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到2020年使我国成为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这一重大战略目标,为全国各族人民描绘了山川秀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蓝图。把森林建在城市,把绿色留在身边,已经成为广大人民提高生活质量和享受建设生态文明成果的迫切需求。林业是生态建设的主体,肩负着建设生态文明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到2020年使我国成为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这一重大战略目标,为全国各族人民描绘了山川秀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蓝图。把森林建在城市,把绿色留在身边,已经成为广大人民提高生活质量和享受建设生态文明成果的迫切需求。林业是生态建设的主体,肩负着建设生态文明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3.
刘中伟 《决策探索》2008,(16):30-31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的永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作为生态大省,湖北肩负两型社会建设实验的责任,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不断提高生态环境承载能力,为人民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完全可以在两型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方面走在全国前列。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新乡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河南省关于“要坚持环境保护先于一切,不断加强林业生态建设,使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精神,把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林业生态市作为发展现代林业、改善生态环境、增强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一项重要举措,作为建设生态新乡、和谐新乡的工作载体,作为改善群众生活质量、优化经济社会发展环境、提升城市形象的重要内容,以凤凰山省级森林公园建设为重点,以生态文明村建设为基础,以林业生态建设工程为主体,以林业产权制度改革为动力,努力打造城区园林化、郊区森林化、通道(水系)林荫化、农田林网化、乡村林果化的城乡生态建设一体化新格局,初步走上了一条城乡林业协调发展的现代林业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6.
集约型经济的新战略——绿色化经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其中很重要的一条标准是实现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在经济体制改革方面实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7.
产城融合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一种区域发展模式,是以产业和城市协调融合发展为切入口和主要路径,统筹谋划区域的发展目标、空间布局、功能区块、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环境等,推进城乡、区域、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幸福程度。  相似文献   

8.
十七大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命题,要求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时,使我国成为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我国生态环境建设被党和政府提到了空前的高度,作为生态环境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苗木产业,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当前,全社会对林业生态建设高度重视,全社会对林业的认识进一步提高。林木种苗是植树造林的物质基础,在林业生态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9.
冯先民 《决策》2022,380(1):82-83
六安市生态环境局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紧紧围绕长三角地区重要生态屏障功能定位,奋力攻坚,全市生态环境质量大幅改善,老区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态环境获得感和满意度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10.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就生态文明建设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对于张家口这样发展不充分,但生态环境优势比较突出的地区来说,习总书记的论述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也更加坚定了我们走"科学发展、绿色崛起"之路的信心和决心。坚持不懈推进生态环境建设,打造绿色张家口。多年来,张家口市以建设"首都后花园"和"绿色张家口"为目标,把生态建设作为发展的"生命线",相继实施了一系列重大造林绿化工程。  相似文献   

11.
章新洲 《决策》2012,(6):10-11
安徽省第九次党代会提出“建设美好安徽”的奋斗目标。“美好安徽”就是经济繁荣、生态良好、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安徽。本文主要阐述发展服务业在“建设美好安徽”进程中的作用、安徽服务业面临的机遇以及加快发展的举措。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新乡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河南省关于"要坚持环境保护先于一切,不断加强林业生态建设,使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精神,把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林业生态市作为发展现代林业、改善生态环境、增强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的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六大强调指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必须使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煤炭工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与生产、生活、生态有着密切的关系.如何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适应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进一步推动煤炭勘探业发展,为河南省现代化建设持续提供资源保证,是我们必须认真研究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4.
高层言论     
《领导决策信息》2011,(23):2-M0001
贾庆林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 要着力发展特色经济,立足区域优势、资源条件和产业基础。培育一批有市场、能富民、可持续发展的特色优势产业。要切实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根据区域、自然与经济发展特点,不断增强和优化水源涵养和生态保护功能。加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切实提高群众保护生态环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相似文献   

15.
正11月6日,重庆市召开生态文明建设大会。市委书记孙政才强调,严守生态文明建设"五个决不能"的底线,把重庆建成碧水青山、绿色低碳、人文厚重、和谐宜居的生态文明城市。【严守生态文明建设"五个决不能"的底线】决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追求一时的经济增长,这样的经济增长不可持续,也与人民群众对良好生存发展环境的追求背道而驰;决不能以牺牲绿水青山为代价换取所谓"金山银山",为此毁掉绿水青山是竭泽而渔的不智之举,没有绿水青山,何来"金山银山";决不能以影响未来发展为代价谋取眼前利益,  相似文献   

16.
《领导决策信息》2014,(23):16-17
正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系国家未来的长远计划。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共处的必然选择,同时是建设特色社会主义中国以人为本的内在要求。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宏伟目标。李克强总理提出"要像对贫困宣战一样,坚决向污染宣战",凸显了政府加快污染防治的坚强决心,指明了严格防治污染、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路径。继2013年福建省获国务院支持加快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之后,6月5日,《贵州省  相似文献   

17.
漳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城市可持续发展、城市建设及城市绿化工作的方针、政策,以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和生活质量为目标,按照“人民城节人民建,人民城市人民管”,广泛发动,加大投入,全民参与“爱我家园,美化漳州”工程建设,  相似文献   

18.
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新阶段和新追求,生态学和人类生态学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科学基础。理性处理好人与自然关系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体现。人类历史上不同文明形态发展阶段都贯穿着人与自然关系的哲学思考和社会实践选择,生态文明是对工业文明的继承、批判与提高。生态建设为生态文明打基础,生态文明为生态建设指明方向;寓生态文明于生态建设之中,并通过生态文明建设提升生态建设层次,发展生态文明的文化和理念,推进生态文明社会实践,是符合国情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9.
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是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的重要途径。福州是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战略思想的策源地和实践地,也是福建省建设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和生态文明试验区的排头兵和主力军。近年来,福州市生态环境质量提升明显,但从中央环保督察期间公众反馈的信件和生态环境满意度调查结果来看,福州市生态环境质量与人民群众的生态期望还有一定差距。通过完善政府管理机制、深入推进重点领域环境整治、积极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增强公众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等途径,从而进一步提升福州市生态环境质量,增强公众幸福感和获得感。  相似文献   

20.
台湾在乡村生态建设政策方面具备强劲的优势,且经验丰富;福建新近提出"生态省"发展战略,但不论是生态建设程度,还有生态治理模式的综合性都较为落后,也难免存在错漏之处。对比闽台乡村生态建设是为了进一步探索合理的生态治理模式,形成以政府为主导,法律为规制,社区为建设点,多方组织参与,生态产业发展为力量,基础设施建设为保障的乡村综合一体化治理模式,积极推动海峡两岸的乡村生态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