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道德的阶级原则与全人类原则问题是多方面的。这个问题的特殊的焦点是关于道德价值的本性(阶级本性或全人类本性、阶级一全人类本性)问题,其中可以分出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道德价值的客观根据的特点和道德价值内容的特点。我们认为,在苏联哲学和伦理学中,直到70年代末,把道德的阶级根据、道德价值的阶级本性绝对化的观点占绝对统治地位。只是普通道德准则(信守诺言,谴责对弱者施加暴力,承认善恶报应是公正的等等)是个例外,不过,把它们看作是十分局部领域的道德“工具”。因为这些准则丧失阶  相似文献   

2.
我们从这样一个问题谈起:伦理学是不是全部道德知识的“生产者”?总的来说,对这个问题伦理学家都一致持否定的态度。我们知道,道德作为一种多面的现象,是由一系列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加以研究的。大家也承认,伦理学对所有这些科学仍然起世界观和方法论学科的作用。由此常常作出结论:伦理学是道德的理论。这都是有了定论的、众所周知的原理。尽管如此,我总觉得,这个已定型的公式中包藏着偷换概念,致使伦理学被宣布为道德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伦理学的教科书出了很多本,但关于道德结构的研究仍未见深入。正是如此,所以,这次在讨论道德层次时,出现了不少混乱。因之,加强对于伦理学建设带有起点性问题的道德结构的研究,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是有意义的。从宏观上分析道德体系,它包括道德活动、道德关系和道德意识什么是道德?现在大多数著作仍然沿用传统的提法,即:道德是社会意识的一种形式,道德是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和社会之间的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关于这一传统定义的正确性程度如何,这里暂且不说。我觉得把广泛而复杂的社会现象——道德,概括为“社会意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提出了“社会主义道德”这个范畴,提出要“树立和发扬社会主义的道德风尚”。从理论上搞清楚这个范畴,对于理解《决议》的精神实质,具有重要的意义。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基础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认为,一定的道德规范,总是由一定的社会经济关系所决定,并为一定的经济关系服务。正如《决议》中指出的:“道德是经济基础的反映,而不是脱离历史  相似文献   

5.
为什么行动要合乎道德?这个问题不是伦理学内部准则的问题,而是关于整个伦理学的问题,是用什么伦理观点来看待事物的问题。我认为伦理学的特点是:伦理判断是具有普遍性的。伦理学要求我们超出个人观点而采取公正的旁观者所持有的普遍的观点。从古以来,就有哲学家认为合理的行动就是合乎道德的行动。因为伦理是具有普遍性的、公正的;而理性也是有普遍性并客观地正确的。伦理和理性都要求我们摆脱各自特殊的观点。理性要求我  相似文献   

6.
道德金规则是伦理学中公正原理的一个浓缩表达。本文分析了传统的道德金规则的典型民间版本和学术版本,指出传统金规则要得以成立,在逻辑上至少需要两个条件:人际共识和价值共识。而在今天,价值共识已经不存在,所以传统金规则不再成立。作者试图通过从“主体观点”到“他者观点”的转换而提出一个关于道德金规则的新版本,即以“人所不欲,勿施于人”代替“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并试图论证其逻辑上的完美性。本文中的核心论点最早于2000年提出,由于该问题涉及到生活基本准则,事关重大,因此经过听取多方意见和反思,在这里进行了更严格的论证和修改。  相似文献   

7.
在伦理学研究中,人们往往把道德与良心混为一谈,或者重视道德问题而忽视良心问题。实际上,道德与良心不是同一的概念,二者既有联系又相区别。而且,良心是与道德同样重要的伦理学问题。因此,应当重视良心问题以及道德与良心关系问题的研究。 我们先考察道德和良心这两个概念。道德属于社会文化领域,它是外在的价值规范,是调节人际关系的准则。良心属于社会心理领域,它是内在的价值追求,它源于人的天性。人区别于动物,不仅在于有道德,更在于有良心。良心是道德的内在根据,即康德的“绝对命令”。道德与良心都以善恶是非来判断、支配人的行为,…  相似文献   

8.
最近,苏联学者Y.T.叶菲莫夫的《伦理学与道德学》一文,引起了苏联国内对伦理学研究对象、结构及其进一步发展问题的重新探讨.叶菲莫夫再次提出这一问题的动机不是想掀起一场学院式的讨论,而是出于对不断建设社会主义社会实际需要的考虑.其目的是想借助对道德现象的研究,提高伦理学研究对社会实践的实际效用,并使伦理学知识成为党更好地把握道德过程的手段.这个目的得到所有参与这次讨论的伦理学家的赞同.  相似文献   

