构性减速论""发展机制转换论"。本文认为,中国经济的基本面和国际环境都已经发生根本改变,前者典型事实是劳动力市场转折和产业结构转变,后者典型代表是世界主要组织的增长趋势预测、公众未来预期的恶化和对于中国与世界不同关系的认知,随着国际经济增长步入增速更低的"青铜时代",中国经济增速将不可避免出现下滑。  相似文献   

7.
通过不同国家经济发展经验的国际比较,可以发现,工业化国家在向城市化转型过程中,伴随着结构性减速的发生家庭储蓄率会出现下降趋势,由此提出"储蓄耗散"假说。根据这一假说,对于从高速增长向低速增长转型的城市化进程而言,经济增长速度6%以下是储蓄快速耗散和储蓄率快速向低水平收敛的区域;在资本市场不完善和储蓄无法向有效率的路径转换的不利条件下,储蓄耗散将沿着资产价格膨胀的无效路径进行,且诱致城市化阶段持续的隐性通货膨胀。进入结构性减速通道的中国经济,也正在进入储蓄耗散通道,关键是如何通过更完善的制度设计,实现储蓄向资产的有效转化。  相似文献   

8.
2003年,我国经济的增长具有两个标志性的特点其一,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其二,GDP增长率达到9.1%,标志着我国经济运行进入了新一轮经济周期的上升阶段.在经济周期进入上升阶段之后,如果宏观调控得好,就可以保持经济继续平稳较快地增长;如果调控得不好,有可能出现大起大落.新一轮经济周期的背景出现了四大特点体制基础变了,但仍然需要防止经济过热和大起大落;消费结构变了,但需求面的消费制约仍然会存在;供求关系变了,但供给面的瓶颈制约仍然会存在;物价态势变了,但经济增长过快仍然会导致通货膨胀.  相似文献   

9.
一、引言国际上一般把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作为进入一个新的经济发展阶段的重要指标。随着经济的稳步发展,2004年湖南省人均GDP达到9117元,按现行汇率折算为1102美元,突破1000美元大关。[1]在人均GDP1000~3000美元之间,经济发展存在着两种可能,一种是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发展;另一种是经济发展缓慢、波动甚至停滞。国际上既有美、日、法、亚洲“四小龙”等国家和地区成功的经验,也有巴西、阿根廷等国失败的例子。他们中的成功源于对收入分配差距的重视,以及较为完备的社会保障制度对中低收入阶层的保护,使大部分人享受到了改革及经济成长…  相似文献   

10.
1992年世界银行在其年度发展报告中按汇率变换比例法评估中国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以下简称人均GNP)为370美元/人,将中国列入低收入国行列。在同一报告中按购买力平价法披露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以下简称人均GDP)为1950美元/人,由此推得中国占世界总产值已达6%,排在美国、日本之后成为世界第三强国。此消息经过西方报刊宣染,立刻震惊了世界,也震动了中国人对自己国家经济实力的习惯看法。因为从统计学的概念分析,GNP是指拥有产权的一国居民一年内在国内和国外所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  相似文献   

11.
跨入21世纪,面临着经济知识化和经济全球化洪流的严重冲击,中国经济将进入大调整、大转折、大变化、大发展时期.世纪之交的中国经济已进入全面、快速工业化阶段;但也存在不少困难问题,集中表现为明显的、多侧面的二元现象.通过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进行超长期预测,到2050年,中国GDP总量可能达到15万亿左右,人均约为10万元,经济总规模居世界各国第二位(仅次于美国).  相似文献   

12.
王秀玲 《河北学刊》2006,26(4):195-197
“十一五”是河北省城市化战略提出后的第一个完整的规划实施周期。世界城市化经验表明,当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城市化水平达到30%的时候,将进入城市化发展的加速期。目前,河北已进入这个区间,今后五年无疑将是河北城市化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如何加快河北城市化进程,走出一条具有河北特色的城市化道路,是需要我们思考的重要理论和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3.
甘肃省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硕豪 《兰州学刊》2003,(6):184-187
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一般来说 ,当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均GDP或GNP达到 10 0 0美元时 ,高等教育发展可进入大众化阶段。甘肃省的GNP如果每年增长 9% ,人均GNP在 2 0 0 9年就可以达到 10 0 0美元 ,所以 ,甘肃省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时间不应早于 2 0 0 9年。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经济进入增速换挡、结构升级和创新驱动的新常态下,实现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和深入发展的关键是提高汽车产业的技术水平和生产效率。本文总结了美国、德国、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汽车产业技术进步的先进经验和成功模式,为我国汽车产业的转型升级和深入发展提供国际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5.
【形势要点:五年后,北京与上海的经济总量将相差 1倍】北京与上海的经济到底差距有多大?说出来你都不相信,至少五年!当然这是指的经济总量来说的。北京市市长刘淇日前预计,北京“十五”期间国内生产总值( GDP)将年均增长 9%左右,到 2005年将达到 3700亿元人民币。不过,即使实现这一目标,也并不值得骄傲,因为上海市 2000年的 GDP总量就已经达到了 4551亿,大大高于北京市五年后的目标。五年之后的情况如何呢?根据两个城市市长的预计,到 2005年,上海 GDP预计将达 7300亿元人民币左右,人均达到 5.4万元左右;而北京 GDP…  相似文献   

