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明菊,现在政策落实了,你和有全一块回北京也有条件了,何必一定要在那遥远的湘西大山里呆一辈子呢?”“湘西大山也是我的家乡,那里的苗族同胞都是我的亲人,我怎么能离开他们啊!” 1978年10月的一天,回北京探亲才20天的赵明菊,在母亲和朋友的泪眼相送之下,登上了南归的列车。她无心观赏窗外山川田野的秀丽景色,也不与周围乘客答语,独自回首往事,酸甜苦辣一齐涌上心头。  相似文献   

2.
奉献在湘西     
我出差到湘西,看望了花垣县我幼年时的同学马桂英同志。说也凑巧,我去的时侯正好是她从北京下放湘西工作25周年。因为事先我没给她去信,当我突然出现在桂英面前时,她是那么惊讶、兴奋,长时间说不出话来。她1938年出生在北京牛街一个普通回族家庭,祖父是个伊斯兰教职业者,是牛街里有名的“花儿马”阿訇。五十年代马桂英在北京幼师毕业后,分配在国家民委幼儿园工作。她积极肯  相似文献   

3.
众所周知,维吾尔族人的故乡在新疆。但你可曾知道,在被称为“芙蓉国”的湖南省桃源县境内,还居住着五千多维吾尔族同胞。他们是怎样远离新疆定居到湖南来的呢?那是距今六百多年前,明朝洪武五年(1372年),常德、湘西一带的土司与外来势力勾结在一起,进行叛乱。明太祖朱元璋颁诏,派新疆维吾尔族  相似文献   

4.
青少年时生活在湘西崇山峻岭中。在那封闭的年头,乡村人很少有机会走出大山,了解外面的世界主要靠这么几条渠道:听歌唱歌,看电影,从书本中获知,听参军出过远门的人讲。那时候,那首名为《在那遥远的地方》的民歌曾激发了我对外面世界的无穷幻想。“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位好姑娘,人们走过她的帐房都要回头留恋地张望……”十三四岁年龄,对姑娘小伙子男女之事朦朦胧胧的,更感到神秘的是那“遥远”二字的深邃缥缈。那是一首流传在青海的歌,我不知青海有多远,感觉仿佛在天边。运动的发展增开一条了解外界的渠道,听去过北京串联的同学讲…  相似文献   

5.
我的外公     
熊苏 《民族论坛》2001,(1):43-43
外公今年67岁,他个儿不高,却长着一个可笑的大脑袋。我最喜欢摸他的大头了,因为那上面几乎是寸“草”不生,只有几根稀疏白发可怜巴巴地耷拉在后脑勺。我逗外公玩,问他的头为什么那么大。外公笑眯眯地说:“因为我的脑袋里装满了智慧。”这是一部卡通片里的话,我听了大笑。  外公不是湘西人,他的老家在邵阳。听妈妈说,文革时因为外公在大学里讲了真话,被赶到湘西一个偏远的村子里当医生。那时,村里没有一个人看得起他,外公很痛苦,几次想自杀,但他终于挺过来了。我不明白为什么讲真话也会受到打击,外公很认真地对我说,因为那…  相似文献   

6.
钟汶哲  ;于志力图 《中国民族》2008,(7):I0003-I0003
耳边是隆隆的声音,那是对面山上石头不断滑落的声音。余震之中,我的视线里出现了一位羌族老奶奶,这让我无比的震惊。要知道,那是一个极陡的坡,这个佝偻着腰的老人是怎么艰难地爬上来的,她上来做什么?  相似文献   