9.
美德是美德伦理学的根本和核心概念。20世纪中叶,美德伦理学开始复兴,东欧马克思主义哲学家赫勒于20世纪末致力于建构“至善”和“美德”伦理学。赫勒提出“好人存在”的美德伦理学预设。但她并不是纯粹的美德或至善伦理学的现代翻版,而是在后现代境遇下吸收了康德的先验哲学和部分规范伦理学的精华,提出了辩证理性的概念,并将这一概念冠以带有存在主义色彩的“生成性”的特质。这种生成之物既是理性的,也是情感性的。在此基础上,赫勒提出了情感生成理论。这一理论揭示了道德情感和非道德情感中的新因素,偶然性的激情基础上形成的“善为先”观念。“善为先”构成了道德情感和非道德情感的区分以及道德心理化的基础。“偶然性的激情”借助于人们的移情、同情和仁慈等能力而触发人们关于“善”的体验,形成“善为先”的观念,并导致情感的“道德化”。赫勒的美德伦理学是“善为先”基础上的辩证理性与后现代基础上建构“道德新规范”的理论尝试,它融合了情感生成与情感道德化理论,以建构其“好人存在——他们何以可能?”的至善伦理学。  相似文献   

10.
张羽佳 《求是学刊》2003,30(5):40-42
2 0 0 3年春天 ,一种后来被称作“严重急性呼吸综合症”(SARS)的传染病突如其来 ,全中国乃至全人类都被震惊了。由于党和政府的果断决策、医护人员的舍身忘我和全社会的通力合作 ,抗击SARS的战役已经取得了阶段性胜利。与此同时 ,社会各界包括人文社会领域展开了对于生命、伦理、环境、科技等方方面面的广泛思考 ,普遍认为 ,SARS对人们的挑战不仅在技术和社会层面 ,同时也在道德和伦理层面。本期以“关注我们这个时代的哲学 :SARS的哲学警思”为题 ,邀请郝永平、刘精明、杨通进、段伟文、张羽佳、张立波等博士发表各自的观点。郝永平博士从哲学的视角对危机的内涵、特征及现代走向等问题进行探究与追问 ,以强化人们的危机意识。刘精明博士从对社会突发的危情事件处理入手 ,探讨了生活世界的逻辑和科学技术世界中的逻辑两者之间的平衡与策略性的优先时序问题。杨通进博士评述了环境伦理学就保护动物提供的四种由弱渐强的伦理理据 ,并就具体的实践问题提出了建设性意见。段伟文博士提出 ,为了应对当代社会的“非典型风险”或“非典型变局” ,需要具有前瞻性和动态适应性的公共政策 ,而这更进一步呼唤一种“责任的公共政策哲学”。张羽佳博士把理论探索与典型分析结合起来 ,着重思考了这样一个问题 :在一个  相似文献   

11.
传统伦理学认为,康德在对行为的道德价值进行判断时,主要依据该行为的准则是否符合道德的最高原则,并且该行为是否是出于义务动机而做出的.这种观点会导致对“有爱好或欲望在场的行为”的道德价值问题的错误判断.当某人出于有效而主要的道德动机,即义务动机而行为时,该行为是可以得到道德辩护的,其行为者在道德上也是合格的.出于义务而行为的行为者不仅具有环境和需要的独立性,也体现着康德的“自由”理念.  相似文献   

12.
伦理学要研究道德评价,不能不涉及动机与效果问题。人们对别人或被别人进行功过是非道德善恶的评价,也不可避免地遇到这个问题。那么,怎样正确地认识动机与效果以及道德评价的关系呢?在对一个人进行道德评价时,是以他的行为的动机还是以他行为的效果为根据呢?在历史上,对这个问题有两种不同的回答:一种是动机论,即认为应当以动机为道德评价的根据;一种是效果论,认为应当以效果作为道德评价的根据。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谈到文艺批评,文艺作品的好坏标准时,提出了动机与效果的统一论。但是,出于我们对毛泽东同志的论述的理解不同,运用不当,在理论和实践上仍不免引起一些新的混乱。“作品的好坏”是否等于“作品的  相似文献   

13.
萨格勒布“地球仪”出版社1987年出版了V.鲁斯的一本新著《道德与社会主义》。鲁斯是公众熟悉的著名科学工作者和宣传家。该书是他多年从事社会主义道德理论研究的结果。鲁斯认为,“现代哲学伦理学是现代人类放荡不羁、分裂和异化的组成部分。”按照作者的观点,“道德是人类在其相互交往过程中,通过建立新的社会价值和新的社会关系体现出来的有意识的行为,因而总是某种特殊的道德结构实践形式。”因此,应该创立一  相似文献   

