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世说新语>引<诗>继承了先秦两汉以来赋<诗>言志的传统,并有所新变,其主要特点为引<诗>用于戏谑等不庄重的场合,<诗经>的地位由汉儒宗为圣典而沦为日常谈笑之资;引<诗>形式渐趋丰富,用<诗>注重化用<诗>的意境,表现出对<诗>的审美鉴赏意识等,使<诗>的文学性得以凸显,这反映出魏晋时期对<诗经>经典尊崇的消解和文学阐释的张扬,其发生与<诗>的文学阐释自先秦以来的不断发展,以及魏晋时期经学中衰,儒、道、释思想并立,人的主体精神的自觉与文学的自觉等有深层的联系.  相似文献   

2.
<儒林外史>研究与<儒林外史>研究的研究,是相互关联而又不同层次的课题.《<儒林外史>研究史>》是评述<儒林外史>研究成果的著作,不同于<儒林外史>研究,但只有对<儒林外史>有研究的学人,方能进行《<儒林外史>研究史》的撰作.  相似文献   

3.
张义宾 《阴山学刊》2004,17(1):9-15
<乐记>受到了<荀子>和<周易大传>的影响,由此形成了两种根本不同的美学观.其中源于<荀子>一系的美学思想以现成性的、由具体之物构成的既定性的世界为哲学基础,认为音乐的源泉在于人心与外物的相感;而源于<易传>一系的美学思想则以非现成性的、生成性的生活世界为哲学基础,认为音乐以生活世界的本体--天为源泉.在以西方主客二元文化为主导的现代语境中,我们对源于<荀子>的美学思想有明确的理解,但对源于<易传>的美学思想却发生了十分严重的文化"误读",以致于多数现代学者将其全盘否定.其实,只有来自<易传>的美学思想才是<乐记>理论的精华,它真正代表了中国文化精神,是西方传统文化不曾涉及的、难以解读的中国学术思想,是中国人对世界文明的独特贡献.  相似文献   

4.
虽然"节"和"即"可以相互通假,但它们之间的通假只发生在实词层面;在虚词层面,它们存在着不同.居延汉简假设连词只用"即",不用"节".假设连词记作"节"是秦国方言的特点,而"即"是六国方言中使用的字.汉以后的文献中书写简单的"即"取代了"节"節.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的交往理论及其价值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人日益依赖他人,但在现代分工体系中与他人日益疏离,这种"现代性"困境,引发思想家对交往意义的重视.马克思认为,人只有在交往的世界性的普遍发展中,才能超越动物的生存条件,从而超越这一困境.不同于当代交往哲学,马克思以"关系"为本体,从人的本体活动层面,说明人只有通过交往,才能获得现实的实践性本质,成为现实主体,以及通达他人.马克思的交往理论突出了人与人在劳动生产基础上的社会交往,从人的需要的"相互性"视角,对社会交往"相互性"作了哲学概括.本文认为,对社会交往"相互性"合理性辩护的根据不应是唯经济的,同时还应得到政治、法律、道德上的正当性辩护.  相似文献   

6.
高丁国 《社会科学论坛》2006,19(10):180-184
北宋著名的经学家孙奭,奉诏校勘<孟子>一书,并为之正义.与以往的章句之学不同,孙奭正义<孟子>,疏于名物制度解说,注重经学大义.朱熹等认为,该正义不似疏,没有解出名物制度,只是围绕赵岐之说,语气敷衍,如乡塾讲章;<宋史·邢昺传>和<涑水记闻>所记邢昺与孙奭等校勘的书籍中没有关于孙奭做正义的记载;正义所引用的一些典故,所注的出处有误.并以此为由,断定<孟子>一书中的正义非孙奭作.笔者根据<宋会要辑稿>和其他的一些文献资料的记载,认为孙奭确曾正义<孟子>.  相似文献   

7.
黎虎 《阴山学刊》2005,18(5):59-63
<中华文明概论>是<中华文明简史>的姊妹篇,两书互为补充,相得益彰,共同构成了中华文明史的完整架构与体系.<中华文明概论>对中华文明诸问题进行理论性的阐述和探索,是一部具有开拓创新特点的著作.该书具有四个方面鲜明的特色一、理论为先,深度开掘;二、论从史出,资料翔实;三、中外对比,突出特色;四、立足现实,古为今用.  相似文献   

8.
衡山考--宋玉辞赋地名考之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刚 《江汉论坛》2005,(4):102-104
宋玉在<笛赋>中提到了"衡山",旧注以为指湖南衡山,实误.考先唐典籍,衡山有四一在河南,一在江苏,一在安徽,一在湖南.先秦及西汉的典籍中所记的衡山,偶指河南和江苏的衡山,而绝大多数指安徽之衡山,且视之为古之九镇中荆州之山镇,五岳中之南岳;至于湖南衡山,东汉班固<汉书>中才以为是<禹贡>所记之衡山,班固后郑玄<周礼·职方氏>注中才以为是古九山镇之一,东晋郭璞<尔雅>注才视之为南岳,其被文献记录,被指认为五岳四镇中之名山,均晚于安徽衡山.据此,我们认为,<笛赋>中衡山,是指今安徽之衡山.  相似文献   

9.
2004年1月1日实施的<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表明中国经济法制在"一国两制"政治架构下开始了创新性实践.一方面,<安排>的立法目的与我国现有经济法制明显不同,凸显中央政府处理"两岸三地"问题的政治考量;另一方面,<安排>超出现有法律分类,具有鲜明的法律特征.<安排>的实施与发展对我国经济法律实践提出了挑战由于其具有潜在的广泛影响力,内地众多政府部门必须克尽职守,履行好监督管理职能,确保兴利除弊,实现<安排>的立法目标;发展<安排>则需解决社会公平问题.  相似文献   

