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随园误记     
袁枚《随园随笔》卷七《官职类上·领录尚书尊于尚书令》记有: “宋书褚渊传:太祖崩,遗诏以渊录尚书事。江左以来,无单拜录者。……”查《宋书》并无《褚渊传》。按褚渊确是刘宋朝的官员,曾以尚书右仆射的资格为宋明帝的顾命  相似文献   

2.
《卷一·宋本纪上》今命使持节、兼太尉、尚书左仆射晋宁县五等男湛授相国印绶 ,宋公玺绂。 (中华书局 1975年 6月版点校本 ,第 18页 )按 :“湛” ,即袁湛 ,其奉晋命授刘裕相国印绶、宋公玺绂事在晋安帝义熙十二年 (4 16)十二月。今考之本书《袁湛传》云 :“义熙十二年 ,为尚书右仆射。武帝北伐 ,湛兼太尉 ,与兼司空尚书范泰奉九命礼物拜授武帝 ,帝冲让。”本书《范泰传》云 :“后加散骑常侍 ,为尚书 ,兼司空 ,与右仆射袁湛授宋公九锡 ,随军到洛阳。”皆记袁湛至洛阳授刘裕宋公玺绂等事时所任乃尚书右仆射 ,与此作“尚书左仆射”者异。又考…  相似文献   

3.
《卷五·海陵王纪》延兴元年……八月……骠骑大将军鄱阳王锵为司徒。(中华书局1972年1月点校本,第78页,下同)议:“骠骑大将军”,《南史·齐本纪下》同。今考本书卷四《郁林王纪》载隆昌元年四月,“丁酉,以骠骑将军庐陵王子卿为卫将军,尚书右仆射鄱阳王锵为骠骑将军,并开府仪同  相似文献   

4.
《卷二十九.吕安国传》“封彭泽县男,未拜,明年,改封钟武县,加邑为四百户。”(中华书局1972年1月版点校本,第537页,下同)按:前出泰始二年,此“明年”者,泰始三年也。考安国前封彭泽县男,后改封钟武县而未出爵位,盖为男爵也,故下文载泰始四年,安国“又改封湘南县男”,亦男爵耳。寻《宋书.沈攸之传》载宋顺帝升明初讨沈攸之时《尚书符》述安国爵亦云“湘南县开国男”,是为得之。而《宋书.殷琰传》记殷琰降后,安国封钟武县子,则非是(说详拙作《宋书校议.卷八七校议》)。又,《宋书.殷琰传》云:“以平琰功,刘怀珍封艾县侯,食邑四百户,垣闳乐乡县…  相似文献   

5.
《后汉书·光武帝纪》:“更始亦遣尚书仆射谢躬讨郎”,李贤注曰:“谢躬为尚书仆射。”余按:正文及注皆误,谢躬为“尚书令”,非为“尚书仆射”。《后汉书·马武传》:“更始立……拜为振威将军,与尚书令谢躬共攻王郎。”《后汉书·吴汉传》:“初,更始遣尚书令谢躬率六将军攻王郎,不能下。”《后汉书·庞萌传》:“更始立,以为冀州牧,将兵属尚书令谢躬,共破王郎。”又《后汉书·岑彭传》注引《续汉书》、《后汉纪·光武皇帝纪》皆云谢躬为“尚书令”。而据《后汉书·鲍永传》、《初学记》卷一一引《东观汉记》鲍永是为“尚书仆射”。《后汉书·…  相似文献   

6.
《宋书》考疑(四)丁福林《卷十五·礼志二》大明四年九月,……太常陆澄议立锴,(中华书局1974年10月点校本,第410页)按:考本史《礼志一》云:“宋孝武大明三年九月,尚书右丞徐爱议:……博士司马兴之、傅郁、太常丞陆澄并同爱议。”《礼志四》云:“大明...  相似文献   

7.
史浩(1106~1194),字直翁,明州鄞县(今浙江宁波)人,高宗绍兴十五年(1145)进士,历太学正、国子博士、建王府教授等,孝宗朝除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知制诰、参知政事、尚书右仆射,拜右丞相,有《峰真隐漫录》五十卷,《宋史》卷三九六有传。  相似文献   

8.
《卷三.宋本纪下》“(泰始四年)二月乙巳,左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王玄谟薨。”(中华书局1975年版校点本,下同。第81页)按:中华书局校点本《宋书》之《明帝纪》云是时,“右光禄大夫、车骑将军、护军将军王玄谟薨”,《校勘记》云:“三朝本、北监本、毛本、殿本作‘右光禄大夫’  相似文献   

