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浩富 《华人时刊》2007,(3):10-13
中国食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以至从上到下,都围着吃打转转。因此,有人质疑,中国的食文化夜郎自大,是一件迷人的“皇帝的新衣”!在它眩目而迷人外衣之下,在它快乐、麻痹而不能自拔的感官刺激之下,蛰伏着的是一张血盆大口——吃人!中国所有不可理喻的事情也都因此而名正言顺。  相似文献   

2.
中国食文化的内容极其丰富。本文通过对古人主食、肉食、食器及食俗的考证 ,分析古代中国人吃得广泛和追求美食的原因 ,并论述了食文化的积淀  相似文献   

3.
一凡 《社区》2011,(9):39-39
中国人提起日本菜的时候,想起的就是生鱼片、寿司之类的食物,可是实际上日本人并不是天天吃这样的食物。真正每天的饮食当中不可缺少的东西是味噌汤、泡菜,在日本东部地区不可缺少的还有由黄豆发酵而成的纳豆。可以说,真正的日本食文化就是发酵文化,而日本人的长寿,也和每天吃发酵食品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4.
论"吃"对"食"的历时替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表示现代汉语的“吃”义,文言一般用“食”。“”作为动词明确地表示“吃”义始于六朝,一般出现在较口语化的场合,当时使用还很不广泛。唐代即逐渐增多,但与“食”相比,仍处于弱势。至晚唐五代“”已在口语中替代“食”,并和原本表示口吃的“吃”混用。宋代以后,“”(吃)有了迅速发展,并且很快战胜了“食”,直至现代汉语中取而代之。从词汇史的角度考察,我们可大致描写出“吃”与“食”的历时替换的轨迹。  相似文献   

5.
陈述 《北京纪事》2013,(8):20-23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在中国人的观念里,“吃”早巳从传统意义上的家庭基本生活层面上升到了一种文化高度,尤其是进入21世纪之后,越来越多的人不再需要“吃得起”,而要“吃得好,吃得踏实,吃得安心”。  相似文献   

6.
"中国制造"与"中国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制造”的问题,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同时也是中国知识产权的重要课题。中国“入世”以来越来越多的外企抢滩中国,中国的改革开放得益于制造业---“中国制造”的快速致富,同时也使外企在中国土地上大获利益。“中国制造”与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走向,将决定中国未来的发展,而“中国设计”既是中国知识产权的重要内容,又是“中国制造”发展不可或缺的积极因素。设计就是创新,一个没有设计的国家,将永远不会走在发展的前列。  相似文献   

7.
一凡 《社区》2011,(6):39
中国人提起日本菜的时候,想起的就是生鱼片、寿司之类的食物,可是实际上日本人并不是天天吃这样的食物。真正每天的饮食当中不可缺少的东西是味噌汤、泡菜,在日本东部地区不可缺少的还有由黄豆发酵而成的纳豆。可以说,真正的日本食文化就是发酵文化,而日本人的长寿,也和每天吃发酵食品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8.
手机,除了能打电话、发短信、拍照片、上网之外,还可以用来买东西:“刷手机”就可以乘坐地铁;约上好友看电影可以“刷手机”买票;走进麦当劳吃东西也可以通过手机来付款……等到身边越来越多的朋友开始谈论“刷手机”,兴奋地声称它有多好用多方便时,才蓦然发现,原来“手机钱包”作为一种时尚,早已悄然流行开了。  相似文献   

9.
《舌尖2》正在热播,再次掀起中国美食热.在民以食为天的中国,《舌尖上的中国》热播几乎是必然的事情.说到吃,万千吃货都会为我国源远流长的饮食文化引以为豪,实际上,很多国家也有自成一系的饮食文化,不仅菜式和味道上不遑多让,而且外国吃货们还有很多奇思妙招,保护和弘扬本国饮食文化.  相似文献   

