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茜 《科学咨询》2022,(11):54-56
新媒体环境中高职大学生具有理论基础薄弱、学习能力不强、理想信念缺失、道德能力不强、职业素养不高、适应能力不强等特点,因此极易受到新媒体的影响。本次实证研究围绕高职大学生使用新媒体的基本情况、新媒体环境中高职大学生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行为和新媒体对于培育高职大学生道德判断能力的作用,以期了解新媒体环境中高职大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现状。最终立足新媒体,通过重视高校德育、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创设道德判断情境以尽快培育和提高高职大学生道德判断能力。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修身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大学生自身成才的时代要求.文章首先探讨了传统儒家思想对当代大学生修身教育的启示,其次分析了大学生修身教育的必要性.最后,从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行为三方面讨论了大学生修身教育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品德与社会》课是一门让学生学习道德知识,培养道德情感,指导道德行为的学科,它作为小学德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担负着培养学生道德观念,指导学生道德行为的最根本的任务。知的目的在于行,激发道德行为作为品德教学的基本环节,直接指向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德育目标。能否使学生把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并使之科学化和持久化,是品德教学成败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4.
<正>一、相关概念界定1.知行大课堂概述。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创建"知行大讲堂",整合校内外育人资源,积极探索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志愿服务、党团建设、就业创业等相结合的育人机制,强化实践育人效果,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深入开展。"知行大课堂"中的"知"指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行"指大学生的道德践履和实际行动。"知行大课堂"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学校的办学定位、办学特色相结合,坚持育人为本,集专业学科资源、社会实践资源和家庭教育资源于一体,构建了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合力育人机制,构筑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载体。  相似文献   

5.
《品德与社会》课是一门让学生学习道德知识,培养道德情感,指导道德行为的学科,它作为小学德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担负着培养学生道德观念,指导学生道德行为的最根本的任务。知的目的在于行,激发道德行为作为品德教学的基本环节,直接指向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德育目标。  相似文献   

6.
本文阐述了问题学生的特征,就问题学生的道德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了道德行为养成因素,并就提高学生德育认识;培养学生情感、意志、道德行为习惯等方面采取了积极对策。  相似文献   

7.
在品德教学中,在学生初步理解道德知识的基础上,要多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要引导学生回归儿童本真生活、唤起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积极体验生活,使其获得真实的道德感悟,促进知行的统一,无痕地化道德认知为道德行为,从而培育德性成长。  相似文献   

8.
本文阐述了“问题学生“的特征,就“问题学生的道德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了道德行为养成因素,并就提高学生德育认识;培养学生情感、意志、道德行为习惯等方面采取了积极对策。  相似文献   

9.
本文阐述了"问题学生"的特征,就"问题学生的道德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了道德行为养成因素,并就提高学生德育认识;培养学生情感、意志、道德行为习惯等方面采取了积极对策.  相似文献   

10.
刘勇 《管理与财富》2008,(11):133-134
道德激励机制是对人们的道德行为进行强化激励的社会机制,科学地运用道德激励机制于高校教育之中,对于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学校学习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可以说,建立和完善道德激励机制,是我们当前高校教育中的一件大事。  相似文献   

11.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灵魂.目前,学校的德育教育失效现象仍比较严重,急待解决.实现德育教育的目的在于借助于各种有效的渗透的方式完成,形成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及德育文化环境,通过精雕细刻和符合道德成长规律的日常教育活动为学生营造一个相对稳定的道德文化氛围,在德育教育活动的,笔者尝试了用美丽的故事,去感动学生,让他们从中有所感悟,使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  相似文献   

12.
李云 《科学咨询》2010,(14):47-47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灵魂。目前,学校的德育教育失效现象仍比较严重,急待解决。实现德育教育的目的在于借助于各种有效的渗透的方式完成,形成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及德育文化环境,通过精雕细刻和符合道德成长规律的日常教育活动为学生营造一个相对稳定的道德文化氛围,在德育教育活动的,笔者尝试了用美丽的故事,去感动学生,让他们从中有所感悟,使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进步和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社会对大学生的道德水准和礼仪修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当前大学生中存在礼仪教育缺失的现象,探讨如何从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实践活动中进行文明礼仪教育,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及道德水平。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生态文明观教育是我国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高校德育的时代内容,更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在动力。本文针对高校生态文明观教育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尝试性提出大学生生态文明观教育的有效路径,期望以此整合高校多方教育资源,有效引导大学生积极践行生态道德和生态价值观,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坚力量。  相似文献   

15.
大学教育在培育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行方面责无旁贷。当代大学生道德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也存在道德失范现象。本文分析了当代大学生道德失范的现状及原因,从"以理服人"、"以文化人"、"以情动人"、"以行树人"四位一体的视野开展大学道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6.
好员工转变为坏员工并不是组织的逆向选择,而是道德允诺效应下的员工优劣角色转换现象。道德允诺效应下,员工会将之前做出的道德行为视为自身的荣誉"证书",自我假设其为后续进行非道德行为的"资金"和"证书",这也就是员工优劣角色转换的原因。角色转换后,员工会展现出组织偏差行为,具体可分为明确公开、明确隐蔽、模糊公开、模糊隐蔽四种偏差行为,对组织造成严重影响。因此,领导者应有效规避员工优劣角色转变,强化对员工道德行为的激励,以回报感战胜优越感;提升员工主动非道德行为惩罚力度,增加角色转变成本;鼓励道德行为以营造整体性道德氛围,并保持常态化。  相似文献   

17.
道德示范教育的个体价值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是通过道德榜样及其德育的双重作用共同实现的。本文认为道德示范教育的个体价值在于通过对受教育者的价值导向、目标激励、行为规范与创新等方面促进个体的德性发展,最终达到受教育者和道德榜样在道德品质上同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感恩是一种代表人类文明的情感和行为,感恩教育是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贵州大学学生感恩父母、他人、社会的态度方面的调查分析,了解到目前大学生中存在着感恩意识缺失的现象,本文分析了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现状及原因,并对大学生感恩教育的对策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赵旭  于涛 《经营管理者》2012,(8X):298-298
面对网络文化的冲击,大学生道德品质出现"滑坡"现象,表明社会的道德教育乏力。目前,社会对大学生的道德教育,主要是通过宣传和说教等方式进行理论的灌输,但这些积极的应对措施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的道德滑坡问题。因此如何对大学生进行切实可行的网络道德教育成为了急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大学生网络道德的教育对策,从而提高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辨析了道德、行为、规范、教育的基本内涵、本质、职能作用,同时阐述了道德行为规范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任务、目标、指导思想和社会性质融为一体。以德为本,构建文明、科学、民主、和谐、进步、繁荣有序的社会,彰显中华民族文明风范,提高公民整体综合素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