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抗日战争的艰苦岁月和抗战初期,周恩来同志科学地概括了鲁迅光辉战斗的一生,向人们揭示出鲁迅革命精神的本质,为我们学习鲁迅指明了方向。周恩来同志指出:“鲁迅先生之伟大,在于一贯的为真理正义而崛强奋斗,至死不屈,并在于从极其艰险困难的处境中,预见与确信有光明的将来。这种伟大,是我们今日坚持长期抗战,坚信最后胜利所必须发扬的民族精神!”“只有坚信未来之胜利,同时又努力于克服现实  相似文献   

2.
<正> 鲁迅的诗歌和他的杂文一样,是暴露黑暗、歌颂光明、宣传革命、打击敌人的锐利武器,具是强烈的战斗性和深刻的思想性,是鲁迅留给我们的丰富、灿烂的文学遗产的一部分。鲁迅曾说:“可以宝贵的文字,是用生命的一部分,或全部换来的东西,非身经战斗的战士,不能写出。”(《〈毁灭〉第二部一至三章译后附记》)鲁迅从探索救国救民真理的青年时期,就开始写诗,主要是写旧体诗,也写一些白话新诗和民歌体政治讽刺  相似文献   

3.
伟大的革命先驱者——鲁迅,在他战斗的一生中,十分关怀和重视儿童一代的成长,他始终把希望寄托在新生一代的身上,坚信“将来是子孙的时代”,为此,他呐喊着、奔波着、战斗着,并为我们留下了相当丰富的儿童教育思想。鲁迅的儿童教育思想,是他世界观的一个方面的体现,并随着他的世界观的发展变化而变化的,具体来说,也就是经历了从进化论到阶级论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鲁迅的一生,是不断革命的一生, “永远进击”的一生。他运用各种各样的文艺武器参加当时尖锐复杂的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成为“中国革命的伟人”。诗歌,是他斗争的重要武器之一。鲁迅用它指向形形色色的敌人,指向钻进革命营垒中的“蛀虫”,揭露了他们丑恶的嘴脸,暴露了他们的卑劣灵魂。鲁迅后期诗歌中的相当一部分,成了同革命营垒内部的“蛀虫”进行长期不懈斗争的光辉记录。在这类诗歌中,诗人表达了自己对革命营垒内部“蛀虫”的无比痛恨,并高度概括了丰富的阶级斗争和两条路线斗争的经验。这是鲁迅留给我们的一份极为珍贵的遗产。学习这类诗歌,对我们提高识别真假马克思主义的能力,增强我们同王张江姚“四人帮”反党集团作斗争的本领,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在鲁迅战斗的一生中,曾多次和混进革命营垒的“蛀虫”作斗争。他总是分清敌友,旗帜鲜明。他总结斗争经验时说:“敌人是不足惧的,最可怕的是自己营垒里的蛀虫,许多事都败在他们手里”(《鲁迅书信集》第677页)。他认为,在革命军行进时,“因为终极目的的不同”,“也时时有人退伍,有人落荒,有人颓唐,有人叛变,然而只要无碍于进行,则愈到后来,这队伍也就愈成为纯粹,精锐的队伍了”(《二心集·非革  相似文献   

6.
三十多年前,冯雪峰同志针对某些人的“鲁迅只是属于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和工人没有关系”的观点,曾严肃地指出,“鲁迅是工人阶级自己的人”,他和工人阶级的关系是“密切的”,他“是工人阶级英勇伟大的战士”(《鲁迅的文学道路》,第112页)。是的,鲁迅在他的毕生经历中,始终与工人群众保持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工人阶级的革命精神和战斗风格对鲁迅思想的发展和成熟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发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一九二七年大革命失败以后,鲁迅更加自觉地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与工人阶级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同呼吸,共命运,与反动统治阶级进行了艰苦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同志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深刻指出,“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那么,什么是鲁迅的文化思想,他的“新”文化思想是怎样形成的,为什么他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深入探索的。重温毛泽东同志对鲁迅的崇高评价,他指出“鲁迅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革命家”,就是从“鲁迅是文化革命的主将”着眼的;他赞誉鲁迅是“空前的民族英  相似文献   