9.
《卷九·后废帝纪》   (元徽二年 )五月……甲午 ,抚军典签茅恬开东府纳贼。 (中华书局 1974年 10月版点校本 ,第 182页 )按 :中华书局点校本《校勘记》云 :“‘抚军’ ,《南史》作‘车骑’ ,《建康实录》作‘护军。’”考《南齐书·高帝纪上》载此事亦作“车骑典签” ,《通鉴》卷 133则云 :是时“抚军长史褚澄开东府纳南军” ,《考异》云 :“《宋书》作‘抚军典签茅恬开东府纳贼’ ,《南齐书》作‘车骑典签茅恬’ ,盖皆为褚澄讳耳。今从《宋略》。”今考褚澄乃齐开国元勋褚渊之弟 ,澄此后又仕齐至尚书。《宋书》成于齐初 ,萧子显又为齐之…  相似文献   

10.
《卷一·宋本纪上》二年春二月……执政使使者诛皇弟义真于新安。 (中华书局 1975年 6月版点校本 ,第 30页 )按 :庐陵王义真之死 ,《宋书·少帝纪》亦记在景平二年二月 ,而《宋书》之《徐羡之传》、《武三王传》则记在是年六月。《通鉴》卷一二○从传亦记在六月 ,《考异》云 :“《宋》、《南史》《本纪》 ,二月废义真徙新安之下 ,即云 :‘执政使使者诛义真于新安。’《宋·义真传》 :‘六月癸未 ,羡之等遣使杀义真于徙所。’《羡之传》亦云废帝后‘杀义真于新安 ,杀帝于吴县’。按《长历》 ,六月庚寅朔 ,无癸未 ,盖癸丑也。”福林按 :《宋书…  相似文献   

11.
《通典·职官》记:“(三国)魏置五兵尚书”(《宋书·百官志》记:“五兵尚书领中兵、外兵、骑兵、别兵、都兵”)。“晋初无,太康中乃有五兵尚书,而又分中兵、外兵为左右”(原注:“晋虽分中兵、外兵为左右,与旧五兵为七曹;然尚书唯置五兵而已,无七兵尚书之名”)。 “后魏为  相似文献   

12.
闻国新《自居易与元稹》(《山花》1980年3月号)一文描绘了元白相会夷陵的情形,说:“元稹的原配夫人谢氏,不幸早逝,元稹写了三首《遣悲怀》的诗悼念她……谢氏却再享受不到这种富贵了。”但史话涉史。于史实有抵触处,文中谢氏应系韦氏之误。据《韩昌黎集》卷二十四《监察御史元君妻京兆韦氏夫人墓志铭》:“仆射(韦夏卿)娶裴氏皋女、皋父宰相耀卿,夫人于仆射为季女,爱之、选婿得今御史河南元稹。”韦夏卿宫至太子少保,死后追赠左仆射、地位很高。据白居易《河南元公墓志铭》(白香山集卷六十一):“前夫人韦氏,懿淑有闻,无禄早逝”前夫人即指原配夫人。  相似文献   

13.
洪适(1117-1184)字景伯,晚年自号盘洲老人,南宋鄱阳(今江西波阳)人。徽猷阁直学士洪皓长子,以父出使恩补修职郎。绍兴十二年(1142),与弟遵同中博学宏词科,官至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卒谥文惠。辑《唐登科记》十五卷,《五代登科...  相似文献   

14.
<正> 沈约是经历过南朝宋、齐、梁三代的历史人物。《宋书》从齐武帝永明五年(487)春开始编纂,于永明六年二月完成,这当然应归功于沈约个人的不懈努力,更重要的是作为编纂基础的资料有相当一部分已被宋代学者整理出来,此外,还与皇帝对编纂《宋书》的强有力影响有关。《宋书》编纂时政治环境稳定,我认为通过《宋书》可以确认  相似文献   

15.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于太延五年(公元439年)以太子拓跋晃为监国,授其以执政权力和皇位继承权力,但结果却导致了一场父子相残的悲剧——正平元年事变. 一、正平元年事变的真相关于正平元年(公元451年)事变,《魏书》卷九十四《宗爱传》中有记载,日:“恭宗(拓跋晃)之监国也,每事精察,爱天性险暴,行多非法,恭宗每衔之.给事仇尼道盛、侍郎任平城等任事东宫,微为权势,世祖颇闻之.二人与爱并不睦.为俱道盛等案其事,遂构造其罪.诏斩道盛于都街.时世祖震怒,恭宗遂以忧薨.”《北史》卷九十二《恩幸·宗爱传》所载与《魏书》同.而《宋书》卷九十五《索  相似文献   