7.
符云亮是近年走上文坛的又一位湘西青年作家。四五年前,我就读过他的文章,如他的《天无绝人之路》、《告别水牛》等。从那时候起,我就喜欢他的散文,并对这位朴实无华的湘西文学青年将来的作为充满信心和希望。这次读到他的《秘境诱惑》,证明了我对他的信心和希望是有道理的。《秘境诱惑》散发着湘西地域文化和人文色彩的灵光,称得上一卷表现湘西风土人情和历史名物的精彩画卷。全书分为描写湘西历史和地域名胜的“天孕湘西”,描写家庭故事及湘西人情风俗的“阳光不锈”和描写他个人生活情感的“命里村落”三大板块,而其中最动人的是“阳光不…  相似文献   

8.
南山牧歌     
八十里大南山是一块神奇的十地。当年红军长征时,王震将军就被她深深地吸引了。将军许下宏愿:“革命胜利后,一定要在这里办一个大牧场”。时间流逝,世事沧桑,似乎冥冥之中早有安排,解放后,果然来了一批又一批创业者。他们怀着开发南山,把青春献给祖国、献给人民的崇高理想,历尽艰难,几经曲折,从失败走向成功。现在,昔日荒原变在了一个水草丰美、风光秀丽、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现代化大牧场。李鹏同志曾称誉道:“南山牧场是中国南方的一颗明珠”。初春时节,记者慕名前往南山采访,感受到南山牧场在湘西南各族人民的支持下,正…  相似文献   

9.
·肃清百年匪患·   1949年 7月常德市刚解放时,国民党不甘心失败,连续派飞机轰炸,我家已经疏散下乡,唯独我没有走开, 15岁就报名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四十七军。我很高兴,这里官兵平等、团结友爱,尤其是当官的平易近人,当时教导队大队长、教导员看到我年纪小,常叫我“小嘎子”,还问我为什么要参军 ?我回答很干脆:“为了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他们听了哈哈大笑。   在常德东门教堂集训不久,就动员我们去湘西,这时父母犹豫了,说湘西土匪多,还是不去为好。但我还是去了。出发的时候兵分两路,一路是每人发一枝枪跟解…  相似文献   

10.
那年我从部队转业,第一次参加政协会议。会议休息期间,一位身着藏族服装的妇女跳起了藏族舞,她那能歌善舞的欢快模样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坐在身边的老李对我说,她就是咱政协办公室的副主任仑木拉,一位善良美丽充溢着生机与活力的藏族老大姐。在此后和仑木拉一起工作的日子里,我渐渐发现,她其实也是一个做事认真,对工作一丝不苟的人。她身上有一种质朴的美。特别是她那一双热情明亮的大眼睛,没有一丝一毫的杂质,扑闪着人间纯真的坦率和诚挚。  相似文献   

11.
在纪念我国各族人民的伟大领袖毛主席诞辰100周年的日子里,她反复地抚摸着我递给她的“毛泽东主席和出席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代表在一起(1957年)”的照片,沉默,沉默……终于,她用手背擦了一下眼角,抬起头来对我们  相似文献   

12.
这个协会有点“火” “那是,全国有名呢!”这是一位朋友在我收集怀化麻阳苗族自治县柑橘协会资料时随口说出的赞语,名不虚传:2004年.该协会就在人民大会堂又捧回了“全国先进民间组织”荣誉,并作为怀化市民间组织代表,进京参加了由民政部、国家发改委、国务院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在北京展览馆举办的“全国行业协会成就汇报展览会”,中央领导同志和民政部领导亲自到麻阳县柑橘协会展馆参观,听取麻阳县柑橘协会服务“三农”的汇报。2008年上半年,该协会又把“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单位”奖牌收入了囊中,是怀化市唯一获此殊荣的单位。  相似文献   

13.
北京妈妈和她的湘西女儿田野1997年11月,在湖南长沙师范的一间女宿舍,一位穿着得体气质高雅的中年妇女,操着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找石柳红,而好学的石柳红上了图书馆。石柳红的同学望着眼前优雅而又陌生的中年妇女很好奇,“阿姨,您找柳红,您是她什么人?”“...  相似文献   

