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改革     
中国农村改革的成功和革命性的变化中国的崛起离不开农村的发展。中国农民用占世界可耕种面积10%的土地养活了占世界20%的人口。粮食自给自足不仅具有政治和战略意义,还使中国将外汇储备用于工业化。不断提高的生产率将劳动力从农村中释放出来,为中国的工业和服务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劳动力。中国农村还是国内工业的庞大市场。其重要性在目前的经济危机中更为显  相似文献   

2.
张卫东 《决策探索》2009,(14):39-39
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有利于农民增收,有利于农业和农利经济结构调整,有利于城镇化发展。近几年,鹤壁市作为全国统筹城乡就业示范市,认真,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改善农民进城务工环境,保护进城务工农民合法权益,有力地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但是,目前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过程中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些体制性机制性矛盾没有消除,促进农村劳动力平稳有序转移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3.
仲晶 《决策导刊》2004,(3):29-29
目前,土地依然是我国大部分农民的最为可靠的保障,大部分农户主要依靠农业特别是土地来维持生存和寻求发展;另一方面,随着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和农村劳动力大规模区域流动,农村部分劳动力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使得土地流转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成为可能。据有关资料,我国1998年有9.8%的农户转出了土地,转出土地面积占村组  相似文献   

4.
党中央国务院明确要求:“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促进农民和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进一步搞好农民转岗就业培训工作,扩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实施规模,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为此,我们必须抓住机遇,突出重点,进一步提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的质量和水平。根据城口县的实际和县委、县政府的总体部署,2006年将新增转移劳动力3000人以上,培训3000人以上,农村劳务收入力争达到1.8亿元以上。这一目标要求我们必须在培训上要下功夫,在作风上要深入,在方法上要多创新,在体制上要改革完善。  相似文献   

5.
查英 《决策》2013,(10):44-47
“三农”是中国发展的底色。 相比20年前,中国的农村经济与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无论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还是为中国经济腾飞提供充足的廉价劳动力来看,农民都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6.
要高度重视农民就业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农民就业困境。(一)农民就业空间不断缩小。这是水土资源减少和人口减少的结果。中国农村劳动力按照统计的劳动年龄人口计算,总数是6亿多。我国以今天农村生产力水平,按农业生产资料现有科技含量,现有机械化、现代化水平,现有的19.5亿亩耕地只需要1亿多劳动力就可以解决问题,而且每年以600万亩-700万亩的速度递减。其余的5亿劳动力都需要在农业之外寻找出路。每年都有1500万低水平的人口再生产来增加农村劳动力的后备力量,这使农民就业雪上加霜。  相似文献   

7.
河北     
《领导决策信息》2011,(50):22-23
《河北省新农村建设“十二五”规划》 到2015年,全省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年均增长35%;到“十二五”末,完成1万个以上行政村新民居建设改造任务;农村劳动力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9年;5年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500万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8.5%;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率年均提高15个百分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覆盖50%以上农户。  相似文献   

8.
现代化进程中严重滞后的村落:西部农村的社会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在城市和东部逐步形成,改革先走一步的农村变化反而不大: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条件改善较缓,人畜疾病流行,农田缺水,科技小组解散了,农业机械变成破铁了,儿童辍学。如何看待农村发展缓慢甚至停滞的现象?本研究对云南省一个县进行田野调查,观察农民赖以进行生产和生活的基础设施和社会环境,并讨论对农村发展的影响。一.引言 20年前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将土地分给了农户种植和管理。为自己种地的积极性释放出来后农业产量提高了,农村温饱问题总算基本解决。20世界90年代以来,城市经济发展迅猛,但中西部农村仍然被贫穷困扰。农业和农民的状况虽有改善,但小康目标并非鞠手可得。农业生产成本增加,纯收入无增长,甚至连年下降。按国际贫困线而论,中国21%的人口每天的生活水平只有2美元,53.7%还在2美元以下挣扎。一  相似文献   

9.
黎屏 《决策导刊》2006,(3):15-15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农民改善就业状况,增加收入的重要渠道。但是,随着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农村人口结构与劳动力结构逐步发生了变化,对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重大的负面影响。我们在大力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同时,也应关注并消除由此带来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0.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我国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根本问题。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农村大批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正确认识和引导这一转移,对城乡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有着极为重大的意义。一、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的成因与发展大批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有着深刻的社会经济背景,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产物,是农民图生存、求发展的内在要求。1.农村改革带来的劳动力解放,大批剩余劳动力形成,是这一转移的先决条件在我国农村发展中,一方面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打破了人民公社…  相似文献   

