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董志勇 《江汉论坛》2004,48(1):24-28
本文认为,所有制是人类社会为了使自身在处理每一件与社会有关的客体时使自身有一个量上的限定而建立起来的一种社会制度,或者更确切地说,所有制是人类社会为了使自身在处理每一件与社会有关的客体时使自身有一个量上的限定而建立起来的一系列社会制度和风俗习惯的抽象和总和;人类社会需要有一个使自身在处理每一件与社会有关的客体时有一个量上的限定的原因是,历史上实际存在的每一个具体的人类生活共同体的劳动能力和消费能力以及所能利用的自然资源的数量总是有限的,而历史上实际存在的每一个具体的人类生活共同体的生产活动和消费娱乐等活动又是由该共同体的每个成员分别进行的.  相似文献   

2.
人类社会生活中有各种不同的人们共同体,民族是从人类文明史以来就已存在的比较稳固的人们共同体,民族的这种稳固性长期性是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的,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民族和社会的相互联系和作用。这一点正是研究民族过程和民族问题规律的一把钥匙。研究不同社会历史时期的民族过程和民族问题的规律性,既要对民族和社会的相互联系作宏观分析,也要从微观方面揭示社会诸因素和民族相互联系中的具体矛盾。  相似文献   

3.
民族作为历史上形成的人们共同体,有各种各样的民族,即是说,有处在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各种民族,有各种类型的民族.社会主义民族作为通常意义上所讲的民族来说,它是民族这种人们共同体的最高类型.研究社会主义民族的形成与特征,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一、社会主义民族形成的不同道路  相似文献   

4.
文化的绵延,精神的绵延,最终是通过人的生存活动实现的。但个人或个体的生存活动是不能完成这种绵延的,因此,只有通过国家、民族一类社会共同体的持续的历史活动,才能真正实现。研究这类社会共同体,特别是其建立的文化基础及在历史持续活动中所具有的共同信仰、伦理...  相似文献   

5.
郑立柱 《河北学刊》2012,32(2):200-203
以满足人的精神需求为特征的培育、影响人的心理、意志、情绪和心境的各种活动的历史,即是人类的精神生活史。精神生活史的研究内容,应该包括信仰生活、文化生活、礼仪活动、娱乐生活、社会交往活动等五个方面。开展精神生活史研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6.
“民族”一词,多年来使用上很不一致:或在习惯上泛指历史上各种人们的共同体,或就它的科学含义确称一定历史时代人们的共同体。 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了“古代民族”说,斯大林提出了“近代民族”说,人们随其所是而各采斯说,发表了各种不同的主张。对于这两种学说以及各家的主张,我们应该怎样去理解?它们之间有什么连带关系?而在具体运用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又如何去与社会实际结合起来?民族究竟形成于什么时代?这篇短文,拟就这几个方面谈一点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与社会生产力本来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和范畴,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指的是各个民族之间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指我国各个民族在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等各个方面之间的关系,而社会生产力却是指人们在征服自然,改造自然,获得物质资料过程中的能力,实质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但是社会的成员又是民族的成员,每一个民族的成员同时又是社会的成员,人们在社会中,为了生存,为了发展,必然要进行各种各样的生产活动,在生产、生活活动中又必然要结成各种各样的关系,这就产生了民族关系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多种多样的错综复杂的关系,本文不是论述所有民族关系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关系问题,而是研究和探索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与生产力发展的关系。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  相似文献   

8.
人类自从设舍立家以来,孩童作为家庭成员的一部分,在每个家庭中占有一定的地位,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漫长过程中,先先后后形成不同类型的许许多多的人民共同体——民族,由于每个民族所经历的社会历史发展阶段不同,社会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各异,因此在以往的社会里在每个民族家庭中孩童所占地位和所起的作用不尽相同。历史上孩童在家庭中的地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个民族的传统生  相似文献   

9.
政治体制改革终于从人们的议论变成了社会关注的热点.社会各种现实的利益关系和民族各种传统的文化意识都集中在这最为敏感的议题上.作为一种体制变革,既意味着社会政治生活结构的改变,也预示着人们政治活动价值规范的转换.它客观上要求人们对民族决策活动中价值系统的深层结构作出历史批判的反思.政治决策机制是一个民族物质生产和精神生活中各种决策活动的中枢.它不仅集中地表现了一个  相似文献   

10.
中国少数民族社会生活史基本要论管彦波(一)少数民族社会生活史研究的对象和内容提到社会生活史,人们很容易就会将这里的“社会”理解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结构。其实,民族作为人类战胜自然,实现自我价值所组成的“群”之中的一种实体,既是一种具有共同的地域、语言、心...  相似文献   

11.
一、问题的由来社会解释,即对社会的解释。在解释对象不同的意义上与自然解释相区分。由于进入解释过程的社会对象有着与自然对象截然不同的性质和特征──社会只是人的社会。离开了对人的解释和理解,对社会的解释就不能达到真理性的把握──因而,由对象的差异而导致的社会解释,其性质、特点、过程、方法和归宿,也就同自然解释存在着很大差异。在这里,人与社会的内在相关性规定了社会解释的基本维度:从人的目的、动机、需要与各种社会历史活动、现象(社会实践、社会组织、社会制度、社会文化规范、社会习俗、社会信念及各种具体的社…  相似文献   

