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于牧雁 《南都学坛》2014,(2):110-112
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格局变幻莫测,以中俄石油贸易为突破点,我国想要在可能出现的新一轮中俄石油谈判中取得谈判均势,一是要把握国际经济整体形势,对油价未来走向要有一个整体的预判,并以此为基础加速实施进口渠道多元化战略;二是要加强与俄罗斯国内经济联系的密切程度,增强对俄国内经济发展的影响力,迫使俄罗斯正视对华能源合作项目,改变中俄石油合作主要依靠中国单边推动的不利局面。具体来说,"投资换石油"与"单独议价"的机制具有较大的可行性。在"投资换石油"的机制下,投资过程中我国不仅能实现流动性资金的转移,跨国劳动力、技术等生产资料的输出,更能在获得投资收益的同时帮助俄罗斯进行产业结构调整;能够加强与俄罗斯国内经济的关联度,增加我国在谈判中的筹码。"单独议价"的议价机制如果形成,将会使中俄两国摆脱目前国际油价受少数发达国家操纵的不利影响,在中俄两大能源消费国和生产国之间,建立稳定的价格浮动范围,进而形成世界能源贸易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2.
中国和印度是新兴大国,又都是石油进口大国,两国在国际石油领域展开竞争在所难免。在中东、中亚一里海、俄罗斯及世界其他地区,中印展开石油竞争,导致双方的利益缺失。随着双边关系的改善,双方领导人做出了及时的政治外交调整。目前中印企业联手参与国际石油合作,正在实现由竞争对手向合作伙伴的身份转变。  相似文献   

3.
基于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的石油安全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我国的石油对外依存度首次超过了50%的安全警戒线。为了确保我国的石油安全生命线,我国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措施,从“走出去”到“引进来”战略的实施,再到海外能源的合作,最后到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等。具体措施包括:加大国内的勘探开发力度和宽度,引入竞争机制;建立多元化的石油能源体系;石油置换;加入国际能源机构(1EA),建立公平自由的能源市场;完善我国的石油安全管理体系;设定石油消费“底线”等策略,以维护我国石油安全,保障我国石油能源的正常供给。  相似文献   

4.
中国进口石油安全战略通道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几年来,中国石油进口量一直处于增长的势头,但进口通道在很大程度上却仍然依赖某个单一渠道,安全风险系数极大。我国石油进口还可开辟中俄石油管线、泰国克拉地峡运河、中缅石油通道、中巴能源走廊等战略通道,通过采取加强能源外交、加强东亚区域合作等措施,提高我国石油进口通道的安全系数。  相似文献   

5.
石油在当前世界能源中仍然占据主导地位 ,对全球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 70年代以来的两次石油危机及其以后的多次油价波动 ,也给世界各国预防石油高价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和深刻的教训。特别是主要石油进口国为保证石油战略安全 ,纷纷采用针对石油市场波动或价格大起大落而制定的政策措施 ,有效地防止了高油价带来的负效应 ,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一、国际石油将在适当高价位运行由于国际石油市场供求关系严重失衡 ,1998年欧佩克原油价格一路下滑 ,全年平均为 12 .2 8美元 /桶。 1999年 3月 12日欧佩克部分国家与一些独立产油大国达成…  相似文献   

6.
石油金融化及我国石油经济安全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基于国际石油经济形势的新变化 ,分析了传统石油经济“平衡安全”理论的局限性和表现形式 ,提出了现代石油“发展的安全观” ,并提出利用市场化的手段应对国际石油市场价格波动风险的基本思路以及石油金融互换和多元风险采购两个石油经济安全的战略对策 ,建议恢复筹建我国的石油交易市场。  相似文献   

7.
我国的石油安全问题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石油是国民经济的血液,确保稳定、安全、可靠和经济的石油供应是石油安全的重要内容。我国石油安全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要加大国内油气勘探开发;大力开发利用天然气;多渠道、多国别、多通道进口石油;"走出去"到国外拿资源;建立国家石油储备体系;提高原油加工收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积极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替代能源技术;加强国际合作;加强立法和执法。  相似文献   

