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随着中国的崛起,全球目光正日益聚焦中国道路。中国道路的实质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实现国家的和平崛起之路。当前,中国需要构建一套深刻反映和平崛起道路的话语体系以提升自身话语权。作为反映中国和平崛起道路的话语体系,其核心理念是和平崛起,主要内容是阐述中国和平崛起过程中的新理念,现实基础是中国和平崛起道路成功的实践探索。通过构建和平崛起的话语体系,对内可以促进人民对中国道路的自信,对外可提升国家影响力。  相似文献   

2.
《赫索格》是索尔.贝娄的代表性作品。在描述马德琳形象时,作家通过男主人公将自己的思想情感与价值取向强加在女主人公身上,致使马德琳成了一个与“我”相对立的他者形象。贝娄运用描述者掌控的话语权力,不仅遮蔽了马德琳的真实面目,还对其形象进行别有用心的歪曲与改写。贝娄对“他者”马德琳的态度,客观上反映了作家的自我中心意识与男性沙文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3.
“国际政治周期性规律”与中国的和平崛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乔治·莫德尔斯基、罗伯特·吉尔平和马克·布罗利为代表的新现实主义学派认定,在"国际政治周期性规律"作用下,新兴大国与霸权国家为争夺世界霸权而引友战争是不可避免的.新时期这种论点的盛行旨在为"中国威胁论"张目.现实的国际政治中,全球化、非传统安全和国际机制将增加新兴大国与霸权国家之间的相互依存,扩大其利益面,从而消解这种"规律",使新兴大国与霸权国家的关系走出历史的循环.中国是正在崛起的新兴大国,历史上,中国是一个爱好和平的内敛型国家,现在选择的是和平崛起的发展战略,共建和谐世界是中国实现崛起的终极目标.中国的和平崛起是对"国际政治周期性规律"的有力破除.  相似文献   

4.
安德森的《森林之死》在格兰姆斯家的女人“喂”的行动中发现了一个没有符号的世界,同时也发现了现存文明的有限性。他在女主人公死亡时刻展现的美,成为男权视界中孤寂的独白霸权阴影里的自虐体验。“美”是一件残酷无情的达尔文主义的言词祭品。张爱玲的《花凋》以女性体验突入男权话语网络,“借语”是她的话语呈现方式,而无言的缄默——失语症,则是女性文学存在的本真状态。对女性境遇的阐发必须由她们自己来提出,发出自己的声响,证明自己的存在,“美”的证词将会在女性话语的辉映下显现历史的残酷与孤独  相似文献   

5.
国家实施非均衡发展战略时,中部地区的发展主要靠基于比较优势的区域自生能力,却逐渐塌陷于区域政策的“四面楚歌”,大都市圈的带动不足进一步彰显了中部区域政策的匮乏。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应立足于区域自生能力,突出比较优势的针对性,寻求差异性区域政策。  相似文献   

6.
重温李斯特对国家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的分析、对贸易保护主义的肯定等重要思想,不难看出,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经济立法必须坚持国家适度干预和国家利益至上的原则.短期内我国对外贸易政策应定位在贸易自由化过程中的合理保护.  相似文献   

7.
运用批评话语分析方法,从词汇语法特征考察了CNN有关3·14西藏事件新闻标题和事件报道中的蕴涵意义,旨在揭示其报道中的意识形态和话语霸权,并通过转述语的分析指出CNN关于西藏事件报道问题声明的不实。  相似文献   

8.
主权对于像中国这样落后的发展中国家来说至关重要。独立主权的获得 ,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前提条件 ;中国现代化的加速实现是捍卫国家主权的坚强柱石。面对主权所遭遇的新挑战 ,捍卫中国主权独立 ,维护中华民族尊严 ,参与国际合作与交流 ,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最佳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9.
五胡十六国之际,是民族大融合的重要时期,受秦汉以来"华夷之辨"民族观的影响,胡汉之间的民族矛盾极其尖锐。前秦政权推出了独特的柔性民族政策,使民族矛盾得到缓解。前秦政权能够完成统一北方的功业,与其民族政策的先进性密不可分。可是由于当时民族间的隔阂并未完全消弭,这就注定了柔性民族政策并不能真正地解决当时的民族矛盾。前秦民族政策一方面帮助前秦政权统一了中原,另一方面又注定了统一格局的不稳固性,这种自身的矛盾性决定了前秦政权最后的结局。  相似文献   

10.
两岸关系自2008年以来已持续了3年的良性互动,过去1年来双方经贸的交流更有了突破性的发展。而两岸持续往和平稳定的方向推进,带动台湾经济再次起飞,不仅是台湾民众之福,大陆民众之福,也是亚太区域国家之福。  相似文献   