12.
社会生活史作为一门新兴的边线性学科,其涉及领域、研究视角乃至治学方式与传统文学有着显著不同。一般来说,传统史学重视政治、军事等历史表层现象。着重总结各个历史时期兴亡更迭的治乱得失。而社会生活史则全面审视历史和人群,展示人类社会深层的动态立体生活图像,所重视的不是个别帝王将相的活动,而是普通人民的衣、食、住、行、婚、丧、习俗、莫界观念等,由历史表层深入到历史底层,由单维的平面考察转为多维的立体考察,由专题的个体考察转为全方位的群体考察,从而更能显现历史的本质。目前国内有关社会生活史的研究刚刚起步,…  相似文献   

13.
民族共同体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但是却一直以基因暗码形式存在并发挥作用,中国共产党通过百年民族关系思想史、政策史、生活史将民族共同体由过往的潜意识状态彻底升华为显意识形态,中华民族共同体作为一个话语范式和学术范式从历史事实和观念现实中被抽象、升华出来,成为世界民族语境中的中华民族标识。中国共产党百年民族关系思想史是中华民族共同体观念由潜隐到凸显的过程,但是在任何时期中国共产党人都在坚守共同体的民族价值取向;中国共产党百年民族关系政策史是中华民族共同体规范由不成熟到成熟的过程,但是在任何形势下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都没有偏离共同体准则;中国共产党百年民族关系生活史是中华民族共同体行动由具象到内化的过程,在任何阶段中国共产党都在演绎着民族共同体的实践。  相似文献   

14.
世界各个民族,均有着自己独特的认识、解释自然、社会现象的“意义——符号”体系,由此而形成各民族自己独特的生活、思维、文化模式。这种模式,以一种无形的力量渗透于生活在具体民族文化环境下的人们的认识与行为方式之中,作为一种善遍性心态指导、规范、制约着该民族每一成员的物质括动与精神活动,成为一种受全民族成员所认同的思想、行为方式的内在原则。这种内在原则,是人类在一定社会物质基础条件和文化传统条件影响下,在不同的民族气质、禀赋基础上所形成的共同观念与心理动机的体系化、模式化表现。所谓民族文化心理结构,正是这种表现了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体系化、模式化。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现阶段,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发展的同时,在与其他民族交往的过程中,民族意识在不断的增强。民族意识主要表现为一个民族的社会成员对自己民族归属的感悟,以及对自己民族利益的关切与维护。民族意识在不同的社会条件下,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内容,对社会发展以及民族关系的进步也有不同的作用。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已经确立了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历史表明,在我国,民族意识只有与社会主义意识;与祖国意识统一起来,才能使其内容得到真正的体现。在现实生活中;正确认识民族意识与…  相似文献   

16.
一、人性与人的本质 人性就是人的共同属性。所谓没有抽象的和共同的人性,从其本意上说,只是人的这些共同属性,即人的自然结构、智能活动和社会性,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不同的民族、不同的社会集团和不同的个体中有不同的体现和内容。人性的这些具体体现及其具体内涵是多种多样的。尽管人的自然的或生物的属性、智能活动和社会  相似文献   

17.
周晓虹 《学术月刊》2022,(3):151-161
命运共同体是在大规模的突发事件或危难进程中形成的临时性社会群体。在命运共同体中,由共同经历的历史事件形成了个体成员间的密切关联,以及强烈的社会认同感和群体凝聚力,在此之下形成了命运共同体成员叙述集体生活的相对统一的主观框架,及与其相匹配的观念、语汇、修辞以及象征性仪式。在这些突生性的机制作用下,围绕记忆主题、叙事基调和话语体系,命运共同体在三个层面上形成了共同体成员所赖以进行历史叙事的集体框架。由于青春期和成年早期这些关键的时间节点的左右、强烈的社会认同的影响,命运共同体及集体记忆框架甚至对个人叙事有着长贯终身的影响,但又受着代际继替的制约和挑战。  相似文献   

18.
政治宽容是政治文明的基本内核,也是政治民主的内在要求与本质特点。现代多元异质化社会使政治宽容日益成为政治活动的重要价值理念和取向,因为任何一种政治共同体的存在和稳定,都要求其成员具有基本的政治共识。转型期统一战线作为中国共产党协调和凝聚各方力量、共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重要政治制度,在新的历史时期通过民主协商和平等对话广泛包容不同社会政治力量,最终实现各政党、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的平衡、团结与合作,其本身就是现代  相似文献   

19.
本文就民族形成及其演变、民族识别的理论与实践、国际社会的风云变幻、传播媒体和学术界用词语的混乱等问题作了一番审视后认为,如何理解“民族”的固有内涵,今天做进一步的探讨仍有积极意义。作者从宏观的角度指出,资本主义利用各种手段早已把不同社会发展程度的人们共同体卷进了现代民族的旋涡,从而否定了“部族”说,主张把现存的民族共同体一律称之为民族,根据不同的历史时期或时代,可将迄今出现的人们共同体,划分为原始民族、古代民族、现代民族。  相似文献   

20.
中国阶层结构由刚性向弹性的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论是在何种形态的阶级社会中,社会成员都具有不同的经济利益、社会地位、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这些因素构成了人们社会地位上的层级差别。由相同社会地位的社会成员组成的社会集团称为阶级或阶层,而各种不同阶级或阶层共同构成社会的阶层结构。在迈向ZI世纪的社会发展进程中,中国社会结构正处于转型之中,作为社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一阶层结构也处于转型时期,各种各样的阶层都在分化和组合之中.其变动之大、范围之广,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令世人瞩目。一、分析框架当今,绝大多数社会学家都赞成,社会成员在所有制结构、组织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