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对《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兴衰史》一书作了评论,认为这是一部创新之作,填补了国人在这一研究领域的空白,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文章指出;今日法国的一切(包括经济结构、政治体制、社会民主与党派格局等)都是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直接延伸与发展,故该书的出版对于我们加深了解今日法国、借鉴法国的历史经验颇为有益。  相似文献   

2.
关于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崩溃的原因,众说纷法。本文作者认为:第三共和国的崩溃,是由内因外因、政治、军事、经济、外交、思想诸因素导致的。研究本课题对于了解法国维希政府的建立和法兰西政体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政治制度是以不稳定而著称的,但人们在强调它不稳定的时候,却往往忽视了它具有稳定性的一面,有的甚至夸大了它的不稳定因素。这种情况不利于我们正确地和全面地理解第三共和国的历史,难以解释如此动荡不稳定的政治制度能在法国近代历史上延续最长的时间。本文是为了纠正这种片面性而作的。我们认为,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政治制度虽然存在种种不稳定因素,但在每一种不稳定因素背后都蕴藏着与其相抵消的稳定机制,因此,第三共和国政治制度在政局动荡不安的表象下,维持了资产阶级相对稳定的统治。  相似文献   

4.
普法战争胜败原因之经济分析于兆兴1870年爆发的普法战争,是欧洲乃至世界近代史上一次有着深远影响的战争。战争的结局是以普鲁士的胜利和法国的失败而结束。这次战争,使德国实现了统一,成立了德意志帝国;同时它也促使了法兰西第二帝国的垮台和第三共和国的诞生。...  相似文献   

5.
吉伦特派是法国大革命中的共和派。其共和主张源于他们的人权思想 ,也与其阶级构成不无关系 ;而在革命实践中 ,吉伦特派将其共和主张付诸实施 ,缔造了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吉伦特派是坚定的共和主义者。  相似文献   

6.
法国独立核战略是法国外交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实施外交战略的实力保障和平衡武器。第五共和国的核政策自戴高乐总统创立以来 ,其后的蓬皮杜、德斯坦、密特朗、希拉克总统都被完全限定在这个框架之内 ;时代在变化 ,不同的总统却实施着相同的战略 ,这除了核战略所固有的恐怖威慑力量之外 ,以核武器来强化外交也是重要因素 ,还有就是法兰西一直延续的保持外交独立和国家尊严的独特精神面貌和文化特征使然  相似文献   

7.
费里领导的教育世俗化改革是法兰西第三共和国一场重要的社会改革和政治改革。本文主要分析改革的动因,介绍改革的主要内容,总结改革的性质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8.
法国大革命是一次全面、彻底的反封建主义革命,然而,托克维尔对法国大革命提出了三个疑问,即:为什么革命发生在封建压迫相对较轻的法国,而不是更重的其他国家?为什么法国处于历史上最繁荣时期却发生革命?法国旧君主制怎么会如此彻底、如此突然地垮台?托克维尔对此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不过,法国历史文化中始终存在着自由的基因、自由的传统、自由的精神,它已经融入了法兰西民族的血液之中,法国"三级会议"则是这一传统和精神的外化,这种自由传统和精神能够很好地解释托克维尔对法国大革命的疑问。  相似文献   

9.
一一九五八年六月一日,戴高乐受命于国民议会,组织政府。长期以来主张加强总统权力,反对议会制政体的戴高乐负责起草了新宪法,于同年九月二十八日经公民投票通过,法国自此进入第五共和国时期。尔后,在一九六○年、一九六二年、一九六三年又分别对五八年宪法(现行宪法)进行了修改。法国一九五八年宪法在总结第三、四共和国宪法历史教训的基础上,具有许多新的内容和特点,  相似文献   

10.
布朗热运动性质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布朗热将军(Boulanger,Georges—Ernest Jean—Marie,1837—1891)而闻名的布朗热运动.19世纪80年代后期轰动于法国,一度对法兰西第三共和国(1870—1940)造成巨大冲击.这场在法国史上影响重大的运动性质究竟是什么?学术界长期来占主导性的观点是沙文主义运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9卷注225就明确指出,布朗热运动是“指和布朗热将军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1886—1889年的法国沙文主义运动”.我国的世界近代史著作大抵对此予以沿用.但是,全面考察布朗热运动的兴起、发展直至最终衰亡,就会发现这种定性并不确切.布朗热在政治舞台上的活动,有很明显的阶段性.大致而言,从1886年初到1887年  相似文献   

11.
罗马法契约自由思想的形成及对后世法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契约自由思想是随着罗马万民法诺成契约的出现而产生的。它是罗马共和国末期政治、经济发展和罗马人固有的市民法观念相结合的产物,其中罗马简单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对契约自由思想的形成起了决定性的作用。罗马万民法关于契约自由思想阐述,是契约法史上一次质的飞跃,后世大陆法国家民法典关于契约自由原则的规定,都不过是对罗马法契约自由思想的继受和发展。只是由于所处的时代不同,为了适应不同时期经济发展的需要,大陆法国家在继受这一思想的同时,也给这一思想打上了深深的时代烙印。  相似文献   

12.
菲斯泰尔—德—库朗日(Fustel de Coulanges,Numa Denis)一八三○年三月十八日生于巴黎,一八八九年九月十二日死于塞纳—瓦兹省马西市.他是法国第三共和国时期三大著名历史家之一,也是用科学方法研究历史的主要先驱者.他认为历史不是艺术,而是纯碎科学,他劝告历史学家们必须用笛卡儿研究哲学的那种方法来研究历  相似文献   

