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曾玉美 《天府新论》2007,(Z1):243-244
写实油画一直是中国油画的主流,在中国油画发展历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来,中国当代写实油画已逐渐成熟,蓬勃发展,倍受人们的关注。2005年诞生了中国写实画派,写实油画家们的成为中国当代绘画艺术的中坚力量,中国写实油画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相似文献   

2.
作为中国当代新写实油画的优秀代表人物,忻东旺始终保持着独树一帜的绘画风格,没有一位画家能像他那样对民工这个庞大而弱势的群体注入如此多的关注,我们从忻东旺的写实油画中解读出中国当代农民工的整体精神面貌,每当我们欣赏完忻东旺油画作品之后,都会被画中人物传神的表情所打动,这与作者本人对社会现实的独特理解及自身的油画内涵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3.
中国民俗文化对新时期油画创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进入"新时期"以来的中国油画创作,集中出现了一批以表现我国民间风俗为绘画对象及内容的极有影响的油画作品,中国油画家在以西方造型体系为主的油画创作的观念和方法中,融汇进中国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美学理念,使中国油画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用油画这种来自西方的绘画艺术形式表现中国本土文化中的优秀民俗文化,无疑是一种体现油画本土化的重要创作道路.而且对在全球化背景下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与继承显得尤为重要,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4.
中西绘画美学趋向之不同主要体现在:西洋油画重写实,作品以追求幻真和再现自然为其最高境界.所采用的焦点透视符合科学和数理,有助于立体和空间的表现.形似逼真,色彩浓丽,是西洋油画的特色.中国画运用笔墨直接表达生命情调,透入物象的核心,以书法为骨干,以诗境为灵魂,不重物象的刻画,而倾向于抽象的笔墨表达人格心情与意境.中国画散点透视的运用,摆脱了焦点透视物理和生理上的局限,增加了更大的自由和灵活性,极大地丰富了中国画的表现能力和艺术个性.通过中西绘画美学对比,达到了解、认知和认同中国传统文化,提高中华民族的自信心,是本文的匠心所在.  相似文献   

5.
和中国亿万热爱油画的人一样,笔者时常想追求一种个性的、原创的油画形式,但笔者知道,油画艺术早已是世界性的艺术,它不是欧洲人的专利,虽然,它的传统源于欧洲,空前绝后的艺术大师们,那个时代过去了,时空不同了,可是,对于他们的学习,绝不是口头的教条和书本知识,而是辛苦的实践。笔者把本次研究的对象锁定在15世纪欧洲大师波提切利的身上,中西两种不同文化的体系,使中西绘画在关注点上有很多不同之处,当我们回顾波提切利的绘画艺术时,无论是圆润的线条、装饰性的色彩还是给我们所带来的那种含蓄和典雅的美,都与他那个时代的绘画艺术形式有所不同,但是这种不同的艺术形式却与我们东方传统审美韵味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所以,在西方绘画的联系和区别上都值得我们去了解他。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中国画的多元化发展的现实出发,结合现代高校中国画的教学实际,阐述了以任伯年为代表的写真写实并融合西方绘画艺术的中国画的道路,论述了现代高校中国画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7.
阮梅 《中州学刊》2023,(8):160-164
吴冠中和朱德群是我国油画艺术发展中的重要领导人物,他们将中国传统山水精神融入油画创作,实现了东方山水意趣与西方绘画艺术的巧妙融合。他们以自然山水为创作源泉,在不同的艺术表现中传递出一致的山水精神。吴冠中强调写生的实景画面构图与山水油画的诗意表现,善于运用圆点作画的表现形式,在对景色画面的组合和突破中,通过静态的诗意境界展现中国山水精神的内在含义,形成独具个人风格的山水精神意境表达。朱德群更强调对山水意蕴和精神的自我感悟,追求神似的抽象表现形式,以大小不同的色块点作为构图要素,通过抽象的绘画艺术形式表达自身对自然山水法则的体察和想象,在朦胧和抽象的画面中展现山水精神和景色气韵,在对山水精神的表现中透露出浓厚的东方审美意蕴。  相似文献   

8.
具象或抽象艺术风格的油画作品可以采用不同的肌理效果来表现,同一类的画面肌理也可能表现具象或抽象风格的作品。文章从西方油画艺术演变的史学角度来进行分析,将具象写实油画、抽象表现性油画与笔触、材料所产生的肌理美相结合来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9.
中国画注重"写意";西方绘画强调"写实",这种局限的艺术观点应当进行全面的思考."写实"的真正含义是什么?中西方对于写实的理解又有何异同?本文将通过中西方艺术的起源与哲学思辨来讨论中西方的绘画写实观念,从摹仿(西)到通灵(中),从逻辑之形(西)到心中之像(中)来阐述当代西方文化东渐造成的艺术思想碰撞.  相似文献   

10.
一、绘画性比较:中国传统绘画如果与西方写实绘画比较起来,就几乎从来没充分地进行过模仿式的写实。中国传统绘画从整体布局到对个性形象的塑造,与西方绘画的与实效果和肉眼所见的物体形象比较,都有很大程度的差别。中国山水画的散点透视是认识和观念中的规律,  相似文献   

