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我国古代戏曲著作中充斥着大量插图,明万历之后更成为戏曲插图的黄金时代。这些插图已远远超出装饰画的表面功用,而具有独立的艺术品性和审美价值。这些版刻插图与戏曲艺术诸要素,如楔子、科介、角色、曲词等有着密切联系甚至直接承担着同样的功能,与戏曲舞台表演、戏曲时空处理等艺术元素亦存在相通之处。戏曲插图与戏曲诸艺术要素或艺术元素之间的这种关联可称之为戏曲语汇,其为深入探讨古代戏曲插图本语—图互文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启迪。  相似文献   

3.
题画诗在元代最为繁盛,尤其在艺术表现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它作为审美再创作的产物表现出了"画中有我"的自寓性,作为诗、书、画三者融合的艺术产物,则巧妙运用想象、象征、通感等表现手法将静止不动的画作变得生动逼真。  相似文献   

4.
惯常以为,明末市民文化盛行,正处于古代戏曲的繁盛期,戏曲书籍插图应该迎合市民阶层的口味,以获得更多市民的青睐.事实上,明末湖州戏曲插图流行雅化风格,而不是民间化风格.如明末苏州、武林、徽州、湖州的戏曲插图都倾向雅化风格,成为当时的社会风尚.在分析明末湖州戏曲插图独特风格的基础上,从经济文化、审美风尚变化等多维视角阐释形成这种风格的深层次原因.  相似文献   

5.
从明刊本<西厢记>版刻插图来看,明代戏曲的文人化有一个明显的演变过程,即由当初图像所体现出的"照扮冠服"的舞台性,发展至后来的"象意相生"的抒情性,再到后来"美仑美奂"的装饰性.戏曲插图从重视舞台效果、着力营造"写实空间",一步步呈现出极具文人化色彩的"诗意空间"和"形式空间",并最终演变为文人学者的"案头清玩".与此同时,图像与戏曲文本之间的关系也由原来图对文的亦步亦趋、若即若离,变得渐行渐远,插图的文人化色彩和艺术独立性不断增强.<西厢记>插图不断文人化的历程,又是与明代戏曲的整体文人化进程相一致的.  相似文献   

6.
明清时代是一个传奇小说的繁荣时代,源自汉魏六朝的中国传奇小说达到了艺术顶峰,无论是通俗传奇小说还是高雅传奇小说,无论人物、情节、结构还是思想、内容、语言等,都取得了全面的、重要的艺术成就,并且为长篇白话小说提供了可贵的艺术经验与艺术借鉴。明清时代已进入了中国封建社会末期,商品经济空前繁荣,出版业十分发达;中国古代小说,无论是白话小说,还是文言小说,到了明清时代已发展到了思想艺术的成熟期;小说观念、小说理论产生了重大变化,这些都是传奇小说进入繁荣时代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李军 《河北学刊》2007,27(6):243-246
迄今为止,现代生活题材的戏曲剧目大多没能走出话剧加唱式窠臼,传统戏曲艺术中的身段和念白在这类剧作中却丢失了大半。因此,话剧加唱式的戏曲改革模式是不成功的。为了突破这种模式的束缚,很有必要重温齐如山的戏曲改革理论。他认为,戏曲艺术的本质是以歌、舞为艺术语言的写意性艺术,戏曲改革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应当是强化、突出戏曲艺术的这种因素,因而他强调现代生活题材的戏曲艺术更要突出这一特点。深入研究、合理利用齐如山的这一理论,在排演现代生活题材的戏曲剧目时可以大有作为。  相似文献   

8.
被誉为“临川才子”的清末民初著名学者李瑞清是一个在书法、美术、诗文诸方面都有着突出成就的文艺家。李瑞清融国学与艺术为一炉,成就了他书法作品特有的书卷气,被称为“中国书法家精擅北魏者,一千四百年来第一人”;于国画技法则造诣精深,在画派中别具风格。他诗文词赋也有深厚的基础和较高的水平,诗歌方面属“汉魏六朝诗派”,在近代诗坛上占有重要一席。李瑞清还是一位传薪度针的艺术教育先驱者,曾由他主持的两江优级师范学堂是我国第一所师范大学。无疑,李瑞清在我国近现代文化史、教育史和学术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9.
罗湘科 《船山学刊》2007,(4):166-168
版画艺术作为美术学科的分支学科,缺乏清晰的理论梳理,生产方式缺乏新技术强力注入,作品交互方式陈旧,版画教学面临尴尬局面.在高校内的版画教学中,吸收国内外版画教学的研究成果等新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手段,将研究与教学联系起来,应该是版画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一龟兹根据砂崖的质地与特性,创制了三种不同类型的石窟:覆钵顶窟、僧房窟、中心柱窟,形成了绘画、泥塑、建筑密切结合的新型石窟寺院,并创作了大量精美的彩塑与壁画。二龟兹开始创立了师徒传承的体制,并影响到内地。  相似文献   

