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元人散曲,作者至多,其词清新俊逸,与唐诗宋词可以鼎足。”(《吴梅戏曲论文集》第137页)然散曲研究,起步既晚,诚不若杂剧倍受青睐,更遑论与唐诗宋词并重。之所以如此,要在资科匮乏。元之散曲选本,流传至今者仅有《乐府新编阳春白雪》、《朝野新声太平乐府》、《梨园按试乐府新声》、《类聚名贤乐府群玉》四种而已,曲之别集而流传者亦仅有张可久、乔吉、张养浩、汤式四家,且后者已属明人。殆至今之治曲名家隋树森先生殚精竭虑编成《金元散曲》,读者始知元人小令竟存3853首,套数457套之多。是谓元人散曲之蔚然大观。然而作者意在“冀得元代散曲之全”,并无注释,一般读者仍难甚解。有鉴于此,不少学者亦曾尝试选注元人散曲,付梓问世者并非罕见。诸如《元人散曲选注》(王季思)、《元人散曲选》(羊春秋)、《元散曲选析》(傅正谷)、《西湖散曲选》(吴战垒)、《元人小令选》(卢润祥)、《元人小令二百首》(王瑛),亦各具特色。对  相似文献   

2.
杂糅的生活     
朱艳丽 《社区》2008,(35):59-59
每年夏天出游,林语堂总要事先打听钓鱼的好去处,他尤为喜欢海钓。纽约的长岛靠近大西洋,天气晴好的日子,他戴一顶渔夫帽,领女儿去摸蛤蜊。摸蛤蜊在“摸”,不在“蛤蜊”,赤足走在沙滩上,碰到硬硬的东西,用脚拇趾和二趾夹住,扔在身后的铁桶里,“咕当”一声响,其乐融融。  相似文献   

3.
我校中文系教师宁希元、齐裕焜、李东文同志选编的《元人散曲选萃》一书,即将由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不日与广大读者见面。该选本以《金元散曲》为底本,(选元曲家54人,收小令,套数109首)有些文字若他本异文较胜此本的,并不拘泥于此,则择善而用。选本以普及为主,也兼顾专门读者,虽因篇幅所限,但选编者力争以百首作品的择取而做到不失元人散曲的全貌。首先在选目的确定上,选本主要把握了两个方面:一是  相似文献   

4.
元人周德清《中原音韵·作词十法》说:“扇面对,《调笑令》第四句对第六句,第五句对第七句,《驻马听》起四句是也。”王力《汉语诗律学》论近体诗对仗时也说:“第一种是上一联出句和下一联出句相对,对句亦与对句相对。这种对仗叫做隔句对,《中原音韵》论曲时称为扇面对。”隔句对在近体诗中极为罕见,词中也不多。元人散曲继承了这种对仗后,进行了全方位的拓宽,数量大量增加,质量也极度提高,形成了绚丽多彩的景观。  相似文献   

5.
冯惟敏散曲的语言艺术,在其艺术成就中占有重要地位。我们读冯曲,印象最深的莫过于它那豪情奔放、诙谐泼辣的艺术语言。这其中虽有恬静优美的景物描写,低徊婉转的抒情小调,但占主导地位的还是那种“铁板铜琶”式的朗朗豪情激语,犹如腹中块垒,喷吐而出,似“硬语盘空”,“全是一团缚不住的豪气”(任讷《曲谐》)。冯曲这种质朴豪放的语言风格,继承发扬了元人曲家的优良传统,在明一代,大大超过了康海、王九思等豪放派前期曲家,而后又无来者,真堪称“超前绝后”的一代散曲语言巨手。  相似文献   

6.
编辑英华 具有特色——《元人散曲选》管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散曲继承了唐宋诗词的优良传统,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浓厚的地方特色。它象一颗千金之珠,永远闪耀在中国文学史上;但过去缺少整理工作。 解放后,特别是粉碎“四人帮”以来,对元人散曲的辑佚整理,取得很大的成绩。隋树森先生辛勤裒辑的《全元散曲》,可说是这一工作的集大成者。近几年来出版的元散曲选集  相似文献   

