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抗日战争时期,鄂豫边区根据地开展的整风运动,是在党中央统一领导和部署下,吸取延安、华北等根据地整风运动经验的基础上,于一九四三年十一月全面开展起来的,它是全党整风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鄂豫边区的整风运动具有极其丰富的经验,由于我们水平低,掌握材料有限,本文仅就有关的几个问题作一些初步探讨。鄂豫边区是一九三八年十月日冠侵占武汉,全国抗日战争转入相持阶段的艰难时刻,建  相似文献   

2.
抗日战争时期,鄂豫边区根据地开展的整风运动,是在党中央统一领导和部署下,吸取延安、华北等根据地整风运动经验的基础上,于一九四三年十一月全面开展起来的,它是全党整风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鄂豫边区的整风运动具有极其丰富的经验,由于我们水平低,掌握材料有限,本文仅就有关的几个问题作一些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华中抗日根据地鄂豫边区的工商税及关税的征收,是在艰苦卓绝的战争时期,在敌强我弱的条件下展开的。鄂豫边区税收工作开展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增强敌后抗日根据地的财力和物力。边区的税收及关税的征收,同历史上任何朝代的税收及国民党政府的税收相比,虽然形式和特征相同或相近,但在性质上却根本不同,它是一种新型的新民主主义性质的税收。  相似文献   

4.
习仲勋的陕甘边区人权保障思想与实践包括保障人民的政治、经济、文化、人身权利四个方面。在习仲勋的领导下,陕甘边区人民群众积极参政议政、开展生产劳动、享受文化教育,同时享有生命安全和个人尊严的保证。人民群众的革命积极性大大提高,推动了陕甘边区根据地各项事业的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是中国革命的落脚点和出发点,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指导中心与总后方。抗日战争时期,边区在中共中央、边区政府的领导和各界人民群众的努力下,建设成了模范的抗日民主根据地,成了举世瞩目的革命圣地。今天,在隆重纪念边区政府成立五十周年的时候,我们不应忘记海外赤子曾在边区建设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他们那种追求真理,信赖共产党的领导,为边区建设尽责出力的崇高精神,将永远铭刻在延安人民的心中。  相似文献   

6.
豫皖苏边区位于河南、安徽和江苏的三省交界之处。1938年初,徐州会战后,战略地位日益重要,敌我顽三方都加以关注。1939年11月,中共中央指示彭雪枫开创了豫皖苏抗日根据地,在此生长成新四军第四师,并对冀鲁豫、苏北、皖东北和皖东抗日根据地起到一定程度上的屏障作用。皖南事变后,边区失而复得,到解放战争时期,发展成豫皖苏解放区,成为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前进基地和主战场之一;淮海战役后,又成为渡江南下的基地,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鄂豫边区建设银行和边区经济建设是随着鄂豫边区抗日根据地的开辟而建立和发展起来的。武汉失守后,鄂豫地区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风起云涌。“1938年,党的六届六中全会决定了发展华中的方针”,1939年5月,李先念、陈少敏由竹沟率领部队南下与陶铸组织的抗日武装力量会合,成立新四军鄂豫游击支队,在豫南、鄂中、鄂东地区开展游击战争。“经过三年的斗争,创建了鄂豫边区的抗日武装——新四军第五师及普遍的地方武装,坚持和发展了敌后的抗日战争”,“刨建了边区抗日根据地”,在十二个县“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权”。1941年春,新四军第五师成立,李先念任师长兼政委。在此期间,还正式成立了鄂豫边区党委,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权。随后,边区又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大,在平汉路以东,包括黄梅、广济、圻春、宿松、浠水、麻城等县,在襄河南开辟了荆门、当  相似文献   

8.
豫皖苏边区位于河南、安徽和江苏的三省交界之处。1938年初,徐州会战后,战略地位日益重要,敌我顽三方都加以关注。1939年11月,中共中央指示彭雪枫开创了豫皖苏抗日根据地,在此生长成新四军第四师,并对冀鲁豫、苏北、皖东北和皖东抗日根据地起到一定程度上的屏障作用。皖南事变后,边区失而复得,到解放战争时期,发展成豫皖苏解放区,成为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前进基地和主战场之一;淮海战役后,又成为渡江南下的基地,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一九二八年七月彭德怀同志领导了著名的平江起义。从平江起义到一九三○年九月第二次攻打长沙这一段时间里,彭德怀同志率领红军转战湘鄂赣边区,为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陕甘宁革命根据地是大革命失败后中国西北党组织在陕甘宁地区创建的苏维埃根据地,抗战前夕改称陕甘宁边区,这一称谓一直沿用至新中国成立后的翌年.毛泽东于抗战即将胜利之时,从战略高度对陕甘宁边区在中国革命历史进程中的重要性,做了不可移易的精辟概括"第一步,打败日本侵略者;第二步,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这两步一个共同的出发点和指挥中心,就是陕甘宁边区."  相似文献   

