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宗旨.毛泽东始终站在哲学、历史、文化的高度来看待马克思主义,他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坚持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继承性与发展性的统一、世界性与民族性的统一,构建起了一座具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创造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大厦.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人的学习观内含着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探索和回答,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特性的思考.对中国共产党人学习观视野中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性可作多个关系层面的分析: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这实质上是指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体系与价值观念的统一;马克思主义是批判性与实践性的统一,这实质上是指马克思主义作为革命思想与科学思想的统一;马克思主义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这实质上是指必须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马克思主义是整体性与开放性的统一,这实质上是指必须把坚持马克思主义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相结合.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逻辑统一律具体表现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阶段性和连续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继承与创新的统一.这一规律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形成发展过程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发展进程的相互关系,说明了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形成和发展总体上是与历史发展相一致的,既不能脱离,也不能超越当时的历史条件.明确这一点,对于我们今天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向全党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从不同角度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过程与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是内在统一的,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既有机统一又与时俱进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郑忆石 《天府新论》2004,3(4):25-28
科学性与人文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实现理论变革的重要方面,就是实现了两者的有机地统一.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离不开实践基础上不断实现两者机统一.  相似文献   

6.
新中国成立60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过程.新中国成立60年来,由于时代环境不同,需要解决的历史主题不同以及党在国家中的地位不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三大鲜明特征:开放性与包容性的统一,人民性与大众性的统一,时代性与创新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7.
学术界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本、内容、过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经验马克思主义化的互动等多个层面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概念的内涵进行探讨.然而,只有通过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本质的把握才能达到对其真正的理解.马克思主义总的指导原理的普遍性与中国实践的具体性之间的矛盾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自身贯穿着一个永恒不变的矛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本质是马克思主义内在性和超越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从其功能上可以分为人类理想理论、现实批判理论、社会实践理论;各国共产党人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属于社会实践理论;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统一.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成功地根植到中国本土,形成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这与马克思主义自身所具有的巨大的魅力是分不开的.说服人和掌握群众,是马克思主义的魅力追求.科学性、实践效用性、开放包容性、人民性、世界性与民族化相统一等要素,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的内在魅力.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紧紧抓住马克思主义的内在魅力并将其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0.
整体性不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属性.整体性仅仅是解读或研究马克思主义的一种方式.从根本上说,马克思主义整体性问题是一个“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问题.遵循着事实判断,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认知和行动理论;遵循着价值判断,马克思主义是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和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设想.因此,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属性体现为革命性与科学性、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就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与时代、与人民群众相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灵魂,统摄时代化和大众化;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和大众化是中国化的内在要求,三者互相联系,缺一不可,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科学结晶,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就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2.
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观点来分析、处理社会问题和矛盾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使命和实践价值所在,也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民族化相结合的题中之意.以马克思主义历史的精神、辩证的思维对民族主义进行理性分析,有助于人们正确认识和处理民族主义,并在实践中依法打击民族分裂主义,维护国家稳定与统一.  相似文献   

13.
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基本上都否认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由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构成的整体,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仅仅归结为历史辩证法,否认自然辩证法,制造恩格斯反对马克思的神话.为此,试图从揭示马克思对自然辩证法的真实态度入手,论述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以回击西方学者关于马克思否定自然辩证法的论调;同时,针对西方马克思主义对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的批评,展开反批评,阐述历史辩证法与自然辩证法的统一.  相似文献   

14.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理念和价值旨归.我们党提出的"以人为本"的"人"就是人民,在一个国家的发展中,不仅要发挥所有人的积极性,还要高度重视和发挥杰出人物的作用."以人为本"与我们党的历史主体与价值主体相统一的人民观是一脉相承的,是马克思主义历史观与价值观的统一.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既是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也是人道主义的一个形态,更是马克思主义与人道主义的共同研究视阈和理论重叠部,由此可以得出结论,"以人为本"属于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  相似文献   

15.
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方法论的建设始终是建构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环节。本文认为 ,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方法论的建设 ,主要是实现三个方面的统一 :世界意识、人类意识与民族意识的统一 ;“返本”与“开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现实关切与终极关怀的统一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的持续发展需要实现马克思主义本土化与时代化的双轮齐驱.本土化和时代化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内在要求,离开时代化的本土化会造成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僵化,离开本土化的时代化会造成马克思主义的抽象化和空洞化.只有自觉地推动马克思主义本土化与时代化,并随着实践的发展实现二者的动态统一,社会主义的道路才能越走越宽.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人的马克思主义观研究,是以中国共产党人马克思主义观的历史演变、基本内容、基本特征、历史地位为研究对象的整体研究.对中国共产党人的马克思主义观进行必要的历史考察、逻辑梳理、价值定位,在理论和实践层面都显得很有意义.中国共产党人马克思主义观的研究应遵循逻辑与历史相统一、文本与现实相联系、一般与个别相结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我们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等伟大社会革命的长期实践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与理论创造并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统一思想、统一意志、推动工作、指导实践、改变中国、改变世界的历史.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紧密相结合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原则,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政治前提,始终坚持人民至上、以人民为中心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价值取向,始终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根脉.  相似文献   

19.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是以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美学为依据的文学批评理论和实践,美学的中国特色制约着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美学维度.美学的中国特色可以概括为:向内求善的伦理型美学,把文学艺术视为审美意识形态;它规范着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美学形态,其主要表现是:一、以人为本的文学批评,以解放全人类和每一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己任;二、天人合一的文学批评,追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对立统一的价值体系;三、和谐统一的文学批评,追求和而不同、多样统一、多元共存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态势.它外显为革命实践性、伦理意识形态性、整合和谐性的美学特征.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应坚持美学批评与史学批评相统一的原则,运用审美艺术标准与意识形态标准相结合的批评标准,操作中把审美艺术标准放在第一位.  相似文献   

20.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素质教育相统一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春梅 《理论界》2009,(8):182-183
思想政治理论课不仅担负着传播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以及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培养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使命,同时也担负着实现素质教育的职责,实现理论教育与素质教育的统一是打造高素质人才的需要.而真正实现二者的统一,需要在理论上逐步探讨,在实践上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