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应用2004-2008年中国大中型工业企业行业面板数据,从投入和产出两个层面探讨中国工业经济研发活动的影响因素,特别地分析了产权结构对创新活动的影响。结果表明:企业规模和研发投入之间存在较为稳定的正相关关系,“倒U型”假说成立;企业规模与研发产出的关系比较模糊,特别是如果使用专利数量衡量创新,企业规模和专利数量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表现在资本密集型行业和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差异;国有资产比重增加无论对研发投入还是研发产出都有抑制作用,技术机会系数对于研发活动有显著的正影响。  相似文献   

2.
基于构建的非线性R&D活动投入产出弹性模型,以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中35 369个企业样本的截面数据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企业创新能力与企业规模之间的关系特征.研究发现:在不同的企业规模定义下,R&D活动产出效率与企业规模之间呈现不同的关系,这一结论与已有研究不同.将企业分为高技术企业和中低技术企业之后,发现技术水平因素并不影响R&D活动产出效率与企业规模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周芳  赵彦云 《统计研究》2014,31(8):24-30
海淀科技园是全国高技术产业和技术创新的中心,是中央政府追求建设的技术创新资源转化成产业创新能力的全国示范区,其中信息服务业是其龙头产业。本文在CDM的分析框架下,基于海淀科技园企业年报的微观数据,对信息服务业创新过程与制造业进行比较研究, 挖掘促进两个产业创新的关键要素,总结制造业和信息服务业内在的创新机理,并为两个产业的创新政策制定提供有效参考。研究发现:在信息服务业中新产品产出倾向与企业规模呈倒U型关系,而制造业中创新规模效益显著;信息服务业的知识密集特征显著,而制造业并不显著;信息服务业中国有企业从创新投入到创新产出的转化效率低下,而制造业中国有企业在创新投入阶段就表现出创新动力不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本文将“熊彼特创新”概念引入至空间经济学城市分析框架中,建立了中间产品创新的城市经济发展均衡模型,重点分析了企业创新成功率与城市规模之间的关系,并运用1998-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进行了城市层面的计量检验.研究发现,无论是以人口规模衡量的绝对规模还是相对规模,抑或是以GDP衡量的市场规模,企业创新成功率与城市规模之间都呈倒U型关系,因此需要防止因城市过大或过小而造成的效率损失.计量结果也显示,创新能力越强的企业越倾向于市场规模越大的城市,市场选择效应显著;同时,劳动者人力资本素质的提升对企业创新成功率具有正向推动作用;基础设施的改善同样具有显著正效应;而高房价则对企业创新成功率具有负效应.  相似文献   

