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正> 傅山在美学上,将“骨气”作为审美的第一标准,提出了“宁直率毋安排”、“宁丑毋媚”、“宁花柳毋瓶钵”、“宁横勿顺”的审美情趣。与此同时,他还特别强调文学艺术作品的气势变幻莫测和文艺风格、形式、内容的创新。他的这个美学观点,与他丰富而深刻的辩证法思想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2.
傅山是我国清代著名的书法家和学者,具有强烈的艺术反叛精神。他极力反对书法创作上甜俗巧媚的书风,针锋相对地提出了著名的“四宁四毋”的美学观点,对后世书家影响深远。傅山美学思想的精神内核是一种彰显的扬弃的艺术反叛精神。反叛精神是人类文明发展和艺术创新的一种潜在动力,是艺术家艺术创造力不可或缺的内在品质,这就是傅山艺术反叛精神对我国当代艺术家艺术创新的深刻启迪。  相似文献   

3.
王阳明的“四句教”是他整个思想的核心。通过对“四句教”的分析与展开,阐释了王阳明在“格物”以“为善去恶”中实现事物皆得其“理”的主要思想,同时也阐述出他思想中有关社会存在与社会改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傅山的"四宁四毋"书论非止言书,我们如果忽视了它的政治性,就会使认识流于片面,导致实践中的混乱.因此,对此书给予全面的认识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傅山是我国清代著名的书法家和学者,具有强烈的艺术反叛精神。他极力反对书法创作上甜俗巧媚的书风,针锋相对地提出了著名的"四宁四毋"的美学观点,对后世书家影响深远。傅山美学思想的精神内核是一种彰显的扬弃的艺术反叛精神。反叛精神是人类文明发展和艺术创新的一种潜在动力,是艺术家艺术创造力不可或缺的内在品质,这就是傅山艺术反叛精神对我国当代艺术家艺术创新的深刻启迪。  相似文献   

6.
“《管子》四篇”存在着明显的“实化”精神、“虚化”政治的问题,这一问题与中国“借思想、文化以解决问题”的政治思想传统完全契合。本文着重辨析了“《管子》四篇”将老子之“道”往实际政治的方向引领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管子》四篇”中所表现出的君主专制思想因素,也将“《管子》四篇”对政治活动中精神作用的夸大与其他思想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7.
“三戒”之说,“屏四恶”思想,“绝四毋”之说,“尊五美”思想和“三贵之道”是儒家“德性”智慧的结晶。现代企业“形象管理”理论认为,成功的企业管理是由管理者的内在道德素质和外在礼仪形象决定的。打造企业家的“道德形象”,实施“自我管理”,应当从儒家“德性”智慧中汲取丰富的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8.
傅山的"四宁四勿"书学思想自提出以来就遭到误读和批判,原因是人们把明代书法的两种存在方式混为一谈;明代书法的两种存在方式是以阅读为目的、宜近距离观赏的案头书和以装饰为目的、宜远距离观赏的悬壁书;"四宁四勿"是傅山在对明代悬壁书法兴衰的批判与反思的基础上提出的关于悬壁书创作的理论原则和技法体系.  相似文献   

9.
略论傅山的哲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傅山(1607—1684)初名鼎臣,字青主,山西省阳曲县即今太原市人。著有《霜红龛集》以及近年不断发现的《荀子评注》、《淮南子评注》等遗作手稿。傅山是明末清初的一位著名的思想家,他的思想及其历史意义,受到当代一些知名学者的重视。正如侯外庐先生所说,傅山“是十七世纪思想界的一支异军。”朱谦之先生也说:“傅山是一个思想极其自由解放的人。”这些重要的评价是符合傅山思想实际和历史实际的。傅山在他的《文训》篇中说:“贫道昔编《性史》,深论孝友之理,于古今常变,多所发明,取二十一史,……兼以近代所闻见者,去取轩轾之,二年而犒几完遭乱失矣。间有其说存之故纸者,友人家或有一二条,亦一斑也,然皆反常之论。不存此书者,天也。”傅山思想的意义,就在于他处于中国封建社会晚期,理学作为哲学形态还占着统治地位,而他的哲学思想却都是“反常之论”。遗憾的是他的《性史》一著已经散失,早已无法看到。就以他现在存世的著作来看,他的哲学观点以“反常之论”概言之是真实的。  相似文献   

10.
清初,太平县(今襄汾县)城内“万全堂药铺”挂着一块牌匾,上书“可以栖迟”四个大字。这是傅山先生写的。与此牌匾有关,流传着傅山先生行医开处方的故事。 某年,傅山先生行医来到太平县,住在城内  相似文献   

