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老子在其《老子》一书中所提出的"道法自然"的养生原则、"冲气以为和"的养生目标以及"抱一"养生、以"啬"养生、以"静"养生、"守柔"养生等一系列养生方法,构成了老子养生学的基本内容,形成了比较系统的养生论。老子的养生论不仅奠定了传统养生文化的思想基础,而且对于中国后世养生学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诸子百家无不重视养生,只是各家的养生观点和养生方法各有不同.在养生学的发展过程中,道、儒、释诸家思想对养生理论的发展和完善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形成了融道家、儒家、佛家、杂家等诸家学说于一体,尽取所长的中医大养生观.在诸多养生学说中,自称"非循一迹之路,守一隅之指"的杂家养生思想一直未受学术界的重视.笔者不揣冒昧,将杂家养生思想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传统养生学理论认为“春与肝相应”,说明春季的气候特点与人体的肝脏有着密切的关系,故春季的养生保健应以保养肝脏为主。在饮食上,春天应遵从“春夏养阳”的原则,适当多吃些温补阳气的食物,以补阳气、增强肝脏和脾胃功能。这里介绍几款适合春季养肝的食谱。  相似文献   

4.
现代系统科学认为:系统内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对于这一理论,中国养生学亦早有认识。如《素问·灵兰秘典论》说:“凡此十二官者,不得相失也。故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使通闭塞而不通,形乃大伤,以此养生则殃”。这里的“官”就是指人体系统中的各个要素,而要素与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中国养生学认为,在人体这个大系统中,最大的两个要素就是“心”与“身”,这二者的统一构成了人的正常生命活动。人们平时所说的身心健康就指生命活动所处于的这种最佳状态。养  相似文献   

5.
康德将养生学视为与治疗学相对的、预防疾病的艺术,其与中医在养生学的原则方面有三大相似相通之处:强调以德养生、养性,注重以理性克制感性,倡导符合中道的养生之道。对康德养生观与中医养生思想进行比较分析,既可完善对康德思想的探讨,亦能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中西医药文化的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6.
中医养生学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益寿延年的实用科学。中医养生的方法较多,主要有精神养生、饮食养生、起居作息养生等。精神养生精神养生是通过调节人体的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以保持身心健康的一种养生方法。具体做法主要有清心静神、颐养情志和顺应四时。清心静神清心静神就是保持心神清净,合理用神。具体做法是要做到清心寡欲。中医认为,妄思嗜欲出于心,嗜欲不止,将会扰动神气。降低嗜欲,可减轻思想上不必要的负担,使心胸开阔,襟怀坦荡,有助于神气的清静内守,保持身心康健。所以…  相似文献   

7.
可乐门诊     
《可乐》2007,(5)
养生的五个“不能等”不能等渴了才喝水水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正常运转和防病健身最重要的物质。水摄入不足,不但精神不振,口干舌燥,浑身无力,而且肝肾功能下降,毒性物质积蓄,病魔就会乘虚而入。口渴,提示体内缺水已颇严重。养生学认为,平时在渴感出现之前就应少量、多次补水。  相似文献   

8.
《社区》2010,(15):40-41
今年春季,我国西南地区遭到了史无前例的严重旱情,让人们再次认识到了水资源的宝贵。其实就人体自身而言,我们身上的“水分”之一——口水,也是十分宝贵的,它为人体的健康与长寿筑起了一道坚固的长城。早在上千年前,我们的先人早就认识到:人的唾液与长寿有密切关系。古代养生学家陶弘景曾说过:“食玉泉者,能使人延年,除百病。”道家创始人老子其养生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咽津养生。老子也认为,灵丹妙药虽好,但不如自己的津液。现代医学证实,唾液的确能“润五官、悦肌肤、固牙齿、强筋骨、通气血、延寿命”。  相似文献   

9.
《东坡养生集》系明清之际学者王如锡编纂而成,系统地收录了苏轼诗文杂著及同时代人相关记述。全书根据主题不同,分为12卷。从编纂及分类的理念来看,体现了对于养生真谛的深刻理解与独到的眼光,是养生学发展史上值得重视的养生著作。  相似文献   

10.
北宋文坛巨匠苏轼对中医理论及中医养生学颇有研究,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养生类作品和行之有效的养生方法,提出了"安"与"和"养生观,告诉人们只有保持内心的宁静与安详,顺应外界事物的变化,保持生理、心理与自然社会的和谐,才能泰然处世,颐养天年。  相似文献   

