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9 毫秒
1.
《江西社会科学》2017,(4):142-150
疾病与人类历史有千丝万缕的关系,疾病史研究也因为疾病在人类社会中的影响力而逐渐备受关注。疾病地理史学作为历史学、疾病学和地理学的跨学科研究,尝试从地理空间角度对疾病史进行阐释。而不同地方因其地域差异产生所谓地方病,在与这种病菌抗争过程中,宿主逐渐对其产生免疫抗体,从而形成疾病的静态形式。而疾病一旦传入异地,带给没有免疫力的宿主时,就会演变成传染病。疾病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的静态形式和动态流动都在不同程度上对历史演进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疾病史研究在人类历史上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
性别视角下的疾病隐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晚清-五四以来的政治文化语境中,女性疾病被赋予了浓厚的民族、国家和阶级特征,现代文学中男性笔下的女性疾病也只是他们进行各种想象的工具和载体,因此,"他者"书写下的女性疾病是符号化和功能化的.女性疾病的自我书写是经验化的,它是对男性赋予女性经验的一种反抗和颠覆.当女性在她们的创作中以主动的方式言说疾病时,疾病就不再是一种社会、文化强加到她们身上并且要摆脱的命运,而是她们不得不领受的生命处境.  相似文献   

3.
正由于空气污染、家庭生活条件极大改善、人工乳和代乳食品增多及精神紧张度升高等因素的影响,过敏性疾病在近30年间至少增加了3倍,已经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预计在今后的20年内,工业化国家50%的人口将染上过敏症。世界卫生组织把过敏性疾病列为"21世界重点研究和预防的疾病",对过敏性疾病的防治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刻不容缓的重任。什么是过敏性疾病过敏性疾病又称变态反应性疾病,是因为病人敏感性过高,在血液中产生一种对某种特殊的过敏原过  相似文献   

4.
正在老年病中在老年病中,内分泌疾病据国外报道占33%,,国内报道占44%,,虽然比例尚小,但常由于症状和体征不典型而易被忽略忽略,故应予以重视。由于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和机体的适应性保护作用,老年甲状腺疾病更容易漏诊或误诊。而且且,老年甲亢容易继发或伴随其他心脏和代谢疾病。  相似文献   

5.
疾病社会学是医学社会学的一个分支,在西方学术界取得了比较丰硕的成果,在国内学术界还没有引起重视.在人类社会中,一些重大疾病面临高度的污名化和社会排斥,导致患病者遭受严重的生理和精神损伤,阻碍了个体的职业机遇和社会化能力.在西方国家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针对疾病污名化和社会排斥的机制,但患病者仍然面临艰难的情形.本文从疾病社会学的理论发展、疾病的污名化、职业和社会排斥、干预机制等方面详细地论述了西方疾病社会学的最新进展,试图为我国薄弱的疾病社会学研究提供一个比较完整的西方学术背景.  相似文献   

6.
《家庭科技》2010,(11):22-22
规律而适度的性生活除了给人带来愉悦感、调节血液循环系统和内分泌系统,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帮助人发现一些日常注意不到的疾病。在这些疾病中,最常见的就是炎症和创伤。对男性而言,如果性生活中出现射精痛,  相似文献   

7.
“疾病”的隐喻与影视剧叙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济远  王建成 《东岳论丛》2012,(11):114-116
疾病作为一种普遍的自然现象和生理现象,是人生“生、老、病、死”过程中的重要一环,自然而然也是艺术创作的重要题材.隐喻是艺术思维与艺术创作的基本特质,艺术对于“疾病”的表现与表达,不只是简单地再现现实中的“疾病”,更多的是赋予“疾病”以某种道德和情感色彩,同时囿于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艺术创作中这种对“疾病”的隐喻在价值判断上泾渭分明.现当代影视剧叙事中,疾病的隐喻始终以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来阐释世界,使得“疾病”表现出浓重的道德含义和商业化标准.疾病的隐喻渗透进影视剧叙事,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8.
越来越多的孩子为过敏性慢性疾病所苦.在秋季各种过敏性疾病中,以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和过敏性皮炎最常见.减少家电对儿童的辐射、避免与过敏源接触、注意饮食和起居是避免过敏疾病发生的最好手段.  相似文献   