7.
散曲继词而勃兴,最初流传于勾栏瓦舍,有街市小令之称。元人钟嗣成在《录鬼簿序》里就说散曲作家作品有别于“高尚之士,性理之学”,认为作曲这件事会“得罪圣门”,并且不无自我解嘲地说:“吾党且唱哈唎,别与知味者道。”虽如此说,散曲作家成分并不单纯只是书会才人,酒楼学士,其中亦不乏达官显贵、才高名重之流。钟嗣成为后一种人涉猎曲坛解释,说“盖文章政事,一代典型,乃平日之所学,而歌曲辞章,由于和顺积中,英华自然发外”。从《录鬼簿》所收的一百五十多个作家来看,太多被视为“八娟九儒十丐”,里籍生平湮没无闻。这既与当时读书人的沦落境遇有关,而元代政权比较短暂,入明以后更添民族  相似文献   

8.
元人散曲所呈现的美学风貌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表现技巧和艺术风格上。前期散曲多在质朴自然,极具“蒜酩”之味;后期散曲则主于典雅清丽,极富含蓄之致。此差异的形成,除散曲自身发展所带来的变化之外,创作中心南移,南北文学合流则是一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在“四人邦”横行的日子里,祖国的文学遗产也遭到了厄运。在“四人邦”反动思潮的影响下,连元人散曲[般涉调·哨遍]套《汉高祖还乡》也被粗暴地定为“反动”的“坏作品”。这股风刮得相当厉害,一时在某些文科高等学校的学报上、讲义中,共同拿它当作反面教材来批判。这现象说明了什么呢?它说明由于“四人邦”大捧“法家”,一个封建帝王,只要戴上  相似文献   

10.
元曲之所以能和唐诗、宋词并称,关键在于它的创新。元代散曲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上的创新,其实质亦即对传统的叛离。元代散曲在思想内容上对传统的叛离,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离经叛道的思想。元代散曲否定了功名富贵。按照传统的观念,读书做官、光宗耀祖、家财万贯、福及子孙,是人生的最高理想。儒家虽也说隐居守贫,但有一定的条件:“无道则隐。”(《论语·泰伯》)而且  相似文献   

11.
岑参是我国盛唐诗坛上的著名诗人,向与高适齐名,为盛唐边塞诗派的杰出代表。岑参的边塞诗昂壮雄浑,奇峭峻拔,富于浪漫主义色彩,以其别具一格而显示出巨大的艺术魅力,从而在唐诗苑中独树一帜。宋人许凯曾指出:“岑参诗自成一家”(《许彦周诗话》),元人范德机则赞岑诗“为一家数(《木天禁语》),翁方纲亦云“嘉州之奇峭,入唐以来所未有”(《石州诗话》),赢得了历代的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12.
明代山右散曲四家之中 ,常伦和刘良臣较为突出 ,常氏散曲可分为“言情”、“慕仙向道”、“诗酒风流”、“鄙弃功名”、“寄寓抒怀”五大类。五类之中 ,“慕仙向道”和“诗酒风流”类以表层的轻松写深层的痛楚 ,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明代中叶失意士大夫的复杂心态。“寄寓抒怀”类则写得朦胧、迷离 ,有一定的审美价值 ,整体上看 ,常伦的散曲呈现出“豪放飘逸”的风格 ,在明代北派散曲中 ,占据着重要的一席 ,差可与冯海浮、康对山等大家比肩。刘氏散曲 ,则以描写田园生活的作品最为突出 ,不仅弥补了散曲流派中“田园”一派的空白 ,而且具有相当的艺术成就 ,理应引起研究者的注意。另外两家 ,杨杰写“闺情” ,宁斋写“歌颂” ,题材、思想、表现均流于“时尚” ,未足深论。仅宁斋《元夜》曲 ,描写当时元夜民俗曲艺活动 ,对民俗、戏曲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元人散曲是在宋词片面地追求典雅、进入高堂华屋之后,逐渐在民间传唱的“俗谣俚曲”中发展起来的。人们开始称这种新兴的文学样式为“街市小令”(朱权《太和正音谱》)或“市井所唱小曲”(王骥德《曲律》)。它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和民族色彩。前者表现在“唱曲有地所”,在大名流行《鱼摸子》,在汴梁则流行《生查子》;在彰德演奏《木斛沙》,在陕西则演奏《阳关三迭》(芝庵《唱论》)。说明各地流行的曲调,都有自己的地方传统。后者表现在它大多来源于“胡曲”“胡乐”,所谓“辽金北鄙杀伐之音”,“武夫马上之歌”(徐渭《南词叙  相似文献   