13.
法兰西第二共和国期间,右派有三个组成部分:传统的正统派、倒台的奥尔良派和专制的波拿巴派。正统派和奥尔良派联合而为“秩序党”,是对抗法国1848年革命的主要反动势力。本文试对正统派的历史渊源作初步探讨。作为一个政治概念,“右派”的出现,可以上溯至17世纪中期的“投石党”之乱,甚至追寻到16世纪下半叶的宗教战争。但是史学界普遍认为,法国制宪议会1789年9月11日会议上两个特权等级的代表和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派的代表阵线分明,以近乎集团的形式分别坐在右边和左边的议员席位上,如此一种有象征性的历史场面可以当作政治词汇“右派”(或“右翼”)和“左派”(或“左翼”)出现的标志。1789年大革命是近代法国社会所经历的不断急剧动荡的开始,也是后来称为正统派的这个右翼派系形成的时期。  相似文献   

14.
法兰西第二共和国期间,右派有三个组成部分:传统的正统派、倒台的奥尔良派和专制的波拿巴派。正统派和奥尔良派联合而为“秩序党”,是对抗法国1848年革命的主要反动势力。本文试对正统派的历史渊源作初步探讨。作为一个政治概念,“右派”的出现,可以上溯至17世纪中期的“投石党”之乱,甚至追寻到16世纪下半叶的宗教战争。但是史学界普遍认为,法国制宪议会1789年9月11日会议上两个特权等级的代表和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派的代表阵线分明,以近乎集团的形式分别坐在右边和左边的议员席位上,如此一种有象征性的历史场面可以当作政治词汇“右派”(或“右翼”)和“左派”(或“左翼”)出现的标志。1789年大革命是近代法国社会所经历的不断急剧动荡的开始,也是后来称为正统派的这个右翼派系形成的时期。  相似文献   

15.
从拿破仑青年时期向往“自由平等”,欢呼并参加法国大革命,执政时期采取一系列措施,反击外来武装干涉,维护法兰西国家的独立和统一;晚年岁月的回忆和遗嘱,说明拿破仑热爱法兰西民族的思想发展过程及其悲剧命运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6.
《项链》是莫泊桑短篇小说的精品。作品以精巧的构思,令人信服的艺术真实,尖锐地讽刺了爱慕虚荣和追求享乐的思想,具有巨大的审美教化作用和深刻的人生哲理。主人公玛蒂尔德悲剧形成的根本原因在于其性格的核心内容之一──个性的极度张扬导致的人性卑微,而非“命运的差错”和造化的安排。 出身于小资产阶级的玛蒂尔德,生活在法国第三共和国时期。这一时期由于法国正处于向帝国主义过渡阶段,经济垄断初见端倪,经济竞争日趋残酷,小资产阶级在竞争中处于相当不利的地位,其政治、经济境遇与第一、第二共和国时期相比每况愈下。小资产…  相似文献   

17.
魏玛共和国和法兰西第四共和国在多党制基础、议会拥有最高权力、社会基础、政治结构、思想多元化和政治运作特点等基本方面,是完全相同的;多党制和议会的最高权力结合,造成严重的无政府主义和极端民主化,违背了政治的基本目的;思想和政治的多元化,是西欧大陆国家,即法兰克国家特有的文化现象,是极端民主化的根源;多党制议会民主和一党制专政反复交替,构成现代法兰克国家的政治传统。  相似文献   

18.
本文着重论述了梯也尔在共和制确立中的作用.作者认为,在复辟王朝时期,梯也尔作为政治记者,大肆揭露和抨击政府,为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大声呐喊和积极行动,并促成了七月革命的胜利.七月王朝建立后,梯也尔历任大臣、首相、总统,运用自己的权力反对专制主义,阻止君主派复辟.特别是在第三共和国建立后,在共和派也君主派较量的关键时刻,梯也尔作为政治斗争的核心人物,反对复辟,坚持共和,为共和制在法国的最终确立起了重要作用.在梯也尔身上充分体现了法国资产阶级的二面性,即既有反革命的一面,又有反封建复辟的一面。  相似文献   

19.
法兰西社会的文化透视──读《法兰西文化的魅力》许平在五彩纷呈的世界文化宝库中,法兰西文化优雅迷人、热情浪漫,闪烁着独特的光芒与魅力。在其文化发展进程中竖起一座时代丰碑的19世纪中叶的法国文化,更为世人所瞩目。当时的法国文化百家荟萃,精品迭出。罗丹雕塑...  相似文献   

20.
一七八九年法国大革命 1789年爆发的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是历史上第一次彻底的反封建的大革命,是“第一次真正把斗争进行到底,直到交战的一方即贵族被消灭,而另一方即资产阶级获得完全胜利”的大革命。从攻陷巴士底狱到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成立;从路易十六被送上断头台到雅各宾党人执政;从平息国内反革命叛乱到粉碎国内外阶级敌人的阴谋颠覆活动;从滑铁卢战役的失败到1830年7月革命,资产阶级与封建阶级争夺统治权的斗争基本告一段落,这是法国历史上最惊心动魄。错综复杂的阶级斗争时期。这次革命的影响极为深远,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沉重地打击了整个欧洲的封建势力,推动了欧洲的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