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浒传》“逼上梁山”之前的林冲故事,着力塑造了一个平民化的林冲形象。经过“风雪山神庙”,林冲才完成了从平民到英雄的人生捩变。从平民悲剧到英雄悲剧,林冲是一百零八人中唯一有性格发展史的英雄。林冲平民化性格的成因,在于宋元社会平民社会之性质,《水浒传》乃宋元市民文艺之成果。而平民化是宋元社会民众的常态,也是梁山好汉的常态。这种理解关系到《水浒传》人物形象乃至小说基本性质,涉及《水浒传》接受史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2.
《水浒传》虽是描写农民起义的小说,其思想倾向却和《史记·游侠列传》有类似之处.这一点前人评论《水浒传》者曾经讲到,我以为值得进一步研究.司马迁著《史记》的思想倾向,比较集中地表现在《游侠列传》里面.班彪、班固父子指责《史记》,说“是非颇谬于圣人”,主要即指《游侠列传》这类文章.汉明帝说司马迁不是“谊士”,王允说《史记》是“谤书”也都是指司马迁写《游侠列传》这类传记而言.在司马迁以后,历代的史书就很少再有《游侠列传》这样的文章了.特别是到了元明文化专制严酷的时代,官家的史书更不可能再有《游侠列传》那样的文字.但《游侠列传》这样的史家传统,却被小说家所继承了.其中表现得较为突出的,就是《水浒传》.  相似文献   

3.
酒是《水浒传》中十分重要的一个元素,水浒故事中众英雄大都与酒结缘,其中武松便是尽人皆知的一位爱酒好汉.武松爱酒达到了痴的程度,无酒就无故事,前半部"武十回"故事内容就是因写武松痴于酒而愈发精彩,酒使得武松这一人物形象也更加饱满丰富,酒痴武松神勇、仗义、机智诙谐的形象得以确立.同时酒也使英雄武松的性格缺陷:嗜酒惹祸的流氓习气、义的盲目性、杀戮之滥暴露无遗.  相似文献   

4.
20世纪50年代以来,《水浒传》主题研究最为主流的观点是“农民起义”说。这种“权威”观点不仅对《水浒传》研究造成了许多负面影响,还严重殃及《荡寇志》的学术命运,使这部小说长期遭受意识形态歧视,不能接受正常的学术关怀。在新时期学术研究理性、多元发展的大背景下,欲使《荡寇志》研究在规模、质量等方面跃升新的境界,要务之一就是要放弃《水浒传》研究中“农民起义”说的一元化统摄力,回归文本,开展多元阐释。  相似文献   

5.
<正> 施耐庵在《水浒传》中,给梁山泊一百零八名英雄每人都起了个传神动听的诨名。这些诨名,突出了人物的某些特征,使小说中的人物更加立体化、形象化。这些诨名,和英雄们的本来姓名融为一体,相互映辉,为广大读者所接受、所喜爱。象这样大规模地使用诨名——这一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帮助刻化人物,在其它古典文学巨著中实属罕见,可以说,它也是《水浒传》在刻划人物方面的一个特点。在《水浒传》第八十二回“梁山泊分金大买市,宋公明全伙受招安”里,水泊英雄  相似文献   

6.
《红楼梦》中有大量的对人物“睡”的描写.“睡”,不仅可刻画人物形象,还有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三国演义》《水浒传》《金瓶梅》中帝王之睡、英雄之睡、市井男女之睡,与红楼女儿之睡完全不同.  相似文献   

7.
水浒英雄早期个体的反抗起点往往多因个人遭遇的社会不公而起,有所谓“为盗”与“匪气”的性质,但是由于实现了上梁山在宋江领导下对抗官府而“替天行道”这个英雄群体所追求的理想终点,使水浒英雄的性质发生了根本转变。研究《水浒传》须从整体上考察水浒英雄的性质。  相似文献   

