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彩作为一门独特的画种,东西方画家有不同的看法。水彩艺术是世界性的艺术,它有其独特的渊源,先从西方具有代表性的英国来看,水彩从其自身发展角度受到了西方古典传统和现实传统的影响。而从东方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来看,中国水彩由于是外来画种,是其对西方水彩的一种继承与发展,于是受到了西方传统的影响,同时也受到了中国本民族传统——国画(特别是水墨画)和中国水彩画一百余年传统的影响。水彩画在近现代中国的演变逐渐形成了风格面貌.水彩画作为世界性艺术虽受不同地域环境,社会状态,文化心理,民族素质等的影响存在差异,但是东西方也存在联系、渗透,在多元化的今天还达到了极为自然的融合。最后指出,艺无止境,不应该只满足水彩画已有的成就,但更应该站在时代和历史的高度求变,求新,求精。立足于本民族土壤,开拓水彩画新的语言形式。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水彩画语言分析、梳理,解读中西方水彩语言的比较,结合传统艺术的精髓,得出中国水彩画语言的独特性具有它的必然性,从而提出了既要传承中国水彩语言独特性又要拓展语言的多样性,只有这样才能巩固和发展中国的水彩艺术。  相似文献   

3.
毛亦农 《云梦学刊》2002,23(6):76-77
在东西方文化交汇日趋频繁的今天,西洋水彩画和传统中国画,在艺术语言、艺术精神、审美意识等方面一定程度上互渗互融,形成了多元发展,共存互补的新局面。这是东西方绘画艺术上的进步。  相似文献   

4.
文章通过对中国现代戏剧语言最初状况的分析,探讨了语言变革的要求如何改变了中国传统戏剧的基本形态,催生了以话剧为主要形态的中国现代戏剧.中国现代戏剧是伴随着当时新出现的新的话语资源、新的话语方式而诞生的,从文明新戏等戏剧创作开始的戏剧语言的革新和变化,为中国现代戏剧形态的确立奠定了基础.通过对中国现代戏剧语言最初状况的分析,可以看出语言变迁与中国现代戏剧形态的确立之间的关系,可以从一个重要的方面去准确地把握中国现代戏剧艺术和文体发展的动因.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砖雕的审美意蕴——以天津老城砖雕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砖雕是中国独特的建筑雕刻艺术,具有丰富的艺术语言,由精湛的技艺、深厚的文化内涵与独特的艺术手法熔铸而成,清新质朴而又巧夺天工.天津老城砖雕作为中国传统砖雕艺术的一部分,具有浓郁的中国文化特色和审美意蕴.其传统艺术表现与外来建筑风格在文化上的相互渗透,显示了中国传统艺术审美兼容并蓄的开放性,并推动了中国传统艺术形态向现代形态的首次转型.这些砖雕艺术具有相当高的历史价值,不仅反映了我国晚清时期的砖雕艺术风格和发展成就,同时还折射出当时的社会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6.
翻译根源于人类交流文化、传播文明的需要。翻译通过改造语言常可起到改造民族思维方式、塑造民族精神的作用。对中国思想现代转型的历史语境的透视,显示了汉民族对外来语词的仰重,而近代中国出现的外来词引入高潮,加速了中国思想的现代转化和对传统封闭文化的拒斥。在新时期汉语外来词接受中出现了音译方法的回潮,这不仅挑战了传统的语言观,也挑战了传统的思维方式;在给中华文化输入新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同时,进一步加速了中国思想的现代转型。  相似文献   

7.
五四新文化知识共同体基本上实现了中国文学研究的现代学术转型.体现在文学史及其研究中,初步建构起了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的研究方式.特别是他们的文学史写作,具有自觉的文学史观念,并按照现代文学理论进行科学的分类.其"文学理论"的现代转型主要体现在白话语体和人的文学观念方面.在白话语体的建设中,他们明确意识到语言与思想文化、语言与文学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并提出建设现代白话文的具体设想.他们的现代文学思想观念,是建立在现代人性论基础上的人道主义,以此批判传统文化中的道德伦常.五四文学研究的学术范式,为现代文学共同体提供了基本的理论模式,并在形成规约文学学科发展的学术传统的同时,留下了诸多有待解决的难题.  相似文献   