8.
鲁迅与图书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迅先生是中国新文化的奠基人,“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毛泽东语)。他不仅在革命精神和文学艺术方面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财富,并且在对待图书事业上也给我们做出了光辉榜样。鲁迅先生的一生是刻苦学习的一生。他热爱图书,深刻懂得图书资料对科学研究的重要。了解图书馆工作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深刻意义。他精心总结、研究和整理了前人的文化遗产,著书、译书来充实图书馆;在从事图书馆工  相似文献   

9.
一九三五年,一个漆黑的秋夜,鲁迅把一束文稿细细翻阅。这是方志敏在狱中的遗著,烈士已被敌人残暴处决。他被囚禁在敌人的牢狱里,始终不忘人民的解放,阶级的事业。革命的教训需要记取,斗争的经验需要总结。写国民党反动派的阴谋,写左右倾机会主义的罪孽。写万里长征必然胜利,写星火燎原永不熄灭。写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写红军队伍的英雄豪杰。写革命战士的清贫,写我们可爱的中国。……革命豪情销融漫天风雪,斗争意志铸就崭新的世界。鲁迅的双眼湿润了,他看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烈士坚信鲁迅是他最信任的同志,接受他的重托一定果决。…  相似文献   

10.
一我们面前放着新出版的两册《鲁迅书信集》,一种喜悦和感奋的心情油然而生。首先,我们想起列宁这句话,马克思的学说,“在其生命的途程中每走一步都得经过战斗”。(列宁:《马克思主义与修正主义》)是啊!作为中国文化革命主将的鲁迅,他的光辉思想照耀着中国人民的革命征途,也震慑得反动的群魔小丑无处逃遁。因此,鲁迅的  相似文献   

11.
毛主席指出:“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新民主主义论》)并且多次号召我们:学习鲁迅及其著作。鲁迅在开辟中华民族新文化方向的光辉战斗中,在向形形色色的阶级敌人展开的英勇进攻中,作出了卓越的贡献,给我们留下了极其丰富的革命的精神财富。他对中国古典小说中思想艺术成就最高的《红楼梦》的论述,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学习鲁迅关于《红楼梦》的论述,是学习鲁迅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2.
鲁迅先生的一生,为人民革命事业建立了不朽的业绩,仅著译就达七百多万字。他那辉煌的建树,是他一生苦战奋斗的结果。我们今天在纪念鲁迅诞辰一百周年的时候,不仅要很好地继承他留给我们的这份极其珍贵的精神财富,而且要发扬他那种忘我的工作精神和学习精神,努力学习,积极工作,以加速四化建设的步伐。 “一无根柢学问,爱国之类,俱是空谈;现在要图,实只在熬苦求学”。鲁迅读书学习的目的是十分明确的,就是为了振兴中华,探索革命真理,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怀抱着这样的宏愿,鲁迅从青年时代  相似文献   

13.
一杂文,这是伟大的艺术家鲁迅留给我们的宝贵的文学遗产。鲁迅杂文既然是文艺作品,它必然也可以具有浪漫主义的特色。在我们论述鲁迅杂文的浪漫主义之前,我们不妨重温一下,1935年5月鲁迅发表的《徐懋庸作〈打杂集〉序》一文。在这篇著名的序文里,鲁迅批评了那种把杂文看做是“作者的堕落的表现”的错误观点,指出:“杂文这种东西”,“恐怕要侵入高尚的文学楼台去的”。最后,他认为,杂文不但“生动,泼辣,有益,而且也能移人情。”鲁迅特別强调:“能移人情,对不起得很,就不免要扰乱你们的文苑,至少,是将不是东西之流唾向杂文的许多唾沫,一脚就踏得无踪无影了,只剩下一张满是油汗兼雪花膏的嘴脸。”事实正是如此,鲁迅杂文因为具有“移人情”的文学属性,所以,它固然以理智去启发读者,却往往又做到了以  相似文献   

14.
鲁迅的群众观也有一个从革命民主主义者到共产主义者的认识过程。然而,“世界却正由愚人造成,聪明人决不能支持世界。”(《坟·写在“坟”的后面》),确是他群众观的警句。他在《门外文谈》里的论述,闪烁着这一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思想光辉。这是他随着时代的前进步伐、工农革命运动高涨,实现了世界观伟大转变的证明,也是他用科学态度研究历史的必然结论。  相似文献   

