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从新诗出世以来,一直争论不休并且毫无结果的老问题,最近又喧腾起来了。《诗刊》发表了孙绍振同志的“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当代文艺思潮》发表了徐敬亚同志“崛起的诗群”。上海《社会科学》发表了丁芒同志“建立新诗体刍议”。《解放日报》发表了陈言同志“中国新诗向何处去”等文章。恕我孤陋寡闻,其它有关的高论还未能拜读。就从以上文章看,仍然是发展中  相似文献   

2.
本刊第十期发表了潘际合同志的来信和王凌同志的《不能离开人的社会性和人的历史发展去观察认识问题》的回信后,有些读者对王凌同志的回信的内容提出了些意见,并表示了自己的看法。他们的意见和看法,都也集中在对“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这一科学论断的如何理解上。为了通过讨论进一步领会毛主席的《实践论》和《人的正确思想是从那里来的?》等著作的精神实质,这一期我们把何汉云和方河清同志的文章摘要发表出来。没有全文刊出,这是由于篇幅的限制。  相似文献   

3.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张晓鹏同志来信,对本刊去年第7期发表的《“存在”是机械唯物主义哲学的起点》一文,提出不同观点,认为该文仅仅从分析杜林的哲学中得出这一论点是很难经得起推敲的。现将来信摘要如下: 贝克莱的哲学是从“存在就是被感知”出发的;  相似文献   

4.
丁宝兰同志一九七九年在《哲学研究》第二期上发表了《柳宗元世界观的实质问题》(以下简称《实质》),认为柳宗元世界观中“唯心主义的东西”是“主要方面”,一九八○年《哲学研究》第三期发表了柯兆利同志的文章,对丁文的基本观点提出商榷。一九八○年《哲学研究》第十一期又发表了丁宝兰同志的答辩文章《略论研究柳宗元世界观实质的方法论问题》(以下简称《方法论》),再次坚持“柳宗元世  相似文献   

5.
关于民族形成上限问题,本刊在一九八一年第二期发表了杜玉亭同志的《基诺族族源问题试探——兼论族源和民族形成的上限》一文后,第四期又发表了牙含章同志《关于民族形成的上限问题的两封来信》。现将杜玉亭同志《就民族形成的上限问题答牙含章同志》一文发表。我们认为,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是有意义的,热忱欢迎民族理论战线上的同志和关心这一问题的读者也来参加讨论。  相似文献   

6.
本刊1982年3期发表陈珍珍先生《一代艺术大师李叔同》一文后,在读者中间引起热烈反应,许多同志来信希望与作者联系,以便进一步了解李叔同事迹,也有一些同志对文章个别提法予以订正,或补充一些有关材料,现择二封来信刊载于此。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同志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马克思主义新论断发表以后,引起了自然科学界和社会科学界的高度重视,本期发表《科技日报》总编辑林玉树等同志撰写的《最大限度地解放“第一生产力”》,今后我们还继续发表这方面的文章,希望得到广大作者、读者的支持。  相似文献   

8.
今年7—8月,是毛泽东同志的光辉著作《实践论》、《矛盾论》(简称“两论”)发表50周年。7月1日又重新发表了邓小平同志《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这篇重要的文章。为了更好地学习和发扬“两论”的精神,及结合领会邓小平同志的重要文章的精神,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搞活,广东省社科联特于7月8日邀请了我省30多位社会科学界的同志举行了“纪念‘两论’发表50周年座谈会”。  相似文献   

9.
《人民日报》八月十三日重新发表了胡乔木的《短些,再短些!》同时发了来信和短评,再次大声疾呼:“用改进文风的实际行动,对读者的呼‘短’之声做出回答。”呼得好!我们是学术刊物编辑又是一些刊物的读者,也有同感。难道学术刊物上的文章统统都要以长见长、以长取胜么?不见得!“长”并不等于“有份量”,而“短”不一定就无学术价值。乔木同志当年向《解放日报》建议:“研究性的论文等等五分之四是两千字左右的。”对我们学术刊物来说,五分之  相似文献   

10.
一九七八年《复旦学报》复刊号刊登了邱明正同志的《试论共同美》一文。这篇文章引起了艺术工作者和美学爱好者的兴趣。我在去年第一期《复旦学报》上发表了与邱明正同志商榷的文章,题为《“共同美”在哪里?》。接着,去年第四期《复旦学报》发表了胡惠林同志和姜浪萍同志的两篇文章,对我的观点提出了异议。同时,我还收到了几封读者来信,都是与我商榷的。关于“共同美”的讨论不仅  相似文献   