11.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是我国经济社会转型的关键力量,除了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等因素对劳动力转移就业决策发挥影响,农民拥有的社会关系网络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利用在浙江、山西、陕西、河南、河北调研得到的数据,采用probit和logit模型,实证分析前期建立的社会关系网络与非农就业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中表现出极具特色的地缘化、亲缘化特征,前期建立的社会关系网络降低了农民职业搜寻成本,正向影响农民转移就业决策;并且在中国市场化转型时期,传统社会关系网络作为一种非正式制度,发挥着节约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成本和优化劳动力资源配置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河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依赖于劳动者自身素质的提高。河北省是个农业人口大省,2007年末总人口已达6943万,其中农村人口达5550万,农村劳动力资源近3000万。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压力很大.主要原因是他们的素质低下,文盲或半文盲、小学和初中文化程度人数占农村劳动力比重分别为1.5%、23.7%、58.7%,三者之和高达83.9%;而高中、中专、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人口占农村劳动力比重分别为13.3%、19%、0.9%,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省劳务产业有了长足发展。据统计2004年全省农村劳动力转移达270余万人,实现劳务收入140多亿元,农民人均增收达500多元,占农民纯收入的18%。但与四川等劳务产业大省相比。差距很大。资料显示,2004年四川省农民转移就业达到1400多万人,占农村劳动力38.6%,劳务收入达500亿元,农民人均收入达72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2%。黑龙江省2004年农村劳动转移达400余万人,也远远高出我省。在这些地区,劳务输出已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劳务产业已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14.
邓芙兰 《科学咨询》2007,(11):10-12
发展劳务经济,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提高劳动力配置效率、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迫切需要。做好新形势下的劳务输出,做大劳务经济,对于增强县域经济实力,加快农村城镇化步伐,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阐述了发展劳务经济有利于提高农民综合素质,有助于持续增加茯民收入,有助于做大捉业、做强工业;分析了制约劳务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并应从健全网络体系、健全服务体系、搞好劳动力培训树立劳务品牌,抓好外派劳务等方面大力发展劳务经济。  相似文献   

15.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农业大国,12亿人口9亿在农村,农民教育是中国教育的难点和重点,而农村教育资源又相对不足。农村劳动力中文盲、半文盲占5.5%,小学文化程度占17.6%,初中文化程度占563%,高中文化程度占15.1%,中专文化程度占4.1%,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占1.5%。农村劳动力表现为数量庞大、文化素质低、劳动技能缺乏、思想观念落后。无论是思想方面,还是在知识层次上都需要提高所以说对农民教育是很必要的。对农村实施远程教育,充分利用有限的教育资源,打破时空限制,最大限度地满足农村教育需求,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近20年来,作为中国农业远程教育主体的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在利用广播、电视、声像教材和  相似文献   

16.
农村劳动力就业状况调查与研究——以江苏省南京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青 《经营管理者》2014,(25):121-122
正农村的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以及城镇转移,是我国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南京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建设和经济转型步伐的加快,对农村劳动力需求量也不断扩大。近年来,国家和地方出台相关政策并采取措施,改善农民进城务工环境,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的发展。在工作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障碍和瓶颈问题。如何抓住机遇、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规模和水平,促进农民转移和增收,提升城市的城镇化格次等等问题,值  相似文献   

17.
21世纪加快城市化的明智选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什么是城市化?城市化的核心就是农民、农业劳动力从农村向城市、向非农产业转移的过程。这一过程将改变城乡人口结构和劳动者就业结构,使劳动资源通过劳动力市场获得合理配置,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促使城乡经济协调发展,从而保证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保障社会的安全稳定。然而我国自1955年即限制农民进城,以后又将城市化与“城镇化”混淆;将城市化的概念换成了“城镇化”,将城市化导入误区。有人辩护说,城市化和“城镇化”不过是说法不同,仅仅一字之差,没有什么实质性区别。但是,事实并非如此。要知道,这一字之差就改变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  相似文献   

18.
每周一数     
《领导决策信息》2012,(36):27-27
8月21日,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在京发布了《中国农民经济状况报告》。《报告》显示,农民家庭现金收入连年增长。2011年家庭户均现金收入攀升至38894.38元,同比增长14.13%。  相似文献   

19.
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提供的统计显示.2009年1.45亿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占76.5%,高中文化程度占13.1%。中专以上仅占10.4%。其中,51.1%从未接受过任何职业技能培训。随着经济发展水平提高,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缺乏职业技能的农村劳动力。其转移就业领域将受到很大限制。  相似文献   

20.
徐韵 《决策导刊》2007,(10):20-21
当前,中国3000多万贫困人口、6000多万处于温饱线上的人口,绝大部分在农村,是农民。关注低收入阶层和弱势群体,就必须关注农民: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必须切实解决农民增收问题,从根本上改变农民贫穷落后的现状。抓好增加农民收入这个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核心工程,笔者认为应主要着眼于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创新农村土地流转机制,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