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姜启渭 《江汉论坛》2002,1(7):35-39
科学的劳动价值理论大体有四个假定前提条件,其他任意设想的价值与财富价值与交换价值(或价格)的"不可替代性"等等诸多前提条件都是不能成立的,由此推论出现代社会劳动价值概念不会"存在",也是不成功的.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创新与发展应从假定条件创新入手,当我们根据现时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实际,将劳动的主观条件变化引入马克思劳动条件假定之内,将计量价值量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区分为社会必要劳动意义上的劳动自然时间(外延尺度)和劳动密度时间(内涵尺度),就会得出与经典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不同的若干结论:(1)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具有正向变动的规律;(2)劳动力价值与剩余价值之间存在共同增长趋势;(3)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后不一定会减少就业率,反而会保持或提高就业率;(4)科技进步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后,利润率不必然出现下降趋势;(5)科技进步条件下,生产资料生产与消费资料生产会同步增长,生产资料不一定会优先增长;(6)如果是农业资本有机构成高于社会平均值,绝对地租仍然来源于农业超额剩余价值。从而构建了一个另一状态的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框架。这一创新性理论能够有效地解释现代资本主义经济一些新现象与新问题。  相似文献   

3.
经济学内核的改变和保护带的修订意味着新的经济学分支的出现.新制度经济学由于采用了一种新的范式,即通过引入信息、交易成本及产权约束,修正了主流经济学的保护带,并且抛弃了主流经济学的内核假定,因此,新制度经济学是对主流经济学的一场革命.  相似文献   

4.
许成安 《江汉论坛》2003,1(7):49-51
理论研究的深入促使人们对劳动价值论及其假定前提进行思考.理论的假设前提与理论观点本身是存在差异的,前提是保证理论观点成立的条件.经济学中的劳动价值论也是相对的和有条件的;而且,价值理论的存在前提条件和劳动价值理论成立的前提条件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二者不能混为一谈.  相似文献   

5.
前提在幽默话语的产生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五个方面对其产生幽默的机制进行了全面的考察:利用前提的可撤销性;取消前提的合适性;将前提滞后,巧妙追加前提;利用虚假前提;利用前提触发语等。  相似文献   

6.
宋腊梅 《江汉论坛》2007,1(6):64-68
在学术研究中,作为"一种尚未证实而被认为是真实的命题",假定往往被当作某项系统理论的逻辑起点或逻辑支撑点.假定不同,则结论有别.同理,假定也可以作为逻辑起点或逻辑支撑点用于实际工作中.假定不同,则工作机制不同,随之工作效果也迥异.具体到干部人事工作中,由于人有一定的特性,权力有一定的特质,故存在着非"伯乐"假定、权力无"休止界限"等假定.根据这些假定来设计相应的补救和钳制机制,就有可能把那些德才兼备、政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优秀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去.  相似文献   

7.
人性假定是组织理论内容、结构和变化的理论依据。不同组织理论的“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型人”、“复杂人”等的人性假设的演进反映了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作为一种无处不在的各种社会组织的不断扩散、联合,尤其反映组织规模的不断扩大,跨国、跨区域的文化冲突和融合的发展趋势。组织理论的人性假定演进的实质是生产关系和经济关系发生变化的一种表现,是现代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在组织理论上的客观反映,更是体现了人的社会性不断丰富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8.
效率作为波斯纳主流法经济学的核心价值,其最基本的理论继承了古典自由主义经验的、渐进的传统,以方法论个人主义的假定为基础,建立了对个人思想与行为法经济分析的研究进路.但波斯纳效率的个人主义假定,因存在着研究范式转换领域的适用性障碍、分析的逻辑性困境及价值方法论上的片面性,导致了波斯纳法经济分析的缺陷与不足.各种非主流法经济学对这种缺陷与不足进行了修正与超越,从而推进了法经济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刘芳 《理论界》2008,(11):96-97
我国刑事立法默认强奸罪的犯罪主体只能是男子,犯罪对象只能是女子,隐藏着“性别假定”。但是实践中客观存在女子强奸男子和同性强奸的情况,由于强奸行为对男性的伤害巨大,男子的性心理与性生理反应存在差异,法律需要平等保护男女两性性权利等原因,立法应当淡化隐藏在强奸罪立法中的“性别假定”,使强奸罪的犯罪主体和犯罪对象中性化。  相似文献   

10.
我国刑事立法默认强奸罪的犯罪主体只能是男子,犯罪对象只能是女子,隐藏着"性别假定".但是实践中客观存在女子强奸男子和同性强奸的情况,由于强奸行为对男性的伤害巨大,男子的性心理与性生理反应存在差异,法律需要平等保护男女两性性权利等原因,立法应当淡化隐藏在强奸罪立法中的"性别假定",使强奸罪的犯罪主体和犯罪对象中性化.  相似文献   

11.
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被称为“一神教”。它们都以信仰上帝或“安拉”这一唯一神为基本特征 ,又都起源于西亚地区 ,视耶路撒冷为圣地之一 ,其教义学说有一些雷同之处 ,在时间上具有继起性。不仅如此 ,这三种宗教在教义学说中 ,除了在信仰总纲中坚持一神之外 ,还有在某一方面的相互否定和革新 ,因而在宗教教义上既有相互吸收、互相借鉴的“同源性”,又有相互碰撞、相互对立的地方。西亚的新月地带因而也就成为宗教敏感区 ,从古代的“巴比伦之囚”到现代史上犹太人罹难 ,从中世纪的十字军东征到现代的“希伯伦惨案”,从早期的阿以冲突到今…  相似文献   