11.
我曾在1990年《求是》第6期上发表《关于“超越”论之我见》一文,对近些年来出现的“超越”论思潮提出批评。《人文杂志》同年第6期上,发表翁寒松同志的《关于实践唯物主义的“超越性”问题》一文,对我和其他同志对“超越”论提出的批评进行批评。翁文对我的批评主要集中于两点:第一,我误解了高清海同志的“超越”说,不能在“超越”说的本来意义上去批评“超越”说,因而显得我是在跟风车进行战斗了;第二,我的整个批评,表明我仍然  相似文献   

12.
牟世金同志的《(文心雕龙)的总论及其理论体系》一文发表后,笔者和其他同志曾著文发表了一些不同看法。最近牟世金同志又发表了《关于(辨骚)篇的归属问题》一文,认为对他这篇文章的批评,“主要是对拙文中的‘总论’问题提出不同意见,特别是集中在《辨骚》篇的归属上。”这样说是不符合事实的。其实,有关批评文章,涉及到了牟世金同志那篇文章的全部主要论点。就本人那篇文章来说,虽只批评了他的关于“总论”的观点,但不只是讲《辨骚》篇的归属问题,更重要的是批评了他对“原道”、“宗经”及其相互关系的看  相似文献   

13.
<正> 顷日,读了《广东社会科学》1986年第二期发表的辛朝毅同志《陈白沙哲学本体论的再认识》以及1987年第一期发表的章沛同志《必须正确评价陈白沙哲学思想》和刘焜炀同志《陈白沙是“唯物主义者”吗?》三文,有些感触,故撰此文以争呜之.陈白沙到底是个什么哲学家?章沛同志认为陈白沙是一个“唯物主义者”,一些同志则持相反意见.我认为,陈白沙是一个从“客观”唯心主义转化为主观唯心主义的唯心主义者,即从“道心分立”转化为“道心合一”的唯心主义者.他的这个转化是“研究得道”(即“收拾‘此’”)的动的功夫得来的,而不是“涵养得道”的静的功夫得来的.  相似文献   

14.
编辑辑同志: 读贵刊一九八○年第二期所载纪念吴晗同志的文章、书目、照片,特别是夏鼐、张友仁同志的文章,内容翔实,持论公允,获益非浅。你们又做了一件好事。只是《吴晗同志著作目录》一文,稍有疏漏,现据所知,特为补正,以供参考: 一、《历史的镜子》系一九四五年十一月初版,出版者为重庆生生出版社。  相似文献   

15.
《社会科学》今年第一期发表了则鸣同志的《再驳“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源泉”》;第五期又发表了一组有关这个问题的讨论文章。我赞同姚伯茂同志的观点。这里,再补充几点看法。 第一,“认识源泉”是什么? 有的同志认为:“认识源泉指的就是认识的本原,认识的客观内容是哪里来的。”这种把认识的  相似文献   

16.
编辑同志: 贵刊一九七九年第三期“补白”《郭老首次发表的新诗》里引郭沫若同志的话说: “那时的《学灯》编辑是郭绍虞,我本不认识,但我的诗寄去不久便发表了出来。第一次看见了自己的作品印成铅字,真是有说不出的高兴。”按,这里所提及的“那时的《学灯》编辑是郭绍虞”,巳由绍虞先生本人在一九七九年五月出版的《战地》增刊  相似文献   

17.
牟世金同志在《中国社会科学》1981年2期发表了《〈文心雕龙〉的总论及其理论体系》一文,读后很有启发。同时也产生了一些不同看法。关于《文心雕龙》的“纲”的部分,笔者已有专文发表,现写出属于《文心雕龙》“理论体系”的部分,以便进一步讨论。  相似文献   

18.
广州的《学术研究》1989年第2期报道了姜建强同志的应用哲学即“无哲学”的观点。我即撰写了《“应用哲学”即“无哲学”吗?》一文与其商榷,发表在该刊1990年第1期上。拙文发表后,该刊在1990年第4期刊发了吴忠同志《“应用哲学”是哲学吗?》与我商榷。这两篇文章均在1991午《哲学年鉴》列目。由于种种原因,直到1993年我才有幸拜读此文。当  相似文献   

19.
黄楠森同志在《哲学研究》1985第12期上发表了《本体论能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一文。为此,我在《人文杂志》1989年第2期上发表了《评“本体论”哲学——兼论实践唯物主义》一文,对黄楠森同志的某些观点谈了我的看法。为此,黄楠森同志在《人文杂志》1990年第5期上发表了《再论本体论——答刘福森同志》的文章,对我的文章提出了全面的批评。看完答文很  相似文献   

20.
《哲学研究》七八年第十二期发表的王极盛同志的《何谓文艺的形象思维》,以及《社会科学战线》七八年第二期发表的韩凌、舒炜光同志的《形象思维问题新探》,是两篇引人注目的文章。王文把浦满春、孟伟哉、周忠厚、何洛、蒋孔阳、茅盾等同志的观点,叫做“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平行论”;而在我看来,王、韩、舒等同志的主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