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资本市场效率问题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影响我国资本市场效率的因素分析造成我国资本市场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是我国资本市场在资本供给、资本流动方面的缺陷、信号功能的失灵及利率水平和资本市场价格的非均衡性。(一)资本供给与资本市场效率资本供给是资本市场的发动机,是资本市场得以生存的造血器官。...  相似文献   

2.
本文系统概述了资本市场非均衡发展的四种典型特征,即政府介入的非均衡、股市功能发挥的非均衡、制度创新的收益与成本非均衡和市场参与者的收益与成本非均衡。从新制度经济学的国家理论视角分析国家赶超发展意志及其相应的战略、定位,是造成我国资本市场非均衡发展的根本原因,在赶超意志指导下,政府和民间目标冲突且存在协调困境,这是非均衡问题悬而未决的重要原因。提出相应的治理思路.以期能为资本市场的良性发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3.
古典经济学家从劳动工资只是劳动生产物的一部分,认识到资本利润与劳动工资是一种对立的关系.马克思在价格与价值一致的前提下,认为劳动力的使用生产的价值大于劳动力价值,从而得出资本利润与劳动工资的对立关系.在劳动力市场均衡和商品市场非均衡的条件下,劳动力的使用生产的价值归劳动者所有,商品价格背离价值的部分转化为超额利润,归资本所有者所有,劳动工资不侵蚀资本利润,资本利润也不侵蚀劳动工资,二者的关系是和谐的.  相似文献   

4.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初级阶段,我国收入分配出现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过低、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过低和工资收入在生产要素收入中的比重过低的三低现象。造成三低现象的原因虽然很多,但主要的还是因为我国尚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初级阶段,法律法规不健全和市场不完善、非均衡。要消除收入分配中的三低现象,就必须在建立和健全法律法规,促进市场完善和均衡上下功夫。价格与价值的背离,导致我国收入分配中贫富差距过大和三低现象的出现。通过提高市场完善和均衡的程度,降低价格背离价值的幅度,能够有效地缓和收入分配中的三低矛盾。  相似文献   

5.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国际平价条件是沟通国内外商品市场和金融资产市场的桥梁,是不同市场商品或资产的价格基准。当国际平价条件出现非均衡变化时,将直接影响汇率和资产价格。通过汇率和资产价格两个渠道,国际平价条件的失衡将对一国的经济主体和经济变量产生较大的影响,这与金融危机的发生有着紧密的联系。运用国际平价条件传导机制的框架可以合理地解释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说明其传导机制对金融危机以及一国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经济是非均衡的经济,即非均衡的经济运行和非均衡的经济发展。我国证券市场是在非均衡经济条件下或者说是在紧的经济运行条件下发育的,它既不同于小商品经济或完全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市场发育,也不同于现代化大生产条件下市场的发育。非均衡经济是中国证券市场发育面临的一个带有根本性的约束条件,我国经济当前面临的种种矛盾和挑战无不与其特征有关。然而,以往对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证券市场改革  相似文献   

7.
我国货币市场的非均衡性检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识别和检验货币市场的非均衡性是重要的,尤其是透过货币乘数、货币流通速度识别和检验货币市场运行态势。检验的结果支持我国货币市场存在需求高于供给的非均衡判断。同时,由于近年来货币增长率一直高于产出增长率,GDP与货币量的比值偏低,市场的货币沉积现象比较严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通货膨胀隐患。因此,货币供给的控制不宜适应需求,应当从降低货币沉积和增强流动性上缓解货币供求的非均衡问题。  相似文献   

8.
和谐社会生产关系的再认识——兼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非均衡、法律法规不健全条件下的生产关系不可能是和谐的生产关系。市场均衡、法律法规健全条件下的生产关系是和谐的生产关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有可能实现生产关系的和谐。和谐的生产关系能够体现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和分配公平。  相似文献   

9.
劳动、资本、管理和技术等生产要素是通过市场参与初次分配的,所以市场的完善和均衡程度对初次分配的公平与效率有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在市场不完善和非均衡的情况下,政府应该发挥作为对初次分配的结果进行调节,但更重要的是运用法律法规,不断地完善市场和提高市场的均衡程度。  相似文献   

10.
我国总供给总需求分析的理论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量失衡就是总供给与总需求在事前(ex ante)不相等从而使得宏观经济运行结果与经济主体的预期不一致,所以总量失衡是非均衡的;同时,只要总量失衡现象在所依存体制结构下是可持续的(sustainable)即可以由现行体制结构不断再生产出来,就可以对非均衡系统施行均衡分析处理。因此,在个体市场可能不出清的情形下构造我国的总供给函数和总需求函数进而在总体市场出清假设下使用总供给总需求分析框架描述我国宏观经济运行过程,在方法论上是可以接受的。  相似文献   

