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模糊”这个词,它的同义语是含混、混浊不清等,因此,一说模糊,容易让人联想起“一塌糊涂”和“含混不清”;如果跟思维联系在一起,直觉的印象就是不严谨和对认识缺乏明晰性。其实,模糊思维,是借用模糊这个词,而扬弃了其中的糊涂词义;模糊性思维不是指一种糊涂的思维,而是反映以模糊现象为对象的一种思维形式。中国传统的思维模式,就强调对事物整体把握方面来说,有较浓厚的模糊特征。《老子》所说的“道”,就具有从整体把握宇宙规律的模糊意义。从认识论的角度说来,透过恍恍惚惚的认识媒介,人们可以把握事物的形象;因此,模糊现象、模糊概念、模糊判断和模糊推理等,是人们把握对象本质和规律的一条重要途径。西方的艺术传统,审美过程所获得的审美情趣,往往也崇尚由模糊、朦胧而构成的艺  相似文献   

2.
在人类思维机制中,人们认识世界经历了从模糊到精确的发展过程,如今又突破精确的数学框架,转而进入到一个新层次的模糊演进过程。今天,模糊论方法不仅具有与系统论、控制论方法同样的重要意义,而且已日渐成为人们把握认识事物规律的能动认识论。 那么,什么叫模糊性[Fuzziness)呢?所谓模糊性是指人们在认识活动中关于对象类属边界和性态的不确定性。在图书分类标引中,存在着大量的模糊性现象,这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探讨的理论课题。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实践方式的变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的思维方式经历了古代模糊思维——近代确定性思维——现代科学模糊思维这样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螺旋圈。模糊性和确定性的关系是认识论中古老而又重要的问题。人们自14世纪以来的几个世纪中一直追求事物的确定性,但人们所得到的精确认识总是少数的、特殊的,而以模糊为基本特征的认识,无论就认识过程来说,还是就认识结果来说,都是多数的、普遍的。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明晰兮,模糊所伏;模糊兮,明晰所倚。因而当今人类智能的发展开始由量的精度向质的活性转移。  相似文献   

4.
认知范畴视角下的语义模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模糊性是人类语言的一个重要属性。自20世纪中后期以来国内外学者纷纷从语言、逻辑、语用、认知等不同层面对语言的模糊性进行研究。但是由于语义模糊是一个复杂的现象而且对其研究相对起步较晚,因此对语义模糊各层面上尤其是认知层面上的研究还不够系统、完善。从认知层面上讲,语言的意义与人的思维和认知有密切关系,而人的思维和认知又是通过范畴化来体现的,范畴化是人类重要的认知方式。因此,认知科学上的范畴理论可为研究模糊语义问题提供一种认知层面的理论依据。认知范畴具有模糊性,语言的模糊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认知范畴的模糊性。从认知范畴化角度讨论语义的模糊性及其与客观世界的关系,会对语义模糊的实质有更深刻的了解。  相似文献   

5.
模糊性是语言的一种本质属性,是广泛存在于人类语言交际中的语言现象。有效地使用模糊语言不仅有助于日常交际的成功,还可以增强语言表达的灵活性和多样性。作者从认知的角度,主要分析了模糊语言的基本涵义、存在的原因及其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语言的模糊性研究越来越受学术界的重视。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笔者尝试运用海德格尔的语言观深入剖析文学模糊存在的原因,指出模糊性是文学语言的基本属性,模糊性语言是人类认知局限和思维模糊的必然,也是艺术的需要,进而运用接受美学理论阐释文学模糊的审美机制和艺术。  相似文献   

7.
解读模糊语言的语用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的模糊性是人类自然语言的客观属性,是人类思维的本质特征之一。语言作为思维的载体、客观世界的表现形式,不可避免地具有模糊性。在对模糊语言的特征与产生的原因、以及模糊语言的语用功能进行了探讨后,认为恰当地使用模糊语言,不仅可使语言在交际中更为委婉、含蓄,而且可以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及灵活性。  相似文献   

8.
语言的模糊性与确定性是语言系统不可缺少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模糊本质的理解是以语义为基础的,因此,从模糊语言学角度出发,分析语义模糊性的概念、产生的根源、基本特征及其与别的语义学概念的差异等方面,进一步加深对语义模糊性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传统逻辑研究思维形式,首先要求概念要明确。这一要求恰恰从另一方面反映了这样的事实,即在现实世界中存在着大量的不确定现象,而在自然语言中所使用的概念往往是不明确的。模糊概念在我们日常的思维与语言中是带有普遍性的。与传统逻辑的概念间的逻辑关系相比,模糊概念间的逻辑关系更加复杂,它主要有全异关系、相似关系、交叉关系、真包含于关系、真包含关系和分离关系。  相似文献   

10.
历年来,在语义研究中人们经常遇到界限不分明的情形。尽管语言学家们竭尽全力去使其精确化,结果却往往令人失望。这正是由于语义本身根深蒂固的模糊性。本文拟从人类对语言这一特征的认识过程出发,从模糊、概括、歧义的区别着手,系统阐述模糊语义的特征。  相似文献   

