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文章从察合台文文献《成吉思汗传》的研究入手,结合有关史料,在转写、汉译的基础上,对传记中涉及的蒙古人名的来源情况进行了探讨,力图展示当时的蒙古人名特点及历史状况。  相似文献   

2.
元世祖忽必烈时期,察合台汗国发生分裂,以出伯家族为首的部分察合台后王在元朝扶持下,形成了另一个察合台兀鲁思.直至明朝初年,这一察合台后王集团仍是嘉峪关外的实际统治者,明初的关西诸卫,主要是由与该集团转化而来.诸卫之上还设有两个王号,目的是利用该集团察合台正统的政治资源,使西陲平稳过渡到明朝统治之下.  相似文献   

3.
吐鲁番察合台后裔与清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吐鲁番察合台后裔与清朝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的考察,认为吐鲁番察合台后裔与清朝之间长期保持通贡关系表明,西域与中原的政治、经济联系是密不可分的,清朝继汉、唐、元诸朝之后,再次统一西域,对西域进行有效的行政管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4.
13世纪初蒙古帝国军队西征后,有大批西域人以各种途径移居蒙古草原。他们以后对元朝政治、军事、文化影响巨大。经元朝百年的磨和,他们不仅有很多人融入中原文化中而"华化",同时由于元代蒙古贵族政治地位的影响和蒙古文化的强势存在,尚有许多西域人接受蒙古文化,认同蒙古民族共同体,终化为蒙古人之一部分。至北元时期,在蒙古各部中仍有很多西域部族名称存在,但实质上已作为地道的蒙古人出现,并积极参与北元政治军事活动。  相似文献   

5.
察合台及其后裔的统治是我国新疆及中亚历史中非常重要的时期,本文梳理了察合台及其后裔统治的察合台汗国、东察合台汗国、叶尔羌汗国的历史脉络,对我国新疆及中亚地区在特定时间的历史、文化、政治、经济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对"一带一路"经济带的建设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元末明初,瓦剌诸部在"元朝强臣"猛哥帖木儿管辖下,一方面由于自身部落繁衍,另一方面也由于不断吸收和联合周围蒙古与突厥语族其他部落,势力渐强,人数发展到4万户以上,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政治力量.明初对蒙政策的实施结果,使北元国势衰微,可汗势力大大减弱,于是握有实力的权臣贵族们乘机雄据一方,形成了封建割据局面.由于东蒙古日趋衰落,而蒙古瓦剌势力从此坐大.随着瓦剌活动重心逐渐西移的漫长过程,与西域诸族发生了更加密切的联系,对西域地区错综复杂的历史进程产生过不可低估的影响,为17世纪准噶尔政权的兴起和发展奠定了基础.所以,15世纪后半期至17世纪初的瓦剌,并不是像有些史学家所说的那样,随着也先之死销声匿迹了,而是在西域诸多事务尤其在哈萨克等民族的发展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是西域多民族社会的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  相似文献   

7.
经济发展给乌鲁木齐带来大规模的人口迁移,这其中就有许多维吾尔族的流动人口。他们在城市生活中,遇到来自经济、职业、文化、制度和心理的多维排斥,使其融入城市社区面临许多困难。引导和帮助其积极融入城市社区,是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和实现长治久安的关键所在,政府、社区、维吾尔族流动人口自身都要发挥各自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流动人口是我国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而产生的一个新的社会群体,随着这个群体的不断壮大,他们在城市中的融入状况需要特别加以关注。维吾尔族流动人口作为流动人口群体中特殊的一支,他们在城市里的融入程度决定着他们在心理、经济、社会交往等各个方面的生存与生活状态。本文以北京市一个中小型维吾尔族聚居区内的流动人口群体为研究对象,系统考察和描述了他们的城市融入状态和边缘化困境。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古代维吾尔族姓名演变进行了初步考察,概括地介绍维吾尔族皈依伊斯兰教后,其姓名的组成与缩写的种种格式,以及本名、别名与尊号的文化内涵,从中可窥见汉族文化和伊斯兰文化对维吾尔族姓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婚姻是人类学、社会学经典论题,也是民族学重要议题。多年前维吾尔族婚姻就引起学界关注,对维吾尔族婚姻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评述,以期进一步从维吾尔族女性角度,运用人类学/民族学田野调查方法,关注和研究维吾尔族妇女婚姻,充实和拓展还很薄弱的维吾尔族妇女研究、少数民族婚姻尤其维吾尔族婚姻研究视角和范围。  相似文献   