8.
试论中国隐逸传统对现代休闲文化的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古代的隐逸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在隐逸传统中所形成的某种精神追求,如高洁的人格、高雅的文化和淡泊宁静的生活方式,对中国古代审美文化的发展进程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古人在隐逸生活中所追求的闲适与现代人的休闲有根本不同,但是它那注重精神自由、注重文化素养、注重人格境界的意蕴却能够给现代休闲文化许多启示.  相似文献   

9.
论学衡派作为理性保守主义的现代品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衡派的理论基础是从西方输入的,他们也主张学习西方从而建设中国现代文化,只是在具体观点和逻辑思路上与新文化派不同.学衡派是新文化派的反对派但不是中国现代文化的反对派,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维护,本质上是西方保守主义观念在现代中国的表现形态.对语言的误解使学衡派坚守文言文,并最终使他们的现代思想显示出古代性.事实上,学衡派与顽固派有本质的区别,学衡派是中国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现代品格.  相似文献   

10.
在语言工具的层面上,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主要是形式上的不同,但在语言思想的层面上,现代汉语与古代汉语是两种不同的语言体系.西方语言因素是促使汉语发生变革的最重要因素.从西方输入的术语、概念和范畴在中国现代思想领域占据了显著的位置,这些词语在数量上虽然不多,但它却构成了现代思想的"关键词",从而促进了现代汉语作为体系的形成.同时,西方语言方式深刻地影响了汉语,使汉语词语在思想内涵上发生了变化,既具有传统的内涵,又增加了西方的维度.现代汉语作为语言体系既不同于古代汉语体系,也不同于西方的语言体系.现代汉语学术研究迄今主要集中在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形式方面,对于在思想的层面上现代汉语是如何形成的以及这种形成对现代思想和现代文化有什么意义和作用,缺乏足够的关注和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现代视野中的中国传统法律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几个问题的分析研究,对其中的关键词礼、刑、法,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社会基础,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主要特点进行了重点阐释,并与现代法治的诸多方面进行了简略地比较,认为中国传统法律是一种无法之法.所谓无法之法,是指一种与现代法治相对立的传统法律.无论是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基本精神上来分析,还是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产生、形成、发展及法律基础、法律功能、法律特点上来分析,都反映出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从整体上与现代法治的基本精神、观念、原则,以及在结构层次、形式化等所有方面的巨大差异和根本对立.正确认识和理解这个问题,对于当代中国的法治建设是极其重要的.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种科学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在近现代中国经历了从一种"文化时尚"到学术论战中受人追捧的"文化模式",再到成为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发展的指导思想的三次重大变化。在这一过程中,它较好地处理、协调了与西方社会理论、中国传统文化以及中国国情实际等三方面的关系,很好地凝聚起中国社会中的先进知识分子、工农群众以及广大社会阶层,表现了马克思主义与近现代中国人同呼吸、共命运、求发展的实践品格和理性追求,展现了深厚的文化魅力和广泛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3.
近代以来随着"西学东渐”进入中国的西方逻辑学,对中国社会特别是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影响.20世纪初期输入的西方逻辑就内容而言主要包括传统逻辑和现代逻辑.西方逻辑输入后,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变革,并使这种变革进入哲学、史学、教育、科学等诸多领域,从而对中国文化乃至中国社会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起了一定作用.本文的有关研究,对我们正确认识逻辑学的价值、发挥该门科学的作用,以推进中国当前的新文化建设,无疑会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中国抒情现代性”是王德威继“晚清现代性”之后提出的又一重要学术范畴.一方面,它的命题与问题意识直接来源于普实克、夏志清、李欧梵等人代表的北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传统,另一方面,它借鉴了陈世骧、高友工等人上世纪中期在北美和台湾的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中开创的有关中国古代的“抒情传统”的思考.王德威尝试将二者嫁接在一起,重构现代中国的情感结构与文学谱系.“中国抒情现代性”接续了他在“晚清现代性”研究中所表现出来的问题意识,将对“中国现代性”的寻找由晚清延伸到中国古代——进一步拓展到中国思想与情感的内部,表现出海外中国研究者对文化多元主义、“后学”、文化研究以及批判理论等在内的当代西方人文思想的回应,同时也表现出这一代海外中国研究者独特的文化乡愁.虽然无论是以“抒情”这一西方诗学概念来描述中国古代美学传统,还是以“抒情”对“史诗”的对抗来描述现代中国历史,王德威都面临着一系列知识难题与思想陷阱,但王德威的“抒情”方式仍然有其不可替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生活方式与传统文化的本质规定性紧密相连,是传统文化的载体或表现。这种生活方式是在传统文化的幸福思想、幸福理念的指导下,能够使人们较好地遵循幸福原则去追求和获得幸福,从而内在地具有幸福功能。无论是传统的劳动与交往生活方式、消费生活方式,还是闲暇生活方式,抑或是精神生活方式,都合乎并体现出幸福的和谐性、共享性、简单性、适度性、精神性等本质特征。因此,中国传统生活方式本质上就是一种幸福生活方式。我们应该用辩证的眼光,从中萃取一种有益于现代人身心健康发展的生活理念和精神元素,继承和发扬优良的传统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6.
广告是现代大众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具体阐述了中国公益广告促进社会文化发展的作用、促进社会文化发展的原因、存在的不足三个方面问题,其中还重点说明了公益广告语言的艺术特色与感染作用,分析了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给公益广告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面对中国的设计现状,我们应该倡导民族文化和先进文化,使中国的传统文化艺术在现代设计中得以延伸发展,打造新的民族形式,在理解的基础上取其“形”、延其“意”、从而传其“神”,用中国传统文化精粹,以现代化国际化语言来表达,使民族的文化精神和世界的设计语言,共同融汇成现代设计艺术的主流,必定会使现代设计更具文化性与社会性。  相似文献   