8.
“和谐世界”理念是中国新的外交战略和对世界发展前景的一种主张。由于中美石油安全观念的矛盾和石油对外战略的差异,近期两国在国际石油安全领域的关系并不和谐。美国往往对中国石油企业海外“找油”活动感到疑虑,并视之为对美国石油安全的威胁。然而,国际能源安全既不是绝对安全,也不是某个国家的单独安全问题,而是一个相对安全和共同安全问题。中美只有在国际石油领域平等合作与和谐共处,才能形成两国石油安全良性互动与互利双赢的局面。  相似文献   

9.
石油贸易是国际贸易中的最大宗商品贸易,金融危机对国际石油贸易影响甚为深远。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全球金融危机具有“四大新特征”,其影响体现在“六大定律”,对国际石油贸易的冲击大、影响深;石油贸易呈现出国际油价宽幅震荡、石油需求总体疲软、石油企业并购活跃、贸易模式创新加快等新特点、新趋势;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对石油贸易的影响,重点路径在进口渠道多元化、贸易方式多样化、运输线路网络化、市场经营国际化和发展战略策略化。  相似文献   

10.
陶海东  刘堃 《南都学坛》2013,(6):107-114
近年来石油价格频繁波动,直接影响到我国的能源安全。目前,中俄两国石油贸易价格的定价模式主要是"贷款换石油",即在我国所提供的250亿美元优惠性贷款采用固定利率偿还的基础上,俄方供给价格主要参考国际石油市场价格,并随国际油价的变动而变动。以"固定利率"换"变动价格",我国的不利局面显而易见:一方面,随着油价的不断攀升,作为我国贷款收益的石油供给量将无法保证;另一方面,我国在采购价格上无法摆脱"受制于人"的局面,在石油贸易价格的制定中长期缺乏话语权。因此,改变现有贸易合作机制,实现石油进口国与输出国双赢利益格局迫在眉睫。中俄石油贸易中,以贸易双方为主体、以双边贸易谈判为主要工具、以市场供需为原则、以平等互利为基础、以"投资换石油"为主要保障措施的"单独议价"模式,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单独议价"模式实施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重视对俄投资的战略意义;保持政策的前瞻性、延续性;摆正政府在国与国经济交往中的作用。在"单独议价"模式下,以"投资换石油"为主要保障措施,既保证了我国获得"稳定"油价的战略意图,也使俄罗斯获得了可观的经济利益与国内经济结构转型所急需的资金、技术、管理等多方面支持,更重要的是能够增强我国对俄罗斯国内经济发展、运行的话语权,在国与国经济交往中变被动为主动。  相似文献   

11.
石油精神是新中国石油工业战线的传家宝,是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内核包含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等要素。石油高校应将石油精神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各个环节,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使石油精神助推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促进石油行业的长远发展。在将石油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当前仍然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阻力和挑战。为了将石油精神进一步有效融入到石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石油高校在立足内容丰富和形式创新相统一的基础上,必须做到:打造“思政课程”+“课程思政”的理论教学体系,强化学生对石油精神的认知;建构“行业”+“文化”的石油文化教学体系,增进学生对石油精神的认同;完善“线上”+“线下”的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学生对石油精神的践行。  相似文献   

12.
探索石油高校与石油企业协同开展继续教育的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石油行业目前人才培养的急迫形势,继续教育已成为石油企业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石油高校与石油企业利用各自优势联合开展继续教育则可充分发挥双方资源及能力优势的合力,这符合中国石油行业人才培养的发展趋势,是切合实际、高效可行的教育模式.因此,亟须探索石油高校与石油企业协同开展继续教育的机制,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发挥联合开展继续教育的"协同优势"效应;构建良好的继续教育机制,提高人才的整体效益.  相似文献   

13.
0 引 言有感于人们对去年以来国际油价上涨关注不多 ,赵晓先生在《经济学消息报》NO .382期“石油 :‘武器的批判’ ?”一文中 ,引用克鲁格曼等提出的“多重均衡”理论 ,置疑“石油武器”这一“流行语汇” ,并进而用 1998年低油价的事例 ,说明“欧佩克并没有操纵石油价格的魔力 ,所谓‘石油武器’之说可能是天方夜谭”(赵先生语 )。笔者不赞成赵先生的看法 ,特成此文以演绎石油武器的故事。1 石油 :何以成为武器 ,谁之武器石油武器 ,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涵义。狭义石油武器 ,指的是中东阿拉伯产油国。在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的冲突中 ,以减…  相似文献   