11.
油画民族化问题,是艺术民族化问题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这一提法的最早记载,见于董希文在《美术》1957年1月号上发表的文章《从中国绘画的毒现方法谈到油画的中国风格》。“油画民族化”的提出,一开始是画家们从实践的角库提的。人们只着眼了民族形式与民族风格的探索,比如在油画习作和创作中,注意采用中国绘画的形式,不重可变的光,而重不变的形,以线为核心,表现固有色等等,后来又进入到了一个多方面的理论探讨阶段,人们开始研讨民族化的可能性和关于具体方法的设想。 建国后至“文革’前关于“油画民族化”问题的讨论有三个方面的特点:1、坚持油画民族化的创作方向是大家的一致倾向。2、反对油画简单的中国画化。3、就如何理解和实  相似文献   

12.
<正>张绍敦著《油画写意性研究》(文化艺术出版社2016年版)一书,对原生于中国文化本源的"写意"在油画的时代风采和艺术语言、油画写意性的典范作品与当代油画写意性实践中所显现的主体倾向进行分析和考证,总结了油画艺术在发展过程中的规律,为现代油画在中国的发展建立了理论基础。该书是作者多年油画艺术研究基础上的总结性著作,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征。一、研究对象明确,内容丰富有条理  相似文献   

13.
西方传统油画从男性画家的视角观看女性,注重女性的从属性和被观看地位.信息时代,影像不仅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和生活的社会,也改变着人们观看的对象和观看的方式.而现代影像技术的特点及其发展影响了女性油画家的创作模式.以奥基芙的油画艺术和王小慧的影像艺术作品为例,影像艺术与油画绘画艺术互相影响、借鉴,这两种在二维平面上再现三维立体图像的艺术,互相不可能被取代、消亡,只会交融互动,从而产生螺旋式上升的发展,达到艺术自身的不断超越和创新,也互相印证各自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4.
西方传统绘画以模仿写实为主流,而西方现代派绘画花样翻新,光怪陆离,总的趋势是突破了客观模写自然的传统的艺术观,走向主观精神的表现,形成一个开放的、多元化的艺术局面  相似文献   

15.
漫谈绘画中的色彩──欣赏名画时所想到的林斌色彩是油画的一种基本要素,它是油画艺术中一种最主要的表现工具,能够改变或纯化人们对物与人的视觉。要想弄清楚油画艺术的基础知识,必须坚持不懈地理解并研究色彩的本质与色彩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绘画感觉与光严密结合的...  相似文献   

16.
齐国绘画艺术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齐国绘画艺术是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无论是富有生活气息的帛画、丰富多彩的漆画、工艺精美的铜器装饰画,还是开中国美术史之先河的默写人物肖像画,都充分体现了齐国绘画艺术的成就,并呈现出浓郁的地域特色和创新意识,特别是独具特色的齐瓦当画、雄浑厚重的齐地汉画像石,作为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重要内容,对丰富和发展我国传统绘画艺术做出了重要贡献,并影响中国绘画理论与实践长达数千年。  相似文献   

17.
李军 《阴山学刊》2007,20(2):50-57
在油画艺术领域中,笔触是油画的重要表现手段之一,同时也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它以丰富的表现性和情感传达力在艺术家和观者的心灵之间架起一道互相沟通的桥梁,它的表现力特点是使作品具有个性及时代精神的重要因素之一。笔触作为油画艺术中的重要表现语言,随着油画艺术的发展、变更,在不同时期或不同风格流派和艺术家那里各有表现特色,不同艺术家以其自身的艺术才质和内心情感体验赋予了笔触丰富的表现形式和审美韵味,这也决定了它在油画艺术领域中必然会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同时在中国油画艺术发展中,笔触的审美内涵被赋予了特有的民族审美精神和文化内涵,其艺术表现力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内心审美需求,使笔触的审美功能得以进一步地拓展和提高。  相似文献   

18.
回顾农民题材绘画发展,油画形式是表现农民题材绘画主要形式被广泛运用在作品中,其中原因有三点:塑造感强;画面厚重感吻合农民性格,表现农民朴素感;西方绘画中经典范例具有导向作用。除此之外,时代因素、作者身份艺术家个性、油画特性都成为农民题材绘画油画形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只有按照艺术史总结出来的艺术发展规律为中国油画创作的渐近改良作出努力贡献 ,中国油画才会有健康长足的发展 ,才会创作出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中国油画  相似文献   

20.
通行观点认为,写实是图像叙事的重要手段,两者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认为,在中西艺术史上,写实传统有着自己独立的演进规律,图像叙事也有着更为广阔的空间,写实与叙事之间既相互关联而又时常分离.尽管图像的叙事功能向故事画提出了追求逼真的要求,但艺术家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时常会被描绘的兴趣所吸引.中国古代绘画史上,有着丰富的图像叙事,但最生动、逼真的写实努力并不在人物故事画领域而在花鸟画中,这一现象从另一个侧面表明:图像叙事与写实程度的高低没有必然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