11.
略论模糊思维所塑造的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意义上的思维模糊性是人类共同的。阐述了模糊思维的概况、现状、定义、内容及其特点,分析了模糊思维所塑造的美,对理解思维的模糊性和模糊思维的作用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模糊语言不模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辨证的角度出发,对模糊语言的精确性特征进行了深入地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指出,语言的模糊性是与精确性相对立的一种客观实在,是人类有效地进行交际不可或缺的手段。  相似文献   

13.
语义模糊和语用模糊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义模糊和语用模糊既紧密联系又有明显的区别。尽管两者均研究语言意义的模糊性,语义范畴模糊是语用模糊的基础,但是前者侧重于自然语言意义模糊性的静态研究,而后者主要关注语言交际中的模糊性。该文在回顾分析国内语义模糊和语用模糊研究的基础上,从语义学和语用学的角度对二者进行了对比分析,指出两者的研究范围是不同的,并通过实例进一步澄清了两者的概念。  相似文献   

14.
虚假概念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歪曲的反映,在客观现实中没有与之相应的事物。如“神”、“鬼”、“龙王爷”等。从认识的根源来看它产生于唯心主义。但是,虚假概念在现实思维中起着一定的作用:一方面人们可以通过在人类思维发展史的长河中所形成的一些虚假概念,来了解远古时代人们的认识水平和历史的发展过程;另一方面我们还可以通过认识一些虚假的概念来揭露主观唯心主义者歪曲事实,制造荒谬的骗子嘴脸。除此而外,人们还常常借用虚假的概念的特定涵义来说明事物。因而至今在人们思维中,在相互表达思想、论证事物、文学比喻中,大量地运用着虚假的概念。为了准确地把握虚假概念的涵义,以便  相似文献   

15.
原型范畴理论下的英汉模糊语言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畴化是人类重要的认知方式,认知范畴具有模糊性,语言的模糊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认知范畴的模糊性.认知科学上的范畴理论为研究模糊语义问题提供一种认知层面的理论依据.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分析语言模糊性的认知根源及原型范畴理论界定下的模糊,主要探讨在认知原型范畴理论的指导下英汉模糊语言存在的差异,即:范畴体系差异、范畴结构差异、原型内涵差异及范畴的缺失;以期探究语言模糊的实质及其与客观世界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新闻报道中模糊词的广泛应用使得新闻更加真实、具体而且准确。模糊词的大量存在。一方面,由于世界存在着类属不清的事物,人类具有模糊思维的能力,再加上语言本身也具有的模糊特征,这样就使得我们所使用的新闻语言也就具有了明显的模糊性。模糊语言不等于含糊其词,模棱两可。模糊语言是利用语意的模糊,准确地反映生活中的模糊概念;或者出于修辞的需要,用模糊语言表达某种不便直说的思想感情:或者出于礼貌,考虑到交际环境、目的、内容和对象的心理因素,必须采用模糊的说法。准确不等于精确,精确语言可以做到准确.模糊语言也可以做到准确。模糊词在新闻报道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正确理解生产力概念对于我们把握历史唯物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落实科学发展观关系重大。当前对生产力概念的理解有三类代表性的观点。以马克思主义文本,特别是以《德意志意识形态》为依据,可以从整体性、全面性、内在性角度提出对生产力概念内涵的新理解,即从人类感性实践活动的角度,从人与自然的物质变换过程的角度,从人的本质对象化的生存论角度来理解生产力。这一理解在当代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模糊语言的生成应用与创新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的模糊性是语言的一种客观属性,在人类交流的过程中具有生成和应用的必然性。语言的模糊现象的大量存在,成为语言交际中难以避免的现象,因为它符合交往的需要,具有自己独特的魅力和表达功用。随着人类社会实践和认识的发展进步,人们不仅在不断地使用模糊语言,而且还在不断地发展和创新模糊语言。  相似文献   

19.
人类的思维活动属于理性认识,它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发展的。从总体上看,理性思维在自身发展的过程中,又可分为先后相继的描述思维、价值思维、规范思维几个小阶段。同上述三种思维相对应,概念也有三种不同的类型,即描述概念、价值概念和规范概念。描述概念凝结了人们对客观事物情况的认识;价值概念凝结了人们对价值关系的认识;规范概念凝结了人们对行为规范的认识。本文仅就第一个问题即关于描述概念的问题,从辩证逻辑  相似文献   

20.
人们普遍相信语言具有精确性,而忽略了它的另一个属性——模糊性。模糊性是人类语言的本质属性,是指在对语言所指对象的分析过程中所发现的不确定性,表现在语音、语意、词汇等方面,其中最突出表现在词及其意义方面。模糊性表现在实际语言运用中就称之为模糊语言。模糊语言作为反映客观世界、表达人类思维结果的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普遍现象,广泛地出现和使用在不同的方面和领域。除在语言学上,在文学评论、心理学、哲学和数学等学科上,越来越多的人也显示出对它的兴趣和关注。本文通过探讨模糊性这一语言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