16.
《卷三·宋本纪下》(元徽 )二年夏五月……甲午 ,车骑典签茅恬开东府纳贼 ,贼入屯中堂 (中华书局 1975年 6月版点校本 ,第 86页 )。按 :“车骑典签茅恬开东府纳贼” ,《南齐书·高帝纪上》同 ,而《宋书·后废帝纪》则作“抚军典签茅恬开东府纳贼” ,《建康实录》卷十四作“护军典签茅恬开东府纳贼”。今考《通鉴》卷一三三云 ,是时“抚军长史褚澄开东府纳南军” ,《考异》云 :“《宋书》作‘抚军典签茅恬开东府纳贼’ ,《南齐书》作‘车骑典签茅恬’ ,盖皆为褚澄讳耳。今从《宋略》。”据《南齐书·褚渊传》 ,褚澄乃齐开国元勋褚渊之弟 ,且…  相似文献   

17.
《卷二·宋本纪中》(元嘉二十六年 )三月丁巳 ,宴于丹徒宫 ,大赦。(中华书局 1975年 6月版点校本 ,第 5 1页 )《校勘记》 :按元嘉二十六年三月丁卯朔 ,无丁巳 ,四月丙申朔 ,二十二日丁巳。疑“三月”为“四月”之讹。按 :《校勘记》指实“三月丁巳”之讹 ,甚是。然而其疑“三月”为“四月”之讹 ,似尚可商榷。盖文帝是时宴于丹徒宫并大赦事乃因是年二月幸丹徒而起 ,《宋书·文帝纪》云是年“二月己亥 ,车驾陆道幸丹徒 ,谒京陵” ,本卷上文亦云是年“二月己亥 ,幸丹徒 ,谒京陵” ,所载皆同。考是年二月丁酉朔 ,己亥为月之初三日 ,丁巳为月之…  相似文献   

18.
《卷三十二.王琨传》“出为持节、都督广交二州军事、建威将军、平越将军、平越中郎〔将〕、广州刺史。”(中华书局1972年1月版点校本,第578页,下同)按:中华书局校点本《校勘记》云:“‘平越将军’,按《宋书.百官志》有四平将军,无平越将军。广州刺史往往带平南将军军号,‘平越’疑‘平南’之讹。‘平越中郎〔将〕’张森楷校勘记云:‘有平越中郎将,无平越中郎。’按《通典.职官典》:‘平越中郎将,晋武帝置,理广州,主护南越。’此脱一‘将’字,今补。”今考《宋书.百官志》,建威将军,官第四品;而四平(平东、平南、平西、平北)将军则官第三品…  相似文献   

19.
“生平无事可述,惟读书数十年,著书百余卷耳。”——东塾先生《自述》一八一○年(清嘉庆十五年庚午春二月十九日)生。一八一六年(嘉庆二十一年丙子)六岁。入塾,读《论语》。一八一八年(嘉庆二十三年戊寅)八岁。读《论语》、《大学》、《中庸》、《孟子》。一八一九年(嘉庆二十四年己卯)九岁。读《孟子》、《诗》、《易》、《书》。一八二○年(嘉庆二十五年庚辰)十岁。读《尚书》、《礼记》。一八二二年(道光二年壬午)十二岁。读《左传》。一八二七年(道光七年丁亥)十七岁。肄业于粤秀书院。“复问诗学于张南山先生”,“问经学于侯君漠先生。”(自述) 一八三一年(道光十一年辛卯)二十一岁。读《四库简明目录》。一八三二年(道光十二年壬辰)二十二岁。读《禹贡锥指》。学算。一八三四年(道光十四年甲午)二十四岁。著《汉地理图》。读《文选》,治《谷梁春  相似文献   

20.
中华书局标点本《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五十,真宗咸平四年十一月辛巳,吴淑上言“车战之利,自古有之,放卫青、李陵、田豫、马隆及汉光武与敌战,皆用车而胜。”该书整理者出校说: “田豫,《通考》卷一五八《兵考》作 ‘刘豫’ 按《宋书》卷一《武帝纪》上谓刘豫灭南燕,‘有 车四千两,分车为两翼,方轨徐行’,取得胜利。 而《三国志》卷二六《魏书·田豫传》不言豫为 车战之事,疑作‘刘豫’是”。今按,此条校记有误。 据《三国志》卷二六《满田牵郭传》载:“鄢陵侯(曹)彰征代郡,以(田)豫为相。军次易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