11.
杜甫夔州诗创造心态窥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甫夔州诗数量大,质量高,被杜诗学界认为是其创作成熟期的代表。这与杜甫此间的心态有莫大的关系。他这一时期的心态大致有如下特征:以诗为一生的事业;以诗为一时的职业;左拾遗一职的得与失对诗人杜甫的心灵造成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学贯中西的傅雷先生 ,不仅是现、当代业绩卓著的文学翻译家 ,而且在艺术理论和美学思想上也独有深邃识见。傅雷艺术思想的核心在于突出艺术的主体性。如果说 ,傅雷对于主体性的重要地位及其价值的强调 ,是将艺术的本质、艺术的作用与主体性联系起来考察的话 ,那么 ,对于创作主体的人格结构和审美心理的分析 ,则是贯穿于对作家、艺术家的独特心理的观察与体验 ,体现于对创作主体的审美要求之中的。他认为 ,审美主体需要独具艺术感受与领悟的禀赋和能力 ;能够达到感性与理性的平衡 ,感情与认识的统一 ,并在更高的境界中做到“感情深入”和“心灵化” ;尤其需要不断强化艺术审美的创新意识。同时 ,艺术表现和审美创造的理想规范与达到和谐统一的主要手段和规则 ,亦应与创作主体的整体要求相一致。  相似文献   

13.
在宋代词人中,辛弃疾是最善于借鉴、学习前人经验的.他广泛地吸取前人的宝贵经验,形成了自己气象万千的作品世界.在所有使他受益的前人中,杜甫是一个对辛弃疾产生了重大影响,但是又少有人提及的人.在思想上和艺术上的诸多相通,使得辛弃疾的词中留下了浓重的老杜痕迹.  相似文献   

14.
左思《咏史》八首,冠绝千古,备受后人推崇。文章通过对唐前"咏史"诗体(诗题、诗风和诗材)纵向发展的剖析和比较,力图阐释左思《咏史》八首在"通变"和创新方面的艺术成就。进而指出,左思不仅在继承前人艺术特质的过程中有所突破,而且开创了"咏史"诗新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15.
王士祯研究杜甫的最大特点,就是将儒家思想与自己的神韵理论结合起来作为研究的指导思想,形成独到的思路与方法。他对杜诗的总体评价是"杜甫圣语"。他认为杜诗"纯以忠君爱国为气骨。故形之篇章,感时纪事,则人尊诗史之称","其大过人处在诚实耳"。论杜诗的艺术的伟大是"以雄辞直写时事,以创格而纾鸿文","此正一主于赋,而兼比兴之旨者也"。王士祯对杜甫的研究非常广泛。他游宦到杜甫漂泊和生活的地方,实地考察研究杜甫的生活思想和杜诗的内容。他考释杜诗的一些名物,研究杜诗的一些版本文字,还从传播学的角度研究杜甫对后世重要诗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赖少其是当代著名的国画家、版画家、书法家、诗人.作者记叙了赖老解放后为政从艺道路上的轶事.追忆了赖老与黄宾虹、傅抱石、吴湖帆、林风眠、赵朴初等的"血火之谊";记录了赖老上世纪80年代登天台、上雁荡山、访方介堪先生、游普陀、绍兴怀故人的踪迹;描述了赖老赴美访王己千、观大千画,访巴黎浏览艺术珍品的历程;最后叙述了赖老晚年"丙寅变法"、"衰年变法",走完人生道路的最后时刻.  相似文献   

17.
祝尧<古赋辩体>将风、赋、比、兴、雅、颂等六艺手法引入辞赋批评中,认为古赋艺术手法的特点是比赋合用,情、理、辞三者兼顾.祝尧的古赋艺术论与其古赋本体论、古赋流变论一起构成了他的古赋理论体系.祝尧以情为本、情在理先、理由辞出的文论思想,是对六朝情采论、宋朝情理论、辞理论的总结,开明代以来文论之风气,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从吴融和韦昭度关系的角度可见吴融的政治命运和其诗歌创作。韦昭度之死是唐末藩镇势力侵陵帝室的结果;韦昭度之死作为吴融的重要的人生记忆影响了他的一生和其诗歌创作;韦昭度之死给吴融诗歌增加了一种凝重的品格。  相似文献   

19.
论王禹偁辞赋对风雅传统的发扬光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禹偁是宋初少有的以赋来揭露现实、抒发愤懑之情的作家髡糯歉车姆碛鞴δ芎推揭琢鞒┑挠镅苑绺?并且重视艺术上的创新。他的赋或讥切政事,或关心民瘼,或抒发忠愤之情,或寄托讽世之思,表现出深挚的入世情怀。王禹把古文的笔法引入赋中,收到流畅自然、雅素隽洁的艺术效果。议论化倾向与赋境赋情的巧妙融合是王禹偁赋的另一特色乖诟车奶逯粕嫌兴黄啤  相似文献   

20.
摘要: 赋得诗是随着南朝文人即席分题赋诗的出现而产生的诗歌新类别。在命题上,唐前赋得诗一般采用“赋……得……诗”、“……赋得……诗”、“赋得……诗”的形式。在题材上,唐前赋得诗主要指向咏物、咏诗、咏史、赠别。在形式上,唐前赋得诗主要是五言四韵,至于七言、杂言的赋得诗,四韵以外的赋得诗,都很少;绝大多数押平声韵,押仄声韵和换韵的情况比较少见;分韵赋诗和题中用韵的情况也已经出现。唐前赋得诗创作推动了南朝永明体、宫体和以陈后主为首的三个诗歌创作群体的形成,对南朝诗歌不断追求“新变”产生了影响,推动了齐梁以后诗歌题材的大发展,也使齐梁诗歌诗体短小、精雕细刻、讲究四声、语言绮艳的特点进一步固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