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刘强 《中华魂》2011,(11):39-41
一个民族长久屹立世界民族之林,离不开民族精神的传承;一个政党的兴旺发达,离不开强大的精神支柱。延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之一,延安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独具魅力的组成部分,今天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必须更加深刻地认识延安精神,大力弘扬延安精神,把延安精神作为凝聚人心、团结奋进的强大动力,作为战胜困难、夺取胜利的重要法宝,让延安精神永远绽放时代的光芒。  相似文献   

2.
民族精神是民族的灵魂,民族文化的精华。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在求生存谋发展的进程中,创造了辉煌的文化,塑造了伟大的民族精神。汉语成语凝聚和传承着中华民族传统民族精神,它是研究和弘扬传统民族精神的重要文献。  相似文献   

3.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魂魄,文化认同是民族团结的根脉。"中华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从多元到一体、从苦难到辉煌的重要见证和历史积淀,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和巩固的黏合剂,也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与培育的基本历史前提和重要现实语境。因此,新时代站在国家发展的总布局上,进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就是培养能担大任的时代新人,凝聚全国人民的精神力量,力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站在新时代转型的起点上,重视从文化视角培育和巩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加强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增强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相似文献   

4.
习近平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理论,不仅包括历史渊源,而且具有理论构建,更具有在理论指导下的实践逻辑,由此形成了主题鲜明、内涵丰富、逻辑严密、理论创新的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理论体系。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理论的历史渊源有四:一是马恩列斯的民族复兴理论,二是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民族复兴的梦想,三是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人的民族复兴理想,四是习近平民族复兴的政治抱负和历史担当。新时代民族复兴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石,其战略目标、基本内涵、新发展理念和总体布局共同构建形成了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理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主要包括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施战略、具体举措和实践路径。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理论不仅是历史渊源、基本构建和实践逻辑辩证统一的概括,而且具有十分重要的时代价值。新时代民族复兴理论是以习近平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使伟大理论变成客观现实和客观现实完善伟大理论、最终实现伟大理论与客观现实互为补充、彼此促进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是民族团结的应有之义,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要求。一百年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经历了“自在—自觉—自为”三个阶段,中国共产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经历了初步探索、制度建设、体系建设、深化创新四个时期,形成了以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为根本保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以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为现实基础、坚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目标指引的宝贵经验。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上,必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6.
汉唐盛世的文治武功在中华民族历史上极为辉煌。当代国人的“汉唐盛世情结”,是中华民族的独立与伟大复兴的自信历史根基。因此,“汉唐盛世情结”有利于中华民族复兴梦的实现。只是,我们在向历史看齐之时,还要“睁眼看世界”,处理好汉唐形象与当代中华民族复兴后国家形象、历史上的中华民族复兴进程与当代中华民族复兴进程、民族自信与民族自大、汉唐盛世中汉族成就与少数民族成就、中国文化与外国文化五大关系,把培养中华民族的自信心、自豪感与积极西学结合起来,方能更好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7.
在中华大地上形成并发展着的中华民族,在新世纪新形势下面临着机遇与挑战。我们要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加强各民族的文化认同,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力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我国各民族共同的中国梦。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百年来,我们党把实现伟大梦想与当代中国人的奋斗目标结合起来,团结和依靠人民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开辟中国历史发展新纪元;完成社会主义革命,实现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进行改革开放伟大革命,实现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历史转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了重大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9.
正中华民族,这是一个怎样的民族?它在风风雨雨中走过了五千年的沧桑历史。有辉煌也有落寞,有屈辱也有荣耀。从来没有一个民族,能够经受如此之多的磨难却依然挺立;从来没有一个民族,会有如此之多的悲痛却依旧坚忍。这就是伟大的中华民族。从秦到汉,从明到清,从中华民国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数不清的伤痕,曾一度消褪了这个民族的  相似文献   

