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理论上说,法律形式主义所要求的法律自治应包括公法自律与私法自治两个方面,在理论上仍有必要大声疾呼私法优位和私法自治,应该正确认识<德国民法典>在本位选择上向近代民法"回归"的"保守"立场.当代中国应该摈弃制定"后现代"民法典的思路.我们既不能违背民法的基本精神,也不能脱离我国的现实国情,为民法典而制定民法典.另外,民法典作为市民社会的宪章要求,应尽可能地体现私法的形式理性,以自治规范为其核心.  相似文献   

2.
作为"草根民主"的农村基层自治,已极大地改变了中国基层政治生态,有效地促进了乡村治理与农村发展,具有多种政治伦理价值.从政治层面看,农村基层自治既是中国政治民主化的逻辑起点,又是中国农村社会和谐的稳定器;从伦理层面看,农村基层自治是基于道德秩序的传统自治态的延续,也是政治国家与公民社会分离的政治伦理生态使然;农村基层自治在其发展过程中展现了它强大的政治魅力与伦理魅力.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一些研究者认为,随着国家从乡村社会的有意识退出,原先民间社会的宗族势力得以复兴,在村民自治中呈现村干部、宗族精英与经济精英鼎立角逐的格局.本文对大理周城白族村的田野观察却显示了不同的结论:在当前村民自治中,宗族的政治是一种"弱表达"形式,宗族经济是一种"无主张"状态,惟有宗族文化,则具有现实的功能与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国农村村民自治自诞生、运行以来,一直备受学术界关注,聚焦了众多学者的目光。村庄的权力结构、朴午部工作状态、村民的政治参与、村庄治理、村务公开等都是村民自治运作状况的反应和体现,在村庄权力配置中,处理好“两委关系”仍然是关键。当前中国村民政治参与意识、自组织能力仍有待提高,目前社区组织形式还比较单一,有必要成立多样化的社区组织。因为农村社区组织形成的自律机制能够增强自我整合能力和自组织能力,为村民自治的运行提供社会现实基础,拓展村民自治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5.
村民自治组织是实施自治的平台与载体。村民自治发展从本质上也是自治组织变革的过程。自治组织建设直接决定着要素整合、组织形式与自治效度。作为一种特殊的微观公共组织,村民自治组织以落实民主价值为元目标,但具体目标存在时空差异。自治的首要任务是建立有机自治体。自治体建立的关键在于粘合成员,主要通过两种关系实现,一是社会关系,试图利用共同价值与整合社会单元的方式重新粘合村民;二是经济因素的运用,利用农村集体产权性质,将组织转为政经合体的自治变体。在有机的自治体中,依据成文的自治规则,通过组织架构完善与组织程序运转实现自治有效。同时,自治过程需要对政府与市场环境系统进行适应与运用。因此,有效的自治模式是在组织与成员既定关系调适下和适应外部环境变革中,追寻特定具体目标塑造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村民自治是我国基层民主政治的基础,其实践形式具有多样性。村民自治单元下沉的实质是对行政村自治功能的剥离和重心的下移,有助于强化村民自治的主体地位,提高村民自治的有效性,并巩固村民自治的社会资本。然而,村民自治单元下沉也面临组织运行缺乏经费保障、自治活动缺乏人才支撑,以及村民理事会"再行政化"等困境。充分发挥村民自治单元下沉的价值,需要掌握合适的"度",综合衡量村庄"软硬"环境,还要着力增强村庄治理资源,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住房商品化改革日益深化,社区形态发生深刻转型的现实背景下,执政党引领基层群众自治有必要遵循政党嵌入和体制吸纳的双向路径:一是采取党组嵌入、党员(公职人员)嵌入和规则性嵌入等形式,充分挖掘体制内的政治资源,将其嵌入到基层社会中去代表民意,理性促进党和政府引领社会;二是采取代议性吸纳、商议性吸纳、机构性吸纳和精英性吸纳等方式,激活现行体制中的民主因素,创设各种利益协调机制,及时化解社区中的多样矛盾,充分吸纳和整合社情民意。  相似文献   

8.
"自治"理论及其中国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宪政法理学角度出发探讨自治问题。认为 ,自治首先标示着人之为人的主体意识的觉悟 ,既包含了对历史性的社会学事实的陈述 ,又具有根本性的价值诉求和规范意味。在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相对分离的历史条件下 ,对于社会个体而言 ,人的自治在宪政制度意义上表征为私人领域的私权自主和公共领域的主权在民两大形态。在现代人的政治实践中 ,政权性的地方自治和民族区域自治、非政权性的社区自治、国家性的民族自决不过是人民主权实现的基本制度自治形态  相似文献   

9.
香港特别行政区“自治”与民族区域“自治”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比较分析的角度 ,探讨了香港特别行政区“自治”与民族区域“自治”在自治产生的依据、自治程度、自治机构的职能及自治效力范围等方面的差异 ,揭示了两种自治形式不同的属性和特征。同时本文也认为 ,两种自治形式的这些差异 ,只是自治“量”的区别 ,自治的“质”则未改变。并在此基础上 ,得出了有关自治的以下几个结论 :第一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 ,自治始终是解决国内差别的有效手段 ,体现了社会主义模式多元化、多层次的特点 ;第二 ,不同的区域问题只能用不同的自治形式加以解决 ,故两种自治形式不存在互换或替代的可能 ;第三 ,从自治本身的内在发展规律看 ,自治只是作为一种特定的历史现象存在的 ,其不仅有产生、发展的过程 ,也有最终归于消亡之时。  相似文献   

10.
欧洲中世时代产生了世界上最早的大学,这些最早的大学在管理、教学、学术研究上倡导自治精神,这种理念对西方后世的大学影响深远.而这种理念的产生也是有其深刻的社会原因的:中世纪城市的兴起,政治力量之间的博弈以及大学自身不断争取权利,都是其自治的必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