14.
从盛传到淡忘杨进铨突然,不远处一个老太太摔倒了。我急忙过去扶起她来、她用惊异的眼光瞅了我半天,说:“中国”?我听懂了,她的意思是问我是不是中国人。我自豪地点点头。她马上话多了,叽哩咕噜地说了一大串,我在莫斯科呆了一年,半听半猜她的意思,是说我是干什么...  相似文献   

15.
我的家乡溆浦虽然也属大湘西,本土民歌却并不兴盛。我只会唱一首溆浦民歌:“这边(那个)坳,那边(那个)坳,那边坳上黄牛叫。黄牛黄牛哟你莫叫,三亩旱地要你犁呀。”这调子只能用溆浦方言唱,粗犷而苍凉。我有时兴来,糙着喉咙吼几声,也是蛮有兴味的。  相似文献   

16.
《民族论坛》2011,(10):10-11
在参加今年湖南省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集中赴湘西采访活动中,有一个画面让记者们激动不已,而且久久不能忘去:一群不到6岁的小朋友,能歌善舞,向大人们展示着他们的可爱和天真。但有谁会想到,两年前,他们还生活在无声的世界里……  相似文献   

17.
吉宣 《民族论坛》2000,(2):13-14
新千年的第一天,湘西凤凰县木里乡柳甲村苗寨像过节般热闹起来了,村民们涌在寨口燃起鞭炮,迎来了一支“娘子军”,这支队伍举着的一面旗帜上绣着一行大宇:“凤凰县武装部家属服务队”。举着这面旗帜的是一位满脸笑容的中年妇女,她就是被当地干部群众称为“扶贫军嫂”、去年被湖南省军区授予“南国好军嫂”称号的李世芬。 军人走上了扶贫攻坚一线阵地,做妻子的必须当好“后勤部长” 柳甲村曾是一个特困村寨,1996年人均纯收入仅420元。1997年,广州军区司令部定点扶贫柳甲,李世芬的丈夫、县人武部政委吴明生被指定主持苗寨…  相似文献   

18.
(一)7月2日凌晨,震耳欲聋的爆竹声将连续同洪魔奋战几个昼夜刚人梦乡不久的湘西自治州龙山县里耶古镇的人们惊醒。“徐光华要上山了!”不知是谁喊了一声。于是一街的青年汉子擦着腥松的睡眼纷纷从自家屋里破门而出。青年妇女们跟着出来了,乳臭未干的幼儿出来了,拄着拐杖的老人们出来了;里耶办事处、里耶镇以及各机关的干部来了;街道居民来了,乡下农民也来了。不到一刻工夫,道场周围黑压压的一片人。灵枢缓缓移动,哭声顿时越来越响。一位古稀老人趔趔趄趄地追着灵枢哭喊着:“光华,你等一等,我给你培一把土吧!”“光华,你一辈…  相似文献   

19.
<正>我俩是先听到石洁唱歌,然后才认识石洁的。那是 在今年9月份的“2002中国(永顺)土家族摆手节”大型歌舞会上。歌舞会气氛热烈,高潮迭起,克里木等一批著名歌手纷纷登台献艺。节目中段,一名着紫衣的青年女歌手款款走上台来。主持人已经介绍了,可我没听清她的名字,只知道她是湘西州民族歌舞团的歌唱演员,当然我也没怎么在意。演唱开始,女歌手唱的是我很熟悉的一支土家族民歌《马桑树儿搭灯台》,一开腔,我不由地  相似文献   

20.
在第二届全运会开幕式上,当伟大领袖毛主席向运动员微笑挥手的时刻,运动员行列里有一个特别激动的小姑娘,她一方面同大家一起纵情地欢呼着“毛主席万岁!”另方面恨不得立即长上一对翅膀,飞回自己的家乡,让乡亲们也分享她见到毛主席的最大幸福。这姑娘是谁?她名叫谭应姣,是参加全运会的第一个毛难族运动员。虽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