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是我国多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但新型城镇化并非城市人口或城市面积的简单扩张,应把握3个关键环节,即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注重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和提高城市化的内在品质,这样才有利于真正实现符合国家长远发展战略的高质量城镇化。  相似文献   

2.
新常态对城镇化建设提出了树立全面绿色繁荣理念、建立城镇绿色经济体系、推进城镇循环经济发展的新要求;法治为解决城镇化进程中的稳定就业问题、资源浪费问题、环境污染问题确立了科学规划。为推动绿色新型城镇化建设,必须创新土地利用法律制度、促进城镇体制机制改革法治化、完善社会保障法律体系和健全城镇治理法律制度等。  相似文献   

3.
融资难是当前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面临的最大难题之一。本文以推进城镇化建设为目标,针对设立新型城镇化建设基金为城镇化建设融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进而从政府科学统筹城镇化建设项目、融资空间测算和资本市场融资模式创新、制度建设等方面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挖掘城镇化的潜力,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可以有效扩大内需,促进我国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进步。本文在把握新型城镇化内涵的基础上,介绍了重庆市常住人口及城镇化率的情况,分析了重庆市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并提出了主要措施,以期对开展国家新型城镇化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考察地图     
朱杨 《决策》2014,(10):12-12
新型城镇化“新什么、怎么新” 9月16日,李克强主持召开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试点工作座谈会并作重要讲话。安徽省、云南红河州、福建晋江市、山东桓台县马桥镇负责人汇报了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思路、做法和建议。李克强对地方的积极探索表示肯定。  相似文献   

6.
《领导决策信息》2014,(15):18-19
正《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出台后首个省级新型城镇化意见——河北省《关于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意见》3月26日正式出台。根据《意见》,河北省将以35条措施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坚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以京津冀协同发展为引领,走出一条符合河北实际的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城乡一体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相似文献   

7.
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后首个新型城镇化建设文本——《中共河南省委关于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指导意见》于2013年12月25日经河南省委九届六次全会审议通过。《指导意见》明确河南省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基本原则和重点任务。  相似文献   

8.
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机遇、挑战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八大"强调,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201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明确提出"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城镇化是我国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着力点。笔者分析了我国城镇化的发展历程、新型城镇化进程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对统筹兼顾、科学合理地推进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两大历史任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方向是什么,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农村和推进城镇化是什么关系,如何把两者结合起来、统一起来,使之相互支持、相互促进,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这是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必须有一个科学的分析和回答。  相似文献   

10.
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本调研报告重点在流动人口、生活环境、文化建设、土地指标分配、土地流转、城区改造方面,以江苏省为例结合无锡、徐州、南京的调研实践,通过对江苏新型城镇化的速度规模及影响后果的调查并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其配套合理的法治构想。  相似文献   

11.
借助PVAR方法系统考察了人口老龄化、科技创新与新型城镇化三者的互动关系和影响机制。结果显示:人口老龄化抑制新型城镇化的发展,科技创新对新型城镇化的影响为先抑制后促进,且具有滞后效应,科技创新能够缓解人口老龄化对新型城镇化的影响。据此,提出了应对老龄化、以科技创新为支撑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制约城镇化持续发展的问题,使新型城镇化研究成为当前的一个研究热点。本文在分析河北省城镇化发展现状及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河北省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思路及对策建议,以期更好地推进河北省新型城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两大历史任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方向是什么,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农村和推进城镇化是什么关系,如何把两者结合起来、统一起来,使之相互支持、相互促进,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这是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必须有一个科学的分析和回答.  相似文献   

14.
新型城镇化建设是我国的一项重大战略,新型城镇化建设能够推动我国的现代化建设,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核心就是城镇金融。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住房、农民权益保障和公共基础建设都离不开资金支持。然而我国的新型城镇化建设面临着金融困境,本文对新型城镇化建设面临的金融困境及其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突破金融困境、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5.
便利、快捷的交通运输条件是促进城镇发展的最重要因素之一。随着大规模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四川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将逐步完善,客运高速化将进一步加快,而综合交通条件改变将对四川推进新型城镇化带来影响,因此四川省应适应城镇化的动态变化,强化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推进城际快速通道建设,积极应对城市机动化水平提高,构建与全省城镇化水平相适应的交通运输体系。  相似文献   

16.
郑会霞 《决策探索》2014,(10):18-20
为了实现河南振兴、中原崛起,推动城镇化科学发展,河南制定了"两不三新"的"三化"协调发展战略。按照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河南省中原经济区建设纲要》《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规划》等有关文件精神要求,河南提出了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信息化同步发展的现实路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正是实现新型城镇化并以此引领"三化"协调发展的重要载体和突破口。河南省把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作为推进城镇化发展的结合点和促进农村发展的增长点,探索不以牺牲农业和环境为代价,是坚持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加快河南发展的重要抓手。因此,在河南城镇化发展速度加快这个大的政策背景下,持续关注、探讨研究河南的农村社区建设问题,对于促进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坚实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推进新型城镇化是解决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结构性问题的重大举措,承载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和追求。一、深刻认知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意义 (一)转变发展方式的有效途径 加快经济转型和发展方式转变是一场深刻变革,新型城镇化是我国经济转型发展的汇聚点,是扩大内需和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能够增强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8.
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中土地问题避不开、绕不过。土地指标怎么来?仅靠增加建设用地指标远远不够。唯一的出路是开展增减挂钩,在不大量新增建设用地、不减少耕地的前提下,大力推动土地增减挂钩,优化用地结构,拓展城镇用地空间,就可以有效破解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用地瓶颈问题。  相似文献   

19.
新型城镇化突破口:启动二次"土改"近期,由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课题组编写的《土地制度改革与新型城镇化》报告认为,中国改革已近临界点,城镇化被视为最可能的改革突破口,而如何在土地改革上寻求破题则是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关键所在。报告提出了改革建设用地供地方式、允许地方政府发行市政债、征收房产税、转变粮食自给观等八项重大建议。  相似文献   

20.
农民工市民化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践行"以人为本"的必由之路。四川省作为人口大省、农民工大省,推进农民工市民化,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任务艰巨。本文基于2015年四川省进城务工人员调查报告,分析了影响四川省农民工市民化的推动因素和阻碍因素,提出应切实推进农民工市民化福利保障工作、维护进城落户农民工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构建多元化农民工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提高农民工就业技能,拓宽就业空间、加强农民工劳动权益保障等路径推动四川省农民工市民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