11.
中国新疆维吾尔族群的跨国过程及其分布和动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新疆的情形来看,维吾尔族较大规模的迁徙从10世纪末继续到20世纪的60年代,大致可分为六个阶段。维吾尔族在国外的分布主要以中亚、西亚、南亚最为集中,约占所有国外维吾尔族人数的80%。国外维吾尔族人在中亚约有54万,西亚约21万,南亚约8万,西方发达国家约10万,总计已近100万。政治、经济和宗教原因是维吾尔族人跨国迁徙的主要动因。  相似文献   

12.
正确理解和深刻领会原文 ,是翻译质量好坏的关键和前提 ,背离了这个前提 ,译作将会变得面目全非。维吾尔谚语就其本质而言 ,是民族文化的集中体现 ,人为地从谚语中提取个别词语 ,并将其界定为“民族文化词”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无根据地为谚语设定“隐形文化背景”更是荒谬的。谚语的汉译是译给汉族读者的 ,必须在汉语言的表达习惯和语言框架内进行操作。  相似文献   

13.
维吾尔语中的空语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运用当代语言学“管约”理论,对现代维吾尔语中是否存在空语类现象进行了大胆尝试性探讨,发现空语类在维吾尔语中是存在的。这从另一方面也证明了虚范畴的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14.
由于特殊的地理历史条件,新疆一直是我国民族问题最为复杂的地区之一。在党的民族政策长期教化之下,当前维族群体的国家认同已经很高,但与新疆其他少数民族相比仍有继续提升的空间。鉴于维族在新疆政治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重构维族身份认同将是未来新疆民族整合工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喀什地区是维吾尔族古老的交通、经济和文化中心,是东西方文明交流的十字路口。在对喀什地区维吾尔妇女命运观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对维吾尔妇女的命运观进行分类总结,进而对维吾尔妇女的命运观特点及成因进行归纳分析,认为维吾尔妇女总体上有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由此来窥视维吾尔妇女未来发展和自我提升的人生轨迹。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析了蒙古族风俗中种种与羊有关的现象,探讨了蒙古族羊崇拜产生的原因及发展、变化的历程。文章指出,随着认识能力的提高,对羊了解的加深,以及对另一种宗教信仰的接受,在蒙古人的意识中“羊”的神格一步步下降,但同时这种经年历久的羊崇拜也在蒙古人心底深深扎根,反映了蒙古族文化的一个侧面。  相似文献   

17.
新疆地区的多民族和多宗教可能会形成不同的管理控制偏好,但是,多民族之间的融合又会形成管理控制偏好的相互渗透。本文以维吾尔族、汉族、哈萨克族和回族为对象,研究这四个民族的管理控制偏好的内部一致性和外部差异性。根据1347份有效问卷的数据统计分析发现:各民族内部的管理控制偏好表现出较大的一致性,各民族之间则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这个发现告诉我们,在管理实践中要重视这种差异的存在,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来应对差异。  相似文献   

18.
鄯善鲁克沁话属于维吾尔语中心方言吐鲁番次方言。本文将作者在鲁克沁镇经过调查搜集到的400多个 词,从五个不同方面进行了分析整理。  相似文献   

19.
清朝在哈密维吾尔人中实行盟旗制度,建立哈密镶红回旗,主要是出于当时边情边势之需要及哈密社会状况的考虑.从此清廷获得稳定新疆的生力军,同时这种盟旗制度增强了当地人民的政治向心力和文化认同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