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翻译实践活动中,经常遇到朝鲜语定语和状语的翻译处理问题。虽然这两个成分在句中不起什么主要作用,但从语言的逻辑意义上看,对它们的修饰和限制作用是不能忽视的,其意义是深远的。对它们翻译处理得好坏,是关系到译文的质量问题。对此,在我们反复研究对比中,确实感到它们的重要性,就是在语言的运用上,它们也占据着比较重要的地位。现在仅就朝鲜语状语翻译处理问题,谈一下看法。在朝译汉中,首先要掌握好朝鲜语状语的性质、状语的材料、状语的位置、状语的表现、状语在句中所包含的逻辑意义等等。在这个基础上,分析好朝汉两种语的共性和异性,  相似文献   

2.
我国素有“曼倩遗风”的传统,从先秦时代的倡优一直到如今的谐剧、独角戏亦或时尚的喜剧小品,无不体现了这种传统的深厚与影响久远。先秦时期的倡优是先秦文化艺术领域里与古代音乐、歌舞并驾齐驱的艺苑奇葩。迄今为止,学术界对古代倡优特别是先秦倡优缺乏应有的重视和研究。本文拟从“倡优”这一特殊文化现象入手,剖析这一群体的活动特点和历史成因,期以揭示它与先秦文化的内在联系及其在先秦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  相似文献   

3.
先秦复音词初探   总被引:49,自引:0,他引:49  
先秦已有复音词,这是公认的事实。但是,先秦复音同的具体情况如何,根据什么确定复音词,先秦复音词在先秦词汇中以及整个汉语词汇发展中占有什么位置,都有待深入研究。下面根据我们对于先秦时期若干代表著作中出现的复音词所做的初步考察,就上述问题谈一点粗浅的看法。一、划定先秦复音词的标准先秦复音词主要是双音词。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单纯词,如:参差、窈窕、辗转、鹦鹉;一类是合成词,如:国家、光明、先生、百姓。单纯词只包含一个词素,容易确定;复合词  相似文献   

4.
形容词谓语句是指形容词充当谓语中心的句子。性质形容词充当谓语中心是不自由的,要带有附加成分。犤1犦附加成分有:状语、补语。形容词谓语句中的状语由三类成分充当:1.副词包括否定副词、程度副词、时间副词;2.指称代词“这么、那么”;3.介词“对”、“比”构成的介词结构。这些语言片段在充任形容词谓语句中的状语时,无论在语法意义,还是在形式上都存有一定的差异。我们把由这三种成分充当的状语分别简称为副词型状语、指代型状语、介词结构型状语。一、副词型状语1.1否定性副词型状语。能充当形容词谓语句中的状语的否…  相似文献   

5.
先秦第一人称代词初探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一) 先秦语言中第一人称代词数量很多。除了一些君主专用的称谓(如孤、寡、不榖、余一人等)外,泛用的据《尔雅·释诂》有以下十种:“印、吾、台、予、朕、身、甫、余、言,我也。”其中我、余、予、吾使用广泛,为人们所熟知。“朕”作为封建帝王专用的自称,是秦统一后的事(《广雅》说秦始皇二十六年始以朕为天子之称),郝懿行《尔雅义疏》引蔡邕《独断》云:“朕,我也。古昔尊卑共之,贵贱不嫌则可同号之义也。”其实,朕在先秦虽非君主专称,但使用范围并不越出贵族社会的圈子,这从  相似文献   

6.
先秦农家思想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先秦农家虽被史书列为十家之一,但因其成套著作遗失,因而后世论及者甚少,解放以来关于农家的论文也极寥寥。农家虽无专著流传,但它对我国农业发展曾有过巨大影响,其散见于典籍之中的论述,不仅反映了当时的农业发展水平,而且其主要理论沿用至今,尚在继续发挥作用。因此,对先秦农家的思想进行探索,应该成为整理古代思想资料的任务之一。 先秦农家,在汉初并未得到重视,因此司马谈《论六家要指》不及农家。到了班固修汉  相似文献   

7.
本文旨在全面描写先秦目的复句表达方式,追溯其形成原因,划清它与果复句的界限,论证立类的必要性及对古籍整理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1 解说复句是先秦出现十分频繁,使用相当灵活的一种复句。先秦解说复句的基本形式,总是被解说分句在前,解说分句在后,这与现代汉语相同。按照结构形式,先秦解说复句可以分为两大类型:(一)后句仅仅解说前句的某一成分;(二)后句对整个前句或其核心部分进行解说。以下分别讨论这两大类型的结构形式和表意作用。  相似文献   

9.
先秦时期是汉语语法结构发展的重要时期。从西周初年至战国,由于社会生产的发展和人的思维能力的进步,汉语在日益复杂的社会交际中逐渐形成了丰富多彩而又精确严密的结构体系。不仅单句构造逐渐复杂化,而且复句的类型已相当完备,各类型的复句都有灵活多样的形式,以表达各种差别细微的语意。本文拟对先秦因果复句的各种表达方式进行考察,以就正于大方之家。  相似文献   

