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是一个民族众多、地域广博的大国,每一个民族几乎都有几个或数十个节日,每一地区由于历史地理上的相对独立,节日也各有千秋,繁多复杂,尽管经过数百年或数千年的演变,许多不适时和不健康的节日已被淘汰,但仍有为数不少的健康的节日被保留下来,而今仍在各地、各民族人民中间盛行。在人类文明的发展中,有些愚昧落后的民俗文化事项被逐渐地削弱和摒弃,但更多的更先进的文化内容又被吸收进来,以新的形式被纳入节日之中,从而使节日活动的文化意蕴也就显得更加丰富和复杂。  相似文献   

2.
火把节与"火把节文化圈"的形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火把节起源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先民祭祀火神的“火节”,通过民族的迁徙与分化、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历史战争等因素,逐步扩展成我国西南地区诸多民族的一个共同的综合性节日;火把节也由一种单一的文化现象,逐渐演变成为了一定地域的共同文化节日,这正是各民族长期相融、相互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历史悠久的民族创造出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同时,总类繁多、形式各异的节日亦是我国节日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福建闽南地区的节日民俗千姿百态,包括了以公历行事和农历记时的传统节日,闽南的节日庆典又由于地区的差异而有所区别.  相似文献   

4.
中美传统节日文化差异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节日承载着一个民族历史形成和积淀下来的诸多民族文化深层结构内涵,是民族精神在特定的社会土壤中长期孕育的结果和重要载体。透过中美两国节日表征,从时序规律、信仰及价值重心取向、道德趋向和精神追求等方面分析差异,以求畅通交流,取长补短。  相似文献   

5.
唐代长安,几乎每个月都有与一定的节日、时令相关的活动。这是我国传统民族文化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它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尚、民间习俗,也表明了古代人民浓烈的生活情趣和道德观念。唐代诗人运用他们的生花妙笔,在许多诗章中作了多方面的描述。这些诗歌一方面反映了封建统治阶级奢侈腐化的生活,但是,也可以从中窥见当时一些节日风俗绚丽多彩的表现形式和丰富动人的活动内容。  相似文献   

6.
祭祀型节日可以被看作少数民族文化的"活态"文本,节日仪式、节日功能会随着社会发展而复合、变异,但依然能从行为实践中推演出民族的产生、发展及其生存状态。溯源的目的不仅是寻找节日产生的原因,更重要的是找到那些隐藏在言语行为背后的民族历史与民族精神,这关乎着仪式存在的真正价值。  相似文献   

7.
《学术探索》2013,(10):F0002-F0002,F0003
《西南民族节日文化》一书运用民俗学、神话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对我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一节日祭祀作了系统的剖析。从纵向上阐述了节日大多起源于祭典的规律,并从横向上梳理了西南民族节日的形态、类型、特点等。在大量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并运用了“以民俗文化研究为基础,以神话哲学、文化精神研究为先导”的民族文化研究方法,体现了从神话原型着手探寻民族节日深层内涵的理论特色。还以文化变迁的视角,对民族节日与当代边疆多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文化转型的关系做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新疆少数民族节日习俗文化变迁的调查研究,使我们对新疆少数民族节日习俗文化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加深了对新疆少数民族的认识,这对新疆各民族团结、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我们应该采取“拿来主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特别是对待我国少数民族节日习俗文化,在继承和发扬其优秀文化因子的同时,抛弃其落后、愚昧的文化因子,使少数民族节日习俗文化在发展中求精、求团结、求稳定、求繁荣。  相似文献   

9.
节日是与特定日期、特定仪式相联系的群众性活动。节日民俗是民族文化特色的浓缩和集中展现。回族的民族节日分为根本性宗教节日、人物纪念日和其它宗教纪念日三种 ,且其节日民俗的日期确定、仪式及衍生事象都有独特的起因和内容 ,适合回族特定的社会和文化环境而具有独特的功能和特点  相似文献   

10.
邢婧 《理论界》2010,(4):142-143
传统民族节日文化蕴含着丰富而宝贵的民族精神,也是民族文化和众多民族艺术——艺术人类学的重要研究对象的承载者。目前传统民族节日日益受到重视,然而传统节日文化的延续和保护仍然存在种种问题。蕴含其中的民族精神在遭遇消逝抑或变质之后,传承和创新的基础——民族文化基因仍未被有效保留或修复。本文拟从中国艺术人类学的视野考察当下传统节日文化保护的意义和现状。  相似文献   

11.
毛南族“分龙节”的渊源、现状及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龙节"是毛南族最重大的节日,它起源于自然崇拜及英雄崇拜,集中体现了毛南族的民族心理、民族精神及民族文化,是毛南族也是中华民族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社会的发展,"分龙节"的宗教色彩日益淡化,娱乐、交际、饮食、贸易等功能日益明显.然而,目前"分龙节"的保护现状不容乐观,对此,可采取以下对策:政府引导,民众参与,保证节日的正常举行;保护好民间艺人,培养后继者;收集整理毛南族文化.  相似文献   