16.
《东岳论丛》2018,(3):21-27
我们在2020年到2050年的30年现代化新征程中要实现的现代化指标有两个,这就是"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指标和"建成现代化强国"的指标。从经济方面确定现代化的发展指标主要有两项内容,一个是国家的人口数量,另一个是国家的人均GDP数量。对于我国来讲,主要是人均GDP数量。研究证明,如果按我国经济增速逐步下降的常规看,我们难以在如期的时间内达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和"建成现代化强国"的经济指标。为了如期实现我们的现代化发展目标,我们必须抓住新工业革命的历史机遇,长期保持我国经济的中高速增长。  相似文献   

17.
中国如何缩小与美国GDP相对差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鞍钢 《学术界》2007,7(6):7-17
英国的工业革命是人类第一次在两代人的时间内使人均收入翻了一番;后来美国只用了一代人的时间就实现了这个目标.中国在1978-2006年28年时间使人均GDP增长9.7倍,其人口规模远大于英国和美国的工业革命,我们可以称之为"中国经济革命".这场革命的直接结果是使中国从一个世界人口大国迅速成长为世界经济大国,GDP总量已居世界前列.在过去30年(指1975-2005年),中美之间的GDP总量相对差距在不断缩小.这反映了中国是一个典型的"经济追赶型"国家.中国经济增长的下一个目标就是追赶美国,既要继续缩小与美国的相对差距,又要准备超过美国经济总量.通过改革开放,释放大国潜力,中国经济总量赶上和超过美国已经是正在发生的重大事件和必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城市化与城市经济结构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WTO已经加入 ,中国农业目前面临严峻压力与挑战。中国农业就业人口约占全部就业人数的5 0 %,生产产值约占国内 GDP的15— 17%;美国农业劳动力仅有35 0多万 ,占全部就业人数的 3%不到 ,生产产值约占美国国内 GDP的10 %。从收入来看 ,美国农民人均年收入约 10万美元 ,高于国内人均 5万美元的平均水平 ;中国农民人均年收入则很低。 1997— 2 0 0 0年 ,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仅增长 4 .0 %,比 1979— 1996年平均增长 16 .0 %回落 12 .0 %;更为严重的是 ,1997年以来农民纯收入增长呈逐年下降趋势 ,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农业处于极端不经济的状态…  相似文献   

19.
进入21世纪之后,我国经济进一步同国际接轨了.对于统计数据的比较分析表明: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中国经济获得了举世瞩目的惊人发展.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2008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如按汇率法(人民币1元=7美元)计算,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39415亿美元,超过德国(36534亿美元),上升到世界第三位.而另一个新兴经济实体国家印度为第四位.  相似文献   

20.
詹勇 《学术月刊》2013,(6):101-109
靠长期刺激投资高增长来维持经济增速是不可行的。不断下降的资本利润率最终导致私人部门投资意愿缺乏。在开放的经济条件下,资本将大量外流寻找利润更高的栖息之地。索洛模型未考虑资本跨国境流动对分析对象的影响。在拓展模型中,经济体系由两个部分组成:一个为发达国家,已实现平衡增长,低储蓄率;另一个为后发型国家,处于追赶阶段,高储蓄率。随着"产出—资本比"变化,后发型国家的资本利润率优势将逐渐消失,其追赶进程可分为三个阶段:第Ⅰ阶段——外资流入;第Ⅱ阶段——资本流出;第Ⅲ阶段——平衡增长。第二阶段起点是人均资本增长路径的转折点,人均资本增速将在该点陡然下降。这势必导致人均产量增速在转折点跌落。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日本经济的增长路径为验证理论提供了很好的案例。基于拓展模型的预测是,中国经济的转折点将在2-3年之内到来,之后经济增速将大幅度下降,进入略高于6%的中速增长阶段。未来中国的增长动力就是在全要素生产率上与发达国家的巨大落差。要将这种动力释放出来,就必须清除制约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因素,推动市场化方向的改革"再出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