11.
从社会契约理论的视角来看,中国改革的实质内涵是从计划交易秩序向市场交易秩序的结构转型,而交易秩序的结构转型必然引致结构内部关系的转变。由于市场交易秩序条件下的企业是一个不对称的权力结构,因而企业内部雇主和雇员之间必然是一种非均衡的契约关系,这种非均衡契约关系超出合理限度是当今劳资矛盾和冲突的根源。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在企业内部建立激励兼容机制和加强政府的外部监督。  相似文献   

12.
本文赖以分析我国市场走向的市场价值理论,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还原以市场实现条件,将价值具体化为三种市场价值及相应的市场价格。据此分析,我国的市场结构以高位价值为核心,市场类型为典型的卖方市场;市场机制运转无序是导致市场长期呈现非均衡的主要根源。而总均衡的出现,除了市场内部因素的作用,更多的还要受到市场外部条件的影响。文章指出,我国市场的走向是逐步转向均势市场。实现市场均衡与总均衡的重要途径在于加强宏观调控。调控的目标除了控制投资规模,调整产业结构之外,特别提出应实行消费启动。  相似文献   

13.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资料所有者只有在市场不完善和非均衡,法律法规不健全的情况下才能占有劳动剩余价值,导致分配关系的不和谐.构建和谐的分配关系,不是要否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形式,而是要不断地完善市场,促进市场均衡和健全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14.
劳动力市场非均衡模型的比较分析贾志永,王成璋,李强目前,国内外有关劳动力市场非均衡建模的文献并不多见,尤其有关象中国这样处于体制转轨时期国家的劳动力市场建模的文献更少,在我们收集到的文献中,绝大多数都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市场进行研究的。但是我们可...  相似文献   

15.
彭美秀 《云梦学刊》2012,33(6):63-66
从猪肉价格的形成机制来看,猪肉产业链条上各节点的成本和利润决定猪肉的生产价格,猪肉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猪肉的市场价格。近年来,我国猪肉价格频繁、大幅波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发散型蛛网”模型是猪肉价格波动的核心动因,猪肉市场体系不完善是猪肉价格波动的体制原因,除此之外,生产成本变动、疫病、宏观调控政策等也是猪肉价格波动的重要原因。为稳定猪肉市场价格,应采取措施促进生猪生产的稳定发展,同时要完善猪肉市场体系。  相似文献   

16.
商品的国内价格与国际市场价格之间的联系问题,若置于世界范围中加以观察,大体可归纳为四种类型: Ⅰ、合一型,即国家或地区与国际市场之间不存在国内价格与国际市场价格的完全一致化的类型。以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内市场价格基本上是自发形成的,是随着供求关系、汇价、垄断和竞争、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等一系列因素的变化而趋动。其市场价格形成机制与国际市场价格形成机制相吻合。当然,由于各国经济的增长率、  相似文献   

17.
城乡要素的不平等交换问题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当前城乡要素交换是不平等的:要素交易机会不平等、要素功能不完善、要素流动不充分与"掠夺式"流失并存、要素报酬与要素贡献偏离。城乡要素不平等交换有其表征,要素市场的二元性、非均衡、扭曲和无序导致要素市场化水平偏低,要素市场专业化程度不高。实现要素市场主体权利对等的基本条件是:要素多元占有主体并存且占有主体之间存在差异,要素占有主体在要素市场上处于平等地位,各要素占有主体间进行要素交换必须是自由的。城乡要素平等交换有其价值诉求和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8.
白书祥 《河北学刊》2006,26(2):169-171
目前,中国的市场分配行为中存在着诸多不规范、不合理因素。主要表现为市场垄断的存在,市场分割的存在,市场价格扭曲和市场进出不规范等。其原因是:行政性垄断;地区封锁;价格机制不合理;市场监管乏力。因此,必须采取相应对策规范市场分配行为。  相似文献   

19.
利率市场化的地区非均衡推进战略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国民经济和金融业的发展,目前我国金融市场已分化成全国性市场和区域性市场两个层次,并呈现出明显的区域金融非均衡性,这种以金融中心为核心的区域金融非均衡性发展已对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策略提出了新的要求.从理论上讲,有梯度差就会形成区域金融非均衡,因此,把央行改革和梯度推移理论相结合,采取区域非均衡推进策略是推进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一种全新尝试,由此可能产生的西部资金东流问题应采取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的经济均衡和非均衡理论是宏观调控的理论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为何要对经济实行宏观调控。经济理论界对此的一般看法是由于“市场失灵”而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来弥补“市场缺陷”,但这一看法存在着片面性和肤浅性,不能作为国家对经济实行宏观调控的理论依据。马克思的“第二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和社会总量资本再生产及流通理论实质上是分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均衡和非均衡的基本条件,经济均衡和失衡的表现以及经济由非均衡到均衡的作用过程。因此,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均衡和非均衡理论应当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