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李中锋 《中国藏学》2011,(2):101-107
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藏的发展是典型共享型发展方式,由国家及有关省市、国家部委对西藏各个领域建设进行援助,其中,公共医疗卫生是政府援助的重点领域之一。文章在追述1980年以来西藏公共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进程、发展成果和发展效用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西藏公共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充分体现了西藏共享型发展方式。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加快西藏发展的思想作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组成部分 ,系统地论述了加快西藏发展的必要性、任务、途径、目标等。文章认为 ,邓小平加快西藏发展的思想在理论上是完整的 ,在实践上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我们高举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伟大旗帜 ,在西藏就是要坚持邓小平加快西藏发展的思想  相似文献   

3.
城镇的建设和城市化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西藏的城市发展水平与我国内地存在较大差距。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如火如荼的新形势下,西藏同全国各省市一样,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面对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我们认为,重视和研究西藏城市的发展问题,是西藏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一个不可忽视的战略问题。  相似文献   

4.
李绍明 《中国藏学》2001,(2):125-126
城市化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促进因素。80年代以来,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城市化进程加快,已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而面对地广人稀的西部民族地区,城市化是否是其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由西藏人民出版社于1999年12月出版的《走出香巴拉——西藏“一江两河”流域乡村城镇化研究》一书即通过对西藏“一江两河”流域乡村城镇化的研究,探讨、并回答了这一问题。对这一  相似文献   

5.
西藏城市化进程中的民族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藏在城市化发展进程中,呈现出不同于其他民族地区的显著特征,也引发了一系列的民族问题。文章对西藏城市化进程中的特点及其城市化过程中引发的民族问题进行了分析归纳,并提出了解决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民族问题的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6.
西藏和平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藏医药事业得到迅速发展,目前已初具西藏特色产业和支柱产业的雏形,进一步加快发展的潜力极大.在我国已加入WTO和西部大开发战略深入推进的新阶段,藏医药产业的发展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尤其是全球天然药物潮流的兴起为藏医药资源的开发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同时,面对世界医药市场一体化进程,以及入世后国外医药产品将大量进入我国市场的新形势,西藏藏医药产业面对的冲击也将越来越大.西藏必须抓住机遇,通过思路创新、体制创新、科技创新,推进藏医药现代化,力争在21世纪的头10年,基本建立起现代化的藏药生产、流通和管理体系,增强藏医药进入国内和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7.
唐柳 《西藏研究》2008,108(2):109-120
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落后,城镇化水平低,加快城市化进程是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文章以西藏为例,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现状、资金来源、资金需求及投融资体制障碍进行系统分析,通过比较研究提出城市建设投融资体制创新的目标,创立"渐进式"投融资机制理论模型及城市建设模式,搭建多元化投融资平台;提出西部地区应制定合理的城市化发展战略,打好产业基础,发展城市经济,推进城市化发展,创新投融资机制,改变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经营、管理和投资方式.  相似文献   

8.
本文认为,内蒙古人口城镇化进程显著加快,城镇化速度及水平均在全国前列。但城镇化质量不尽如人意,如:城镇规模和城镇密度过小,难以发挥应有的辐射功能和集聚效应;城镇基础设施差、功能不全,影响工业化的正常进程。今后城镇化发展应遵循的基本原则:适当扩大大中城市规模,加快发展小城镇;城市化与农村城镇化相结合;坚持统一规划、科学布局、分类指导、循序渐进、协调发展的原则。基本战略设想是:一方面可利用现有城市的经济基础发展网络型城镇化;另一方面利用县(旗)城镇和乡村工业化基础据点型城镇化。主要实施对策有:改革现行户籍制度,开放和完善劳务市场;大力发展城乡第三产业,创造大量就业机会;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增强服务功能;抓紧研究和制定引导农民向城镇转移的相应政策,使农民向城镇有序转移;加快改革人口机械增长计划管理体制;协调城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切实加快小城镇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9.
加快城镇化建设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地区的城镇化建设直接影响着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进程.我国民族地区城镇化水平较低,城镇化进程缓慢、民族地区城镇化滞后加重了人与土地的紧张关系,影响了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阻碍了民族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市场发育.加快发展城镇化的关键因素在于从思想上充分认识城镇化的重要性,在方向上促进大中小城市城镇协调发展,加快产业化进程,推动政府职能转型.  相似文献   

