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随着宋代海上丝绸之路经济贸易的不断繁荣,居住在我国东南沿海城市的阿拉伯商人开始大量增加,为了适应伊斯兰教日常宗教生活的客观需要,清真寺和圣墓开始逐渐发展成为区别于宋代木构建筑的一种新形式,因而倍受当时士人关注。尤其是经过一段历史时期的磨合和碰撞之后,富有早期阿拉伯风格的伊斯兰教建筑,不仅一步一步地被宋代社会所认识、理解和接受,而且对元明清中国传统建筑形式产生了越来越重要的历史影响。  相似文献   

2.
马平 《回族研究》2004,(3):100-103
波斯伊斯兰文明和阿拉伯伊斯兰文明一样,与中国伊斯兰文明的历史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时至今日主要信奉逊尼派的中国穆斯林社会中,仍然可以发现许多伊朗什叶派的痕迹。波斯籍的传教士、波斯语的伊斯兰宗教经籍,对于中国穆斯林恪守宗教信仰、保存民族文化,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以波斯—阿拉伯伊斯兰文明为内核的中国伊斯兰文明,对中国穆斯林的未来发展走向,必将继续起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伊斯兰法对青海穆斯林社会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在介绍了伊斯兰法在青海穆斯林社会的传播情况之后,深入分析了它对青海穆斯林个人生活、婚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三大领域的影响。最后认为,穆斯林传统法观念化了的伊斯兰法与社会主义法作为两种在性质上根本不同的法律制度,在调整人类生活方面既有冲突,也有连接点。只要树立正确的观念,就能转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并为现实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4.
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对民族主义的思想挑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认为,当前学术界有人将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笼统地归入民族主义存在着不妥之处.事实上,伊斯兰原教旨主义不仅声称反对民族主义,而且与民族主义存在着尖锐的思想对立.本文通过对"乌玛"认同挑战民族认同、真主主权挑战国家主权、伊斯兰化挑战世俗化等几个方面的具体分析,揭示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思想与世俗民族主义思想对立的一面,揭示伊斯兰原教旨主义产生的意识形态根源之一就在于回应世俗民族主义的挑战,并试图以此澄清当前学术界在伊斯兰原教旨主义与民族主义关系问题上存在的认识偏差.  相似文献   

5.
对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的多学科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主要从政治学、经济学和宗教学三个层面对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进行深层剖析.从政治学角度看,发展中国家的政治体制本身具有不稳定性,加之中东各国的民族主义自身弱点和外部生存环境的恶化,导致了原教旨主义的兴起;从经济学角度看,现代化本身蕴含着极大风险,正是由于伊斯兰国家现代化进程的失败,导致了原教旨主义的乘机崛起;从宗教学角度看,原教旨主义国家观与西方式政治理论迥然不同,加之传统文化层面对西方文化的抵触,激发起具有明显文化色彩的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运动.  相似文献   

6.
伊斯兰教的东传带给维吾尔文化的影响是深刻的,本文以语言人类学的视角,从日常用语、惯用语及民族心理塑造等方面谈到了来自伊斯兰文化中的借词与维吾尔文化的关系,进一步说明,地处东、西文明交汇地的特殊优势赋予维吾尔文化以开放性和兼容性的特质,使得维吾尔文化在其未来的历程中并不只是成为简单的模仿者而是积极的创造者.  相似文献   

7.
伊斯兰人类学是在认可伊斯兰、人类和知识的普世原则下对穆斯林群体的研究.伊斯兰人类学有助于改变穆斯林被观察,而不是主动观察的地位.伊斯兰只有一种,但穆斯林社会有多种形态,可分为部落分裂型、奥斯曼型、大河伊斯兰文明、西方帝国主义下的伊斯兰、重现伊斯兰五种模式.人类学家必须超越自我、自身的文化和世界,达到能够根据研究对象特殊的人性进行言说并理解的状态.  相似文献   

8.
对伊斯兰天文学在中国的传播和应用研究,已取得不少进展。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就尚未涉及的问题仔细梳理,认真鉴别,从宏观上对伊斯兰天文学在中国天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作出准确的把握和公正的评价。  相似文献   

9.
伊朗与中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有悠久的历史,在伊朗成为伊斯兰教国家之后,伊朗伊斯兰文化对中国穆斯林民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其中在中国穆斯林文化教育及苏菲派门宦方面的影响尤其明显。  相似文献   

10.
济贫思想是伊斯兰教经济思想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伊斯兰教有很多要求穆斯林救济穷人的规定,这些规定散落在伊斯兰教经典中。通过对伊斯兰教经典著作中经济思想的分析发现,在伊斯兰经济活动的每一个部分都有济贫的要求,各个部分的综合又恰好为济贫活动提供了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支撑。本文通过对伊斯兰教关于财富的性质的探讨,财富的获得、财富的分配、财富的享用等经济活动环节的分析,论述了伊斯兰教经济思想中的济贫观念。  相似文献   

