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富有独特个性,充满戏剧色彩的郁达夫,不仅以他的小说、散文和旧体诗创作名传于世,而且他对文学理论的研究,对文学创作的评论与总结,也给我们留下不少有价值的东西。 郁达夫的理论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他写过《文学概说》,简结而全面地论述了他心目中的文学理论。人们也许还未意注到,他还是一位各体文学理论家。他写有《小说论》、《戏剧论》、《诗论》等专著。关于散文,虽然没有用这三论一样的名称形式  相似文献   

2.
引来的浪漫主义:重读郁达夫《沉沦》中的三篇小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郁达夫的小说集《沉沦》是引来的浪漫主义作品。其中的小说《沉沦》、《南迁》、《银灰色的死》包含大量的对德国和英国浪漫主义作家作品的引用。与一般五四作家引用西方文学不同,郁达夫不是仅仅停留在表面的引证上,或认同西方作家并以此为榜样,而是把他喜爱的西方文学作品注入自己作品的内容和形式之中。虽然郁达夫没能把西方文学的文本放进他的小说后作进一步的创造性转化,从而为中国现代文学开出另一个现代主义写作传统,但是,他的这种史无前例的西方文学的文本引用,至今看来依然可圈可点。  相似文献   

3.
郁达夫的小说创作代表了中国现代文学浪漫主义小说创作的最高成就,而他的小说创作的盛衰,也几乎是与我国五四时期浪漫主义文学的兴衰同步的,因而郁达夫小说创作的演变,就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关注。一般认为,郁达夫的小说创作以一九二七年发表的《过去》为界,经历了一个从浪漫主义向现实主义演变的过程,或者认为在他的小说创作中,以《过去》为标志,在表现灵与肉的冲突中实现了由表现肉欲冲动到表现情欲净化的转变。这两种看法似乎都在肯定郁达夫小说创作的演变,却都与郁达夫小说创  相似文献   

4.
他,《中国文学家辞典》称为“当代作家、文学评论家”,被收入由中、美、苏、日等国编的《当代天下名人传略》。他,现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解放区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鲁迅研究会会员。他——山西大学中文系高捷教授,原名张祯,笔名张正,常直等。自1963年从《山西日报》社调山西大学以来,一直在中文系任教。在这不到三十年的时间里,他坚持在教学与科研的  相似文献   

5.
郁达夫与日本文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研究郁达夫与日本文学的关系,对于深入探讨郁达夫小说风格形成的历史渊源,无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试比较分析郁达夫的《沉沦》和佐藤春夫的《田园的忧郁》(以下简称《忧郁》),愿为郁达夫研究尽微薄之力。  相似文献   

6.
郁达夫对中国现代传记文学的独特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郁达夫虽以诗和小说闻名于世,但他对中国现代传记文学发展和繁荣也作出了独特而多样的贡献.他既是传记文学作家,也是中国现代传记理论的奠基者之一.郁达夫的传记文学创作不拘一格,种类繁多,很难用中国古代传记体式──史传、杂传、散传、专传和纪传体小说──来规范和分类.从其创作实际看,主要有自传、文人传记、回忆录、日记书信和纪传体小说等五种类型,其间都有优秀作品传世.郁达夫对现代传记理论也有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写有《所谓自传也考》、《传记文学》、《什么是传记文学?》、《日记文学》和《再谈日记》等文章,对现代传…  相似文献   

7.
从创作处女作《银灰色的死》起,疾病一直是郁达夫小说中的重要元素。郁达夫小说中的人物大多患有不同程度的身躯疾患和精神疾患。其中,肺结核病、神经衰弱症、性行为障碍和精神病是最常见的四种疾病。郁达夫对疾病的偏爱,与他的生命体验密不可分,与他的文学性格也休戚相关。疾病在郁达夫小说中有独特的价值:它是零余者的徽记,社会失序的象征,它彰显人的尊严,契合营造忧郁情调。  相似文献   

8.
<正> 郁达夫是于一九三八年年底离开祖国赴南洋的,赴南洋以后有没有作品?过去有的研究工作者是持否定的态度的。解放后,曾负责编选《郁达夫选集》的丁易就说过:“抗战爆发以后,达夫先生似乎没有写下什么创作。”其实这是一个很大的误会。达夫在星洲(新加坡)共住了三年两个月又八天,他先后曾接编过《星洲日报》的早版副刊《晨星》、晚版副刊《繁星》和文艺周刊,兼编过《星滨日报》的文艺双周刊,又担任过《星光画报》文艺栏、《华侨周报》等杂志的主编。在此期间,他一方面紧张地从事编辑工作,另一方面又不倦地从事写作。在一九三九年至一九四一年间,几乎每星期都有二三篇文章发表。香港等地,从五六十年代起,已有人陆续收集整理他在南洋的著作。先后曾出版过《郁达夫南游记》、《郁达夫南洋随笔》、《郁达夫抗战论文集》、《郁达夫抗战文录》、《达夫诗词集》、《郁达夫诗抄》等集子。  相似文献   

9.
1925年铃木虎雄在《支那诗论史》①一书中指出三国魏之后中国进入"文学的自觉时代"。他说:"魏以后……文学底自身是有价值底思想已经在这一时期发生了,所以我以为魏底时代是中国文学上的自觉时代。"[1](P47)在鲁迅一次演讲中提及这个观点②之后,文学史家如刘大杰、罗根泽、王瑶、游国恩、钱穆、余英时等都从不同角度述及这个观点。③所谓"文的自觉",一则  相似文献   

10.
在小说、散文、诗歌的创作上,郁达夫是可以同郭沫若相提并论的文学巨匠。郭老对他评价极高:“鲁迅先生的韧,一多先生的刚,达夫先生的卑己自牧,我认为是文坛三绝。”(郭沫若《再谈郁达夫》)确实,郁达夫  相似文献   