10.
比较<现代汉语>和基础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不难发现二者之间具有较整齐的对应性,但是,这种对应性并没有体现出一种共生共长.<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涉及的方方面面均作了"新"的要求,体现了加强"句子或语段"教学的趋势,但<现代汉语>课程仍然拘泥于字、词、句、语法、修辞的孤立、机械地讲授和学习,造成了<现代汉语>教学与中学语文课程教学的"剪刀差".作者认为在高师<现代汉语>课程教学中,加强句群和语段教学是促进二者共生共长的重要途径,是解决"剪刀差"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1.
郑笠 《东岳论丛》2008,5(2):123-127
庄子的言意观体现在"得意忘言"、"言不尽意"、"道不可言"诸方面,揭示了言可以表意,但不能尽意;道不可言,而又不得不言的内在矛盾。心物相抵、心口相错以及天人悬殊拉开的审美张力,不期然而然地造就了"得意忘言"的自适、"言外之意"的妙处与"大美不言"的胜境。其中,"意"作为中间环节,向上延伸于无限之道,向下超越于言说之表,成为言—意—道三级错位关系的核心美学范畴。  相似文献   

12.
<春秋>为孔子晚年依据鲁史所选择、整理的教科书,左丘明以"鲁太史"和"鲁君子"的身份为<春秋>补充了大量史料,编成<左传>,<左传>因此而与<公羊>、<谷梁>二传明显不同.后世儒家学者以经学今古文标准匡范<春秋>及<左传>,其实孔子在<春秋>中寄寓的"微言大义"渊源有自,承袭着古代"记事"、"实录"以外的另一史学传统,同时古代"记言"、"微言"的史学传统也因孔子整理<春秋>而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3.
王向东 《天府新论》2001,6(2):76-78
本文从三个方面展示了卡夫卡<变形记>的独特风格<变形记>的奇特构思,是荒诞与理性的精妙交织;<变形记>的认识来源,是卡夫卡独特的生命体验;<变形记>的表现手法,是客观描述与心理分析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4.
汪大白 《学术界》2001,(5):225-229
葛洪所说"陈思王著<释疑论>"并不可信,所引<释疑论>文字应是他本人所杜撰.所谓<释疑论>,仅见<抱朴子>论述神仙道术时所引片断;遍考各种曹植文集及其他典籍,再无片言可见.考之文章,<释疑论>对待方士道术的立场与曹植<辨道论>根本对立,<释疑论>关于此中缘由所作的交代又与事实不符.并且<释疑论>对<辨道论>的否定表现得极为直接,也显得不合情理.考之作者,<辨道论>表明曹植属于无神仙论者,而葛洪说他是"初皆谓无,而晚年乃以为有",除此<释疑论>之外别无依据.事实上,葛洪其人素来惯于作伪,<抱朴子>托名杜撰处屡见不鲜;为抵消曹植<辨道论>的影响,进而宣扬神仙道术,葛洪托名杜撰<释疑论>是完全可能的.  相似文献   

15.
王安石诋<春秋>为"断烂朝报",历来为千年来的学术公案.或以为王安石尊<春秋>,故无"断烂朝报"之说;或以为王安石贬<春秋>,而有"断烂朝报"之说.笔者认为,王安石是轻视<春秋>的,且也说过<春秋>为"断烂朝报"之类的话,但是,王安石所言<春秋>为"断烂朝报"是特指其弟子陆佃、龚原对<春秋>的注释,而非孔子删削之<春秋>;对于孔子删削之<春秋>,王安石虽不甚尊崇,但作为封建士大夫王安石不能也不敢公开诋诬之.王安石之所以轻视<春秋>,是因为<春秋>的主旨与其变法思想相抵触.  相似文献   

16.
杨朱思想在战国时流行甚广,按其宗旨,属于道家.杨朱的为我主义,仅孟子略言,无专书传世,不知其详.幸有<列子·杨朱篇>,使后世得知其言论大要,所以<列子>一书含有先秦两派,即列子学派和杨朱学派的哲学思想.在此,对<列子>书中的杨朱学派思想作两个方面的探讨其一,关于<杨朱篇>年代问题考辨;其二,杨朱思想与<列子·杨朱篇>思想的同异.  相似文献   

17.
人们常把<墙>看作反映西班牙战争的写实作品,把小说主人公视为反法西斯的"革命战士".本文认为,<墙>不是单纯的写实作品,伊比埃塔也不是通常意义上的革命战士.<墙>蕴涵着丰富哲理,应参照萨特的哲学才能对作品主旨、人物塑造等做出较为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8.
乔治忠 《河北学刊》2003,23(3):145-151
<明史>纂修的时间历程甚长,在清顺治朝与康熙朝初期,官方的纂修成绩很小.究其原因,是清廷当时仅出于狭隘、短视的政治目的开设明史馆,致使<明史>两次处于既无法实际纂修又不明言废止的状态.近几年,有学者提出顺治朝曾修成编年体<明史>等见解,这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19.
罗伯特·穆齐尔的毕生心血之作<没有个性的人>是不朽名著,但同时也是非常难懂的文学遗产,要理解穆齐尔可以从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托尔雷斯>入手.<托尔雷斯>是二十世纪初青春期问题小说的杰出代表作之一,揭示出的不仅是青少年个人的发育成长问题,更主要的是暴露出时代的弊病.作者后期的未完成巨著<没有个性的人>就是叙述的是成年后托尔雷斯的思想发展经历.  相似文献   

20.
本文用比较的方法,分析了<尘埃落定>和<百年孤独>的思想蕴涵、民族特色和表现手法,试图说明,立足本民族的文化土壤,吸收异族文化的营养,兼收并蓄各种艺术表现技巧,是文学艺术走向世界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