12.
对西方经济学中吉芬物品解释的质疑与思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斌 《学术研究》2004,(10):48-51
在西方经济学中吉芬物品通常是指违背需求规律的商品 ,对吉芬物品及其现象的解释是通过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共同作用来说明的。本文通过论证说明 ,西方经济学中对吉芬物品及其现象的解释是建立在错误的假定之上的 ,并且在错误假定的基础上得出了错误的结论。本文将通过建立新的假定并在此基础上对吉芬物品及其现象进行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13.
文明和文化的主体都是人 ,可以把文明理解为文化发展的历史形态 ,并以对人类当前的生存状况的反思为基点 ,考察文明的前现代、现代和后现代的历史推演。我们根据马克思关于现实人发展的三大历史形态理论 ,讨论相应的文明发展形态的若干基本点  相似文献   

14.
礼作为传统文化的主体,其对中国社会的恒久影响力来自于它与时俱进的品格。礼在嬗变中遵循着宗法等级原则、人性原则、理性原则和适度原则。在经历了一次次嬗变之后,礼逐渐走向成熟和完善,礼的本质也日渐清晰和突出。礼的嬗变折射出中华文明前进的轨迹。  相似文献   

15.
食物不仅仅是人类食用的自然之物,更是人类在其能力范围内超越自然的必然限制并自由地创造好(善)的生活的精神之物。在人类生活的历史进程中,食物以其特有的方式彰显着饥饿驱使下所产生的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对抗颉颃与重叠共生的密切联系。在此联系中,食物自身蕴含着深刻的伦理关系。这就提出了食物伦理的根本问题:如何把握食物所蕴含的伦理关系?该问题可以分解为三个子问题:是否应当禁止食用任何对象?是否应当以任何对象为食物?应当以何种对象为食物?食物伦理第一律令、第二律令、第三律令分别回应这三个子问题。第一律令、第二律令是规定食物伦理"不应当"的否定性律令,其实质是食物伦理的消极自由(免于饥饿或不良食物伤害的自由)。第三律令是规定食物伦理"应当"的肯定性律令,其实质是食物伦理的积极自由(正当追求优良食物和善的生活的自由)。三大律令分别从不同层面诠释出食物伦理的根本法则或食物伦理的总律令——食物伦理的自由法则。  相似文献   

16.
随着当代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对中国城市公用事业发展与改革争论日趋激烈.究其原因在于对政府提供产品的性质以及共用品的定义缺乏深刻理解,因而在实际运用时造成一定的混乱.本文运用公共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对此作较系统的解疑.需要说明的是,本文并非是对共用品的定义进行理论创新,而是理论上的厘清,并就房地产的性质阐述看法.  相似文献   

17.
生态危机的根源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欢 《晋阳学刊》2009,(1):75-78
当下生态危机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客观现实。生态问题实质上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生态危机是就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恶化了,处于异化状态。而人与自然的关系异化的根源说到底就是人与人(社会)的关系处于异化状态,前者是后者的突出表现。人与人关系的异化归根到底是由资本主义私有制、资本的生产方式和异化劳动带来的,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生态危机,使人类与自然重新恢复到友好和谐状态,就要废除资本主义私有制、资本的生产方式和异化劳动。  相似文献   

18.
我国在长期的二元结构的影响下,社会出现了断裂,经济的发展受到了阻碍.农民工阶层作为城乡分隔的疏通管道,不停地传递着二元之间的信息,同时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农民工的向上流动不仅带来了农村的富裕,而且为城市的中间阶层注入活力和营养,从而为达到"橄榄型"和谐的社会结构提供可能性.  相似文献   

19.
随着传统德性论的复兴与诸多现实应用伦理问题的不断出现,应用德性论的出场已是大势所趋。传统德性论是应用德性论的基础,应用德性论是扬弃传统德性论而形成的新型德性论。如果说传统德性论主要研究个人道德品质,那么应用德性论则重在思考人类命运的德性问题。也就是说,应用德性论主要研究事关人类共同命运、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重大现实伦理问题,如生态环境、基因工程、大数据等引发的德性问题。因此,应用德性论的主要价值取向应当是人类之善和共同福祉。  相似文献   

20.
作为资产阶级革命理想代言人的洛克顺应历史、启示未来 ,他的政治理论承中世纪自然法传统 ,以明智理性的态度、朴实简明的语言捍卫了个人权利与自由 ,他的体系也蕴涵了自由主义的政治逻辑并一直影响到当今学人。探析洛克的政治逻辑对于从应然视角揭示人性、政治与制度的互动关系 ,也许不无借鉴意义。一洛克首先预设“政治权力就是为了规定和保护财产而制定法律的权利 ,判处死刑和一切较轻处分的权利 ,以及使用共同体的力量来执行这些法律和保卫国家不受外来侵害的权利 ;而这一切都是为了公共福利。”1 他认为要正确理解政治权力并追溯其起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