11.
作为新媒体的数字艺术插画,是插图发展史上的一个重大的进步,是在传统艺术领域引入数字技术的探索,它拓宽了图形艺术的应用领城和传播方式,丰富和发展了图形艺术的表现语境和呈现形式。  相似文献   

12.
陈洪绶以极强的绘画造型的创造力而迥异于当时的其他艺术家.其“以形度形”、“线线相错”的处理方式得益于他兼容诸类和举一反三的艺术态度,并进一步影响了他独特的“看”和“画”的方式——无论其幼时的童真无邪、青年的采十炼一、壮年的提炼修正——是形成强调“形为我所用”的“以形度形”和强调“线为我所用”的“线线相错”的绘画手段和艺术理念的阶梯过程.陈洪绶在一生奋力进阶的过程中,就是从这两个方面来强调中国绘画艺术的主观性和写意性的.这对当下中国画创作仍然还有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3.
中国戏曲必得走改革之路.戏曲与电视的融合是戏曲改革,继承发展戏曲艺术的必然.电视戏曲是有别于舞台戏曲的一种站立在电视和戏曲两大艺术肩上的新的艺术形态.这一新的艺术形式的艺术创作规范及艺术特征的形成,取决于电视与戏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4.
苏轼是文学艺术上的天才与全才,文学、书法、绘画、哲学、历史样样精通,才华横溢,取得了辉煌的艺术成就.究其原因,除了与其成长的自然、人文环境,家庭文化熏陶有关外,更重要的是他贬谪外任的经历.使其艺术创作的题材丰富多样;关注下层民众生活,反映民生疾苦;思想更加成熟,心境超脱旷达.  相似文献   

15.
林风眠是中国画革新的一代宗师。他穷其一生探索与实践通过借鉴现代艺术的理念和风格革新中国画,拓展了传统中国画的表现形式,为中国画现代革新提出了新的思路与启示,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戏曲人物是林风眠中后期绘画的重要题材,是他全部的艺术创作中非常有特色和艺术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他把戏曲人物这一典型的中国传统舞台艺术形象,借鉴西方现代绘画艺术和中国民间艺术形式,采用多元化的现代造型观念和立体主义形式表现出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给中国戏曲画一种全新的视觉感受。  相似文献   

16.
白居易早年所创作的13篇律赋,从题材内容上可分为体物、言情、纪事、说理、论文五大类型。这些赋体现出朗畅奋发的气度、以人为核的睿识、通达不滞的风采、万物俱美的情趣等精神特质,并取得了立意高远、以论为长,化骈为散、文笔纵放,章法得体、结构井然等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17.
《中国藏西夏文献》辑录元代刻印的西夏文佛经21种,其中7种经首均有一组版画,有人物、护法神尊像及装饰图案等,题材大体分为情节性和非情节性两类。情节性题材版画有说法图、经变图、佛史图等;非情节性题材版画有人物尊像图及装饰图等,如佛像、护法像、上师像、云、龙、莲花、卷荷叶、莲蓬、节竹、菩提树、波浪形卷草图案等。这些版画题材丰富,人物造型多样,布局新颖,图案装饰风格独特,所反映出共同的艺术特征,是对西夏文化的继承、对中原传统绘画艺术和藏传佛教绘画艺术的吸收和交融,具有明显的时代艺术特征。同时,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作为大一统的元朝对各种宗教文化及各民族文化包容并蓄、传承发扬光大的态度。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戏曲艺术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戏曲的传承和发展离不开传播,更离不开具体的传播媒介。从最初的口耳相传到后来的舞台、剧场传播,再到之后的广播影视传播,传统戏曲艺术无不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而有所发展和变革。在新的时代,传统戏曲艺术由于新媒体的介入而发生了重大变化,由此给戏曲艺术的传播发展留下鲜明的时代烙印,并带来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9.
书籍插图既是独具魅力的艺术品,又是以买卖方式刊刻传播的商品,这是不争的事实。本文从明代书籍插图艺术的生产与消费状况入手,介绍它们各自的基本状况,并分析了影响书籍插图艺术生产与消费的种种原因,其中市场经济的繁荣以及读者文化素质的提升是其基础。  相似文献   

20.
杨迎平 《齐鲁学刊》2012,(5):145-148
当中国现代话剧将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戏剧方法作为话剧的唯一创作方法的时候,老舍却将目光投向中国传统的戏曲与曲艺,并将中国传统艺术融进中国现代戏剧。《茶馆》便是老舍将中国传统艺术融进话剧的典范,目的有两点:第一,为了"写法多少有点新的尝试";第二,将传统的"玩艺儿"保留下来。继承古典戏曲的象征性与舞台假定性,并向传统曲艺学习语言,特别是将相声的表现方式运用于话剧中,推陈出新,走出了一条独特的话剧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