11.
元明之际,受蒙古人改信伊斯兰教的影响,西域、甘肃的伊斯兰教有了很大发展,是伊斯兰教在西北传播与发展的重要阶段。它由西向东逐渐传播,且受元明两朝统治者对该教态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北宋对河湟地区的开拓,虽然出于宋王朝的军事战略需要,但客观上促进了河湟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同时也有利于西部边疆的开发和民族的融合。  相似文献   

13.
自杞国是南宋时代西南的一个藩国,因贩马而强盛兴起来.本文资诸载籍,论述其的兴起、繁荣、消失以及与南宋的关系,并论述其国的主体族群为信奉伊斯兰教的民族群体.  相似文献   

14.
宋朝少数民族人口数量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朝境内少数民族几乎全部集中在西部地区,以广西路最多,四川地区次之,以下依次为陕西地区、荆湖地区和河东路。经考证推测,北宋中后期宋朝境内约有少数民族人口 467万余人。其中少部分列入方志的当地户口统计,但在全国总户口数中,则只有极少数列入。由宋朝官方全国总户数得出的宋朝总人口数,应加上少数民族人口才是比较真实的总人口。  相似文献   

15.
北宋前期,以“蕃法”处理周边民族地区的矛盾和纠纷,同时间用“汉法”,形成“蕃汉各为一法”的法律基本格局,但在真宗天圣时期,由于蕃汉民族间交往的日益增加,宋廷“汉法”治蕃部的法律意向已随之产生并日益明朗化,此后“蕃法”逐渐开始向“汉法”过渡。北宋后期,由于政府积极边疆战略的实施和对边区部族治理的深入,这种过渡或转变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并首先在西北和西南部分地区成功实现了转变,客观地反映了宋代民族法律文化的历史性发展和进步。  相似文献   

16.
马廷中 《民族学刊》2014,5(4):41-46,114
在两宋时期,四川地区的少数民族主要有吐蕃、羌、僚、诸蛮、西南夷部等。吐蕃人主要居住在现今的甘孜和阿坝地区,羌人居住在岷江上游,特别是在威州、茂州即今阿坝州的理县、茂县、汶川、松潘、黑水和绵阳市北川等县境内。僚人广泛地分布于巴蜀各地,从川中丘陵到盆周边缘的广大地区都有僚人居住和分布,而尤以川东南的南平军和川南的泸州、叙州最为集中。诸蛮分布在大理国与宋之间的川南、川西南地区,包括"黎州诸蛮"、"叙州三路蛮"和"泸州蛮"等。西南夷部主要居住在川东南的黔州、涪州、夔州沿边至贵州境内一带。总体上,两宋时期四川少数民族人口分布的地理格局特点是:汉族集中分布于四川盆地腹心地带,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四川盆地沿边地区。  相似文献   

17.
宋、金时期安多藏族部落包家族考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金时期,安多藏族中有一支著名的吐蕃汉姓部落“包家族”,其来源是吐蕃化的汉姓丁家,最初居地在秦州宁远砦北,后迁徙于熙、河、洮、岷等地,并从此世居此地,其家族成员有宋代的包约、包顺、包诚及金朝的包长寿、包世显等。包家族归附宋、金王朝后,始终效力于宋、金王朝,与宋、金王朝保持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穆斯林积极进取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对宋代社会风俗的变化产生了深刻的历史影响,这个影响不仅体现在物质的方面,而且还体现在精神的方面。因为在宋代社会文明的发展进程中,穆斯林作为一支特殊的社会力量,他们把伊斯兰教“以人为本”的重商意识和道德理念融入到宋代的社会生活之中,从而使宋代的社会风俗出现了许多新的面貌和特点。故此,认真研究和总结穆斯林与宋代社会风俗之间的内在联系,对于进一步确认穆斯林在中国古代文明发展史中的历史地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张文 《民族研究》2002,(2):63-72
宋朝的社会救济事业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是较为发达的,对少数民族的赈济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其对西北(北方)地区少数民族的赈济,以安定边地社会为主要目的,方式上以生活性接济为主;对西南及南方地区少数民族的赈济,则是在国家势力南进及对该地区进行经济开发的过程中配合实施的,因此,方式上以生产型济助为主;对东北及北方地区少数民族的救济,则以笼络怀柔为主,方式上以居养安置为常见。这些措施的实施,对于进一步团结少数民族,稳定和巩固社会政治统治,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从性质上看,两宋对少数民族的赈济仍属传统怀柔政策的延续,但也发生了明显的转变,即从对少数民族上层分子象征性的笼络逐渐转向对少数民族普通民众务实性的物质援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