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般认为,深圳特区的经济成分是以三资企业为主体,而本文以较翔实的资料对目前深圳特区工业、农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邮电业和商业的所有制结构作了较详细的分析,认为:深圳特区的经济,在总体上是以全民所有制为主体;在未来的十年内,根据深圳特区的发展实践和目前所有制结构的发展趋向,全民所有制仍然是其经济的主体。  相似文献   

2.
一、我国工业发展的高速度我国伟大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公布了,它是实现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綫总任务的一个重大步骤,它将使我国经济面貌发生根本的变化。在第一个五年计划中规定了我国工业将有巨大的发展:它规定五年内工业总产值增加百分之九十八点三,全部工业增长速度平均每年遞增百分之十四点七,这种速度是中国有史以来所未有的,也是资本主义国家所望尘莫及的。其中生产生产资料的重工业和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工业(包括地方国营工业)的发展还要高:生产生产资料的重工业平均每年递增百分之十七点八,国营工业平均每年递增百分之十八点一;可见我国工业建设首先保证生产资料的优先增长,并表明我国底工业化,乃是社会主义性质底工业化;同时表示了我国工业发展是以从高速度进行的。我国工业发展速度规定得这么高,完全有其客观的必要性。我们知道,目前我国正处在过渡时期,我们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大约需要十五年时间,把我国建成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这  相似文献   

3.
本文认为以高科技产业为主是深圳特区社会经济发展的目标模式。确定这一目标模式,是以特区技术窗口的作用、世界新科技革命发展的趋势和我国工业技术落后的现状为依据的。本文还论述了实现目标模式的三个发展阶段及其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4.
苏州与无锡、常州均是江苏经济发达的地区,近几年三个市的工业发展都比较快,而其中以苏州市的增长速度为最高。从1981年至1985年,苏州工业总产值(不含村及村以下办工业,下同)平均每年增长18.4%,同期无锡和常州分别为16.4%、14.9%。但是,从每百元工业产值提供财政收入、全员劳动生产率、产值利税率、销售收入利税率、资金利税率和定额流动资金周转速度的情况来看,苏州均差于无锡和常州。其1985年的对比可见下表:  相似文献   

5.
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是深圳特区建立“外向型”工业的重要措施;对引进技术的充分消化吸收是顺利实现工业“转型”的必由之路。经济特区要很好地发挥“四个窗口”、“两个扇面”的作用,卓有成效地进行“转移型”技术开发活动,都必须切实加强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工作。本文就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问题,结合深圳特区的情况,从科技管理理论上作了一些分析,并提出了若干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较详尽地论述了1987年10月爆发的股市大地震使世界经济发生的变化,及这种变化对深圳特区经济发展的影响,并提出深圳特区面对动荡不定的世界经济形势,应采取的新对策,以因势利导,发展外向型经济。  相似文献   

7.
作者篇名期页【特区经济】郑天伦黎合英,土gQ自斤了41一5 9曰O自八口j性J性.土,上11上1一张敏如梁文森王守仁张海燕裴权中刘必义陈灼华施裕壬八O八︺SJ吸户O八b no行t,上1玉,上,1戴允现张敏如赵世利陈灼华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是深圳特区向新阶段 发展的重要条件关于深圳工资改革的几个问题论开放地产市场汇率、外贸及深圳特区的发展战略专业银行企业化的模式及改革浅谈深圳特区对外贸易的结构深圳特区产业结构新议动荡不定的世界经济与深圳特区发展外向型 经济的对策关于深圳市投入产出预测模型若干问题的探讨蛇口迁移人口加速增长的探索…  相似文献   

8.
本文首先分析了深圳特区的短期资金拆借市场、外汇市场证券市场以及票据贴现市场的现状和特点,指出深圳特区开放金融市场的步伐较慢,而特区经济的发展客观上又要求进一步拓展特区金融市场。为此,作者论证了继续开拓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最后还就如何拓展深圳特区金融市场及加强宏观管理问题提出了设想。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沙洲县经济开始腾飞,1983年底工农业总产值达到15.7451亿元,比1978年增长143.6%,五年翻了一番多,成为苏南“五霸”之一,经济发展速度居全国2,000多个县中第一位。其中,乡镇工业每年递增31.6%,在该县整个经济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沙洲乡镇工业惊人的发展引起国内外注目,发人深思。本文拟就该县乡镇工业崛起的内在因素及其发展前景作些探讨。沙洲县乡镇工业的迅速崛起,是否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讨。第一,以智力办工业“日本依靠智力一跃成为世上经济大国,我们小小沙洲,不是也可以凭智力发展经济吗?”这是沙洲县发展乡镇工业的豪言壮语。该县十分重视智力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四个方面对深圳特区发展外向型经济的问题进行了探讨:一、深圳特区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的外向型经济,“开放型”、“双向型”都不能成为特区经济进一步对外开放的目标模式;二、所谓外向型经济,是以国际市场为目标市场,以资本、企业、人才等在国际间的自由交往为基本特征;三、深圳特区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客观依据;四、实现外向型经济所应采取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11.
经济模式,是关系一个国家(地区)经济结构、经济发展方向和前景的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深圳特区应采取什么模式?作者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就几年来在这方面的争论,提出自己的见解。深圳特区第二个十年如何发展,作者提出关键是提高外向型经济的质素和经济效益,以及由此应该采取的几项措施。  相似文献   

