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在众多大众传媒对西藏形象的塑造和传播中,电影(包括故事片和纪录片)扮演着其他大众传媒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本文将建国后的国内西藏题材电影创作进程分为"1950-1970年代"和"20世纪80年代以来"两个阶段,对国内西藏题材电影中西藏形象塑造和传播的历史和现状进行梳理和考察,认为这些国内西藏题材电影塑造和传播的不是西方式的虚拟的、想象的"香格里拉",而是立足历史和现实基础上的真实而又完整的西藏形象。  相似文献   

2.
《云梦学刊》2011,32(4):F0003-F0003
《传媒消费文化景观》:徐小立著,2010年8月人民出版社出版。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大众传媒消费主义文化的产生是一种历史的必然。它不仅表现为传媒对消费主义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传播,从而促进了社会消费;而且也体现为传媒自身的消费文化变异,即传媒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  相似文献   

3.
试论我国大众传媒与大众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媒与文化有密切关系 ,我国大众传媒的兴盛是大众文化兴起的主要缘由。大众传媒承载并传播了大众文化 ,大众文化的发展又促进了大众传媒的发展 ,二者相互促进 ,共同发展 ,即构成了我国多元化的文化格局 ,又使传媒和文化得到了延伸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农村环境问题是十分重要但却常被忽视的问题。大众传媒能够在农村环境保护中发挥重要作用。大众传媒在农村环境保护中的功能主要体现在沟通功能、舆论监督和舆论引导功能、服务功能、培养功能等方面。目前,大众传媒在农村环境保护方面未能很好地发挥作用。针对目前的问题和困境,应选择以下路径进行:政府建立传媒农村环境保护激励机制;传媒管理者和媒体从业人员提高对农村环境传播重要性的认识;提升农村环境传播本身的质量;农民主动、充分利用传媒资源,形成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5.
大众传媒与公众科学素养的培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培养和提高公众科学素养成为当前中国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大众传媒是培养和提高公众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大众传媒在培养和提高公众科学素养方面存在着不足.加强传媒的科技传播能力建设,增强传媒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才能进一步发挥传媒培养和提高公众科学素养的功能.  相似文献   

6.
郑涵  金冠军 《社会科学》2004,(8):107-113
中国大众传媒已经在理论和实践上发展演变为中国最重要的产业之一。但是 ,它正徘徊在历史性的十字路口 ,“事业性质企业化管理”的传媒体制是中国大众传媒产业发展的严重误区。自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 ,中国大众传媒领域发生了巨变 ,中国大众传媒政策在逐渐融入世界大众传媒产业发展潮流。但是 ,如果不深入检讨计划经济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有关传媒发展的意识形态 ,重新反思当代中国大众传媒发展历程 ,那么中国大众传媒产业将难于尽快走向未来 ,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7.
基于巴赫金的对话理论在多维视野中考察大众传播媒介 ,对话意识的缺失既是历史的痼疾 ,也与当下传媒变革滞后直接相关。弘扬人性化的传媒理念、运用弹性化的传播模式是今天的大众传媒重新构建对话意识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19世纪末20世纪初,报纸期刊等大众传媒的兴起改变了传统文学发展的轨迹,女性文学也不例外.此一时期,吕碧城特殊的生命际遇与创作经验成为了考察20世纪女性文学从闺阁书写到现代传播的典型个案.在五四女作家崛起的十年前,吕碧城已凭借新兴的传播工具,冲破闺阁书写的创作困境,建立现代传播意识.从1904年任职《大公报》时期开始,吕碧城的文学创作凸显出现代传播背景下,文学传播方式的现代转换、女性传播意识的现代建立以及文学生产方式的现代性三个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9.
针对西方某些新闻传媒对西藏民主改革的曲解和抹黑宣传,本文特别选取西藏民主改革期间,中外记者足履西藏所进行的现场采访报道,试图再现这场社会变革的历史真相,用历史事实证明西藏民主改革的伟大价值。同时,初步揭示西藏对外传播的若干特点。  相似文献   

10.
薛瑞汉 《中州学刊》2008,(2):252-254
构建和谐社会,需要正确运用大众传媒,充分发挥其功效.当前,一些大众传媒的社会责任缺失,还存在着较严重的问题.在和谐社会构建中,大众传媒应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实现新闻传播使命,应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应处理好社会热点问题的报道,应发挥传媒的社会监督作用,应发挥传媒的社会调节职能.  相似文献   