11.
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四川革命老区在经济发展、个人收入、社会民生事业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但是,受人口、资源、资金等因素的影响,四川革命老区也面临着基础设施比较薄弱,贫困依然严重,生态环境恶化日益突出,过分依赖资源开发等诸多问题。研究认为:在新时期新阶段,四川革命老区应该积极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扶贫开发、生态环境治理,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从而实现四川革命老区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农民的思想意识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空前的民族救亡意识;民主平等与政治参与意识;重视教育意识;相信科学、远离迷信的意识等。这些观念的变化,反映了根据地农民政治、经济、社会地位的极大提高,也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边区政府文明、民主、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论"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理论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革命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家市会师是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端,"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提出标志着"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产生,<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标志着"理论"的初步形成,<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标志着"理论"的正式形成.  相似文献   

14.
朱德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军事家为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做出了卓越贡献。他带领南昌起义余部实现朱毛会师,为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提供了军事力量支撑;他克服了与毛泽东在根据地建设和建军原则上的分歧,为人民军队的发展和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提供了军事、政治、思想保证;他同毛泽东一起探索总结了井冈山根据地的建设经验,共同直接创建了中央革命根据地;他始终维护了毛泽东对根据地和红军的正确领导,为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提供了组织保障。  相似文献   

15.
从《中国民族革命运动史》论恽代英的革命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民族革命运动史》是恽代英编著的一部革命史专著,是恽代英接受马克思主义后,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完成的,折射出他的革命理论,汇总了他斗争的实践经验。恽代英在其中运用唯物主义史观,充分肯定了革命的重要性,揭示了生产力在推动社会变革所起的作用,是恽代英革命思想的一个总结。  相似文献   

16.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陕甘宁边区的妇女开展了妇女解放运动,这一时期作为革命圣地的重要组成部分——陇东革命根据地,它的妇女解放运动是随着陕甘宁边区的妇女解放运动的开展而开展的.它是一次带有全民性质的社会变革,是由边区政府组织发起的自上而下的群众运动,它以政治动员的形式提高了妇女的社会地位,从身体和思想上解放了根据地妇女同胞,把他们动员到抗战和生产前线上,为抗战的最终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区域旅游产业集群品牌培育初探——以湘鄂渝黔边区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业集群是提升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方式,品牌培育是提升产品竞争力的重要的非价格竞争手段。湘鄂渝黔边区是国家重点扶持的“老、少、边、穷、库”区,应该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以促进当地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文章概述了湘鄂渝黔边区旅游产业集群及其品牌培育的意义,提出了对该区进行旅游产业集群品牌培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陕甘宁边区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中心。在这里,为了争取革命战争的胜利,边区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法规,带领边区人民进行了经济文化建设,并创立新民主主义教育体系,其中中小学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发展促进了陕甘宁边区的社会建设,改变了陕甘宁边区落后的文化面貌,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农业互助合作运动是中国共产党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重要措施,这一实践在根据地建设中具有典型意义。通过利用和改造农民易于接受的旧式互助合作生产的形式,把农民重新组织起来集体生产,最大限度地动员了边区的劳动力资源,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农业产出,帮助边区人民找到了发展生产、改善生活的好方法,极大地促进了边区农业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通过合作社这一生产组织,形成了广大民众与中共政权之间的良性互动,这对革命根据地的巩固与建设、维持与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从而推动了革命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洪秀全演义》中的女性观将“国”凌驾于女性之上,视女性为低等性别,无视女性权力,是穿着革命外衣的男尊女卑的变体。它虚构了两类女性:“该死”的“婆娘”和“听命”而嫁的“女英雄”,前者是于“国”“无用”的传统女性,统统在故事中间死去,如果她“淫荡”或妨碍反清大业,则要被杀死或自尽;后者是于“国”“有用”的革命女性,对敌人,她是所向披靡的“女英雄”,对领袖,她是“听命”而嫁的“乖妹子”,人格严重分裂。两类女性背后都站着一个自高自大、冷漠自私的革命男性,而她们在后世的革命文学中一再出现,因此《洪秀全演义》并非“民主革命派的扛鼎之作”,而是革命男性的厌女之作,是男性革命文学话语的滥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