12.
九十年代,是深圳特区发展战略目标中的关键阶段即提高阶段。为完成这一阶段的战略任务,作者提出,深圳特区应尽快发行可自由兑换的特区货币,以适应新阶段的要求,密切深圳与香港国际金融市场的联系。文章在分析了目前深圳市场上同时流通三种货币的弊端之后,依据特区十年来的建设成就,认为深圳特区已完全具备发行特区货币的条件,并在此基础上对特区货币的发行和管理提出了一些具体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积累和消费的比例关系,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比例关系.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的比例,保证国民经济按比例、高速度地向前发展,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一个重大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本文略述己见.为什么生产发展迅速,而劳动人民消费水平却具有下降趋势?建国三十年来,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速度是比较高的,从一九四九年到一九七七年工业总产值增长了二十八倍,平均每年增长百分之十三点五,用二十八年的时间走完了  相似文献   

14.
伴随着深圳特区经济的高速发展,隐藏着诱发通货膨胀的多种因素:过快的基建速度、外贸的突出发展、工资性支出及集团购买力的膨胀、人口的急速增长、现金管理偏松等等。在当前深圳实现现金净回笼的形势下,并存剧烈的通货膨胀,其中有着微妙的内在原因。认识上述诸诱发通胀的因素,针对性加以治理,是实现特区不牵制内地而健康发展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5.
现状:“总量失衡、结构扭曲”仍未得到有效的缓解中国“八·五”以至未来九十年代的经济发展和改革,是在经历了一次新调整后重新起步的。1979—1988年,中国国民经济,由于改革开放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按可比价格计算,十年间国民生产总值平均每年增长9.6%,超过了1953—1978年平均每年平均增长2—4%的速度,同时,也明显高于同期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增长幅度;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6.2%,超过1953—1978年平均增长2.7%的速度;工业总产值平均每  相似文献   

16.
苏州是全国乡镇工业起步较早、发展较快、规模较大的地区之一。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6年中,前5年的乡镇工业产值以平均每年递增25%的速度增长,到1983年底,全市乡镇工业(指乡(镇)、村办企业,不含其他部分,下同)总产值,比1978年增加2.3倍,达到37亿4千万元。1984年,在中央一号和四号文件的指引下,乡镇工业以大大超过前5年的年平均增长率迅猛发展,总产值达55亿元,比1983年增长44%,占全市工农业总产值1/3强,相当于全市纯农业产值的3.6倍。由于乡镇工业的大发展,继常熟市之后,沙洲县进入了年工农业总产值超20亿元的行列;继沙洲塘桥、乐余两个乡之后,又有沙洲县的妙桥、泗港、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 ,工业发展速度的计算有两类方法 :一种是工业发展速度的产值计算法 ,一种是工业生产指数法。工业发展速度的产值计算法的实质是采用综合指数法计算工业发展速度。工业生产指数法的实质是采用平均指数法计算工业发展速度。以上两类方法在实践中有三种操作方法 :1 .不变价格法。 2 .工业生产指数法。 3.价格缩减法。三种方法在不同的历史时期 ,适应不同的管理体制 ,起着不同的作用。以不变价总产值为依据计算工业发展速度已成为历史 ,用工业生产指数法计算工业发展速度正在实施过程中 ,将来随各方面统计力量的加强 ,用价格缩减后的工业增加值为依据计算工业发展速度将作为我们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8.
深圳社会主义特区是在邓小平理论指引和党中央决策下 ,率先改革开放 ,实行党委领导、政府管理的看得见的手 ,引来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看不见的手 ,实现持续和快速发展。迄今为止 ,中国社会还处在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同信息、空间和生命科学等科技群的革命和新的产业革命的现代化社会并存的局面 ,挑战和机遇同时来到的新的世纪。在知识经济、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WTO)的情况下 ,实行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 ,又从工业社会到现代化社会两大跨越式发展 ,规划在 2 1世纪 50年代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深圳特区率先改革开放 ,实行市场…  相似文献   

19.
工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少数民族地区的工业发展质量对提升整体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工业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脆弱复杂,工业基础薄弱发展速度缓慢,为了加快少数民族地区工业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迈进,本文建立工业经济发展质量评价体系,利用熵权法确定各指标权重,根据5个少数民族地区工业经济发展质量数据,对各个自治区2013年-2017年的工业发展质量进行实证研究,并进行横纵向比较,找出各个少数民族自治区近年来工业发展质量的基本水平与发展速度以及影响因素等,为我国少数民族自治区未来工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正> (一) 超高速的发展速度 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方针指引下,我国的乡镇企业获得了迅速发展。1980年我国乡镇企业的总产值只有720亿元,到1984年猛增到1,709亿元,增长1.5倍,每年递增26%。预计1985年将达到2,300亿元,超过1965年的全国社会总产值。乡镇工业总产值由1980年的573亿元增加到1984年的1620亿元,相当于1966年的全国工业总产值。1984年全国乡镇企业个数达606万个,从业人员达5,208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14%。乡镇企业产值占农村经济总产值的40.8%。从1979到1984年,乡镇企业向国家缴纳税金277亿元,仅1984年就达90亿元,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