11.
郁达夫先生在《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言》中说:“朱自清虽则是一个诗人,可是他的散文仍能够贮满着那一种诗意,文学研究会的散文作家中,除冰心外,文章之美,要算他了。”本文从朱自清先生的散文中,选择了《春》《绿》《荷塘月色》《生命的价格——七角  相似文献   

12.
纳兰性德是被誉为"清代词人之冠"(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的著名词家,纳兰性德在词的功能和审美价值等重大问题上阐发的精辟见解,达到了那个时代可能有的新高度。正是对词创作上的正确认识,是他进行创作的理论基础,指导着他的创作实践,引导其词达到了与众不同的艺术造诣。  相似文献   

13.
自从郁达夫的“自叙传”小说问世,特别是他公开表明在理论上赞同法朗士的“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的主张后,引起了很多研究者的兴趣,有的说,他的“自叙传”是“个人生活的写照”;有的说,他的小说深受日本“自然主义”文学的影响,来源于日本的“私小说”;日本汉学家伊藤虎丸先生则认为,郁达夫的《沉沦》与佐藤春夫《田园的忧郁》“一样地继承了‘日本自然主义’的创作方法。”笔者认为,郁达夫创作虽然大都取材于个人经历、身边琐事,但不能说是“个人生活的写照”;他留学日本,在日本民族文学  相似文献   

14.
前些时候,我尝试着翻译日本学者稻叶昭二先生的著作《郁达夫—他的青春与诗》一书。稻叶先生致力于中国新文学研究,《郁达夫》一书就是他综合目前所知的材料写成的一部研究郁达夫少年及留日十年的创作与生活的专著。该书引用了大量原始材料,其中有些还是国内未曾介绍过的,多多少少可以订补国内一些材料的缺误。 该书的“第八高等学校以后”一章里有这样一段话: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先驱人物,郁达夫的批评不仅是有自觉意识的,而且还是有明确的文学理想支撑的.从踏上文坛起,郁达夫就意识到批评与文学创作有着密切的关系,他所进行的文学批评、文艺批评无不是有的放矢的活动,他是在自己对文学、对批评的明确看法引导下与时代、与文学潮流展开对话的.率真、宽容、同情是他批评意识的三大特点,这三者与郁达夫接近文学作品并对之作出反应的心理状态息息相关,更应视作郁达夫与作品主体交流时所显示的思考的独特性所在.  相似文献   

16.
一在五四文艺思潮的发展中,对于艺术理论、美学思想的探求,呈现出空前的繁荣局面.较早一些的王国维和继之而来的蔡元培等人不要谈了;鲁迅、郭沫若、茅盾、郁达夫、王统照等现代作家,都以他们的创作和理论,从不同的侧面,丰富了现代美学的理论. 茅盾在他全部革新《小说月报》之前,便写下了《托尔斯泰与今日之俄罗斯》①、《现在文学家的责任是什么?》②、《新旧文学平议之平议》③等文艺论著.尔后又不断地从各方面阐释自己的文艺见解.他系统地研究了欧洲的古典主义、浪漫主义、自然主义  相似文献   

17.
18世纪法国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卢梭对中国的现代文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尤其是他的自传———《忏悔录》。在众多崇拜卢梭其人 ,仿效卢梭写作风格的中国作家之中 ,与之最为贴近的要数郁达夫。时代精神的契合、文学观念的相近、个性气质的投合 ,使郁达夫对卢梭很偏爱 ,并被世人称为“中国的卢梭”。但是 ,从卢梭和郁达夫的自传中却体现出两者不同的精神内涵。卢梭的自传只是借用“忏悔”的外衣 ,目的就是要突现自我 ,表现自我。与之相比 ,郁达夫的自我意识尚未成熟到这种程度 ,他没有卢梭那样对自我的充分信任 ,他是在忏悔中寻找希望。卢梭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化的奠基人之一 ,而郁达夫也称得上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大胆探索者  相似文献   

18.
郁达夫独特的自述文体所蕴蓄的深厚内涵,折射出郁达夫的个人生活、思想变迁、文学实践和社会历史的多重色调。以《沉沦》与《南迁》为核心文本,以郁达夫陆续写作的"创作回忆"为辅助文本,对郁达夫留日时期的自述特征进行思考。这一时期,郁达夫肯定了生活细节记录的意义,并以此为前提开始自述,致力于解决其自我认知的问题。通过对"灵与肉"关系的思考,郁达夫建立起由沉沦到新生的自述逻辑,并最终确立了自己的典型形象:"肉体的患病者"和"精神的贫苦者"。  相似文献   

19.
运用尼采与舍勒等人的怨恨理论分析现代作家郁达夫的创作与生平 ,我们首先从对《沉沦》主人公的性心理与民族情绪开始着手 ,分析《沉沦》的主人公由性压抑而引发的民族情绪。以此为契机 ,我们分析现代民族主义的心理机制。进而 ,根据现代性陌化空间的特点 ,将这种现代性陌化空间与古典的亲和性空间进行比照 ,解读郁达夫一生创作行迹 ,由此概括出他徘徊于沉沦与隐逸之间的现代性人格。  相似文献   

20.
郁达夫的文学创造活动发轫于诗,他的诗词的水准甚至在他的小说之上。赴日留学其间,乡愁与乡思是其诗词中的重要主题;在他从日本回国后,他又写了不少感时、伤怀、明志诗,为我们展示了他的心灵历程。同时,反映郁达夫私生活的诗,在郁达夫的创作中占有一定的比重。对山川风物的描写是郁达夫的诗词创作的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他诗词创作中最有价值的部分。总之,诗词的创作贯穿于他的整个文学生涯,反映了他的生活与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