14.
随着系统科学方法向现代科学知识诸领域的渗透,这种方法当然不会置伦理学于不顾。系统科学方法的独特功能在于,借助它可以对至今无法列入逻辑范围的大量经验材料加以整理和分类。根据我们的看法,如果把系统科学的原理同人文思维方式的标准与规范有机地结合起来,将会有可能促使人们发现伦理学研究的新层次。近年来某些把道德问题作为系统来研究的尝试就是这方面的说明。不过,人们至今尚未把道德作为某种完整的调节系统加以研究,尚未揭示出发生在各个层次中的道德过程是怎样同个人自身及其环境相互作用的。理论伦理学的迫切任务应当是对在现实社会生活中起作用的道德,即“活动中的道德”加以研究。基于这种认识,本文将根据对道德过程的结构与功能的多视角的系统分析,并吸收文化学、社会学、普通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试图填补一下这方面的空白。  相似文献   

15.
伦理学是关于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科学,是关于道德的学说。“道德是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和行为规范的总和”。“伦理学是从善和恶的角度讲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怎样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构成了伦理学的基本内容。”自然科学是关于运动着的物质的科学,它研究自然界的事物和运动过程的客观规律。乍看起来,这两者之间似乎是相隔很远、毫不相干的。但是,实际上,就它们所关切的事情来看,就它们与人的利益的关系来看,又是有密切的关系的。特别是,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大都直接涉及人的利益和人与人的关系,因而提出了许多伦理学问题。对这些问题的研  相似文献   

16.
在西方伦理学中,情感与道德的关系始终是一个重要内容。从西方哲学与伦理学的源头开始,情感因其非理性特征在道德中要受到理性的控制和引导,从而导向善与德性。中世纪突出人的意志,爱成了最高的神性德性。近代发生了情感主义与理性主义的历史争论,情感主义主张道德的基础是情感,奠定了情感在伦理学中的基础地位。现代伦理学在多维的视角下研究情感与道德的关系,形成了颇具特色的观点和理论,深化了情感伦理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道德价值问题,近年来在学术界和伦理学界引起了重视,特别是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入,道德价值问题更加突出出来。什么是道德价值?道德价值具有哪些特征?道德价值这一重要概念要不要引入马克思主义伦理学?道德价值科学体系的框架是什么?本文想就这几个问题。试述管见,以期指正。  相似文献   

18.
在现代伦理学中,一些不同进路的理论不约而同地对倾向问题进行了研究,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理解道德与人的关系。一部分学者认为,人具有某种道德倾向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道德判断,对道德的或是不道德的行为有预先决定的作用。伦理一般主义者与伦理特殊主义者就道德原则合理性问题展开论争,前者认为,道德原则作为道德倾向而存在,后者则彻底否认了道德原则的合理性。一些学者通过自然因果律和道德原则的比较所得出的理论给道德倾向的研究带来了一些重要启示:第一,进行道德的本质倾向和非本质倾向的研究能够更深入地认识道德的归因;第二,道德倾向作为道德原则的本质这一新的理论观点与传统意义上的道德原则理论并不矛盾;第三,道德倾向在道德选择中展示出自主性和自由性的同时,受复杂的外部和内部条件的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19.
伦理学这门学科首次在亚里士多德的《尼各马克伦理学》中独立成型、而在康德的《实践理性批判》中才获得了完全的独立性。以G·E·摩尔的《伦理学原理》为标志,元伦理学思潮兴起。元伦理学家们通过对道德语言的逻辑分析对伦理学的性质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首先,他们都反对传统规范伦理学,认为传统规范伦理学无法逃脱“自然主义的谬误”;其次,在关于伦理学是否一门科学的问题上,直觉主义持肯定态度,而情感主义则反之。黑尔分析了道德判断中的祈使部分和陈述部分,提出了他的普遍规定主义主张,预示着元伦理学在反省自身之逻辑基础之后向规范伦理学回归的倾向。维特根斯坦则严守语言所能言说的界限,而将伦理学的问题归于神秘领域。  相似文献   

20.
根据邓小平同志关于“两个大局”的战略指导思想 ,党中央国务院最近在全国人大九届三次会议上就西部大开发问题做了安排和布置 ,提出了“退耕还林、还草”改善西部生态环境 ,大力加强西部交通、能源、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等一系列方针政策和措施。为西部大开发指明了方向 ,在此基础上 ,本文想就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民族道德如何适应西部大开发这个问题作一下探讨 ,首先我们有必要先搞清楚民族道德的概念及特点。民族道德 ,是一定的民族在其历史发展的过程中 ,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为了维护本民族利益 ,在社会生活中协调其成员间关系的行为准则。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