9.
研究中医药在日本的传播,特别是在日本文学中的描写和表现,是中日文化交流研究的重要环节。《源氏物语》中出现的疾病基本反映了日本平安时代的疾病状况,但该书对疾病的描写并不是从医学的理性角度,而是从美学的角度将疾病加以美学化,把寻医问药这一过程加以风雅化。所以治疗疾病基本排斥了医药途径,而主要依靠佛教的加持祈祷。只有在迫不得已的时候才服用汤药,并对中医药的名称作了美学化的处理。《源氏物语》描写贵族女性的病弱之美,含蓄的语言淡化了疾病带给读者的恐惧感,反映了平安时代日本审美文化、感性文化高度发达与理性文化极为微弱之间的矛盾和文学作品中宗教、美学与文化的对立统一。  相似文献   

10.
文学与疾病有着源远流长的关系。如果从性别差异出发,我们会发现女性作家作品中的疾病主题与男作家有着本质的区别,它与患者的角色、自我意识发生关系。在女作家笔下,女性的疾病成了受害的隐喻,女性的疾病与女性的角色冲突、与女性性别紧密联系了起来。新时期女性文学对疾病主题的表现则主要集中在女性的生理疾病方面,病妇形象更多地患有生理意义上的疾病,遭受着身体病痛的折磨。在这些作品中,疾病变成了一个深刻地影响着我们思考生存方式的隐喻。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现代文学30年(1919-1948)的文学史框架内,疾病已经超越了个体生命痛苦的维度,成为社会、文化、道德、人性病态的隐喻。中国现代作家与生俱来的"文化医生情结",使得疾病隐喻与他们的启蒙思想紧紧结合在一起。中国现代小说疾病隐喻的文本书写随着现代化主题的延伸和变化呈现出阶段性发展特征:在第一个十年中,疾病隐喻主要在民族意识、国家意识启蒙的视阈下进行;第二个十年中,疾病隐喻主要在社会意识与时代使命感的启蒙视阈下进行;第三个十年中,疾病隐喻主要在个体存在价值的启蒙意识视阈下进行。中国现代小说中疾病隐喻的启蒙三重奏——民族意识、国家意识的启蒙,社会意识与时代使命感的启蒙,个体存在价值意识的启蒙——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由此展现了现代知识分子在启蒙道路上的心路历程和病痛之后的精神成长。  相似文献   

12.
疾病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与社会文化有密切关联性,不同的族群文化各有一套不同的疾病理论和治疗方法.云南省宁蒗县跑马坪乡沙力坪彝族村对疾病的认知体系及其医疗实践表明,在小凉山彝族社会,"疾病"不仅仅包括身体的病痛,更被赋予了其族群的文化想象,规范着人们的行为,并嵌合在整个彝族社会认知体系中.  相似文献   

13.
正疼痛是一种与损伤相关的不愉快感觉和情绪体验,是与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并列的人体第五大生命体征。各类疼痛中,影响最大和就诊最多的是肌肉骨骼疼痛导致的慢性疼痛。常见的有慢性颈肩痛、腰背痛、肌肉筋膜痛和关节痛等,老年人常见的颈肩腰腿痛多为此类疾病。国际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公布的2016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显示,在中国,颈痛、腰痛、其他肌肉骨骼疾病、骨关节炎是导致不同疾病折损寿命年数  相似文献   