12.
少数民族节日庆典旅游是民俗旅游中的一种特殊形态,具有短期、限时的特性.这类节日庆典旅游往往有大规模的群众参与度,并与政府支持、媒体宣传相关.少数民族的原生态节日庆典活动逐渐向旅游开放后,复杂的节日场景、多重力量干预下的文化语境便产生,民族节日原生态的民俗文化遭遇变迁.  相似文献   

13.
日本人生活中存在许多忌讳,主要表现在衣食住行、日常劳作、人生礼仪、民间节日等方面。这些忌讳,有的影响面极广,遍及日本各地;有的影响力较弱,只限于日本的局部地区。究其成因,有的源自宗教或民间信仰;有的是接受外来文化、尤其是中国文化影响的结果,还有的与日本人居住的地理环境、生活习惯以及日语词语的发音有关。这些忌讳,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日本民族的心理结构及其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4.
节日的功能及其社会学隐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节日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其结构大致可分为时间、仪式、内容和隐喻等,且每一部分都能通过身体操演发挥社会记忆功能,起着促使社会秩序合法化和文化传承的作用.在传统社会,节日只是一套符号象征体系,更多的是以宗教和农令的形式存在;自民族国家形成以来,随着身体的国家化,节日逐渐成了国家、政权合法性诉求的一种工具仪式,日益政治化;但随着市场力量的逐渐强大,节日又呈现出新的趋势.现今人们对节日的抱怨,首先是由于社会急剧转型所带来的文化冲击,其次是全球化进程中文化相濡的结果,再次也是民族自信和文化自觉的必然要求.我们可以借助节日这一文化载体,在复兴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发挥其特殊的功能.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种综合文化现象,节日的相互渗透是难免的。在中华民族中各民族的节日渗透,像春节,原汉族传统的节日,在长期的共同社会生活中,早已被我国壮、苗、布依、蒙古、满、朝鲜等二十多个少数民族所接受,成为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有外来节日的渗透,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与外国人交往的增多,民间不少群众自发地参与一些洋活动,形成外来节日的流行。渗入的节日,较典型的例子是圣诞节、母亲节、国际护士节等。本文仅以圣诞节的流行为例,来了解中西方节日文化的相互渗透:圣诞节始于公元4世纪,是纪念耶酥“诞辰“的节日,在西方,圣诞节不仅是宗教节日,也是民  相似文献   

16.
鄂温克族是一个以狩猎经济为主体的塞外民族,其风俗习惯在宗教风俗、节日、婚姻、经济、交通、饮食等方面,都表现了浓郁的特色。玛鲁神袋是其多神教萨满文化的遗存,火神崇拜是其在母系社会即已形成的自然崇拜,黑灰节原是一种秽天巫术,柳蒿菜曾是其植物崇拜,还骨头婚俗源于远古的近亲婚配,四不像是其“森林之舟”,稷米茶是其没有茶叶的民族茶。随着历史的发展,各民族文化的交融,鄂温克风俗也在渐变,表现出交融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节日(包括宗教节日、岁时节日与个人节日)是连接宗教仪式与成熟戏曲的中间地带,节庆仪式也是祭仪与戏曲之间的桥梁.戏曲在节日中走向成熟,又以节日为主要传播通道.因此,对于节日风俗与戏曲文化关系的探讨便显得尤为重要,百年戏曲研究史已或隐或显地触及这一领域,前贤时俊已就相关问题进行了充分的研究,但也留下了不少有待开掘的空间.  相似文献   

18.
<正>近年来,少数民族地区的旅游发展迎来了新的契机,民族建筑、民族风情与民族特色产品吸引了游客络绎不绝前来,特别是少数民族文化产业,更是得到了诸多关注,民族地区的歌舞、节日、习俗等都是当地民族独一无二的瑰宝,但在今日社会,即使是酒香也怕巷子深,因此创新民族地区的文化旅游策略十分重要。目前,大部分民族地区还存在着旅游资源利用率低、吸引力不强、知名度低等问题,更有部分民族地区没有重视适度开发,导致过度消费旅游资源、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19.
西藏的民族节日与传统体育文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藏民族传统体育作为民族特色文化的组成部分,与其政治、经济、历史、地理、文化、生产、民俗等是紧密相连的。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体育竞赛与娱乐活动很自然成了节日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如果我们再透过民族节日和传统体育的“现象”去探究其历史文化内涵,就能更深刻地感受到它在藏民族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诗歌史乃至整个中国文化史上,宋词是一个光彩夺目的亮点。大量以节令习俗为题材的优秀作品,不仅描绘了大自然在不同的季节里的壮丽图景,表现了词作者的社会文化观念和对自我生命价值的关注,也通过“词”的载体传承了民族文化中的节日习俗的特点和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