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大型的、专业性的《太平天国史大词典》1987年在重庆成立编委会,由祁龙威、董蔡时、茅家琦、钟文典、张守常、苏双碧、张一文、陈周棠、邢凤麟、徐川一、贾熟村、郭存孝、舒翼、杜德风、方之光、盛巽昌、谢亮生等20余人组成,郭毅生、史式任主编,陈宝辉、姜秉正、吴良祚任副主编。1988年在宝鸡召开  相似文献   

2.
近代史学大师陈垣撰著的《史讳举例》,总结历代避讳的方法有四,即改字、空字、缺笔和改音①。蔡尚思先生《论陈垣老师的历史避讳学》一文,认为应该加上增笔、拆字、合字、缺字四种,并举了一些例证②。笔者就所见太平天国文献资料,对太平天国避讳字初步摸了个底,探索其避讳方法,计有改字,减笔、加笔、空字、省字、删略、析字、合字、改音、谐音、衍义、改偏旁等十二种。这十二种避讳方法中,有的还可依其次要特点作较细的划分,有的相互之间则是部分交叉的。某一个避讳字,往往同时兼用几种避讳方法,或在不同的场合采用不同的避讳方法。现把太平天国避讳方法十二种举例条释于后,并联系古代讳例和近人见解,略做一点比较和讨论,以求教于同志们。  相似文献   

3.
(一)太平天国避讳制度的产生与发展避讳在太平天国,既是重要的礼制,又是盛行的习俗。探讨这种礼俗,是太平天国文化史研究的一个不可忽视的课题。太平天国实行避讳制度,原本出于农民进行反清王朝斗争的需要。但是这种礼俗,植根于宗法式农民经济的土壤,浸透了封建宗法与三纲五常的毒素,表现了太平天国农民革命者思想意识的落后面,很快就成为建立新王朝的一种手段。太平天国明文规定避讳字样,始见于辛开元年(1851年)十月二十五日《永安封王诏》。“天父”才是真神,才是上,才是帝,才是爷,“天父天兄”才是圣。其余不得僭称;呼称天王洪秀全“为主则止”,不宣称上称圣,免致“冒犯天父天兄”;左辅、右弼、前导、后护各军师,也不得称为王爷,乃分别封为东、  相似文献   

4.
扬州师范学院祁龙威教授撰写的《太平天国史学导论》(学苑出版社1989年12月版),是我国第一部关于太平天国史学史和太平天国文献学的专著,得到史学界同志的极大关注和欢迎。祁龙威教授是海内外闻名的太平天国史专家。近四十年来,他致力于太平天国史学史和太平天国文献学的研究,先后撰成百余篇论文,本书是其选集。开篇《太平天国史学简史》,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系统、全面地分析总结了近百年来太平天国史研究的过程及其经验教训,这是前人从未研究过的重要课题。连同书中其他几篇有关太平天国史学史论文,都是具有开拓性的。作者受乾嘉学派影响,对经学、小学的训练功力深厚。这为作者考证太平天国史料提供了条件。作者写过许多有影响的考据文章,本书所收关于太平  相似文献   

5.
关于太平天国土地问题,已有不少同志撰写论著发表过有益的见解。本文仅就太平天国辖区的土地占有状况作些考察,错误之处,请同志们指正。一太平天国虽然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但由于主客观的原因,而没有得到实行。相反,大量文献资料表明,太平天国仍然维护旧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允许地主存在。关于这点,已有许多同志写文章加以论述,并为史学界所公认,不再赘述。但是,太平天国辖区内的土地占有状况较之革命前到底有无变化?有多大变化?这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刘百顺 《唐都学刊》2005,21(3):18-20
唐诗不仅是中国古典文学光辉灿烂的一部分,也是唐代蕴藏俗语词最多的文献。自20世纪50年代初张相先生的《诗词曲语辞汇释》(以下简称《汇释》)问世以来,研究唐诗语词的专著不断涌现,继《汇释》之后,王先生的《诗词曲语辞例释》(以下简称《例释》)、蒋绍愚先生的《唐诗语言研究》都是颇具影响的著作。此外,还有为数不少的单篇论文。单从语词考释的角度看,应该说,经过上述研究,这一丰富宝藏的相当部分已被开采了。在这种情况下,要想进一步研究,在某些方面超越时贤,就需要下更大的功夫,具有更韧的耐心。魏耕原《全唐诗语词通释》(以下简…  相似文献   