11.
集中体现在郑和下西洋的明初海外政策,其核心是朝贡制度和海禁政策.郑和下西洋的动机,既是为了营造"万国来朝、四夷咸服"天朝"的气势,也是中央集权政府打击东南沿海民间贸易和海上流民的措施.其结果是"倾国力"进行的"下西洋"活动因国库告罄而无力继续."厚往薄来"的朝贡贸易随之烟消云散,宋元时期国人方兴未艾的海外拓殖也为之中断.明朝政府也因此背向海洋,继续维持海禁政策.中央政府对东南沿海人民的海外拓殖事业的敌视,是明清时期国人海外贸易与移民扩张的最主要障碍,它使中国多次丧失向海洋发展的机会.  相似文献   

12.
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但这一壮举并没有像同时期的哥伦布发现北美大陆那样对世界造成了深远的影响,究其历史和社会根源,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儒家思想,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云南省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以“睦邻友好、共同发展”为主题,通过学术研讨,认为郑和是具有世界影响的航海家、外交家与和平使者;郑和下西洋是中华民族的骄傲;要进一步继承先人伟业,开拓和平友好、共同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探讨语言知识和语言应用能力的关系入手,分析了从认知语言学角度认识两者关系的可能性,认为语言知识和应用能力并不是截然分离的,而是以不同方式获得的,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知识。对显性、隐性知识的认识有助于揭示语言知识和语言实际应用能力之间的关系,在结论中文章指出该理论对语言的教与学有怎样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郑和下西洋的历史价值,怎么评价也不过分.郑和下西洋对于中国来人说,主要起到了认识世界、发现世界的作用一是认识到世界各国人民,特别是我国与邻国人民可以友好相处、友好往来;二是认识到海权的重要性;三是认识到中国与世界各国在经济上具有互补性.此外,还认识到世界的广阔和发现了一些新的地区和领域,以及很多未知的物产、文化和技艺.这是郑和的重要历史功绩,是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  相似文献   

16.
至15世纪,世界东、西方两大文明不约而同都表出现了对大洋彼岸的极大兴趣,进行了艰苦卓绝的远洋探险航行。这两方面的航海探索,表现出了不同的运势、不同的结果。西方哥伦布横渡大西洋,交通大开,全球比邻,从此欧洲打破了中世纪孤立发展的黑暗时代,极大地促进了世界文明的进程。然而东方郑和远航后,明、清政府实行"海禁"闭关自守的政策,中国由强盛转向衰落,国家运势由兴盛转向衰败。东、西方国力此消彼长,中国从此比西方贫穷落后,终至形成国力的巨大反差。今天,我们在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的时候,正好是处在运势循环转变的关键时段。从郑和下西洋的历史经验中,使我们认识到中国在历史上曾经有过辉煌的海上航行业绩,为世界航海史写下了极其辉煌的一页。所以,开拓海洋文化是中国历史上和当今中国和平崛起、走向强盛不可缺少的支撑。  相似文献   

17.
依据情状体假说,考察了语体(口语/书面语)、动词情状及英语水平对中国学习者英语进行体习得的影响。基于口语和书面语语料库,该文分析了两组不同水平的中国大学生英语进行体的使用情况。结果表明:两组水平的学习者在口语中使用英语进行体频率均高于书面语;动词情状体在进行体中的总体分布不受语体和学习者英语水平影响,支持情状体假说的第三点预测;状态动词用于进行体与学习者英语水平有关,不支持情状体假说第四点预测。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世界贸易组织(WTO)内的谈判举步维艰,与此同时,区域贸易谈判不断蓬勃发展,而且已成为加速国家经济与世界经济接轨的桥梁。文章的焦点集中于区域贸易协定兴起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区域贸易协定与WTO之间的关系,分析了我国在面对区域贸易协定时应如何进行战略选择,以期能够帮助我国更好地解决WTO和区域贸易协定之间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9.
翻译既涉及不同的语言,也涉及不同的文化。而广告作为传播信息的方式之一,是语言与文化的载体。通过大量英汉广告实例分析,指出了不同语言和文化的差异给广告翻译带来的困惑和不可译性。  相似文献   

20.
就业问题是发展中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最根本的措施还是要保持稳定和适当的经济增长。必须把解决就业问题与经济增长联系起来,要把解决就业问题寓于经济增长过程之中。无论是处于竞争均衡的西方工业化国家还是处于结构转换的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进程都证明了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之间的互动机制。在我国目前国内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继续增长有限的情况下,国际贸易和国际直接投资这两大影响经济增长因素的地位便凸显出来。通过有效的措施推动贸易的深化和投资的发展来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则是一个较为可行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