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五四"作家对理想的选择具有明显的个性化特征.启蒙理性的怀疑、批判、否定的精神,是建构"五四"文学理想个性化选择内在机制的灵魂.在理想与现实出现悖谬时,由于受到启蒙理性精神的牵制和规约,"五四"时代个性化理想的虚幻性与文本中的现实性往往构成相互依存又相互解构的矛盾体,直面现实的理性精神和超越现实的理想主义啮齿相合,是形成"五四"文学绚丽多姿文学景观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2.
张洁与"五四"女作家创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翟传增 《中州学刊》2005,(4):224-226
"五四"和新时期是我国现代女性文学创作的两个高峰.作为新时期女性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张洁与"五四"女作家在创作姿态、创作立场、对爱情婚姻问题的思考与探索等方面既有一定的传承关系又有独到之处.在创作姿态上,她由"五四"时代的"逆女"变为新时期的"孝女";在爱情婚姻问题上,她由"五四"女作家将爱情视为人生追求的最终目标转变为对爱情与婚姻本质的思考、对人情人性和女性生命价值的探索.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启蒙的意义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字面上的望文生义、西方思想来源、中国文化传统和现实语境中的重新生成.如果说"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一种启蒙运动,那么,"五四"新文学运动总体上也可以说是启蒙主义文学.科学,民主,自由,个人权利,改造国民性,开启民智,反封建,富国强兵等,这既是新文化运动的目标和任务,也是新文学运动的目标和任务.所谓"人的文学",这不过是新文化运动"立人"主题在文学上的一种演绎.对于现代文学来说,启蒙是绝对必要的,但启蒙被强调到极致,变成为一种"主义"的时候,就会物极必反,从而造成了现代文学的缺陷.归纳起来,启蒙主义对中国现代文学的缺失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重思想轻文学,思想压倒文学;二是重文学的社会功利目的,重视文学的教育作用、认识作用,而轻视文学的审美娱乐作用,压抑文学的审美性、娱乐性和消闲性.  相似文献   

4.
冰心的小说对"五四"文学的"觉醒"主题及其启蒙主义文化精神做了重要诠释。通过冰心小说,可以看到"五四"启蒙主义文学的特点及局限性。"五四"启蒙主义文学带有明显的青春文化特点,集中表现为感性生命的觉醒和理性精神的匮乏。二者之间的矛盾,形成了"五四"启蒙主义文学"人的觉醒"的困惑,以及由此而带来的迷惘、感伤情绪。  相似文献   

5.
晚年丁玲肯定知识分子的独立思想和启蒙价值,鼓吹文学的"真实性"和"批判性"原则,导致了对杂文创作的重视.在内容层面上,其杂文创作以"反封建"为其思想线索,以社会问题和文艺界问题为言说重点,大胆揭发问题、针砭时弊;在形式层面上,则通过采用"谈话"式的自然语调和"谈话"式的直白语言,自觉追求"劲捷直白"的风格,较好地实现了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晚年丁玲的杂文创作继承"五四"社会批评和文化批评的传统,表现出了直面现实、干预现实的"韦护精神".  相似文献   

6.
沈从文的独特性在于它为现代文学提供了一个"乡下人"的文学世界.这个文学世界与左翼文学不同,也与五四新文学革命开创的主流启蒙文学有别.根植于湘西乡土文化经验的沈从文,发现的是一个"全新"的"乡下人"的文学世界,经验的本土性与乡土的原生性是其与前两者的区别."故事美"是这个文学世界的一个重要特点.  相似文献   

7.
"五四"散文的现代性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晓原 《中州学刊》2005,(2):183-189
"五四"散文是20世纪中国散文史上的标高和标志性的存在.作为一种显著地有别于传统散文的现代品格,"五四"散文的现代性,既表征为主体精神的开放,自主和独立--作品主题取向的鲜明的个性主义倾向和强烈的批判性,是这种精神的具象,又体现在散文语言的自由化以及与此相关而生成的现代散文的文体型态.有多种历史性的因素造就了"五四"散文的现代性,其中媒介的因素和晚清的因素,是甚为重要的.  相似文献   

8.
在宏观的历史视野下,20世纪中国文学先后掀起了四次文学潮流,即"清末民初启蒙主义(思想)改良主义(语言)文学新潮"、"五四新文学潮流"、"工农兵文学潮流"和"改革开放新时期文学潮流",彼此各有特点而显出其不同的阶段性,但都共处于"20世纪中国现代文学"的总体之中,有着共同的对于科学、民主和人的解放不断追寻的现代性特征;其中"五四新文学潮流"及其传统的接续,对中国文学的现代化具有特别重要的革命意义,不仅规范着"20世纪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总体方向,也标示着它启蒙主义、民主主义的基本性质.回顾一个世纪的文学历史,可以清楚地看到"20世纪中国现代文学"源于启蒙,兴于启蒙,衰于脱离启蒙向"政治文学"的演变;取得经验教训之后,最后又回归启蒙,复兴于启蒙和科学民主的继续追寻.这样看取20世纪中国文学发展史,才能深刻认识20世纪中国文学发展演变的规律性及其经验教训,正确把握其主体倾向和基本性质,将我们对20世纪中国文学发展史的认识和研究大大深化一步.  相似文献   