7.
太平天国印书是研究太平天国史最重要的本证。王庆成同志从伦敦英国图书馆摄回的《天兄圣旨》两卷,无疑是太平天国的文献珍品。在此之前,见于文献记载的,萧朝贵假托天兄下凡传言仅有六次①。而新发现的《天兄圣旨》却记录下戊申年(1848年)九月至壬子二年(1852年)三月十五日这段期间的“天兄一百二十余次下凡事”②。其重要的史料价值是不言而喻的。本文拟就《天兄圣旨》中明确提到金田起义前的“团方”“团圆”及其有关史事进行一番考索。“团方”一词,其它太平天国印书中从未出现过,唯见于《天兄圣旨》记载。庚戌年八月初五日(1850年9月10日),萧朝贵在洪山假托“天兄劳心下凡”传言说:“这团方有人不守天条,该杖几百。”初六  相似文献   

8.
李世贤传     
罗尔纲先生是久负盛名、著述等身的太平天国史专家,虽已耄耋之年,仍孜孜致力于撰写长篇巨著《太平天国史》、主编《太平天国资料续编》。最近,他热情赞助浙江太平天国史学术讨论会的召开,提出意善计良之见,并特为会议撰写《李世贤传》一文。本刊征得他的同意,在新开辟的《天国春秋》栏内,公开发表此文。我们祈望海内外专家、学者鼎力支持本刊办好这一栏目。  相似文献   

9.
杨秀清冤案的平反昭雪,是太平天国史上的一件大事。但至今史学界的评论还不尽一致。《近代史研究》去年第一期上发表贾熟村同志的《杨秀清评价问题的争论》一文,把历史记载放在一定的历史环境中去考察,论证“杨秀清之死是出于天王洪秀全的命令”以及“杨秀清不是太平天国革命中的尊孔派和投降派”,是很有说服力的。但是,贾文认为杨秀清之所以能在死后得到平反昭雪,主要原因是洪秀全为了要争取杨秀清的族弟杨辅清、杨宜清、杨雄清等人和他们率领的部队拥护天王,支撑危局。文中还指出:“历史证明,杀杨秀清后,在太平天国领导层中形成了两派。以韦昌辉、秦日纲、胡以晃、陈承瑢为一方;以  相似文献   

10.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主持编辑,有全国十数家研究机构和有关部门的几十位专家、学者共同执笔撰写的大型综合性工具书《日本概览》,最近由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出版发行了。作为国内第一部比较全面系统地介绍战后日本情况的参考书籍,它的出版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情。  相似文献   

11.
太史宗师罗尔纲同志,治学谨严,著作等身,对太平天国史的研究、太平天国文献史料的搜集整理和太史研究人才的培养,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欣逢罗老从事学术活动六十周年之庆,本刊特发表《周建人同志关于绍兴太平天国壁画的信跋》一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2.
一九五九年我在南京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工作期间,参加《太平天国文献》四大集的编纂工作。当时曾与王淑慎同志一起在罗尔纲同志指导下,把现存的玺印拓本和太平天国文件上所盖玺印辑录下来,编成《太平天国印谱》,附录于《太平天国文物》之后。时隔二十多年,因种种原因,《太平天国文物》至今未能问世。现就其中的几个主要问题提出来谈谈,以就正于同志们。  相似文献   

13.
太平天国印行的书籍,大多数是有关他们自己的。即使是新旧约《圣经》、《武略》等书,也都从批注或修政、编选中反映出他们自己的思想和意向。所以,太平天国印书,连同他们的文书,是研究太平天国的最重要的史料。太平天国作为历史研究的对象已有半个多世纪,但我们对太平天国印书的利用、研究似乎还很不充分。《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天父下凡诏书(一)》等受到研究者较多的重视和利用,但总的说来,我们没有对太平天国印行的每一种书籍都进行过系统的研究——从它的  相似文献   

14.
在古代戏曲小说中,“粉头”一词多有出现。《辞源》释“妓女”之意时说,“也指不正经的妇女”;《小说词语汇释》“粉头”条释曰:“原指唱妓,引由指不规矩的妇人。”;香港梅节校证、陈诏黄霖注释《金瓶梅词话》第3回“粉头”注云:“妓女,也泛指作风不正派的妇女。”以上三部书的解释,“粉头”只有二意,一为“妓女’”二为“不正经的妇女”。其实,“粉头”在古代小说中还有第三意,即艺人,因为古代娼优混称,技艺不分。事例见于《水讲传》中。如51回“插翅虎枷打白秀英”中,“帮闲”李小二对雷横说:“都头出去了多时,不知此处…  相似文献   