14.
法国电影理论家马尔丹说得好:“由于电影画面含有各种言外之意,又有各种思想延伸,因此我们倒是更应该将电影语言同诗的语言相比”(《电影语言》)。元人马致远的小令《天净沙·秋思》正是可与电影画面相颉颃的形象具体、画面感极强的优美诗章。元人周德清谓之为“秋思之祖”;明代王世贞说它是“景中雅语”(《曲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文学史上给散曲以一席之地,只不过是半个世纪以来的事情。被历代正统文人斥为没能“有裨风教”的散曲。民国以后,由于吴梅、任讷、卢前、郑振铎、赵景深、陆侃如、冯沅君等前辈学者的倡导和努力,他们在自己的著作中给予散曲不少的篇幅;而且在讲堂上对敢于直露地表达人的正当需要的散曲,给予了高度的评价。风气为之一变。1931年任讷的《散曲丛刊》十二种(内收明代散曲家五人的作品)由中华书局刊行:尔后商务印书馆则出版任、卢合辑的《散  相似文献   

16.
明代临川散曲大家陈克明,一说为江西高安人,文章以周德清《中原音韵》记载为准,认定陈克明为江西临川人,以弥补江西文学史上明代散曲大家的缺失。陈克明散曲《临川八咏》作品得到较多评价,如元明曲学大家柯丹丘、周德清、王世贞以及当代曲学大家卢前等,在明代散曲史上以“风雅互鉴”的风貌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7.
马致远散曲艺术别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致远是元代散曲重要的代表作家,综观近年对来其散曲方面的研究,论者多局限于“诗情”、“画意”、“意境”等艺术特征的分析,本文从“就近取物的设境”、“方位切换的视角”、“重趣的场景追求”这三个被人忽略的细微艺术特征切入,再次探讨马致远的散曲艺术,感受其散曲无限的魅力。  相似文献   

18.
《桃花扇》是孔尚任的代表作,也是清代剧坛上一颗光彩闪烁的明珠。它自1699年问世之后,即蜚声遐迩,一时间“五公荐绅,莫不借抄,时有纸贵之势”。京师之演出《桃花扇》者,“岁无虚日”、“坐不容膝”,而且“灯灺酒阑,唏嘘而散”,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效果。时人将其与洪升之《长生殿》并重,享“南洪北孔”之誉,并传有“纵使元人多院本,勾栏争唱孔洪词”(金埴跋)的说法。但不管从思想内容或艺术成就上看,《桃花扇》都已超过了《长生殿》。前人在论及此剧时说,此乃“天地间最有关系之文章,往昔之汤临川,近今之李笠翁,皆非敌手”(刘中柱跋),“虽愚夫愚妇,无不知此书之感慨深微,寄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 3 0年代初 ,现代散曲学作为一门学问被建立起来。早期散曲史的研究以任中敏的《散曲概论》为较早的一部初具“史”形态的散曲研究著作 ,而卢前的《散曲史》则为元明清三代散曲的第一部通史 ,梁乙真则于 193 4年推出了第一部断代散曲文学史《元明散曲小史》。新时期散曲史的研究与撰著呈现复苏和创新的势头 ,在通史和断代史两个部门 ,都各有几部学术质量较佳的著作问世。代表者有羊春秋、李昌集、梁扬、杨东甫和杨栋、赵义山等人  相似文献   

20.
丁芒的散曲在艺术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他大量运用现代语入曲,使散曲艺术与当代生活接轨;他发展了“咱度曲一自由曲”体式,为传统诗词曲与新诗合流之可能性提供了实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