15.
今年九月二十五日,是鲁迅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日。鲁迅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伟大的一生。毛泽东同志对鲁迅作过极其深刻和全面的评价,他说:“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毛泽东同志并号召我们:“一切共产党员,一切革命家,一切革命的文艺工作者,都应该学习鲁迅的榜样,做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相似文献   

16.
鲁迅少年时代就喜爱文学艺术。从留学日本时期开始,他就一直以文艺为武器,为中华民族和劳苦大众的解放而英勇奋战了一生。“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作为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鲁迅为建立中国新文学和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理论,进行了廓清、奠基、开拓的伟大工作。他光辉一生的革命文艺实践和对于文艺问题的一系列论述,在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伟大斗争中,发挥了巨大的战斗作用,至今仍然是留给革命人民和革命文艺工作者的一份宝贵遗产。  相似文献   

17.
鲁迅与沈从文没有见过面,也没有书信往来。但从鲁迅的作品、书信和沈从文的文章中,我们发现,他们互有谈及的地方,从中可以了解鲁迅对沈从文的看法和沈从文对鲁迅的态度。 一九二四年,当沈从文在北京以休芸芸的笔名登上文坛时,中国文化新军的英勇旗手鲁迅正在北京战斗。次年七月十二日,鲁迅在给钱玄同的信中首次提到沈从文,说:“这一期《国语周刊》上的沈从文,就是休芸芸,他现在用了各种名字,玩各种玩意儿。”(《鲁迅书信集》第七一页)当时,沈从文正在贫困中挣扎,为了维持生活,不得不用各种笔名写稿,鲁迅说他“玩各种玩意儿”,显然含有贬意。据陈漱渝在《鲁迅与丁玲》(一九八一年二月八日《湖南日报》)一文中  相似文献   

18.
把鲁迅作为“伟大的文学家”研究他的作品和文学思想的人很多;把鲁迅作为“伟大的思想家”研究他的社会政治思想的人也不算少;把鲁迅作为“伟大的革命家”研究他的革命业绩的人虽然不多,但在上述两个“伟大”的研究中多阐述了他的作品和各种思想对中国革命的重大影响,这一方面的研究成绩也还是不小的。唯独对“鲁迅与自然科学”这个题目进行全面研究,形成一组“论丛”,旁证博引,把鲁迅一生著译中凡是涉及自然科学的知识和思想,全部介绍给读者,形成了既通俗易懂,又深入全面的一部“科普读物”,象公盾同志的约三十万字的《鲁迅与自然科学论丛》,还是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认为 ,鲁迅虽然在仙台时就弃医从文 ,立志于思想革命 ,但并没有将思想革命和社会政治革命对立起来。《阿Q正传》不仅表现了思想革命的主旨 ,而且关注了政治革命诸方面的重大问题 ,全面深刻地揭示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和经验教训 ,这和他一贯的立场和态度是一致的。鲁迅写阿Q是为了否定阿Q ,写阿Q革命是为了否定阿Q的革命 ;他既没有把阿Q作为农民革命效仿的榜样 ,也没有把阿Q想象得那么凶残 ,比赵太爷还坏。我们不能从鲁迅对阿Q革命的否定而推论到他对所有农民革命的否定 ,对一切革命的否定 ,大可不必将阿Q的革命渲染得那么恐怖 ,把一切罪恶归之于阿Q ,那样“回到鲁迅”恐怕是离开鲁迅更远  相似文献   

20.
假洋鬼子手里有一支黄漆的棍子,就是阿Q所谓的哭丧棒;“四人帮”手里拿着更多更大的棍子,这就是他们所开设的“钢铁工厂”的产品。虽然一为有形之物,一是无形的东西,但都可以打人,是专门用来对付革命人民的。 在鲁迅的小说《阿Q正传》里面,“专门写了‘不准革命’一章,说假洋鬼子不准阿Q革命。”(《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第二八三页)当辛亥革命的消息传到未庄时,落后的不觉悟的农民阿Q,对革命也产生了“神往”,觉得“革命也好罢”,“革这伙妈妈的命,太可恶!太可恨!……便是我,也要投降革命党了。”于是,他第一个喊出“造反了!造反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