14.
石油精神与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一样,已成为中国民族优秀文化和时代精神的重要组织部分,对弘扬民族精神、形成民族凝聚力、促进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有着极大的激励和促进作用。当前,石油精神是石油高校文化育人的重要抓手,是石油高校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更是助力国家能源安全战略实现的重要精神养分。石油精神在石油高校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具体内容包括培育大学生爱国主义的精神文化、忘我拼搏的行为文化、艰苦创业的环境文化、科学求实的学术文化、对党和人民事业的忠诚文化。在新时代,石油精神可通过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搭建校园文化育人平台、注重与实践育人有机结合三个有效途径来推动石油高校文化育人工作。  相似文献   

15.
石油精神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广大石油工作者在为祖国石油工业不懈奋斗的过程中所创造的行业精神,是中华民族伟大民族精神在石油人身上的体现和反映,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伟大革命精神在石油行业的传承和弘扬,是时代精神的鲜明体现,是中国精神的有机组成部分。石油高校与石油企业之间联系广泛、合作紧密,是石油工业不可或缺的人才资源和科技资源的源头活水。石油高校要充分发挥石油精神对师生员工的思想教育和精神激励作用,深入研究和学习弘扬石油精神,把党组织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为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项工作提供坚强的政治、思想和组织保证。  相似文献   

16.
用经典硅胶柱色谱预分离石油亚砜PSO为四个组份后用高效液相色谱对其中的第三个组份PSO3进行分离制备.通过大量的色谱试验,建立较好的色谱条件,把PSO3再分离成七个不同的组份,并对其中的两个组份PSO3c和PSO3e作进一步的色谱分离和纯化,最终获得较纯的亚砜组份,用作结构分析和性能研究.  相似文献   

17.
虽然阿富汗的油气资源储量不大,但其地理位置十分重要,直接影响中国西侧境外能源通道的安全。中阿油气合作刚刚起步,但两国政治关系良好、经济上的互补性强,两国的油气合作前景广阔。阿富汗国内的经济、安全、行政法律环境以及中国企业所面临的经营压力,使合作面临不少挑战。对中阿油气合作的优势和面临的挑战进行分析,制定相应的对策,有助于深化中阿关系,维护中国在阿的利益。  相似文献   

18.
石油动员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石油动员是维护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手段。在分析国内石油行业的产业结构及发展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石油资源超常规供给能力的来源,重点研究了动员石油资源储备、对石油资源进行临时增产、压缩石油制品销售及限制石油制品用途、临时增加石油资源进口四种动员模式。分析得出,应采取建立健全国家石油储备体系、加强海洋石油运输保障能力、加强石油重要基础设施防护三种措施以保障石油动员效果。  相似文献   

19.
危机沟通是危机管理的关键内容,在企业的危机应对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尽管我国石油企业在危机沟通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与国外大石油公司相比,仍存在较大的差距。从国外大石油公司的典型危机事件看,石油企业危机前、中、后三个阶段具有不同的危机沟通特点,其经验是危机前重视预防与准备、危机中竭力控制危机局势、危机后加强善后修复。我国石油企业应学习和借鉴国外大石油公司危机沟通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结合我国石油企业的具体情况进行危机沟通的理论与实践的创新:危机前健全企业危机调查与预警机制,定期开展应急培训和模拟演习;危机中创建开放的信息沟通模式,与政府和媒体形成良性互动;危机后加强与利益相关者的后续沟通,结合经验教训进行反思与改进。  相似文献   

20.
国际石油价格趋势与中国石油市场发展策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04年国际石油价格持续高涨,今年乃至未来石油高价位运行已成必然之势。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对国际石油市场的依赖度逐年增加,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石油市场,我们应构建现代石油市场体系;设立政府能源管理机构;加强石油外交活动;出台燃油税收政策;加快石油储备库建设;强化企业跨国经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