5.
文章基于中国农业上市公司的数据系统,分析了股权结构影响公司财务绩效的机制和渠道,发现股权集中度的提高一方面不利于股东利益的制衡和监督,直接损害了公司的财务绩效;但是另一方面却可以通过提高公司的决策效率间接提高公司的财务绩效,这两种渠道共同发挥作用最终使得股权结构与企业财务绩效之间的变动呈现倒U型关系.此外,由于自身特殊的经济属性,农业上市公司并不具有显著的规模经济,资产规模对于财务绩效的影响有限,而企业的成长性则对财务绩效产生较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制造业是集聚现象表现最明显的产业,文章基于上海市制造业的数据,利用Ellison和Glaeser建立的产业集聚指数模型,从企业规模、市场开放程度这两个角度对上海市制造业22个细分行业的集聚程度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大部分行业的集聚程度呈现出不断加强的趋势;随着市场开放程度的提高,地区集聚也越明显;企业相对规模与产业集聚呈“U”型变化关系,只有企业规模达到一定程度之后,才与产业集聚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2000-2007年工业企业数据库和海关数据库,通过对已有企业层面进口产品质量测算方法的改进,从进口产品质量角度研究了我国进口促进政策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之间的关系及其内在传导机制.研究发现:从一般贸易的进口来看,进口中间品质量的提升显著促进了企业创新,进口资本品质量的提升对企业创新的影响表现为倒U型;技术溢出和市场扩大是企业进口产品质量促进创新的两个显著性路径,但是,降低生产成本路径不是影响企业创新的显著性路径;进口产品质量的提升显著增加了企业持续创新的时间.本文的政策启示是:中国实施进口促进政策具有合理性,实施积极的进口贸易政策对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价值网络和资源基础观为理论基础,以263家制造业企业为样本,运用因子分析、回归分析以及Bootstrap方法进行实证研究。将内部资源配置于广告与研发两类活动,探讨处于不同价值网络位置的企业如何通过广告和研发资源的合理配置提升企业绩效。研究结果表明,网络中心位置和中介位置均对企业绩效具有显著促进作用,研发投入和广告投入均在此过程中发挥中介效应;广告投入和研发投入均会对市场绩效和创新绩效产生显著影响,但广告投入对于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呈现显著负向作用;环境不确定性对网络中心位置与广告投入、研发投入之间的关系具有显著调节效应,对于网络中介位置与广告投入之间的关系也具有显著调节作用,但对于网络中介位置与研发投入之间关系的调节效应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李春梅 《统计与决策》2023,(24):179-183
文章使用2011—2020年中国上市企业微观数据,从前沿技术差距视角探讨数字经济对企业创新的影响,重点分析前沿技术差距对数字经济与企业渐进式创新和突破式创新之间关系的差异化作用。结果显示:数字经济能够显著促进企业两类创新发展;前沿技术差距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呈“U”型,尤其对企业突破式创新的作用效果更强;前沿技术差距导致在企业和数字技术的互动和融合时产生差异,进而对数字经济创新效果的作用呈现先增强后减弱的“倒U”型影响,对渐进式创新的影响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10.
舒欢  李晴岚 《统计与决策》2022,(24):169-173
文章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使用跨层次模型,以66家A股上市房地产企业为样本,研究了房地产企业社会责任如何作用于企业价值,并考察了财务柔性的中介效应以及产权性质的跨层次调节效应。结果显示:组织中的社会责任与企业价值之间存在显著的“倒U”型关系,资本市场社会责任、组织中的社会责任以及产品市场社会责任以不同的方式对财务柔性影响显著,财务柔性对企业价值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财务柔性在组织中的社会责任与企业价值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产权性质在企业社会责任对财务柔性的影响中存在跨层次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11.
王小童  高昌林 《统计研究》2009,26(3):97-101
  本文介绍创新调查分析领域比较流行的CDM模型的由来、结构及其在创新调查分析领域的应用,依据全国工业企业创新调查指标对CDM模型进行了改进,尝试建立一个适合进行中国企业创新的微观实证研究的模型框架。  相似文献   

12.
邓冰 《统计研究》2005,22(4):75-2
经济普查是一项国情国力的综合调查 ,调查的对象是从事第二、第三产业的全部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经营户。与人口普查、工业普查等相比 ,经济普查调查的范围更全、涉及的领域更广。国家投入大量资金、人力、物力进行经济普查 ,得到的最终成果是经济普查数据资料。这些统计数据有 1 0 0 0余项指标 ,可谓非常全面和具体。如何开发应用这些原始数据资料 ,让经济普查数据更好、更方便地满足政府制订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需求 ,服务于社会 ,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迫切问题。有关“如何开发与利用经济普查数据”方面的讨论很多 ,有人主张…  相似文献   

13.
许宪春 《统计研究》2006,23(1):16-21
 国民经济核算 方法制度 改革 GDP  相似文献   

14.
杨缅昆 《统计研究》2005,22(4):64-4
美国经济学家瓦西里·列昂节夫于 1 93 6年创立投入产出模型。由于这一模型在各国宏观经济管理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因而受到世人的瞩目。 1 968年 ,联合国统计局将投入产出核算纳入SNA中 ,使其与国民收入核算一道 ,成为国民经济核算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投入产出学领域内 ,国内外许多学者都试图在列昂节夫的投入产出模型的基础上有所创新 ,使投入产出分析不仅用于中间产品的分析上 ,也不仅用于考察最终产品和总产品之间的数量关系上 ,而是能在更大的经济领域内得到更广泛的运用。刘起运教授所发表的《结构式凯恩斯乘数模型研究》(《统计研…  相似文献   