11.
清朝崛起,入主中原,日趋牢固,边防愈加巩固,清王朝中央对西藏地方的治理不断加强,尤其是在涉及国家主权的地区建置.西藏地方行政体制在几经更迭后形成以达赖喇嘛为中心的政教合一的政治体制.但这种制度无法回避新立达赖喇嘛由转世到其亲政之前事实上的权力真空的问题.进入18世纪后半期,摄政制度应运而生.直至20世纪前半期,历任摄政共15人.摄政掌政远远超过达赖世系实际掌政时间.摄政作为当时代掌西藏地方最高权威一职,在西藏地方史以及与中央政府关系史上产生了重大影响和作用.本文根据各类相关文献,对清代西藏地方摄政一职的产生、称谓以及特点等方面进行了挖掘、梳理、探究.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前半期雍和宫藏族高僧秘访日本始末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世纪前半期,日本帝国主义为了实现称霸亚洲的野心,觊觎中国西藏.他们利用邀请藏传佛教高僧到日本"观光"、"访问"等手段,培养藏族高僧的亲日感情.这些拉拢活动,对个别藏族高僧的政治倾向产生了一定影响,这些都是日本帝国主义利用宗教侵略中国的具体事实.  相似文献   

13.
明王朝时期在藏区实行僧官制度,对藏传佛教的兴盛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尽管由此给明王朝带来一些不良的后果,但僧官制度对促进西藏地方与中央关系的和谐、维护地方和平和民族团结,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藏戏是藏民族灿烂历史文化的杰出代表。20世纪国内藏戏研究取得了很大成就。进入21世纪以来国内学者在上世纪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多元化的研究视角对藏戏进行了较深层面的探讨,进一步深化和拓展了藏戏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生态语言学为理论基础,探讨了藏语言的文化价值;藏语言在新世纪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藏语言文化的生态保护研究,即积极推广藏语规范化现代化(藏语普通话)和因地制宜实施以母语教育为基础的藏汉双语教育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西藏教育事业发展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创造了民族教育发展的奇迹,西藏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有力推动了西藏社会经济发展。理性分析国家民族教育政策对西藏教育事业发展的推动作用,有助于更好地发挥民族教育政策的效用,促进西藏教育事业的新发展,进一步为西藏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服务。  相似文献   

17.
1938-1939年间,第十三世达赖喇嘛转世灵童候选拉木登珠被迫滞留西宁,学界多以此事为青海省政府主席马步芳牟取私利向西藏噶厦政府勒索钱财所为。但是,相关档案资料显示,此事经历了性质不同的两个阶段:前期中央政府利用在青海觅得达赖喇嘛转世灵童候选之机,通过阻留拉木登珠与西藏噶厦政府进行政治交涉,目的在于改善与西藏地方政府的关系,客观上为维护中央政府的权威创造了有利条件;后期马步芳违抗中央命令,扣留拉木登珠,企图借机控制西藏。在其政治阴谋失败后,又对西藏噶厦政府实施敲诈勒索。这一事件反映了民国政府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为维护中央政府对西藏主权所做的努力以及当时中国社会的政治无序状态。  相似文献   

18.
生息繁衍在雪域高原的藏民族,创造了灿烂的藏族传统文化。这一极具地域特色的文化,代代相传,经久不衰,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因为藏民族传统文化中蕴含着在严酷生存条件下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朴素思想。本文拟从藏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禁忌文化、生活习俗、民族信仰、法律条款、传统的农牧业生产方式等五个方面分析其中蕴含的有利于保护藏民族生存环境的因素,以期对藏民族传统文化长久不衰的内因作一探索。  相似文献   

19.
乞丐在20世纪初的西藏社会中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西藏社会的宗教信仰催生了乞丐阶层,西藏社会的等级制度保证了乞丐的生存,而西藏社会的生产方式和经济发展水平又维持了乞丐群体的生存方式。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前期英国政府加紧对中国西藏东南地区的侵略,侵占了中国西藏东南地区的大片领土。中国政府和中国西藏地方政府向英国政府提出了严正抗议,指出英国在非法的“麦克马洪线”以南中国领土所进行的种种侵略活动是对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严重侵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