9.
"五四"新文化运动在中国掀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此中国妇女得到了受教育的机会,有了说话的权利,许多女性争相在报刊上发表作品.她们的创作开启了中国女性文学的新纪元,改变了女性被言说的历史,唤醒了几千年来女性沉睡的自我意识.  相似文献   

10.
"五四"启蒙主义话语的形态与思维特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四”新文化人在思想启蒙的实践中,以“医生”、“导师”的身份和姿态,确立了作为启蒙主体的话语权威形象;借助于决断性甚而不乏独断性因素的表述形式,他们对启蒙的意义进行了理性的阐释和激情的发挥,“五四”启蒙主义话语的思维特质也由此形成。本文着重讨论了“五四”启蒙主体在权力意向和便于为启蒙客体所理解的意图下为追求“明晰”的言说效果所作出的努力,同时也揭示了具有明显二分法思维特性的二元对立话语模式所处的历史语境以及它与启蒙主义传统的内在关联,从而对“五四”启蒙话语的理性价值作出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11.
苏亦工 《人文杂志》2002,1(1):39-43
法律经常被解释为人类的意志 ,不同的志向可以创造不同的法律。中国古代的法律向称“王法”。“王法”的设立是基于帝王之志 ,而所谓帝王之志 ,不过是一种无穷大的私心 ,力图由一个人、一家人或一种宗派势力垄断政权、把持天下、包揽一切资源的产物。真正的王法真正的儒者宽恕之道 ,用现代术语来表述 ,就是要保障每个人的权利 ,实现公平和正义。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 ,“三个代表”是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 ,是中国共产党艰辛探索和伟大实践的必然结论。从这“两个必然”的视角认识和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本文就此角度进行了初步的阐述和论证  相似文献   

13.
<正>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对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意义和根本要求、显著优势和制度安排等重大问题作出系统阐释,对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作出庄重宣示,赋予"中国之治"以新的时代内涵,成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纲领性文献,谱写了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和科学社会主义制度理论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14.
中国文论中“才”“法”矛盾的解决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群 《兰州学刊》2004,140(5):233-235
"才"和"法"这两个文艺创作论范畴有着天然的矛盾.中国古代文论家为此提出了许多解决方式.尚理法者,不大胜也不大败,尚才气者,非大胜则大败.这是中国古代文艺创作实践中解决才法矛盾的最常见思维方式.大部分理论家则认为最恰当的创作原则是"敛才就法".相对于"敛才就法"理论的保守,有识之士所提出的"敛才于法"的观点则体现了中国文艺创作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15.
李颖  高兵 《河北学刊》2003,23(2):203-205
"心斋"、"坐忘"是庄子哲学追求的必要心理过程,是一种虚静超脱的心理状态,其目的在于体道,寻求一种逍遥自由、适意自得的、艺术的、审美的人生境界."心斋"、"坐忘"说蕴涵着丰富深刻的美学意味."心斋"、"坐忘"的美学思想对艺术创作具有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6.
刘素民 《东南学术》2006,(5):104-109
马里坦认为,"以人为中心的人道主义"粉碎了传统意义上的"人的形象"、拔离了人曾经深植的精神之根,将人类文明推向"黄昏时分".陷入困境的现代人需要一种"新人道主义"的牵引,以恢复早已丢失了的"人的形象"、"人的本质"、人的"存在"之根."存在"的意义是马里坦"新人道主义"的哲学基础,它滥觞于传统托马斯主义的生存论,既是现代存在主义及其关于人之存在意义的理论根源,又是马里坦生存论的思想核心.  相似文献   

17.
陈良运 《东南学术》2002,(6):120-128
“真”是中国美学中与“美”密切相关的观念 ,属于美的本体范畴。始发于道家之“真” ,是表述事物及人的本质、本相、本色一种自然而又真实的状态 ;儒家以“诚”为“真” ,重点指向人的天赋本性 ,由此 ,“情”的本义也被界定为“真”。庄子首出“真在内者 ,神动于外” ,成为后人文艺创作中至高的审美法则 ,王充反对虚妄强调客观之“真” ,司空图《诗品》标举诗之“真体”、“真力”、“真迹” ,明代诗人提出“真人”、“真诗”说 ,确定了“真”在文艺美学领域不可取代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德国学者顾彬先生的《20世纪中国文学史》,把中国的现代主义诞生的时间与地点定位在1925年的上海震旦大学,把戴望舒的《雨巷》定位为中国现代主义的"中心文本",这一看法有其合理性,也有其局限性,而李金发在20世纪20年代创作的《里昂车中更具有现代主义特征,不仅突出表现了中国现代主义"路生"的文化语境,显示了现代中国文学的原生性和原创性特色。  相似文献   

19.
城市在不断的生长、变化,每个城市都有"成长的烦恼",如何在不断地成长中把握自己,需要我们去不断地反思总结。每座城市都有变得伟大的潜质,城市设计就是去创造难忘的地点、具有活力或宁静的空间,释放其内在的品质,在不失去城市文化、城市意向的同时来适应发展变迁。  相似文献   

20.
丁鼎 《齐鲁学刊》2007,(4):13-15
美国科学史家库恩提出了著名的"范式"理论,认为范式是一个具有整体性的认识世界的框架和价值标准,是集信念、理论、技术、价值等为一体的一个范畴。"礼"是中国古代社会的表征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从周公"制礼作乐"到清王朝终结,"礼"一直是中国古代社会共同体所追求的理想社会的理论框架和价值标准。中国传统文化就是一种礼的"范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