18.
中国民营企业"家文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中国民营企业"家文化"的研究,分析在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下的中国民营企业当前的文化共性,提出中国民营企业如何继承优秀文化传统、逾越阻滞发展的文化障碍、建立优秀企业文化的相关建议.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发生重要影响的"家文化",是中国民营企业生长的乳汁、发展的源泉、价值理念的支撑.由于中国传统文化根深蒂固的影响,中国民营企业的企业行为方式和核心价值观的需要,以及当代中国社会法制不健全、社会信用缺失等客观原因,"家文化"是中国民营企业创业时的唯一选择和发展初期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9.
马王堆艺术用神秘浪漫的风情,展现雄豪的气魄,在传统文化中散发出灿烂的光辉,形成湖湘文化审美的“根”和“魂”,其艺术语言在历史发展中不断地被传承和创新,蕴藏着博采众家的开放精神.马王堆艺术语言的现代转换可从艺术的审美情感、对称均衡的二元造型艺术形式、灵活机动的线条和风韵多姿的色彩等形式中表现.  相似文献   

20.
西方现代绘画装饰语言的形成与其社会科学、经济发展有着必然的联系,同时,特定时期文化思潮的影响以及相关艺术、尤其是东方艺术对西方现代绘画装饰语言的运用起到了重要的启示作用。艺术家以多样化的装饰语言表现方式,形成了丰富多彩的现代绘画视觉形象。从装饰的自然表现,到创新装饰的形式的风格化;从寻求与现代大工业相适应的装饰美,甚至主张形式服从功能而摒弃装饰,到出于后现代思潮、大众文化的影响而形成多元化装饰形式,以及创造意识的需求而趋向装饰的回归。装饰语言的形成和流变构成了人类艺术发展的主线,可见,对西方现代绘画装饰语言的探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