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佟晓梅 《理论界》2008,(6):142-143
功能派翻译理论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翻译理论之一,它的文学翻译理论对文学翻译,尤其对诗歌翻译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并对诗歌翻译和欣赏都提供了行之有效的途径,论文以具体的诗歌翻译为例,讲述了如何从功能对等角度把握诗歌翻译。  相似文献   

2.
近二十年来,西方的各种文化思潮及与之相关的各种翻译理论被陆续引入中国,引发了中国翻译学界对翻译研究方向的讨论。翻译理论研究的重点究竟应该放在文本的"语言转换"还是"文化翻译"理论的研究上是该讨论的焦点之一。本文试图通过解读当前影响中国翻译研究的西方主要翻译理论来解析翻译语言研究与翻译文化研究之间的关系,并就两者的关系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导致了翻译的多样性,只有"家族相似"才能最好地描述翻译原型范畴内部成员之间的关系。充分必要条件下定义的翻译存在着本质缺陷,翻译定义应该是开放的、非限定性的。翻译教学中采用开放性翻译定义,能避免传统定义给学生带来的单维、僵化的认识,让学生认识到翻译标准的灵活性,从而自觉根据翻译目的、译入语读者的语言规范、文学艺术规范和社会文化语境等灵活调整翻译策略,创造出适应社会需要的翻译作品。  相似文献   

4.
什么是"翻译教学"?根据加拿大学者德利尔关于"教学翻译"(teaching translation)和"翻译教学"(translation teaching)的界定,翻译教学是以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为目的的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5.
传统的翻译教学方法已很难满足社会对翻译的真正需求,无法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文章指出我国翻译教学现状存在的不足,以浙江树人大学翻译教学改革为基础,提出应用型翻译人才的培养方案.  相似文献   

6.
翻译实践、微观技巧和翻译理论的关系是互动的。翻译实践是翻译理论的基础和归宿,微观技巧是翻译实践和翻译理论的纽带,翻译理论决定翻译策略和译文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由于人们对翻译的实质有不同的理解,由此产生了翻译艺术说、翻译科学说、翻译交流说,各种学说对翻译理论范式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以对等到约等再到他者因素这一翻译研究脉络,阐释德里达解构主义理论对翻译研究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佛经翻译与近代文学翻译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骆贤凤 《学术论坛》2006,(10):166-169
中国古代佛经翻译与近代文学翻译在中国翻译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们对中国传统翻译理论做出了巨大贡献。比较研究发现,它们在翻译主体、翻译目的和对现代汉语的影响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  相似文献   

9.
何雪莲 《浙江社会科学》2012,(5):136-140,159,160
翻译能力的提高是每个学习者最为关注和孜孜以求的。本文分析了翻译能力及其构成维度,认为翻译能力是译者需要具备的一种由认知能力、语言能力、交际能力和自我评估能力等构成的综合能力,从哲学评价角度对翻译评价概念作了界定,探讨了以翻译评价为基础的翻译能力提高途径和翻译训练模式。  相似文献   

10.
本文首先阐述了翻译传播理论对翻译的诠释,指出翻译乃是与语言行为和抉择密切相关的一种语际信息传递的特殊方式,翻译即传播。运用翻译传播理论研究的方法论——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来分析翻译过程,关注影响翻译过程的诸要素,分析解读出译者是翻译的主体。  相似文献   

11.
纽马克的交际翻译理论视角下的公示语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示语是一张城市名片,它不仅代表一个城市的形象,体现其文明程度,而且还直接影响到外商的投资决心。本文以纽马克的交际翻译理论为指导,通过对南宁市公示语翻译现状进行考察,探讨公示语翻译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译文读者的角色在翻译过程中至关重要,时刻影响着译者翻译策略的选择。关联理论的读者观照对于当前翻译策略的发展趋向有着充分的解释力,应该在翻译教学中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3.
以翻译适应选择论为指导,依据“三维转换”的观点,从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探讨公示语翻译补偿中的语言补偿、文化补偿和交际补偿,可以弥补和减少公示语译文的语义、文化信息、交际意图及功能的损失。公示语的三维翻译补偿共同作用并服务于译文质量的提升以求实现最佳有效交际。  相似文献   

14.
蒋海霞 《琼州学院学报》2011,18(1):102-103,101
本文从接受美学的角度,分析霍译《红楼梦》采用的以译语读者“期待视野”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在语言和文化调节中的体现,并探讨经济文化全球化背景下《红楼梦》英泽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后殖民译论突破了传统的纯语言转换之文本中心主义,更加关注译本生成的外部制约条件。隐匿在译本背后的强势文化与弱势文化间不对称的权力差异成为后殖民译论研究的一个重要参数,它在数量、写作和文本选择等方面影响着后殖民文本的翻译。基于此,在历史与比较的分析方法上,强势文化殖民化过程中应以归化为主,弱势文化解殖民化过程中应以异化为主,强势文化与弱势文化对话中应采取杂合策略,汲取其他文化的长处,不断提高本族文化机体的适应性,对本族文本翻译具有理论和实践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翻译课是以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为目标的重要课程。任课教师要达到其教学目标,除了明确本门课程的性质和要求外,还要从翻译理论与实践的角度出发,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汉维翻译的水平。汉维翻译是小语种教学,教师要注意课程创新,补充和完善教材的不足,及时吸纳当前政治经济中的新词汇开展教学,提高学生对汉维翻译课的兴趣。  相似文献   

17.
学生隐喻能力的增强有助于翻译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可以从隐喻翻译的目标、指导理论、译文讲授、学生翻译实践及译文检测与评价等五方面进行具体的隐喻式翻译教学。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隐喻式翻译教学模式能增强学生在翻译实践中的隐喻认知能力及翻译能力,加速源语与目标语之间的转换过程,提高翻译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18.
感觉句子的意义三分说与翻译的限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语言哲学的角度看,翻译主要是意义的转换,翻译观和意义观之间一般存在着正相关的关系。感觉句子具有句子意义、说话人意义和现象意义:句子意义是可以充分翻译的,说话人意义通常也是可以传达的,但可能因为原作者双重的说话人意义而给译者带来麻烦,现象意义可能导致弱式不可译,但并非所有感觉句子因此而不可译。  相似文献   

19.
本文是针对近期个别学者非议傅东华归化译本《飘》的再辩护,认为傅译本有充分的理论支撑,傅译本有它的历史功绩。  相似文献   

20.
英汉公示语的交际功能及翻译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琦 《琼州学院学报》2009,16(1):104-105
本文探讨公示语的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策略,以期使公示语的译文达到最佳交际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