8.
从《水浒传》问世直至本世纪中期,人们对这部古典小说思想内容的认识主要是“忠义说”和“强盗说”。《荡寇志》的作者俞万春是激烈地反对“忠义说”的,他在《<荡寇志>引言》中说:“杀人放火也叫忠义,打家劫舍也叫忠义,戕官拒捕、攻城陷邑也叫忠义。看官你想,这唤做什么说话!”他从反面把“忠义说”的内容讲得非常透彻而概括。五十年代以后,学术界对《水浒传》的理解是“农民起义说”占主导地位。“农民起义说”是具有雄辩力的,因为它牢牢地抓住了《水浒传》中的一些故事情节,如梁山英难们不屈不挠的反抗斗争,他们由分散的零星的斗争发展成为大规模的同朝廷官军的正面战争,等等;还牢牢抓住了一些英难人物,如常常吼叫着要“杀去东京,夺了鸟位”的李逵,夺御酒、殴打钦差的阮氏兄弟,爱憎分明、嫉恶如仇的武松以及历尽磨难、豪勇正直的林冲,等等。但是,“农民起义说”也  相似文献   

9.
《水浒传》成功地创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清人金圣叹曾评点说:“水浒所叙,叙一百八人,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气质,人有其形状,人有其声口。”(《〈水浒传〉序三》)如果说金氏所言未免过誉的话,那么至少可以说《水浒传》创造出了十几个甚至几十个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而花和尚鲁智深,即是其中之一。这个鲁智深同黑旋风李逵、打虎英雄武松等人一样,是人们十分喜爱的一条好汉,几百年来在民间广泛流传,可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在人们心目  相似文献   

10.
文学与酒,关系甚密.一部《水浒》,“酒”字无虑数百.弄清《水浒》写的是什么酒,很有趣味,也很有意义. 《水浒》所写的酒,都是榨制酒,而不是蒸馏酒.其根据有四: 第一、《水浒》写到了酒的生产,都是榨制法. 一例见第四回写五台山下傍村小酒店的一首七律景物诗的颈联:“破瓮榨成黄米酒,柴门挑出青布帘.”另一例见第六十五回写张顺旅途遇难脱险之后: ……张顺爬上岸,水渌渌地,转入林子里看时,却是一个村酒店,半夜里起来醡酒,破壁缝里透出  相似文献   

11.
《水浒传》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其主流是墨家思想,这主要表现在:《水浒传》中的人际关系与墨子所主张的“兼相爱,交相利”的思想相符合,《水浒传》英雄的“替天行道”主张与墨子的“天志明鬼”思想相符合,而宋江性格的多重性表现出墨子社会思想的层次性。  相似文献   

12.
绾结宋元短篇话本,如“杆棒”类的《花和尚》、《武行者》、《徐京落草》、《王温(实为扬温)上边》等,“朴刀”类的《李从吉》、《青面兽》等而成的长篇小说《水浒传》,虽然依凭历史事件而结撰,其描写的内容不过是一部写江湖侠义英雄的传奇小说而已。一群江湖侠义英雄由散到整,齐聚梁山,对抗官府,最后又回归到忠君老路从而走向悲剧。  相似文献   

13.
训“缩酒”     
《左传》鲁僖公四年春,齐桓公与管仲以楚国不向周王室进贡包茅,“王祭不共,无以缩酒”为借口之一,纠集鲁、宋、陈、卫、郑等诸侯国军向楚国大举进攻.对是句中之“缩酒”一词,历代诸家训之为“浚酒”、“泲酒”、“渗酒”、“滤酒”。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部内涵丰厚、文法高超的英雄传奇小说经典,《水浒传》之“互文性” 大致可分三个层面:与其前文本所发生的上行“互文性”,与其大略同期的文本所发生的并行“互文性”,以及与其后文本所发生的下行“互文性”。就上行“互文性” 的情况来看, 《水浒传》的文本来源主要有二:除了对《史记》经典细节的化用,还有对杂剧章法的借用。与《金瓶梅》所发生的并行“互文性”的情况也并非仅仅限于“借树开花”、“借鸡生蛋”,而是二者通过互相点化或戏拟某些经典故事来反讽社会现实。由《水浒传》对《儒林外史》、《红楼梦》等小说派生的力度与强度,我们更感受到它“之所以成为经典” 的文本魅力。从《水浒传》这一经典文本的沿承与传播状态推演开来,可以说一部小说的“互文性” 之强足以成就其“经典性” 之高,或者说一部经典作品的“互文性”与“经典性”往往是相辅相成的。  相似文献   