10.
城市化进程作为当前国内重要的现实条件之一,其对民族关系发展产生的作用是一把"双刃剑"。总体上看,城市化进程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民族关系的和谐发展,但在此背景下民族关系发展也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且给民族关系发展带来了诸多不利的影响因素。分析城市化进程对民族关系发展的作用与影响,在此基础上思考城市化进程中民族关系发展的对策建议,这对现阶段构建和谐民族关系及维护社会稳定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任何一种语言都有地域特征,撒拉语既有古突厥语的特点,同时又因与周边语言的联系而有自己新的发展。它的突厥语特点代表了几种历史层面,这种层面反映出与不同突厥语群的联系。由于复杂的共时特征和与历史记载的差距,对于撒拉语进行分类是很困难的。根据如下两方面的论述:1和乌古斯语的发生学关系;2和南西伯利亚语和克普恰克语长久的联系,本文提出自己的观点,不同意撒拉语与现代维吾尔语有发生学关系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从公元七世纪初以降,吐蕃先后兼并了分布于青藏高原的羊同、苏毗、吐谷浑等族,与这些民族发生了密切的政治和文化交流.本文引用敦煌、新疆发现的古藏文文献,结合汉文文献,深入地讨论了吐蕃治下的吐谷浑小王和吐谷浑臣僚、民众的情况,力图揭示出吐谷浑被吐蕃征服以及逐步融合的历史真相.  相似文献   

13.
14.
噶当派是11—15世纪藏区影响较大的一个佛教教派,其兴起原因主要在于它适应了当时藏区的社会和政治环境以及藏区佛教的发展方向。本文强调指出,噶当派在教理教义、寺院经济制度等诸多方面影响了其他教派的产生与发展;独具特色的藏传佛教的形成也与其作为藏区第一个佛教教派的历史地位密切相关。此外,噶当派对藏区社会的其他方面亦有影响。  相似文献   

15.
论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法律地位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自治法规 )是民族区域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一项自治权。自治法规的效力等级高于一般地方性法规而具有法律性质 ,但其适用范围仅限于本民族区域自治地方。上级国家机关要尊重和保障民族区域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自治权 ,但自治法规不能规定和约束上级国家机关。制定机关和批准机关对于自治法规都享有“半个立法权”的说法 ,实际上是把报请批准自治法规视同提请审议自治法规案 ,把自治机关享有的自治法规制定权等同为拟定权。自治州、自治县的自治法规报请省级人大常委会批准后生效的规定 ,是一项宪法原则 ,这是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立法体制的一大特点。在自治法规的效力等级和适用范围问题上的分歧 ,源于如何正确认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相似文献   

16.
世纪之交世界民族分离主义运动的背景及其理论探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冷战后,民族分离主义浪潮在世界各地迅速泛滥的背景错综复杂,包括民族怨仇、殖民统治及大国强权政治等历史根源;东、西方冷战终结和雅尔塔体制解体的国际大气候;某些国家政府民族政策的严重失误、西方世界有目的的推波助澜等内外缘由;以及世界现代化、全球一体化大潮所激发的各民族经济、文化权益之争等深层因素。民族自决权原则的真谛是遭受外国异族统治的殖民地附属国各民族的非殖民地化,它与国家主权原则、不干涉他国内政原则紧密相联,不能不顾相应的历史条件,无限扩大民族自决权适用范围。倡导民族国家在民族结构上的纯粹性和单一性的“一国一族论”,以及主张每个民族都必须组成一个国家的“一族一国”论,在理论上是极端偏狭和荒谬的,在实践中也势必增强民族分离主义运动的非理性和破坏性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建国后中央政府支持的边远地区经济项目的得与失出发,阐述了这些项目设计立项时应当考虑的各种因素及效益评估办法。  相似文献   

18.
严庆  孙铭晨  王跃 《民族学刊》2023,14(3):1-10, 142
历史观是记忆的出发点和认同的基石,在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建设中发挥关键作用。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强调“四个与共”的结构一体性和“四个共同”的过程延续性,为中国历史政治基因的延续性、合法性提供了理念维护,为多民族国家整合、建设提供了思想基础和意识形态素材,也是对外部挑战的理念回应。问题史观通过修改历史认知坐标系和思维方式,销蚀政治认同与意识形态合法性,而二元史观、多元文化主义史观等问题史观冲击了中国历史主流话语的延续性、一体性、主体性和本土性。中华民族历史观教育以国家主流意识形态为价值立场,以强化中华民族史观认知、凝聚“五个认同”历史情感、坚定历史自信为关切,引导受教育者形成符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求的历史认知和历史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9.
犹太人杰超常涌现诸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犹太民族以思想、文化上的成就对人类历史产生了持久而深远的影响 ,并为人类贡献了大量杰出人才。犹太人杰的超常涌现与犹太民族视学习为敬神的宗教观念和崇学尚智的文化传统有直接的关系 ,而以家庭、会堂、犹太中心为基础的教育实践 ,开放的民族心态 ,兼收并蓄的文化机制 ,备受迫害的民族流散经历所激发的民族意识 ,本民族杰出人物对民族精神的培育、激励作用 ,则共同形成了犹太人杰超常涌现的精神沃土  相似文献   

20.
人关前的满族正处在由一个生机勃勃的氏族社会末期向封建制度的转型时期,其文字、宗教、服饰、婚姻制度、社会组织形式都呈现出鲜明的民族特色。由于满族上层统治者实行了一系列有利于社会进步和文化发展的开明措施.使满族在大力吸收汉族先进文化的同时.又保留了本民族的文化特色,从而成为社会转型时期民族文化发展的良好范例,对于新时期民族文化的发展也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