14.
刘普 《家庭科技》2020,(8):63-64
正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会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给生命安全带来较大隐患。统计分析显示,我国脑血管疾病患病率在近几年不断升高。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在脑梗死中比例较大,对患者产生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功能损伤。所以,对缺血性脑梗死进行诊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最后30年里国际史学界极为重要的进展之一,是令长期不被历史学家重视的疾病史研究,在威廉·H.麦克尼尔开拓性著述的带动下,有了革命性的突破和振兴。尽管麦克尼尔自己并没有在疾病史领域继续深入下去,但其创立的"麦克尼尔范式"即疾病史研究的全新模式,却为21世纪新疾病史学的理论建构,树立了榜样及奠定了基石。21世纪的新疾病史学,须顺应社会发展和时代变化的特点及需要,以完全不同于旧的、传统的疾病史研究的切入角度、视野和理路来构建。其切入角度,应该同人类基本需求密切相关而落在受此支配的人类行为这一关键点上,并且将研究视野引向及扩展至生态环境领域。其新的研究理路,则应当是某种基于全球史、生态环境史、疾病史三者之间相关性及交互作用的新综合。本篇为该论文的上半部分,着重阐述中外史学界对史上疾病问题的忽视状况和程度,20世纪以来现实中疾病史研究的不同路线,以及70年代起国内外就此出现的新转机等。  相似文献   

16.
麦玮婷 《南方论刊》2013,(1):90+110-90,110
仪器设备档案是仪器从购置到报废的真实记录,是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真实地记录和反应疾病监测、卫生检验与评价,为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疾病防控策略和卫生执法提供科学依据。为社会提供疾病防控、食品、饮用水、公共场所、生活环境等卫生安全检测服务,是不可再生的信息资源之一。建立完善的仪器设备档案,加以规范管理,使设备档案在疾病预防、卫生监测工作中发挥最大的作用,确保各项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及时性、规范性。  相似文献   

17.
在1950—1970年代,独具个性的个人化身体被规范化、模式化的阶级、集体身体所取代,知识分子张扬自我意识、改造社会的意愿遭遇国家意识形态的整合与压抑,知识分子成为被社会所改造的对象。在这种政治文化语境之中,知识分子不仅丧失了为国家民族、为普通民众疗伤治病的资格,而且也失去了把疾病作为凸现自我身份、救赎受难灵魂的可能性。在为数不多的涉及当代现实生活的疾病叙事中,疾病治疗取代了疾病表现,政治意识形态成为疾病隐喻的唯一指向。  相似文献   

18.
敦煌写本《新菩萨经》、《劝善经》是8—10世纪民间流行的“伪经”,它们预言某些种类疾病的发生,劝人诵佛号、写经、修功德以免灾,体现出时人对这些疾病的恐惧,是研究唐五代时期主要疾病种类不可多得的宝贵史料。通过对写本中病名含义的分析,可以判断出对当时人健康威胁最大的疾病是传染病,尤以疟疾为甚,其次是心脑血管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难产及其它围产期疾病等等。另外,写本中体现出来的地域特征表明两经中的各种疾病是唐五代时期中国北方的主要疾病种类,而这些疾病种类与自然环境及唐代历史进程的关系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9.
当前增强技术讨论的一个重要基础性问题是治疗与增强的划界区分,这种区分建立在疾病与功能的分野之上。但是理解人类增强仅仅靠增强与治疗之间的二元论区分是不够的,容易简化人类增强问题的意义和价值。立足于日常状态、疾病状态和增强状态三种生命状态的划分,从生活世界是自然科学被遗忘的意义基础这一命题出发,可以推演出另一个命题:日常状态可以被看作增强技术被忽略的意义基础。从这一命题出发,疾病说从疾病状态找到自身的根据,而功能说则从日常状态中获得更为准确的解释。更为重要的是,增强状态不仅具有区别于日常状态和疾病状态之处,而且还有独特的想象意义。  相似文献   

20.
疾病与文学     
疾病是人人都能体验的基本生命经验之一,因疾病而带来的情感意态是一种根植于人类生存本能并积淀在人类文化经验中的深层情感,之于作家的生态和心态及创作关系问题有着别样的关联,并在文学中形成各种特殊的表达意向和象征隐喻世界,且从独特性与整体性相关联上表现出更为普遍的人学和文学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