15.
一八五一年洪秀全在广西发动金田起义,揭开了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的序幕。此时马克思移居伦敦已近两年,他对于遥远的中华帝国发生的这场革命寄予热情的关注。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马克思在一八五三年五月写的论文《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中,说中国的起义“已经汇合成一个强大的革命”,“可以大胆预言,中国革命将把火星抛到现代工业体系的即将爆炸的地雷上,使酝酿已久的普遍危机爆发,这个普遍危机一旦扩展到国外,直接随之而来的将是欧洲大陆的政治革命”。时隔九年之后,马克思在《中国纪事》一文中,却一反原先的态度,用十分激烈的言辞抨击太平天国,说它是“灾星”,是“魔鬼的化身”,“除了改朝换代以外,他们没有给自己提出任何任务。他们没有任何口号,他们给予民众的惊惶比给予老统治者的惊惶还要厉害。他们的全部使命,好像仅仅是用丑恶万状的破坏来与停滞腐朽对立,  相似文献   

16.
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太平天国史丛书》又添新作,由我国著名太史专家茅家琦教授撰写的《太平天国与列强》一书已出版问世。对于错综复杂而又关系重大的太外关系史,我国出版的专著还不多,所以该书的出版在我国学术史上占有一席地位。《太平天国与列强》把太平天国在宗教上与西方的关系、金田起义在国际上的反响、西方外交官与传教士访问太平天国以及太平天国与外国侵略者在军事上的对抗等。史实,原原本本、有条不紊地介绍给读者,并作了许多精辟和深刻的分析。本书第一章应是全书的总纲。作者是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一步步加紧对中国的掠夺和清王朝不断地出卖国  相似文献   

17.
关于太平天国名将林凤祥的籍贯和早期历史问题,长期以来众说纷纭,总起来说有三种意见; (一)广西武鸣县(即武缘县)说。见1962年2月12日吕集义写的《林凤祥的籍贯及其它》一文。同年2月23日上海《文汇报》就此发表了《广西调查林凤祥的籍贯》的报导。《太平天国革命在广西调查资料汇编》一书,亦将此说编入。其根据是武鸣县一块立于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的《三界祖庙庙丁碑》,上有林凤翔及其弟林风集的名字。1923年出版的《太平天国志》以及《广西一览》和传说中亦谈到林凤祥是武鸣县人。(二)广东揭阳县说。见《历史研究》1957年第4期上发表的蔡起贤《太平天国北征将领林凤祥》一文。主要根据是揭阳林氏族谱上关于林凤祥世系的记载以及揭阳林德侯写的《太平天国名将林凤祥》稿本及当地传说。  相似文献   

18.
历史学者对于避讳的研究,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从历史的角度来研究避讳一种是从语言旧角度来研究避讳.从历史阴角度研究避讳,以近代史学大师陈垣先生的《史讳琴例》为代表①。该书自序中说:“民国以前,七文字上不得直书当代君主或所尊之名,必须用其他方法以避之,是之谓避讳。避讳为中国特有之风俗。其俗起于周,成于秦,盛于唐宋,其历中垂二千年。……研究僻讳而能应用之于校  相似文献   

19.
填补林业教育研究空白的力作董玉梅就我所知,古今中外关于教育论的专著、论文可谓汗牛充栋,但就林业教育来说可谓是一片空白。最近,我偶然读了屈谦同志的专著《林业教育论》,受益匪浅,这本书可以说是填补空白的佳作。屈谦同志不是一位学者,而是一位官员,曾多年任森...  相似文献   

20.
《读骚十论》是戴志钧同志十年治骚的结晶。关于他的治学态度与方法,张志岳教授在《序》文中已作了介绍,说他“每撰写一篇论文,都能在全面进行史实考核和作品分析的基础上,综合印证,触类旁通。稍有疑滞,冥思苦索,往往数易其稿。”本文则试图通过其研究特点,方法的分析对该书作一具体介绍。始终把屈原放在战国中期社会变革而引起的各诸侯国之间的斗争和楚国内部矛盾历史条件下加以研究,是该书的重要特点。列宁说:“在分析任何一个社会问题时,马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