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厦门台湾学会于一九八五年十月在厦门大学正式成立。这是国内第一个研究台湾各方面问题包括多种学科的地区性学术团体,旨在团结本地区研究台湾问题的理论和实际工作者,加强研究,开展协作,提高水平,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开拓台湾问题研究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2.
由厦门大学台湾研究所主办的“郑成功研究国际学术会议”于1987年7月19日至22日在厦门大学举行。来自美国、荷兰、日本、香港地区和国内的三十多位教授、专家、学者参加了这一学术盛会。会上,代表们交流了近年来关于郑成功研究的最新成果,并各杼己见,畅所欲言,本着科学的态度对各个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这次会议共收到论文三十篇,其中厦门大学提交了十一篇。这些论文选题广泛,除了对郑成功个人的思想和行为,如收复台湾及抗清活动等进行进一步的探讨外,还包括了对郑成功所处的整个历史时代以及有关的人物和事件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的研究。如  相似文献   

3.
海峡两岸闽南方言研讨会在厦门大学举行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厦门大学台湾研究所、厦门市台湾同胞联谊会联合举办的海峡两岸闽南方言研讨会,于1994年10月7日至9日在厦门大学举行。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会长张克辉、厦大党委书记叶品樵出席了研讨会的开幕式并致...  相似文献   

4.
由厦门大学台湾研究所、福建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和厦门大学经济研究所联合举办的“闽台经济发展问题”学术讨论会,已于四月二十六日到五月五日在本校召开。出席这次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几十个单位八十九名代表,既有经济理论研究的专家,也有从事经济建设实际工作的干部。大会收到了六十一篇论文。与会代表本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精神,理论联系实际,解放思想,各抒己见,对台湾的经济性质、对外贸易、吸引外资和出口加工区  相似文献   

5.
2005年4月23日上午,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建院揭牌仪式隆重举行。这是继去年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成立之后,在祖国大陆高等院校中设立的第二家台湾研究院。  相似文献   

6.
沉甸甸的22.2万字,封面以米黄为底色,由周煜民先生题写书名,用道劲有力的棕色行书凸版印刷的“闽台缘与闽南风”七个大字,透着一股清新,让我爱不释手。我一口气研读下来,感慨万千,除了佩服,还是佩服。扉页上特别吸引眼球的一幅简笔幽默画形神兼备,逗人地勾勒出作者对学术研究的执著。作者汪毅夫先生现任厦门大学台湾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厦门大学“985”二期工程台湾研究创新基地成员,福建师范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福建省人民政府副省长,享受国务院专家津贴。  相似文献   

7.
2008年9月19日,在辽宁省台湾事务办公室和东北大学台湾事务办公室的直接领导和支持下,由东北大学文法学院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主办,中国自然辩证法学会科技与社会(STS)专业委员会协办的海峡两岸科技与社会(STS)研究——科技教育与企业创新和政府创新学术研讨会在东北大学隆重召开。应邀出席会议的有台湾新党主席郁慕明先生、施明德先生和台湾中山大学、台湾科技大学、澎湖科技大学等台湾高校的20位专家学者,以及来自北京大学、厦门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福州大学等10余所大陆高校的20多位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8.
稿约     
<正>欢迎惠赐大作专家匿名审稿《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是厦门大学主办、国家教育部主管的高层次的哲学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术刊物,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名刊工程"首批入选期刊,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1926年创刊,办刊历史悠久。本刊坚持以学术为重、社会效益为重的办刊宗旨;坚持走"内涵式发展"之路,通过特色栏目的设置来塑造学术个性,设置了"前沿课题研究与述评"、"现代性研究"等立足理论前沿的系列专栏和"台湾研究"、"南洋研究"等体现本刊传统特色的栏目。  相似文献   

9.
稿约     
<正>欢迎惠赐大作专家匿名审稿《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是厦门大学主办、国家教育部主管的高层次的哲学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术刊物,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名刊工程"首批入选期刊,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1926年创刊,办刊历史悠久。本刊坚持以学术为重、社会效益为重的办刊宗旨;坚持走"内涵式发展"之路,通过特色栏目的设置来塑造学术个性,设置了"前沿课题研究与述评"、"现代性研究"等立足理论前沿的系列专栏和"台湾研究"、"南洋研究"等体现本刊传统特色的栏目。  相似文献   

10.
由中国海关史研究中心倡议、香港大学历史系与亚洲研究中心主办的中国海关史首次国际学术研讨会于1988年11月30日至12月2日在香港举行。中国大陆、美国、加拿大、日本、台湾和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学者应邀参加会议,其中以中国大陆的学者人数最多。中国海关史研究中心主任、厦门大学历史系教授陈诗启在会上致词。  相似文献   

