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我上周刚从美国回来,到北大任教,应邀参加这个会议,了解国内学术评估的情况,感到机会难得。按邢老师的安排,我在此简略介绍一下美国大学进行学术评估(尤其是教员评审)的情况,并谈一些对国内学术评价的想法。  相似文献   

2.
学术评价机制与教育体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今天想谈的问题.可简单地归结为五个方面. 第一.我们为什么要建立学术评价机制?对此问题我思考了很长时间,有个问题我始终没有搞明白,即教育部制定的一系列学术评价机制,它能否成立或者是否应该成立?看一下教育部制定的一些评价机制,我们基本上看不清楚它的目的所在.教育部自己说是为了促进中国学术进步.但在实际上,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些评价机制的作用经常恰恰相反.如果按照这个标准走下去,我们所期待的诺贝尔奖等世界级高水准研究成果.可能距离我们越来越远.那么从教育部现行体制与业已制定的学术评价机制的效果来看,教育部本身能否制定一个统一的或者科学的学术评价机制呢?我们参考发达国家的先例,答案应该是否定的,应该是不太可能的.  相似文献   

3.
目前学术评价机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术评价机制的争议在不断争鸣中完善.有利于学术的健康发展与繁荣.我对这个问题跟踪了一段时间.我个人经历了从政治学术到量化学术,再到自由学术这三个基本阶段.在自上而下推行的量化学术评价机制的高峰期我已经退休.现在是做自己想做的研究,不受量化的干扰,也没有跟经济利益直接挂钩,这是比较庆幸的.少了不少烦心事.在我看来.目前官方的学术评价机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如下.  相似文献   

4.
听了各位的发言.受益匪浅.我来自一所地方大学,地方大学的学术环境与各位所在的大学相比可能更加恶劣.刚才牛大勇教授讲中国现行学术评价机制学自美国,而我们地方大学叉学自部属大学.可谓有过之而无不及.  相似文献   

5.
和黄安年教授一样,王宁教授是今天出席会议的德高望重的长者.明明意识到我们的呼吁不一定起作用.但还在呼吁.这么多年,王宁老师跟王建民教授都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的主任,经常被人评估,也评估别人.两位都对此深有感触.王宁老师还是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的委员、学风建设委会的副主任.王老师是一直在体制里发出不同声音的人.王宁老师提出不要太悲观.但我个人觉得,还真不能太乐观.现在看.尤其是高校系统非学术因素对于学术的干预,特别是权力、金钱这两大因素的影响,不是越来越弱,而是越来越强.这确实是个叫人忧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学术成果的评估及奖励,是中国现代学术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在引入西方现代学术奖励制度的同时,亦相应创建起一套现代意义上的学术评估体制.尽管以中国科学社为代表的学术社团及学术机构作过建立全国性学术评估体制的尝试和努力,但占主导地位并真正建立起来的现代学术评估体制,是以教育部学术审议委员会为代表的集中式学术评估体制,政府在这种学术评估体制中起着重要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一个人的学术自述,按道理说,应当依照历史和时间的顺序,将自己学术成长和发展的经历,按时间先后的顺序铺写出来.不过,就我的情况来说,这种方法却不一定是最好的选择.主要的原因是,我的研究领域较宽,从古代到现代,从学术到思想和文化,包含不同的方面,不同的时代.而且我自己常常在一个时期里同时开展不同方面的研究.所以我在以下采取的陈述的方式,是以领域为分别的方式.当然,在每个领域中,我尽量按时间来叙述我的学术工作. 我的专业领域是中国哲学史.大体来说,到目前为止,我的学术工作可分为古代、近世、现代几大方面.具体说来,即:宋元明清理学与近世思想史研究;古代(春秋以前)宗教与思想史研究;现代中国哲学研究与二十世纪传统与现代的文化论争研究.  相似文献   

8.
加强学术规范化教育完善学术评价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的学术规范化运动, 所带来的不仅仅是规制学术活动应遵循的基本规则, 更寻求学术道德和学术精神的彰显, 学术传统与学术风气的生成, 学术自由与学术民主的促进。自上世纪90年代起, 关于学术规范化的问题研讨已如春风化雨, 渐起蓬勃之势。以推动学术规范化、学术繁荣为目的, 以建构学术研究范式为指向, 以国内著名学者———吉林大学法学院教授邓正来先生主编的《中国学术规范化讨论文选》出版为契机, 吉林大学邀请人文社会科学各领域的专家学者,于 2004年 9月 15日召开了“中国学术规范化研讨会”。吉林大学党委书记、法学院教授张文显主持会议并发言。会议就中国学术规范化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回顾与反思, 共同探讨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的学术规范化问题, 以期推动中国学术界学术意识的培养, 努力建构中国社会科学学术传统。本期, 特将与会部分学者的观点挹其精要, 整理成文, 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9.
我今天想谈的问题。可简单地归结为五个方面。 第一,我们为什么要建立学术评价机制?对此问题我思考了很长时间,有个问题我始终没有搞明白,即教育部制定的一系列学术评价机制。它能否成立或者是否应该成立?看一下教育部制定的一些评价机制.我们基本上看不清楚它的目的所在。教育部自己说是为了促进中国学术进步。  相似文献   

