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秀林等同志主编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十一章有一段论述:“不同性质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对抗是容易理解的。可是,同一性质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何以会产生根本性的,对抗性的矛盾呢?”(见该教科书第306页)该书不仅肯定同一性质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存在着根本性的,对抗性的矛盾,而且以资本主义社会为例,加以论证。当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到腐朽没落阶段之后,同一性质的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就具有根本的、对抗的性质。  相似文献   

2.
社会基本矛盾主要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虽然存在着矛盾,但不构成社会基本矛盾或基本矛盾的一部分。经济关系内的矛盾是基本的,是本质的,而上层建筑内的矛盾则是对经济基础内在矛盾的反映。经济结构内在的矛盾是本质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则类似于本质与现象的矛盾关系。因此,即使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关系,它们也不会成为社会基本矛盾。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社会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前一矛盾的解决有赖于后一矛盾的解决,而后一矛盾的发展和变化又受到前一矛盾的制约。考察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论述,人们对社会基本矛盾的提法有三种意见:一是两对矛盾并列说,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二是两对矛盾包含说,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包含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三是三对矛盾并列说,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上层建筑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4.
社会基本矛盾范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社会,表现为它自身中的多种社会矛盾的茅盾统一体。但是,在这个矛盾统一体中,人类社会的其它社会矛盾,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所规定,因此,一方面,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表现为人类社会的社会基本矛盾,另一方面,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归根到底表现为人类社会的社会基本矛盾自身的历史发展。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与构建和谐社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基本适应、社会主义上层建筑与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基本适应,是社会主义制度具有优越性、生命力的内在根据,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了经济、政治基础。社会主义制度具有解决自身矛盾的本质力量,是和谐社会能有生机活力的源泉。社会主义社会中,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还有不适应、不和谐的相互矛盾的方面,总体来看,这种矛盾是非对抗性的。构建和谐社会的科学概念是党的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的动态结合点,发挥构建和谐社会的政治驱动作用会推动社会主义事业朝着共产主义方向稳步前进。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它推动着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地发展和完善。早在十九世纪九十年代,恩格斯就科学地指出:“所谓‘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它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这就从理论上明确了社会主义社会将依据生产力发展  相似文献   

7.
重新认识社会基本矛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什么?“传统的观点认为,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这种观点早已写进了我们的教科书,似乎已成定论,不容怀疑。然而,只要我们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就会发现上述观点有很大缺陷,它不能解释许多复杂的社会历史问题,而且导致人们在实践中犯错误。因此需要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8.
上层建筑的效力是一定上层建筑对它赖以存在的经济社会生活所能发挥的作用或所能达到的控制力量。它的大小幅度 ,是一种社会形态保持自己特定“质”的数量界限 ,即社会形态的“度”。一定上层建筑效力大小的决定因素有 :经济基础的雄厚程度、政权体系的完善与灵活程度、政治法律制度的优越和进步程度、意识形态的先进程度及掌握人心的程度 ,并且有人民群众对上层建筑的认可和支持程度。增强上层建筑的效力 ,就是要优化决定它的诸多因素 ,有效整合它们的结合方式 ,提高上层建筑对内外环境的适应力  相似文献   

9.
道德属于上层建筑,它与其他上层建筑有共性,也有它的特殊性。道德与其他上层建筑同由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所决定,并为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服务,这是共同的一面。其他上层建筑,如政治、法律等,随着经济基础的变化而变化,随着阶级斗争的消灭而消灭;道德则不尽相同,它不随着阶级斗争的消灭而消灭,到了共产主义社会,阶级消灭了,而道德依然存在。所以道德从其发生到最后归宿将是一个永恒的范畴。在阶级社会里,道德具有阶级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指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不过社会主义社会的这些矛盾,同旧社会的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矛盾,具有根本不同的性质和情况罢了。”“它可以经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不断地得到解决。”党的十二大把进行机构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作为坚持社会主义道路、集中进行现代化建设四项保证的第一项,这是一项经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来调整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矛盾的战略措施。本文就这个问题谈谈我们的看法,以纪念毛泽东诞辰九十周年。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国哲学界对于“社会基本矛盾”概念争论热烈,有的认为它是科学的,有的则认为它是不科学的;有的认为它包括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两对矛盾,有的则认为只包括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一对矛盾。随之而来,对于社会发展动力问题以及政治与经济的关系问题,亦众说不一。  相似文献   

12.
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是构成社会生活和社会发展的三种基本要素和两对基本矛盾。三者之间是什么关系?长期以来形成了这样一种观点: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基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力对于整个社会的影响是通过生产关系即经济基础的中介的折射而实现的;上层建筑能动地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等等。这里有两个问题不得其解:一是生产力标准的直  相似文献   

13.
在经济、政治、文化的交流日益全球化的今天,社会化的生产力以及相应的社会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是现代社会分工与协作的有机整体系统,它们彼此之间不应该是矛盾对立加虚假统一的社会关系,而应是彼此协调运作与通顺和谐并真实统一的社会关系。这就是马克思所说的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的本义所在,也是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意所在。  相似文献   

14.
毛主席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这部光辉著作中,运用对立统一规律分析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各种矛盾,指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还指出: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是“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毛主席这一科学论断,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揭示了社会主义社会存在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的深刻根源。学习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对于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性质,坚持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领域的社会主义革命,加强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的全面专政,防止资本主义复辟,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5.
传统哲学教科书忽略了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生产力发展是否也有内在动力?唯物史观理论如果不能对生产力发展这一“动力的动力”做出回答,就没有彻底回答历史发展的动力问题。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实质上是人类利益关系的运动规律。实现自身利益是人们从事一切社会活动的最终动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阶级矛盾的共同实质是社会利益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变革的根源是社会各阶层、集团或阶级对社会利益格局调整的要求。离开马克思主义利益思想,离开了利益分析的方法,就无法说明历史发展的最终动力。  相似文献   

16.
当前正在深入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本文拟就经济体制改革与社会基本矛盾的关系问题谈点个人学习体会。 一、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根本依据,是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运动规律 对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问题,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曾作过许多深刻的论述。毛泽东同志第一次明确地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概括为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邓小平同志根据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情况,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我国社会基本矛盾作出了正确的解释,为  相似文献   

17.
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直接原因是中国衰落而西方强盛,西方之所以强盛是因为西方国家率先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中国的衰落则是因为中国依然固守着封建的生产关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正是由于这一对矛盾的共同作用,也由于矛盾的对立面力量的差异,使得社会...  相似文献   

18.
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是适用于一切社会形态的基本矛盾,而生产力与社会主义现行体制之间的矛盾是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具体形式。深入研究这一具体形式,对于我们深刻理解社会主义发展动力、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教育是否属于上层建筑不是教育的本质问题。教育与上层建筑在逻辑上不具有从属关系 ,只是交叉关系 ;二者的联系是直接的、本质的 ,教育包含有上层建筑的属性 ,同时也包含有生产力的属性和经济基础的属性 ,教育是生产力属性、经济基础属性和上层建筑属性的统一体  相似文献   

20.
一、高等教育属性与投资  高等教育属性既是“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提出的哲学基础;又是对高等教育投资的认识前提。而且,对高等教育属性的界定和高等教育投资分析,不仅关系到高等教育本身的发展,还关系到其作用的发挥。因此,对高等教育属性和投资进行分析具有理论和实践双重意义。依据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发展历史观,人类社会进步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这两对矛盾发展运动的最终结果。这两对矛盾相互联系,但并非绝对平衡;有主辅之分,且后者派生于前者。生产关系即经济基础,它是生产力的社会形式,又是上层建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