15.
论《水浒传》梁山英雄对女性的态度及其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对《水浒传》梁山英雄和女性关系的全面分析中可以看出,梁山英雄对女性存在两种基本态度:一是漠视,二是尊重。“义”是《水浒传》中一个极为重要的观念,它的内涵十分复杂,既可以联系中国传统伦理道德,又可以沟通江湖上的信条。本文以“义”来解释梁山英雄对女性的态度的原因,认为梁山英雄对女性的漠视是由于“义”中的江湖信条,对女性的尊重主要来源于“义”中的传统伦理道德内涵。  相似文献   

16.
长篇小说《水浒传》与纪传体通史巨著《史记》在艺术表现方法上有许多相似之处,这一点早在明代就已经被人发现。李开先、袁宏道等人认为:两书在“文字奇变”;“委曲详尽,血脉贯通”等技法上,有相当的一致性。天都外臣在《水浒传叙》中通过具体地比较分析,认为《水浒传》的“警策”之处可以同《史记》中的“最犀利者”相提并论,也是有识之言。明清之际的著名小说评论家金圣叹评点《水浒传》时,更是经常拿《水浒》同《史记》作对比,他不仅指出了《水浒传》  相似文献   

17.
元稹《店卧闻幕中诸公徴乐会饮》:“胀腹看成鼓,羸形渐比柴.”“看成鼓”,是说肚子胀得来快要成一面鼓了.梅尧臣《张圣民席上赋红梅》:“吾家有嘉树,红橤开朝雾……坐中勿苦疑,结子看春暮”.“结子看春暮.”到暮春时节将会结子的.“看”修饰“结子”.梅尧臣《送李君锡学士使契丹吊慰》:“今闻君去作吊使,正值雁嗥从北回;风卷黄云无远近,山留白雪犹枯荄.归看车马汗流沫……”“归看车马汗流沫”,是说“你”现  相似文献   

18.
评张国光《“两种〈水浒〉说”与“两截〈水浒〉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国光在《“两种〈水浒〉说”与“两截〈水浒〉说”》一文中 ,称罗尔纲先生的《水浒》研究是“袭用”他的“双两说” ,指责后者“学风不纯”。这是一种污蔑不实之词。罗先生自 2 0世纪 2 0年代后期起 ,追随其师胡适、郑振铎 ,悉心研究《水浒传》。经过长期艰苦的努力 ,突破了 6 0多年来定下的《水浒传》原本为一百回的框框 ,提出了许多有影响的真知灼见。罗先生研究《水浒传》有着与张国光完全不同的出发点、立论基础、研究方法以至结论。如果非要说两人有什么相同的话 ,那只能是张国光的主要论点同罗先生几十年前曾有过的观点在本质上相同  相似文献   

19.
试谈沙译《水浒传》中英雄绰号的英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以沙博理的英译《水浒传》为例,从跨化交际的角度研究《水浒传》英雄绰号的翻译。作分析了英雄绰号所具有的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深厚的民族渊源,讨论了化的民族性与翻译的关系,提出翻译水浒英雄绰号时,译既要准确理解、足额转换信息内容,又要着力突出其民族化特色。  相似文献   

20.
释“沃灌”     
《送东阳马主序》中,有“媵人持汤沃灌”句,对其中“沃灌”一词,许多选注本都释为“浇灌”.有的同志根据“灌”字的“饮”义,就把这句译作:“陪送上学的人拿热水给自己喝”(《中华活叶文选》);“旅舍的仆役拿热开水给我喝”(上海教育学院编《古代汉语》1980年版105—106页).这么理解似有不妥.上文说宋濂“足肤皲裂”“四支僵劲不能动”,这是局部受冻,不是全身性冻坏,只需给受冻部位加热保暖就可以了.针对四肢冻僵的问题,就没有必要喝热水.其实,“沃灌”就是“浇洗”的意思.《说文》:“浇,沃也.”段玉裁说:“自上浇下曰沃”(《说文解字注》).“灌”通“盥”.两字都是元韵见声(从唐作藩《上古音手册》).它们是同音通假.《集韵》:“盥,澡手,或作灌.”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也指出:灌,“又为盥”“亦盥之转注”.“灌”、“盥”通用,在古汉语中是不乏其例的,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