10.
我们这次会议是研讨学术评价与当代学术发展的关系问题。首先,我想就学术评价在学术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谈谈自己的看法。近年来,在学术界特别是在高等院校的教师队伍中对现行的学术评价体系有些微词,不久前余三定同志在《人民日报》发表了题为《揭学术评价体系乱象做学问莫买椟还珠》的文章,揭露了现行学术评价体系的某些弊病,列举了三个方面的表现,并为纠正这种乱象开了药方。  相似文献   

11.
《大庆社会科学》2009,(1):159-160
上海社科院党委副书记童世骏认为:学术创新是学术研究的根本目标,而一项成果是否真正属于创新,只有通过一个学术评价过程才能得到确认。但“创新”意味着与众不同,而“评价”要追求得到公认;公认的东西往往是常识,而创新的东西往往会被看成怪论,所以,学术创新与学术评价之间存在着矛盾。两者的矛盾如何解决?我的回答是:“好的”学术评价才能确认“真的”学术创新。真正的学术创新必须满足以下四个条件:研究者甲对研究对象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2.
近三十年来.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空前繁荣,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哲学界的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历史学界的现代化问题探索、经济学界的市场经济问题争鸣、法学界的法治国家问题研究等,都直接指导着国家的现代化建设.以致于我们可以说:中国改革开放的每一个重大成就的取得都是理论先导的结果.就学以致用而言,我国的哲学社会科学学者总体是幸福的,从某种程度上找到了与自然科学学者一样的感觉.但这种幸福中蕴含着痛苦,这种痛苦的内在根源是宪法所确认和保障的学术自由未能完全实现.外在表现是不利于学术研究的学术评价体系(本文所说的"学术评价"特指对哲学社会科学的学术评价).  相似文献   

13.
刘峰 《云梦学刊》2013,(4):41-42
当前,我国的学术评价工作由行政主导是不争的事实。总的看,学术成果的评奖、学术课题的评审、学术职称的评定、学位授予时学术成果的认定、硕士博士点的评定与评估,虽然在操作中有请专家进行参与,但核心的主导工作还是由行政部门控制和具体执行。如学术成果的评奖,尽管有各种各样  相似文献   

14.
曾军 《云梦学刊》2009,30(4):28-30
自从上个世纪90年代学术规范问题引起中国学界广泛关注以来.学术评价一直是讨论的焦点问题。面对批量制造的学术产品,亟需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评估手段甄别学术精品和学术垃圾;面对不断曝光的学术腐败现象,亟需一整套立竿见影的防范机制堵住抄袭和变相抄袭、一稿多投和乱收版面费、跑点和学术贿赂等等有损学术形象的恶劣行径;由于学术评价意识的突显,以原发学术期刊为基础的评价体制已悄然发生改变,而以二次文献为特征的学术文摘机构逐渐占据了学术评价的话语权——《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校文科学术文摘》、人大复印资料及一些重要报刊的学术文摘栏目不仅影响着对学术论文的质量评价,而且还直接成为学术期刊“核心刊物制”的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15.
沈玲 《云梦学刊》2013,(4):37-39
一什么是学术评价?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余三定在其《中国新时期学术热点研究》一书的第四章中专门对新时期有关学术评价的讨论进行了评述。他分别以百度网的词条、学者刘明、叶继元的观点为例,对有关学术评价的界定进行了梳理分析。比如刘明先生认为"现代意义上的学术评价,即由学术共同体主持,以学术水准为对象,以推动学  相似文献   

16.
学术评价体制检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在分析借鉴学术规范讨论中诸多学者不同见解的基础上,就当前宏观层面对学术机构的评价,中观层面对学者的评价,微观层面对成果的评价之种种缺陷分别进行了讨论.指出这一体制的最大危害是对于学者和学术研究业绩的良莠不分,严重抑制了人文学术的发展.认为行政干预、同行评议发育不良,量化评价缺乏理性支撑,是当前学术评价危机的根源.期望通过体制改革,健全同行评议机制,达到改进学术评价制度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学术月刊》自创刊以来已经走过了40个年头.在40年的风风雨雨中,它不但变得成熟了,而且通过自己坚持不懈的努力,在我国诸多学术刊物中赢得了很高声誉.我是《学术月刊》的老读者、老作者,也是它举行各种学术会议的经常参加者,所以我对《学术月刊》及它的编者都有比较多的接触和了解.我觉得,《学术月刊》作为饮誉海内外的学术刊物具有如下特点:  相似文献   

18.
陈绍方 《学术界》2008,(1):140-144
学术研究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智力源泉.学术泡沫、学术不端与腐败是学术的异化与反动.纠正国内学术界的种种不良倾向,必须树立学术的科学发展观.学术的科学发展观要求学术动机纯正、学术目的端正、学术评价标准科学、学术评价机制规范,唯有如此,学术才能在正确轨道上协调、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我发言的题目是"必须治理学术评价过度症".这是我在比较充分地观察了现实、掌握了较多材料并进行了认真思考后拟就的题目.目前情况下单提"改进".恐怕不容易解决问题,我觉得,首先要"治理".整治的力度要像当年治理公路"三乱"(乱设卡、乱收费、乱罚款)一样,下大力气,花大功夫.  相似文献   

20.
我作为一个以学术为生存方式的学人,谈谈关于学术评价的三点建议。中国当代学术评价逐渐走向科学化,体系化,制度化,应该说取得了可观的成绩。不过,毋庸讳言的是,我们中国当代学术评价也有许多不尽如人意和值得改进的地方。我认为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一刀切",所有的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不论文科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