10.
艾柯 《今日南国》2010,(13):45-47
“禾苗返青了,赶鸭子上架,你去吗?”广西柳州一家名叫“土生良品”的餐厅不时会贴出这样的海报。到了周末,城市里的家长便带上孩子去乡下养鸡户家里的果园“捡土鸡蛋、吃农家饭”。  相似文献   

11.
"拉美化"和中国"拉美化之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拉美化”的概念尽管不准确、不严格,但作为一个带有警示作用的主题词被用来提醒中国未来发展中需要警惕的问题未尝不可;应该辩证地看待中国“拉美化之忧”问题,从“拉美化”出现的时代特点和国情来看,中国与拉美有很大的差别,中国发生“拉美化”的可能性极小,但从发展中国家现代化发展的规律来看,中国和拉美国家作为发展中国家又存在一些共性的问题,不可否认两者之间的确出现一些类似现象,中国应该注意汲取拉美国家的经验教训,以拉美国家为鉴,避免重蹈覆辙。  相似文献   

12.
中国是个食文化大国,饮食是中国文化中美感和礼制最古老的源头。从历史溯源,人们不难理解为什么"你吃了吗"这句问候语会如此盛行;但目前外来文化的冲击使得这一富有民族特色的文化现象呈日渐衰微之势;从长远和大处着眼,各民族文化应该是保持多元互补、共同发展的态势,而不能趋一求同。  相似文献   

13.
渝西人民热爱生活也懂得生活,渝西衣食文化的内容极其丰富。渝西方言谚语所承栽的渝西衣食文化之精华,可以用“向往丰农足食,主张勤俭节约,强调精打细算,突出本土特色”四句话来加以概括。  相似文献   

14.
Nullg 《21世纪》2010,(9):63-63
如果法国哲学家笛卡尔是中国人,他的名言“我思故我在”几乎肯定会换成“我吃故我在”。在中国,吃几乎是一种“宗教”,它深入中国文化的骨髓,以致中国人的问候语都是“吃了吗”。  相似文献   

15.
提到城管,总让人联想“猫和老鼠”,总让人想到一群人在追赶另一群人。其实,城管并非中国“特产”,很多国家都有,只是叫法不一。而且,相对中国城管,国外的“城管”更“牛”更专业。  相似文献   

16.
Nullg 《社区》2011,(11):59-59
如果法国哲学家笛卡儿是中国人。他的名言“我思故我在”几乎肯定会换成“我吃故我在”。在中国,吃几乎是一种宗教,它深入中国文化的骨髓。以致中国人的问候语都是“吃了吗”。  相似文献   

17.
石屏彝族“海菜腔”是从异龙湖中的海菜而得名的。因它产生于彝族青年男女特有的民俗———“吃火草烟”活动,因此,旧时被称之为“草曲”。明朝初期,江西弋阳腔传到滇南,再与石屏彝族的“草曲”相结合,并冠以“海菜腔”这一美名。海菜腔在“吃火草烟”这一习俗中被长期保存了下来,在这一习俗中所唱的民歌,也得到了广为传播,创造、发展。海菜腔是彝汉合璧的结晶。  相似文献   

18.
你敢吃吗?     
如果说中国的国骂是“他妈的”,那么,中国的国问则应该是“吃了吗”? 从早餐开始,首先来一杯牛奶。且慢!今天是25号,怎么“生产日期”是26号?今天早晨居然可以喝到明天出厂的鲜牛奶?对了,这就叫“早产奶”!  相似文献   

19.
“中国”语义现有的解释都存在问题,原因是对语义源流分析不够,被诸说忽略的初始符“口”,即有都邑义,分化字“邑”语义过多,国都义又造“或”来承担:“或”借用为或然之或,国都义又累增符造了“国”字,因此,“中国”的初始义是“国都之中”,由此再引出表国家,华厦民族,黄河流程一带,生活在黄河流域一带的人,全中国地域,华厦民族等含义。  相似文献   

20.
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讨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特别彰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而且不少论者在论述时往往两者不分或相互取代。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两者之间的差异或区别也是客观存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