11.
葛洪是中国古代知名的养生学家、道学家和思想家,在中国道教史和哲学史上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他在长期实践的基础上博采众长,提出了自己的养生内炼思想,形成了一个全面的“内修外养”的养生内炼体系。  相似文献   

12.
先秦时期是养生学的发生阶段,后世诸多养生观念皆已开始萌发.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蕴含了丰富的养生文化内容,不仅长生观念已经广为流行,而且在天人合一的生活方式漫染下,在饮食、医药、环境、音乐等领域都已逐渐积累起丰富的养生经验,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3.
西藏传统养生体育不仅理论独特,而且具有对机体的影响、竞技运动和生命的整体优化观的特点,西藏传统养生体育在思想、精神、意识等方面的锻炼作用以及在维护人体健康、增强人体体质等方面有显著的健身意义  相似文献   

14.
白素菊 《社区》2009,(36):43-43
冷谦,字启敬,明代著名养生学家。据明史记载,他活了100多岁,著有《修龄要旨》一书。他的长寿健康与他的养生方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他主张用按摩结合气功的方法,养生防病治病,对于中老年人十分相宜。  相似文献   

15.
《说文解字》中记载了有关保健养生的字,可分为饮食、沐浴、饮水、居住、健身运动五类。表明上古时期保健养生学已达到一定水平,为此后此领域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古人为什么采用养生一词来标识有关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知识和行为 ?其原因有二 :一是古人高度重视人和生命 ,将人与天地等量齐观 ,认为生命是万物之尊。把生看作是天地间大德 ,认为爱惜身体就是对父母尽孝。二是养字含有供养、敬养之义 ,认为供养的关键在于减少或免除供养对象为自己生存所需应付出的劳动。养生 ,即供养生命、供养身体 ,亦如供养父母。因此古人亦认为养生的关键在于尽可能地节制和减少生命力的消耗 ,其最佳的途径则是“静”。因此传统养生学以静为主  相似文献   

17.
中医学自古以来就有"医易相同"和"医易同源"之说,中国一代大医孙思邈说:"不知易,不足以言知医",充分说明了<周易>对中医学的重要影响.在养生学方面,<周易>蕴含着丰富的养生理论,奠定了中医养生学的基本观点,对中医养生学的形成和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正先秦道家,对养生有很多深刻的认识和体会,后世养生学都曾予以借鉴,如近代葛洪《抱朴子内篇·黄白》中说:"我命在我不在天,还丹成金亿万年。"此句话在道教中原指通过修炼而达到极高的境界后,人可以"羽化成仙",从而"长生久视",生命不再受天地的约束。这虽然带有一定的迷信和幻想色彩,但从养生角度来看,"我命在我不在天"有其科学之处,可谓养生箴言。中医养生学认为,人在母体中孕育之时,胎儿得自父母的先天之精,其数量和质量决定了生命个体一生的生命延续方  相似文献   

19.
《内经》是中医学理论的奠基之作,除阐述医学理论之外,还广泛涉及到哲学、天文学、气象学、养生学、社会人文等多方面的内容,汇集了从春秋至秦汉时期的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形成独具人文性和多元思维特点的中医文化。《内经》养生学思想在天人相应整体观的影响下,重视内外兼顾、形神合一、动静结合,主张未病先防、预防为主的"治未病"思想,尤其重视社会心理因素对人体健康状态的影响作用,迄今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庄子哲学有关论述是用养生学阐发的,把哲学养生学化,形成亦哲学亦养生学的情况。庄子阐述养生学的方法有两种,内篇间接阐述:人生观中“师道”所论述的“守”与“坐忘”两种方法,“守”是讲养生的下手功夫次序;“坐忘”是静动修炼中的最高境界。“至人”、“神人”、“真人”的种种神奇本领,有的是潜意识,有的是“意念力”,它们的作用近年来已逐渐为科学实验所证明。处世哲学中的“缘督以为经”和“心斋法”则是小周天功和忘我入静术。政治观中“神巫季咸相壶子”,也透露和反出养生学和气功的情况。外、杂篇则多直接阐述,有论内外兼修、论养神养心、论卫生之经等。与老子相比,庄子的养生学具体且丰富,庄子是养生学与气功的真正鼻祖。内篇与外、杂阐述养生学的不同方法,亦有助于说明它们的归属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