15.
政府统计改革千头万绪,只有抓住主要矛盾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近来,以调查队的整合为标志的统计体制改革取得进展,国家统计、地方统计、部门统计三位一体的格局愈见清晰。在此之时,如能将统计标准化建设放在较为重要的位置,抓住这一统计制度的细微之处做好“文章”,则是通往“内创和谐、外树信誉、优质服务”的快捷之路。一、统计标准和统计标准化标准是衡量事物的准则,统计标准则是统计活动过程中用以衡量统计对象的准则。统计标准的内容其实十分广泛,不只是各种统计分类,统计活动过程中所运用的概念、范畴、目录、编码、表式,特别是统…  相似文献   

16.
范小玉 《统计研究》2006,23(11):20-23
“十五”时期,党中央、国务院针对农业基础薄弱、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下降、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等问题,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成就显著:粮食生产走出低谷,林业、畜牧业、渔业全面发展,农业生产结构进一步优化,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为“十一五”时期农业生产发展和农村经济繁荣奠定了坚实基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呈现良好开端。一、“十五”时期农业和农村政策回顾2001年是“十五”计划第一年,这一年比较重要的农村政策是对我国农产品市场和农村要素市场进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计划经济体…  相似文献   

17.
长江三角洲地区制造业结构趋同与竞争绩效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志华  陈圻 《统计研究》2005,22(3):33-4
一、制造业结构趋同的概念及其测度方法  按照国家统计局颁布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 (GB/T475 7 2 0 0 2 ) ,制造业是指第二产业中除采掘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外 ,对从采掘工业和农业中获得的原料进行加工的工业 ,包括 3 0个大类、1 69个中类、482个小类。制造业的结构是指整个制造业的行业构成及其相互关系。制造业结构趋同是指在经济发展过程表现出的区域间制造业行业的组成类型、数量比例、空间分布、关联方式等方面演进变化趋于一致、结构差异逐步缩小的现象。其主要表现在 :构成制造业的行业门类逐步齐全、区…  相似文献   

18.
从“民工荒”看未来若干年农村劳动力的供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4年初以来,我国广东、福建、山东、浙江等地出现了“民工荒”,这是我国近二十年“民工潮”之后首次出现“民工荒”现象。“民工荒”现象引起了政府、学术界、媒体的广泛关注和争论,争论主要集中在以下三点:①真假问题之争。有人认为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仍很充裕,目前有1.5亿农村劳动力准备向非农产业转移,不要将“用工荒”误传为“民工荒”,“民工荒”是一个假问题。②是“民工紧”,不是“民工荒”。③“民工荒”是局部还是全面?这些争论是有意义的。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本文利用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给出了2006~2016年我国农村劳动力…  相似文献   

19.
数据挖掘运用的理论与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一、引言数据挖掘是指一个完整的过程 ,该过程从大型数据库中挖掘先前未知的 ,有效的 ,可实用的信息 ,并使用这些信息做出决策或丰富知识。数据挖掘环境可示意如下图 1。数据挖掘与传统的数据分析 (如查询、报表、联机应用分析 )的本质区别是数据挖掘是在没有明确假设的前提下去挖掘信息、发现知识。数据挖掘所得到的信息应具有先未知 ,有效和可实用三个特征。先前未知的信息是指该信息是预先未曾预料到的 ,既数据挖掘是要发现那些不能靠直觉发现的信息或知识 ,甚至是违背直觉的信息或知识 ,挖掘出的信息越是出乎意料 ,就可能越有价值。在商…  相似文献   

20.
 运用恒常条件相关(CCC)和动态条件相关估计方法(DCC),本文考察了中国金融经济周期与真实经济周期的动态关系。研究发现,从1999年开始,随着中国金融深化程度和金融市场开放度的提高,金融经济周期与真实经济周期的动态关联程度持续上升。金融因素对经济周期的影响越来越显著,货币政策对真实经济的引导效果进一步强化,金融经济周期在中国表现愈加明显。政府运用宏观经济政策平抑经济波动时,不能仅以真实经济指标作为参考,还应参考金融经济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