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以来,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个新的报道对象进入了我国传媒的视野,此后传媒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给予了高度关注,在国家持续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当下, 如何发挥传媒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的积极作用, 是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承载着人类文化的宝贵记忆,是祖辈留给我们弥足珍贵的财富,也是重要的档案资源。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与保护方法中,档案化保护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方式。本文从档案学的角度出发,结合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阐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化保护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几点对策,以期有助于更好地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化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3.
河北省的舞蹈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众多。不适当地商业开发与利用会影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生态特色,因此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有效的开发和利用舞蹈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成为文化界面临的时代性重大课题。本文对河北省舞蹈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实地调查的结果进行分析,总结河北省舞蹈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利用现状,结合文化产业发展相关研究,探索有利于舞蹈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的开发利用模式。目的是以舞蹈类非物质文化遗项目的开发拉动河北省文化发展、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使开发利用的利益回归舞蹈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  相似文献   

4.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档案化是其传承和保护的重要方式,本文根据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声像档案的特点,论述采用声像档案的形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档案化的必要性,重点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声像档案的制作方法,并结合大量工作实践进行应用,使大量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活态"档案,更利于保存和传播。  相似文献   

5.
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单纯的公法保护不能维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权利人的利益,不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存与发展,因此需要以私法保护作为补充。在私法保护中,尽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条件与知识产权制度的现状有一定的差距,但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知识产权的客体具有本质上的一致性,故可通过协调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机制与现有知识产权制度,互动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产权保护。  相似文献   

6.
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容纳入学校教育体系,从教育的视野去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问题,是保护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途径。建构主义(construetivism)是认知心理学派的一个分支,目前已广泛应用于社会的方方面面,特别是在教育方面。建构主义注重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强调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通过互动的方式来建构自己的知识,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教学中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了新的理念和思路。同时也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学科建设提供了一些实践性思考。  相似文献   

7.
邱莹 《办公室业务》2021,(6):104-105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优秀文化的传承,对于我国社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而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管理与开发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基础,更是促进我国文化传承的重要举措。为此,本文就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管理与开发策略进行分析,希望可以为相关部门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8.
汪荣  荣霞 《管理现代化》2012,(4):34-36,41
三峡库区在社会发展中积累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尤以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最为突出,成为土家族历史发展的见证和珍贵的文化资源。由于多种原因,目前三峡库区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濒危、变异、衰退甚至消失的状况,亟待加强保护与传承。文章在对三峡库区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就三峡库区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开发与利用以及可持续发展提出了诸多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9.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共同构成了世界各民族的文化财富,是人类文化遗产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为人类的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式纳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目录,如今已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0.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同时也是不可再生的遗产,这种文化遗产对于维系社区传统、凝聚民族认同、促进文化交流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面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提倡的是保护式开发模式,即将旅游引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科学、合理、适度地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在保护中利用,在利用中进一步诠释和丰富它的历史、科学、艺术和社会价值,为其注入时代活力。  相似文献   

1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是世界各国政府和人们共同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从世界遗产保护的国际视野出发,分析韩国和日本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优秀经验,提出我国应如何借鉴这些经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2.
福建乡村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开发和品牌建设上进行多种方式的探索,例如,武夷山五夫镇以节庆和集体婚礼等活动,将"朱子婚礼""龙鱼戏"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转化为可消费的服务性产品;长汀县中复村依托红色文化进行系列文创产品开发等。该文选取福建省三个非物质文化开发示范村为研究对象,展开较大规模的问卷调查,对福建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构建了品牌价值评估模型,采用计量分析方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品牌价值进行纬度识别,从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视角为福建乡村振兴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何平 《引进与咨询》2013,(12):65-66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区域文化旅游的重要旅游资源,旅游业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命题.该文从区域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内容谈起,以福州软木画雕刻技艺为例,介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区域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本文立足磐安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管理的现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及档案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理论与实践上的探讨,提出了以展览、展示、展演和展评形式开发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饶卓颖 《办公室业务》2023,(5):74-76+97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包括桑植民歌在内的传统音乐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在新的时代被赋予了新的含义。本文通过桑植民歌著作权保护的探究,启发我们积极思考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保护中完善立法制度、明确权利主体和约束合理使用权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河北省是我国北方地区的文化大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样。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文化的重视和关注,河北省采取了多种措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在保护意识,专业性等方面仍存在诸多不足,因此,本文就当前河北省采取的保护非遗措施进行分析,并对进一步加强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升河北文化软实力提出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7.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个民族在漫长的历史中创造和积淀下来的传统文化资源,充分地体现了各个民族自有和共有的文化价值观念和审美理想。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多民族国家,各个民族在生产生活的实践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类别繁多、各具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文明的结晶,它们不仅构成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也承载着中华民族文化的渊源。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其多姿多彩的形式和风格在当今社会显示出独特的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作为社会资源和活态文化象征引起世界关注。  相似文献   

18.
高宏璟 《办公室业务》2020,(5):77-77,81
历史在不断变化中发展,除了屹立不倒的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样是悠久历史的见证者与承载者,它凝结着过去人们的文明,也承袭着当代人们的智慧,是劳动人民生产生活的成果,也是国家、民族发展需要重视的珍贵资源。而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较晚,相关的保护措施仍未全面落实,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主要途径之一,地方性特色档案的建立仍处于起步阶段。本文结合现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地方特色档案的关联进行分析,并列举具体优化方式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秦璇 《决策探索》2014,(18):81-82
豫剧,是一个在全国范围内分布广泛并且影响深远的戏曲剧种之一。早在2003年10月,《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国务院于2006年5月把它收录在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非物质文化遗产注重世代相传的创作和传承方式,豫剧作为河南省戏剧的一个代表剧种,归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所保护的范围,因而做好豫剧的保护和发展工作则显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20.
保护传承人是“非遗”工作的重中之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所谓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是指物,也不是指人,而是指与物和人紧密相连的文化事象或行为方式。与物质文化遗产不同的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生、传承和发展始终由其载体——"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