11.
刘再复     
1941年出生于福建南安刘林乡。1963年毕业于厦门大学中文系并到北京工作。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曾在美国芝加哥大学、科罗拉多大学、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加拿大卑诗大学、香港城市大学、台湾中央大学、东海大学等校担任过客座教授、讲座教授与访问学者。  相似文献   

12.
图片新闻     
2013年9月11—13日,由广州市海外联谊会、市穗台经济文化交流中心、市台湾同胞联谊会和市社会主义学院(广州中华文化学院)联合主办的“两岸关系的公众认知与情感体验”学术研讨会在我院举行。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  相似文献   

13.
彭兆荣 教授     
彭兆荣,1956年出生,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厦门大学人类学研究所所长,厦门大学旅游人类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人类学学会副秘书长,法国巴黎大学(十大)客座教授,巴黎大学(索邦)高级访问学者,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人类学系高级访  相似文献   

14.
教育部教材局委托、国家语委"十三五"科研规划2020年科研项目立项课题"中小学语文知识体系研究"( WT135-78)开题研讨会于2020年12月4日在厦门大学漳州校区举行.会议由厦门大学嘉庚学院主办,厦门大学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教育教材中心、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室和中学语文室、两岸语言应用与叙事文化研究中心承办.  相似文献   

15.
杨广云 ,男 ,上海人 ,1 960年生 ,1 983年毕业于厦门大学并留厦门大学高教所工作 ,1 986年攻读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学硕士学位 ,1 988年至 1 993年留学俄罗斯莫斯科大学 ,获得教育学博士学位。1 994年回国 ,现任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所副教授、副所长。近年来主要从事高等教育学基本理论研究 ,出版著作多部 ,在《高等教育研究》、《中国高教研究》、《上海高教研究》等刊物发表了多篇论文。吴光辉 ,男 ,湖北武汉人 ,1 970年生 ,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 ,先后获得日本语言文学学士、日本文化硕士学位。 1 994年曾作为外国人特别研究员留学日本…  相似文献   

16.
中国海关学会和厦门大学合办的中国海关史研究中心十一月四日在厦门大学正式成立。研究中心设在厦门大学,由厦大历史系陈诗启教授和厦门海关原关长柯焕孙任正、副主任。中国海关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尤其中国近代海关史涉及了对外贸易、港务、对外关系、邮政、洋务运动、内外债等领域。厦大陈诗启教授带领一批中青年教师多年来致力于中国海关史研究,作了一些开创性的工作,他今年又招收了中国海关史方向的硕士  相似文献   

17.
在庆祝厦门大学新闻传播系建系 2 0周年期间 ,众多海内外专家学者云集厦大 ,于 2 0 0 3年 10月 2 5日至 2 7日参加了由中国新闻史学会、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传播学院、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主办 ,厦门大学新闻传播系承办的“第三届世界华文传媒与华夏文明传播国际学术研讨会”。参加此次会议的有来自日本、新加坡、台湾、香港、澳门的代表 ,还有国内著名高校的著名教授。他们中有中国新闻史学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方汉奇教授 ,海内外著名教授参加国际学术研讨会前排右起 :丁淦林、方汉奇、李 瞻          后排右起 :卓…  相似文献   

18.
中国早期研究生教育的实践始于民国时期。厦门大学于1926年成立国学研究院开始招收研究生,开启了我国私立大学举办研究生教育的历史。实际运作的厦门大学国学研究院以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为样本,但在研究生教育机构的定位、学费、课程、特点等方面与同一时期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有一定的差异。国学研究院的早期探索虽在短时期内结束,但厦门大学研究生教育的努力并没有停止,这也为新中国成立后厦门大学的研究生教育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1926年创办的厦门大学国学研究院,是20世纪20年代复兴国学的一次重要的实践.厦门大学国学研究院虽在实际运作中以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为样本,在一定程度上是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的延续,但其根本动力却是源于陈嘉庚的办学理念,是厦门大学学科建设的必然要求.它在国学研究与学科发展上所进行的尝试,有过自己的贡献,在中国学术传承上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  相似文献   

20.
1941年出生于福建南安刘林乡。1963年毕业于厦门大学中文系并到北京工作。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曾在美国芝加哥大学、科罗拉多大学、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加拿大卑诗大学、香港城市大学、台湾中央大学、东海大学等校担任过客座教授、讲座教授与访问学者。现任香港城市大学中国文化中心荣誉教授、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客座研究员、韩国檀国大学硕座教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