10.
文化自强是中华民族血脉中流淌的文化基因,铸就了中华儿女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和优良传统,在中华民族谋求复兴的奋斗历程中展现出独特的、坚韧的精神风貌和文化心态。坚实有力的文化自强,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归旨,将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文化自立辩证统一于一体,实现中华民族在文化上的深刻觉醒、坚定信念和独立自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必须坚定文化自信,传承与发扬好中华民族自强不息、踔厉奋发的宝贵精神品格,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精神力量,不断激发全民族的文化创新和创造活力,铸就社会主义文化的新辉煌。  相似文献   

11.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分裂,阻碍社会进步和人的发展。离开人文精神的科学精神不是真正的科学精神,离开科学精神的人文精神则是残缺的人文精神。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内在一致和相互融合,体现了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实现两种精神的融合有切实可行的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12.
针对科学精神、人文精神的内涵,阐述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结合的必要性,并从大学生思想现状需求、具有巨大社会功能、符合高等教育改革趋势和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四个方面揭示了培养大学生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重要意义.因此要深刻认识任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努力建设和谐校园.  相似文献   

13.
新民主主义文化精神以五四精神为源头,历经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直至西柏坡精神的不断丰富和发展,形成了具有丰富历史内涵和鲜明时代特色的民族文化精神。新民主主义文化精神已融入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成为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增强党的执政能力、丰富中华民族精神,并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历史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14.
把“盐工精神”上升为体现盐城工学院独特精神气质的大学精神,必须通过对“铁军精神”的传承来完成对已有“盐工精神”的重塑。按照“铁军精神”内涵和实质,从大学精神培育和地方高校特色养成角度看,“盐工精神”应包括六个相互联系的有机体:即矢志报国岛民族精神;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顾全大局的团队精神;服务社会的民本精神;海纳百川的包容精神;锐意进取的拼搏精神。要塑造“盐工精神”,就不能不到“铁军精神”这一优良传统中去汲取营养和力量。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精神与中华民族的现代精神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毛泽东精神是中华民族现代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体包括以下的内容:一,坚韧不拔、不屈不挠的大无畏的斗争精神;二,不唯书、不唯外、不唯权威的反教条主义精神;三,自信、自强、自立的自力更生的精神;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以人民为"本位"、以人民为"主体"的精神;五,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今天,在面向21世纪的民族精神的探索和重建的过程中,毛泽东精神仍将具有重大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16.
弘扬大学精神提升大学品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大学精神的内涵育人为本的教育精神,自由求索的学术精神,"止于至善"的道德精神,引导社会的批判精神.同时剖析了当代大学精神的衰微现象,提出了弘扬大学精神、提升大学品位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气”:李白及其诗歌的最大标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是李白及其诗歌的最大标志,析而论之可分为仙气、狂气、义气、骨气、奇气、酒气、豪气、逸气、怨气等.这些"气",既相区别,更相联系,甚至从某种角度说难分彼此.它们相互渗透,共同氤氲出李白这一中国文学史和文化史上千古奇人的独特性、神异性和不可再生性.透过这些"气",李白才显得那样的光芒四射和丰富多彩,同时,也从一个侧面晕染出盛唐文化的绚烂.  相似文献   

18.
校园精神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和根本着力点,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心之一。校园精神是校园文化中的深层文化,是学校本质个性、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校园精神作为校园文化的精髓,体现在校园文化的各个方面、各个层次。但由于历史与现实的种种原因,当下对校园精神,特别是校园精神建设的主体精神关注力度还很不够,因而必须加强建设。  相似文献   

19.
中国大学精神的内涵及其演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学精神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长期积淀、认同和创新的过程.中国大学精神是在继承古代大学精神的基础上,经过近代中西文化的交流与融合而逐步形成了"德至上"精神、自治精神、自由与兼容精神、爱国精神和民主与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20.
试论兵团精神的基本内涵与弘扬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兵团精神是兵团文化的核心。兵团精神既是兵团人真实生活的反映,又是兵团文化的深层内涵。热爱祖国是兵团精神的核心,无私奉献是兵团精神的品格,艰苦创业是兵团精神的重要内容,开拓进取是兵团精神的内在要求。兵团精神是一个有着内在逻辑联系的完整体系。兵团精神既是历史性的,也是时代精神的体现。保持兵团精神的先进性,不仅要培育兵团精神,更重要的是提升和弘扬兵团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