10.
儒家的审美目标以伦理为本位,追求审美的社会功利目的,而道家则强调自然之道,追求个体的精神自由。在审美的途径上,儒家重感性认知,强调“诗、书、礼、乐”等审美途径,而道家重心理过程,主张“道法自然”。对审美功能的认识方面,儒家认为审美是为实现伦理政治服务的,而道家则认为审美的功能在于创造性激发功能,即促使个体自行参悟自然之道。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中国古代亲情诗的源头,《诗经》在主题意境、典故语汇、表现方式等方面对后世亲情诗产生了深远影响。汉魏时期的亲情诗,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先秦已具雏形的思妇诗、闺怨诗、悼亡诗,在这一时期也确立了各自的类型特点以及在诗歌史上的地位。在表现手法和技巧方面,汉魏亲情诗学习了《诗经》复沓迭章、比兴等手法和《楚辞》的寄托方式,写景托情,情景交融,很好地表现了主题和感情。可以说,经过汉魏时期,亲情诗在表现人伦亲情方面已经具备了自己的特点,形成了较为多样的风格和题材(主题),成为独立的诗歌类型,从而迎来了是中国亲情诗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峰期。  相似文献   

12.
地跨豫、鄂、皖、鲁、苏的淮河流域是先秦货币的重要流通区域。尽管先秦文献没有淮河流域货币使用情况的记载,但这一地区本世纪50年代以来出土的大量先秦货币资料为我们探讨先秦流域内的货币文化提供了可能性。淮河流域货币文化源远流长,至迟在商代中期已经使用天然货币———海贝。春秋时期天然海贝逐渐为金属铸币的空首布所取代。战国时期,淮河流域分属楚、魏、韩等国,货币文化呈现出丰富多彩的特点。先秦四大货币体系中除刀币和圜钱极少流通以外,布币、贝币等均在流通,楚国黄金货币———爰金的使用尤为突出。淮河流域还是我国先秦货币的重要铸造地区  相似文献   

13.
先秦儒家的学习理论有自己的特色.他们认为学习主要是把外在于修养主体精神之外的人性转化为修养主体的精神.向外学习的内容很多,这些内容都朝向一个意义中心就是本质性人性--礼义.先秦儒家强调学习是一种有意识的学习,强调学习要立志和专心致志.同时,先秦儒家认为学习也是一个不断把意识变为潜意识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礼,是我国数千年传统文化的核心。在我国这个极重礼仪的国度,最重要的要算是饮食之礼了,这是因为最早的礼仪是由饮食活动中产生的。如《札记·礼运》所言:“夫礼之初,始诸饮食。其燔黍捭豚,汙尊而杯饮,蒉桴而土鼓,犹若可以致其敬于鬼神。”  相似文献   

15.
当代学术界一般认为,先秦儒家中最早明确提出言意关系理论的是《易传》,本文认为应当追溯至儒家创始人孔子。本文对孔、孟、荀三位先秦儒家代表人物的言意观作了初步的考察与概括的描述,认为儒家言意观的基本方面是主张“言尽意”论的,肯定言意之间有相对稳固的关系,对人类语言的表意功能持有信心;但也初步发现在涉及形上超验领域时,日常语言的某种局限性及言意之间的某种不一致,从而在一定范围内承认了“言不尽意”论也有某种合理性。  相似文献   

16.
朝鲜语状语译成汉语的定语有下列情况例如: ①■“向国内外阐明我们党和共和国政府的自主和平统一的新方针。”从译文中,可以看到“■”的状语,位置变了,转译成宾语“方针”的定语。对“■”的翻译处理有各种各样的,有的处理成“重新阐明”也有的译成“新阐明”这些都和原义有出入,它给人们的印象是过去阐明过,现在又阐明一次,原文没有这个意思。如果在其他语言环境中,也许能行。如“■。”可以按原状语翻译成“重新制定计划”,看来,翻译时,要基于原义是非常重要的。此外,对这类词首先弄清■  相似文献   

17.
先秦复音词初探(续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先秦词汇复音化的原因和途径先秦是汉语词汇复音化开始的阶段,也是复音化进展十分迅速的阶段。这跟社会发展对语言的影响以及汉语本身内在的发展规律有着密切的关系。语言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的极大变革和发展必然要求汉语加快自己的发展步伐,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特别是要求汉语用大量的新词新语来反映这种社会变革和发展的现实。殷商和西周时期,汉语的词汇中很少复音词。这可以从甲骨文、西周金文和《尚书》的词汇情况得到证实。单音节新词的产生,其造词方式只可能有两种:一是词义造词,一是音变造词。所谓词义造词,即通过词义的引申,造成多义词,再由多义词分化出新的同音词。例  相似文献   

18.
水井的出现,是文明社会的一种表现和重要特征,与水井相关的文化观念也渗透到原始先民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诸方面,从而产生了许多与水井遗迹有关的无形的文化现象。以先秦水井为考察对象,初步研究先秦时期我国水井文化现象,以期拓宽中国古代文化史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9.
先秦儒家学派主张学生道德品质教育是一个完整的心理过程,他们对此虽未作系统论述,但依据其主要言论及其知行观,可以看出他们将道德教育心理过程大致划分为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等四个相互联系和相互转化的基本要素或环节。先秦儒家学派道德教育心理过程思想,即便在现代社会仍给予人们许多有益的启迪。  相似文献   

20.
情法观是法理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包含着丰富的情法观思想。本文探讨先秦时期儒家代表人物的情法观,认为它包括以下主要内容:顾及民情是法制建设的基本原则;尊重实情是严格执法的前提;德主刑辅思想来源于对人的性情的确认;法律的生命力源泉决定于是否合乎常情;守法的大敌是欲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